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持續近四年的初選 47 人案迎來判刑之日。 45 名被告,因被指「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被判監禁四年兩個月至十年不等。判辭顯示,眾被告按角色分級、是否認罪、是否為控方作證人、是否對「法律無知」、受戴耀廷誤導等,獲不同量刑起點及刑期扣減。 案中的 45 名被告量刑起點由 7 至 15 年不等,法庭有哪些考慮?四名從犯證人區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林景楠,減刑結果為何?其中有四名被告,包括楊岳橋、鄒家成、張可森、梁晃維,被指較其他積極參加者做得更多等,量刑起點較重,他們究竟做過什麼?案中多名被告,他們何時能重獲自由?
Published 11/19/24
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風雨蘭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總結過去五年( 2019-2023年)的求助數字,發現機構跟進的過案有 1984宗 ,較對上一個五年,上升了 48.5%。不過,翻查警方有關強姦案的報案數字,19 至 23 年有 313 宗,較 14 至 18 年的 325 有所下降。在同一個時空,支援機構的求助個案升,警方的報案數字卻下跌,為何會有這個落差? 此外,風雨蘭求助者的報案率由 2009 至 2013 年的 56.8%,到 2014 至 2018 年跌至 44.1%,近五年再跌至...
Published 11/04/24
Published 11/04/24
匡智會轄下職訓宿舍發生懷疑性侵事件,引來全城關注。事件由家長為兒子沖涼發現不妥而揭發,討論焦點集中在機構有否延誤公布、會否公開調查和交代、社署或院舍會否制訂制度,如利用閉路電視監察員工行為等議題。 事件發生後,嚴重智障人士家長協會主動聯絡《集誌社》,表示家長和受障人士,能有窗口表達他們的看法,訴說受障人士和照顧者,如何被剝奪知情權、決策權的情況;他們深信,除了改善院舍的營運質素,要真正做到保護受障人士,必須由尊重他們的參與權和決策權開始。 今集 Podcast,住了 50 多年院舍的輕度智障人士少霞,分享受障人士「有口難言」的感覺;嚴協主席 Renee...
Published 11/01/24
2019 年 7 月 1 日金鐘暴動案,4 名被告經審訊後被裁定罪名成立,包括當時年僅 14 歲的浸大前學生會前外務副幹事長戴嘉平,及其孿生兄長戴嘉正。四名被告昨日(25日)求情,戴嘉平呈上在獄中親撰的陳情信,其代表大律師讀出撮要重點,表示「我現在最大的盼望,便是能回家好好陪伴家人和重返校園完成學士學位課程。」 戴嘉平的社交帳戶在庭審後,上載了陳情信全文,今集聚焦一周會聲音演繹其求情信全文。 他在信中說「為甚麼我會坐監?因為政治…我關心政治,走上街頭,甚至干犯此案,都是出於我對香港的愛」。戴嘉平指去幾年有太多家庭在社運案件陰霾下,「因政治而受苦」,又指自己幾乎每日看到有人因社運案被定罪判罰,「比起看到判決彰顯法制公允,我更能感受到社會對年輕人的懲罰。刑期不只是數字,而是囚犯失去自由,無法回家和家人好好吃飯的時間」。他請法官判處他即時監禁、而非教導所,令他在利用空餘時間修讀大學兼讀制課程;他在信中最後說「我也堅信自己不論身處何方,都能積極生活,為未來奮鬥的同時,活好當下」。
Published 10/26/24
《施政報告》提出以「簡樸房」取締劣質劏房,官員指最快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初可執法。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是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的前成員,也曾經營劏房,因實施劏房租管,已退出劏房市場。面對「簡樸房」政策,他認為,市場上平租如二千多元的單位將會消失,不相信公營房屋供應可以銜接,認為不少最低下階層,恐會失去居所⋯⋯。
Published 10/23/24
《施政報告》提出以「簡樸房」取締劣質劏房,官員指最快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初可執法。對於規管標準、房屋供應,實施取締劣質劏房時間表、路線圖,民間團體有何看法?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用地皆有時限,當劣質劏房要被取締的一日來臨,公營房屋供應又能否順利銜接?今集 Podcast,劏房支援連線成員、侖居社會房屋平台創辦人兼董事會主席賴建國,分享民間社會的看法。賴建國曾擔任前線社工,服務舊區居民多年,一直關注基層居民的住屋及倡議改善政策,節目中,他也分享了當年政府取締籠屋的經驗,跟今天的規管劏房,又有何不同?
