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冼麗婷聲演|人文、情感教育,可以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編按: 探討學生不快樂的原因,上一篇說到,世界政治、科技在急劇轉變,最大的學問,不論學生、老師、教授、每一個人,是要懂得如何自處。 這一篇,主要講人文與科學調和的好處。聲演裏,既講吳大琪成長的故事,也由他說出,缺乏情感教育的學生,可能面對的情緒及學習問題,他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學,正正會對這方面的問題。無論從成長經驗或是心理科學探究,他相信,人文、情感教育,能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 冼麗婷 說到學生情緒問題,中小學生情緒有問題,大學一樣會接收情緒有問題學生。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吳大琪說,以科大為例,最少十多年時間,存在學生抑鬱及自殺問題,接受精神科藥物的數量也有增加,沒有 slow down 跡象。學生到了要用精神科藥物,教授已處理不到。他認為學生受精神科問題困擾,不一定跟遺傳或天生有關,否則不能解釋那十多年不斷增加的個案數字。 他指出,科大與其他大學相比,有一個缺陷。科大專攻理科、經濟及金融,沒有醫學院也沒有文學院,缺乏精神專科支援,也沒有很多人文、情感教育,校園氣氛相對冰冷。「中大、港大情況好一些,因為他們有醫學院專科解決學生精神科問題,科大過去十年,則不斷增加輔導人手。」 到底,人文以及情感教育,能不能為應付情緒及心理健康問題,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這個討論,由他自身的成長談起。 吳大琪的個人成長,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人文與科學調和。他自詡比一般人懂得處理負面情緒。他的父親吳羊璧,曾在《文匯報》工作,寫很多文章、小說,跟香港文化界包括李怡和羅孚熟悉,但他跟某些左派文人下一代相比,並不擅長說話「吹水」。 「我是一個 scientist 的個性。」但是,父輩書稿人文薰陶,讓他心理素質不知不覺有了看不見的彈性。他說,人生中,曾經感覺朋友的虧欠,極度憤怒,最終,他的思維選擇原諒,為的是要放過自己。他不擅辭令,卻是從小願意接觸人的「怪人」。現在受訪吹水,耗費精力 make effort,「之後感覺好累」。其實,我跟他說話也「好累」。相關文章請看《Yahoo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W4qkP 。 (吳大琪曾任資優學苑院長六年,也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主席。1991年科大創校加入物理系;2000年成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02年獲裘槎優秀科研者奬;2023年獲特區政府榮譽勳章)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More Episodes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的 47 人案,經過 118 日審訊後,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花了近半年時間,在本周四(30日)頒下 300 多頁、逾 7.6 萬字裁決。 16 名不認罪被告中,只有兩名被告李予信、劉偉聰脫罪;其餘 14 人罪成,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及余慧明。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重溫裁決日庭內、庭外情況;剖析判詞就關鍵法律爭議的裁決,李予信和劉偉聰何以脫罪不脫保,其餘 14 人又為何被法庭定罪?
Published 05/31/24
Published 05/31/24
寫狗,也是寫人。之前寫貓,也一樣。 在元朗朗廈村偶遇唐狗大耳仔,跟牠走進了桃園士多,也聽了一個平淡卻有情的三代人故事。從種桃花開始,到現在經營士多,三代人感情,無論世事環境怎樣轉變,親情沒變。關於桃花王賴伯伯賴偉祥一家與大耳仔的故事,請看我在《Yahoo新聞》的訪問文章連結:https://bit.ly/3KhL7Wh 故事最觸動我的,是伯伯的兒子阿偉。本來是聽老人與狗的故事,慢慢,第三代卻說起自己的心事來。他四年前回到老家朗廈村,重新生活,經營士多,做過豬扒包及牛筋腩等色小食。好好過活,簡單生活,把過去的一切放下。 懂回頭,不後悔,不回望,但想起爺爺嫲嫲,村裏人的傳統基因,就完全...
Published 05/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