Episodes
《理想國》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390 年所寫成的作品。它以蘇格拉底為主角,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共分10 卷,其篇幅之長僅次於《法律篇》。書中主要是在探討政治科學,對後來的學者有鉅大的影響,成為政治學領域的基本經典。本篇對話錄關心到底什麼是「世事的道理」,並且探討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哲學、倫理學、正義及知識。上述領域都是從研究正義之性質的角度作思考——這就是對話的中心問題:什麼是正義? 從這個基點出發,柏拉圖(通過蘇格拉底)建造一個理想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司法理論是完美的。柏拉圖的理想政體模式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識和真理之上的貴族政體。如果理想的貴族政體發生蛻變,榮譽取代了知識和德性,則形成勛閥政體;勛閥政體的榮譽被財富取代,則形成寡頭政體;寡頭政體蛻變形成民主政體,再蛻變則形成僭主政體。 ...
Published 07/13/17
一千四百多年前頒降的古蘭經裡已有許多描述,直到現代醫學、科技得到長足的進步,才得到證實。例如對人類胚胎的發育、地質學對山的知識、宇宙的起源、螞蟻如何溝通等,這些在近代醫學、科學等方面的研究與新發現,印證了古蘭經文的描述。科學家們相信,一千多年前不可能有人具有這些知識,不可能說得出這些話,因此他們承認古蘭必是造物主的話。 這樣一部奇妙的經典,頒降當時的社會背景如何?如何頒降、記錄、保存?怎樣保證正確、而且世代傳遞?然後簡述古蘭經內容與目標,並建議讀古蘭的心態,最後分享幾張古本與今本的古蘭經圖片。
Published 07/13/17
“小小的一隻小鳥,臨死尚且還要叫一聲,何況志向文學的人們?" 這是吳濁流先生所寫下,最能代表其文學性格的一句名言。 他的著作發人深省,終其一生都在為臺灣文學奉獻心力,非常能夠把握住社會變遷的過程。 植物行腳──金露華(花者華也,故花通華),客家人稱「金露華」為「黃藤枝」,但在植物學上,把這種植物又稱為「苦林盤」或「台灣連翹」,是台灣民間常用來做為圍籬的兩種植物之一,其一是竹子、另外一種就是金露華。金露華或箭竹通常都被種植於家屋正廳正前方做為圍籬,為了美觀,一般人家會經常修剪它,因此只要台灣連翹稍為出頭出就會被修剪掉。 吳濁流就以台灣連翹稍稍出頭即遭修剪來暗喻台灣人在被殖民統治下的命運。他早年寫「無花果」,曾因為碰觸二二八禁忌,遭受查禁,後來又寫了「台灣連翹」這本書,卻因為內容涉及當代太多台灣人被當權政治人物欺侮的祕辛,交待要在他死後才能發表。客家有句俗話:「黃藤耐扭」,意思是黃藤很難扭斷。雖然上下左右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但是它的根,卻盤根錯雜,有縫就鑽,不但難以扭斷,還根本就扭不到。吳濁流領悟到花果無效,根最重要,這與今日大家常說的「根留台灣」不謀而合,尤見吳濁流的智慧。
Published 07/13/17
《好色一代男》為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代表性文學作品,著名文學家井原西鶴的處女作及代表作。全書共8卷8冊,發行於天和2年(1682年),是西鶴於42歲時所寫的作品,當時《好色一代男》曾風靡一時。 《好色一代男》一如書名,極盡情色描寫之能事,充滿感官刺激。除此之外,人物刻畫入微,情節精彩生動,風土物態亦有細緻出色的描述,無論以情色小說或通俗小說視之,皆是非常優秀的傑作,對日本後世的文學創作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在體裁上,《好色一代男》的仿源氏物語54帖,將主角「世之介」人生中7歳至60歳的經歷寫成54帖短篇,各篇既獨立又連貫,單讀不失其趣,通讀又另有一片天地。 由於《好色一代男》具有劃時代的代表性,後世遂將承繼《好色一代男》體裁的作品稱為「浮世草子」,之前的類似體裁則稱為「仮名草子」,以為區別。
Published 07/13/17
《山月記》一作取材於唐朝傳奇小說《人虎傳》,中島敦借用了《人虎傳》的故事框架,又再加上自身的內省反思,將故事附加了內涵與深度重新脫胎換骨。故事內容如下:唐朝時隴西的李徴過往是鄉里的秀才。但是自恃甚高,不能滿足於官僚的身份。於是辭官希望能夠以詩人之名揚名於詩壇但卻不得志,詩名不易成名,最後迫於妻小生活只好放棄夢想又赴當朝當名卑下的官員,最後因不堪屈辱的官僚生活,某日出差至地方之際,深夜突然發狂奔出後消失於山林之間。 隔年他少數的好友之中一位已升上高官的袁傪剛好至地方出差,為了趕行程雖聽聞此處有猛虎出没仍執意前行,依靠著微明的月色一行人出處前行,途中經過一草叢時與已經變身成虎的李徵再會。李徵將自身的身影隱藏在茂密的草叢之中,在微弱的月光下訴說著變成猛虎的經過。 ...