Published 10/21/24
行政長官長李家超今(16日)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今集Podcast 會為聽眾講解報告重點。 今年其中一個焦點,是解決劏房問題方案出爐。政府以「簡樸房」命名,要求劏房面積需不少於八平方米(約 86 平方呎)、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等。不符合標準的,寬限期後會被取締,業主若繼續出租屬違法。 政府預期有三成劏房被逐步取締,目前有 21 萬人住在 11 萬個劏房戶中,受影響的劏房戶將如何安置?李家超指當中六成人未來會上公屋,屆時將有「七成供應量應付四成需求」。 經濟措施同樣備受關注,政府提出減烈酒稅,但醫療衛生界漏夜反對、認為會危害公共健康;酒吧業界以及商會則認為受惠不大。另外,「新投資移民」計劃放寬至買 5000 萬以上房地產,可計1000萬元投資額;政府又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等繼續「搶人才」。
Published 10/16/24
這個現像,在香港可能很常見,但近年才「被看見」。說的是「鳥撞玻璃」事件。香港高樓大廈聳立,玻璃幕牆處處,隨時成為雀鳥的「催命符」。在香港,鳥兒撞玻璃大廈的情況有多普遍?香港觀鳥會在 2022 年 9 月至 2023年 8月,動員近百名位義工和市民,在美孚、青衣、尖沙咀、中大、港大五個潛在「鳥撞黑點」,進行「鳥撞調查」。「全民監察鳥撞行動」搜集到 309 隻鳥撞個體,及 69 個「鳥撞拓印」。玻璃窗下,被記錄到的死傷鳥兒,有 13 種屬具保育級別的物種,共有 88...
Published 10/03/24
9 月 15 日,北角錦屏街一個單位,一男 38 歲患思覺失調的男子,懷疑襲擊其母親及妻子。警員上門後,指他當時持菜刀、鉸剪衝向警員,向他開槍,男子送院後死亡。死者家屬質疑警方使用過度武力,警方指初步調查,警員開槍決定符合警隊守則。 致力精神健康倡議的組織《說書人》,對事件發聲明,表示感震驚、悲傷,指失去親人的痛苦是無法估量,事件令人痛心,及反思前線警員處理精神健康緊急情況時的指引和技巧,是否能有效地支援其工作,呼籲警方對事件進行公正和全面的調查,檢視現有相關指引和訓練。 今集聚焦一周,《說書人》成員曾善榆...
Published 09/30/24
《立場新聞》被指煽動案,周四(26日)判刑,《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被判囚 21 個月,即時收監,要再服刑約十個月。前署理總編緝林紹桐因罕見病惡化,憂監禁若延誤治療,恐有生命危險,判囚 14 個月,再獲減刑,可即時獲得釋放。這是回歸後,首宗傳媒被控煽動罪的審訊及判刑,對新聞自由影響深遠。本集講及判刑當日情況,及對回顧判詞。
Published 09/27/24
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與另外六人,在 721 元朗站襲擊事件,被控一項暴動罪;審訊自去年 10 月開始,至今橫跨近一年,歷時 51 日審訊,控辯雙方已完成結案陳詞。 律政司高級檢控官程慧明從七方面,指出首被告林卓廷的案情,反駁其辯解屬「不合理、不可信」,指林當晚行為與公職人員不符,甚至是濫用職權達到私人目的,又指事件「其中一個起因是歸咎於被告的發動和參與」;陳詞期間,林卓廷不時苦笑、搖頭。 至於其餘六名被告,控方亦指他們證供不合理、不可信,重申即使白衣人暴動唔會令黑衣人行為變合法;林卓廷一方陳詞反駁,指林到達元朗站後突有白衣人持棍「兇神惡煞」走近包圍,令情況立即升溫,閘內人士「冇得揀」,只能採取適當行為自衛。 其餘被告亦陳詞,包括指當日元朗出現執法真空期,無辜市民只能以合理武力對抗白衣人,是主觀、真誠相信使用合法武力,保護自己、他人和防止破壞社會安寧行為。案件將於 12月12日頒下判決。
Published 09/21/24
