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從前的母題是海外華人的認同問題,這一取向的研究無論以「華僑」(overseas Chinese)或「離散」(diaspora)的理論視野,基本上都是中華中心主義視角下的華人研究。同時,就研究範圍方面,也通常以市鎮及會館為主。
然而,隨著冷戰結束與大馬國族建構運動之底定,華人移民早已定居,正面臨著在地化及共享「一個馬來西亞」的族群論述。因此,前代中華中心主義立場已無法界定當今東南亞華人的研究。
本文以砂拉越古晉省石隆門縣新堯灣(Siniawan)為研究對象,藉由其附近比達友祖居地瑟冷布山成為聯邦文化遺產且展開活化計畫這一社會文化事實,觀察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地方社會如何構成。
研究顯示四項結果,其一,在一般生活消費的層次上,一個共同的消費市場是存在的;其二,華人在新堯灣幾番浮沉,建立了相當穩定的地方社會文化傳統;其三,產業所依附之土地所有權明確區分,種族文化界線亦畛域分明,這即顯示在瑟冷布活化計畫被視為是比達友,特別是本寧堯(Peninjau)聚落的事務;其四,但仍不乏種族界線的跨越者,這一方面早已表現在婚姻與信仰等部份現象,而在當前瑟冷布計畫裡,也表現在華人對其衍生之文化觀光產業的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