Published 07/13/17
《尼各馬可倫理學》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著作,共十卷,為亞里斯多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認為是亞里斯多德本人在呂克昂學院(Lyceum)中的講座筆記,因其子尼各馬可(Nicomachus)而命名,堪稱西方倫理學的開山之作。在書中,作者系統地闡述了善、道德德性、行為、公正、理智德性、自制、快樂、友愛、幸福等概念,其中不乏精闢的思想和精彩的論述。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一.六祖慧能(638‐713)傳記 1.惠能偶聞《金剛經》,遂往黃梅參禮五祖弘忍 2.五祖弘忍初次考核惠能 3.五祖弘忍欲傳衣鉢,神秀、惠能作偈分高下 4.五祖弘忍傳衣钵給惠能 5.惠能以「明上座本來面目」,點化欲爭衣鉢的惠明 6.惠能避難獵人隊 7.惠能以「仁者心動」一說,平息二僧「風動」、「幡動」之爭 8.惠能於法印寺正式說法,開東山法門 二.六祖惠能論「心」 1.心「動」或「不動」 2.心「迷」或「悟」 3.心「淨」或「不淨」 4.心「亂」或「不亂」 5.心「住」或「不住」法 三.認識自己:六祖惠能強調「明心見性」的重要性 四.六祖惠能學說之究竟義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什麼是「寓言」及寓言的由來 2.臺灣有「人才危機」? 3.「樹」的隱喻和象徵 4.談莊子中那三棵「大樹哥」 5.也是大樹哥-兼談「五月雪」 6.從無用之用的大樹哥到解牛庖丁 7.如果身懷奇才卻終身無所用 8.小結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什麼是「寓言」及寓言的由來 2.張愛玲傳奇 3.張愛玲的經典作品 4.左翼革命加戀愛小說模式 5.《十八春》與《半生緣》 6.張愛玲的政治觀 7.結語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在戰火下展開的對話(第八首) 2.與戰爭的對話(第六、七、二十三首) 3.與歷史人物的對話(第十、十一、十三首) 4.與愛情的對話(第五、十八、十九、二十三首) 5.與外物的對話(第二、十七、二十六首) 6.靈感論與創作觀(第一、二十七首) 7.結語:十四行集之後,與在台灣的十四行詩
Published 07/13/17
以作家萊蒙托夫出發,講述他的創作特點、世界觀,再帶進小說《當代英雄》的世界裡。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蘇東坡的詩詞賞析 2.暢談蘇東坡的人生與其遭遇 3.解讀蘇東坡的詩詞美學
Published 07/13/17
於日據時代後期冒險完成台灣文學經典之作《亞細亞的孤兒》的吳濁流,是連繫戰前戰後台灣新文學運動的橋樑。在台灣文學風雨飄搖之際,他以65高齡創辦《台灣文藝》雜誌,延續台灣文學的香火,更以退休金設立「吳濁流文學獎」,鼓舞文學創作,堪稱推動台灣戰後新文學運動的靈魂人物之一,是以彭瑞金讚譽吳濁流為「文學奇俠」。1967年底,吳濁流完成他的第二部長篇自傳小說──《無花果》,全書共13章1967年起,曾分三期於《台灣文藝》雜誌連載,1970年首先由林白出版社出版單行本,不幸因內容觸及政治禁忌──二二八事件,旋遭查扣。其後改由美國台灣出版社出版,在海外流傳。1984年,該書偷渡回台,繼續在地下流傳。直到台灣解嚴後,《無花果》終於得以在台灣光明正大地公開發行。 ...
Published 07/13/17
奧之細道是日本俳諧師松尾芭蕉所著之紀行書。於元祿15年(1702年)印行,是松尾芭蕉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書中記述松尾芭蕉與弟子河合曾良於元祿2年(1689年)從江戶(東京)出發,遊歷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為止的見聞,與沿途有感而發撰寫的俳句。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由影像追溯鹿野忠雄 2.何為山林文學 3.台灣的古道、高山所蘊含的族群、人文和歷史風采
Published 07/13/17
《亞細亞的孤兒》(日文名:アジアの孤児)是作家吳濁流成名的長篇日文小說,成書於日治時期,於1943年起稿,至1945年脫稿。小說原名《胡志明》,亦為書中主角的名字,1946年9月在台北國華書局分四部出版。1956年由日本一二三書房在日本出版,但因書名與當時的越共領袖胡志明名字相同,恐被誤會,所以改書名為《亞細亞的孤兒》,並將主角改名為「胡太明」,次年再版時又改書名為《被歪曲了的島》(歪められた島)。 本書對當年的台灣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上的矛盾與混亂有深刻描繪。內容敘述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知識分子胡太明在台灣受日本殖民的欺壓,到中國後又不被認為是中國人而受到歧視。在對自身歸依的無助感及許多人生挫折打擊的日侵月蝕下,最後混亂發瘋,悲劇收場。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一.五四新文學運動的核心精神(五四的現代性):人的發現 二.郁達夫〈沉淪〉導讀 1.主人公的形象 2.主人公的生命困境 3.人的發現:人的自然天性、愛欲 4.郁達夫的作品與日本「私小說」的關係 三.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導讀 1.主人公的形象 2.新式女性知識份子的生命困境 3.女性情感書寫的突破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孩子王黃春明 2.說故事的人 3.變與不變:黃春明的作品分期 4.黃春明的小說與台灣社會變遷 5.說書人的文化記憶與經驗傳承 6.文學來自於生活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1.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創作的概況,社會背景、語言使用、文藝、殖民文化政策等… 2.什麼是殖民地文學﹖台灣的殖民地文學的重要性 3.何為左翼文學?在台灣殖民地文學中,左翼文學呈現了什麼樣的意識或抵抗精神? 4.重要的台灣左翼文學簡介與解讀 5.認識吳坤煌、林煇焜 6.瞭解以上視角之後,對於我們理解過去、當今的台灣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7.結論
Published 07/13/17
演講概述 一、導言:《臺灣通史》是第一部臺灣通史嗎? 二、《臺灣通史》作者連橫簡史 三、《臺灣通史》的體例(寫法) 四、《臺灣通史》的史學價值 五、《臺灣通史》之不足或缺失 六、連橫為何如此撰寫《臺灣通史》? 七、如何讀《臺灣通史》:文學性 八、結論
Published 07/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