漫畫家草日夫婦,在中秋午夜WhatsApp給我問候,有滿月小圖,祝願圓圓滿滿,當然包括小肥和漢堡包的賀圖,正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捽個Mon。 兩夫婦好忙,深宵傳訊息之時,我早已入睡。翌日大清早七時多醒來,見到如此可愛中秋漫畫,當然再問:「喂,有冇追月畫啊,比我傳比朋友都好吖。」之後,我忙著食早餐,打理花草,不到三小時,草日傳來簡單線條畫,玉兔「一追再追⋯⋯」,主題是「追月快樂」,不過,他立刻補白:「冇帶顏色呀😂」。 「可唔可以用AI幫你加啲顏色呀?可唔可以傳呀?可唔可以放在聲演做插圖呀?」我打蛇隨棍上,草日這種人,當然是「可以。」草日風格,總是雲淡風輕,安逸,真誠。這幅追趕生命的月亮圖,放在追月夜,希望大家都有一點平安愉悅。 我總覺得,中秋之後的月亮,好像更靚更大。「呢幅畫,係咪你嘅新作?」我問。誰知,他回答:「你嘅。」意思是送給我的追月圖。他曾給我畫過〈我的父親〉和〈波斯尼亞小鎮大廚〉,這次隨意畫了簡單應節畫,是一種情宜啊。我當然想要簽名,他回答:「下次見畀比你。」 其實,望住月亮,你會想起甚麼? 月亮,總是代表人的心。無論「明月松間照」,或是「海上生明月」,寫月...
Published 09/18/24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
Published 09/17/24
新社工註冊局上任後,據悉有七名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的成員「任命失效」,除了捲暴動案的社工陳虹秀、活躍社運,正就新田發展環評提司法覆核的「抗河蟹」社工謝世傑外,據《集誌社》了解,另一名委員、大律師譚俊傑,也不獲「續任」。此外,47 人案罪成的被告鍾錦麟和施德來,上月中已被社工註冊局永久釘牌。今集聚焦一周,謝世傑談及不獲續任的感受,及他多年來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的經歷。除了 09 年的社福界「抗河蟹」事件,在九十年代,他協助臨屋居民時,還親眼見證居民向未代港督彭定康送老鼠抗議的一幕⋯⋯。
Published 09/13/24
47人案最後兩名被告呂智恆、林景楠在日前(9 月 3 日)完成求情。庭上讀出林景楠親自撰寫的求情信,林指自己沒有意識到參加初選的嚴重性,直至聽到不同人士意見,意識到決定幼稚,是中了「別有用心的國家、團體、別人的計劃」;他又說自己和很多香港人,一直受到很多海外勢力或網絡傳媒的渲染,間接成為反中亂港份子。 呂智恆則呈上自行撰寫的 7 頁求情信,講述自己成長於破碎家庭,童年飽受困苦,長大後成為社工,一直工作直到因案被取消資格。《集誌社》今集為大家聲演兩人的求情信。
Published 09/04/24
47人案最後一批被告、初選新東選區候選人 9 人今日(9月2日)起求情,包括受審後罪成的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以及認罪的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林景楠。除何桂藍一方沒作求情陳詞外,劉頴屆、陳志全、楊岳橋、鄒家成、林卓廷、范國威今日已完成陳詞。認罪的呂智恆、林景楠求情陳詞將於明日((3日)處理。 其中,何桂藍一方除確認其沒案底外,表示沒其他求情陳詞;劉頴匡、鄒家成等親自撰寫求情信,亦在庭上呈上和讀出由女友撰寫的求情信。楊岳橋代表大律師望法庭考慮貢獻減刑三分一,在庭上讀出楊求情信表示對定罪感羞愧和悔意。《集誌社》今集為大家聲演鄒家成、劉頴匡、楊岳橋、劉頴匡女友黃于喬、鄒家成女友撰寫的求情信。(註:劉穎匡求情信以英文撰寫、楊求情內容在庭上以英文讀出,翻譯成中文聲演;楊岳橋部分為庭上述出內容)
Published 09/03/24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案,經過 56 日審訊、三度押後裁決,案件在 8月 29 日裁決;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首宗涉及傳媒被指煽動的案件審訊。 法官郭偉健裁定,三名被告Best Pencil (Hong Kong)Limited、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立場新聞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罪名成立;涉控的 17 篇文章,有 11 篇被裁定具煽動意圖。 今集聚焦一周 Podcast,《集誌社》為聽眾聲演鍾沛權和林紹桐的求情信。宣判一刻,鍾沛權表現平靜,他在求情信中指不少新聞工作者決意留守新聞現場,見證和記載真實故事,亦有很多香港人一直在各自崗位實踐信念,當中不少人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而如實記錄他們的故事,「是新聞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 林紹桐因身體不適缺席聆訊,獲法官批准由律師代表。他在求情信提到以曾與《立場》同事工作為榮,又說「新聞工作者捍衛新聞自由的唯一方式是報道,正如今天仍然緊守崗位的每一位。而我只是行業的其中一人,剛巧成為被告」。
Published 08/30/24
民主派初選47人案,新界西8名初選參選人、新界東梁國雄和柯耀林,在8月27 和 28日完成求情陳詞。當中,社民連在社交媒體上載梁國雄予法庭的陳情書;伍健偉沒法律代表,親自在庭上陳詞;張可森由大律師在庭上讀出求情信最後一段。《集誌社》今集 Podcast,聲音演繹三人求情內容。(註:伍健偉庭上陳詞經節錄,省去法官期間發言或提問)
Published 08/29/24
暑假即將結束,《集誌社》三名實習同學亦陸續「畢業」。近日不少前/現職記者在 Threads 回顧記者生涯,分享箇中辛酸和快樂,一時成(圈內)熱話!「做唔做記者」不只是前或現職記者的煩惱,每年不少在大學讀新聞或選修新聞的同學,都要為 “to be or not to be” 作抉擇。  本集《集誌背後》,「師姐」Winsome 與 Gwen、Jimmy 和 Hazel 一起圍爐,回顧實習生涯;亦談談為何選擇加入《集誌社》?記者工作與他們的憧憬有落差嗎?入行不時被潑冷水,他們又點睇記者前路?
Published 08/16/24
今年二至三月,記者Winsome揭發獲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批出$1,468萬公帑的的武林盛舞嘉年華,主辦單位之一唐婭藝術科技有限公司,其榮譽顧問正正是「盛事基金」副主席陳李藹倫,有利益衝突之嫌。政府曾回覆指已按機制申報,但涉事公職人員一直未正式回應。七月有關盛事開幕,記者Janice 接力採訪,追問陳李藹倫回應時,被保安箍手阻採訪。Janice下午再次埋身,成功追訪。其後數日,實習記者Jimmy 跟Janice一起,再採訪這場盛事的成效,途中再受保安等監視阻撓。今集節目,講述揭發事件經過,及採訪困難。
Published 07/23/24
民主派初選47人案進行分批求情,罪成的45人,至今共 26 人已完成求情陳詞。當中,小部分被告有親自撰寫求情信,並由代表大律師在庭上節錄讀出。《集誌社》今集 Podcast , 聲音演繹庭上曾讀出的求情信內容,來自梁晃維、余慧明、岑敖暉、譚文豪、王百羽、徐子見。(註:部分求情信用英文撰寫,由記者翻譯成中文讀出) 聲音演繹:展晴、Kenny Poon、CC
Published 07/12/24
民主派初選 47人案,上周和本周已完成港島區、九龍東參選人,包括袁嘉蔚、梁晃維、楊雪盈、彭卓棋、黃之鋒、譚文豪、胡志偉、譚得志等12人的求情陳詞。今集聚焦一周,用22 分鐘為大家講述庭外旁聽師的故事、以及庭內 12 人的陳詞重點。
Published 07/09/24
民主派初選 47人 案,案件本周(25、26日)進入分批求情階段,首批求情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五人從被落案控告違反《國安法》起,至今被還押已超 1200 日。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講述庭外一班「捱更抵夜」旁聽師的堅持;以及庭內五名被告的求情重點、法律爭議。另外,我們亦聲音演繹了不認罪受審罪成的吳政亨,自行撰寫的1500字求情信。
Published 06/29/24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 47人 案,最終 45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案件本周(25、26日)進入分批求情階段,首批求情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五人從被落案控告違反《國安法》起,至今被還押已超 1200 日。 「三投三不投」的發起人吳政亨,早前不認罪受審後罪成。受審期間選擇不自辯的他,由代表大律師石書銘朗讀由其撰寫、長達 5 頁約 1500 字求情信。在信中,吳政亨提到,相信公平恆常選舉,是對可能變成暴政的權力的最佳制衡,要用文明民主方式處理社會分歧才可令社會蓬勃發展,故支持香港民主運動。《集誌社》聲音演繹吳政亨的求情。
Published 06/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