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四月一日前夕,夜半,聽到雨聲,想到風聲、花落。 香港四月一日,總令人心緒不寧。我不是張國榮迷,但當然知道也明白,好多人都為他着迷,而他自己曾經公開說過,最喜愛的電影角色是1987年《胭脂扣》裏的十二少。 當時張國榮大約三十一歲,風華正茂。至今去世二十一年,再看三十七年前他演那個殉情「縮沙」的男人十二少,與一個從開始,就不知道「被縮沙」的女人如花,命運,真有共同體?到底,如花於十二少是幻象,還是十二少對如花是夢一場。 每一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縮沙與被縮沙的都不好過。所有問題,都從希望擁有開始。十二少買下新大床送到綺紅樓,包起如花,宣示主權。大床在中庭往上吊起,要送去如花房間之時,煙炮聲火,鏡頭轉到十二少坐在綺紅樓一戶窗框,雙腳吊着踢晃,一臉自豪,幾分得意,幾分可愛。倒轉一個角度看,那是十二少最接近張國榮的形態。導演關錦鵬用這一個窗框,把張國榮的氣質鑲起來了,成了永恆的開始。 如戲裏十二少所唸兩詩句:「如夢如幻月 若即若離花」,也是故事主題,可以放進愛情、現實或是政治。 闊少迷戀名妓的詩意,要別出心裁。十二少跟如花相識於她易服女扮男裝,在他面前唱起《客途秋恨》,好像刺激了十二少的男色慾望。如花當然不比男色,但人的身份,像穿戲服,可以不停轉換。令十二少期待的是,「濃妝、淡妝、男妝、無化妝」,他都喜歡。他需要的是新鮮與變化,跟夫妻如衣服的境界不同,這是導演與編劇一種特別的演繹。如果換了鄭少秋演十二少,多情俊俏只會畫上鴛鴦蝴蝶,同志感覺,他未必浸得出來。 如花,也很現實的,她想完全擁有十二少。十二少母親(譚倩紅飾)用「雨前龍井」比喻,龍井清香,是因為由閨女趕在雨前採摘最鮮最嫩的葉片,放在乳兜,夾雜少女香汗,始才令茶葉更顯矜貴清香。大家長女主人再加一句:「這一種工作,你和我,都做唔來。」銳利一針見血,現實又得體。如花不示弱,表明自己「只希望埋街食井水,有住好人家」。但她不僅想從良,還想全權擁有一個男人。苦心計劃和十二少殉情自殺,約定來生再聚,以密碼 3811相認。 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寄望將來。數字,也曾經決定香港人往前走了半生。戲中如花死後,五十三年意志堅定不變心,追上陽間,一心尋找半世紀的承諾。只是,五十三年前得不到的十二少,五十三年後再見,不同時代找回相同的人,那還會是相同的人?桃花依舊,人面全非,這是現實的永恒風景。十二少已淪為一個苟且偷生的臨時演員,如花,不過是個壯烈犧牲的執怨孤魂野鬼。 離開沒有希望的世界,一切推倒重來,怎樣走,任君選擇。結尾,如花看見山伯臨終一段戲,也是從穿男裝相遇而起的愛情,結局是祝英台要嫁人,梁山伯為情病重將死,如泣如訴,相愛,合該如此。如花曾以男裝在十二少面前唱《客途秋恨》,初見,一席傾情,最終跟眼前《梁祝》結局迴異。 夢醒,她掉下定情信物胭脂扣,今生來世的咒語消失了,決心走自己的陽關路,剩十二少孤身在世。當年張國榮演十二少是懷舊,電影可以看成好多含意。1987年的電影與人物,在2024年再看,那個沒有向如花遵守承諾的十二少,在現實裏,選擇在2003年結束生命,同年十二月尾,梅艷芳因癌病去世。 大家對五十年的觀念有了看法,不同世紀、不同心態再
More Episodes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的 47 人案,經過 118 日審訊後,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花了近半年時間,在本周四(30日)頒下 300 多頁、逾 7.6 萬字裁決。 16 名不認罪被告中,只有兩名被告李予信、劉偉聰脫罪;其餘 14 人罪成,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及余慧明。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重溫裁決日庭內、庭外情況;剖析判詞就關鍵法律爭議的裁決,李予信和劉偉聰何以脫罪不脫保,其餘 14 人又為何被法庭定罪?
Published 05/31/24
Published 05/31/24
寫狗,也是寫人。之前寫貓,也一樣。 在元朗朗廈村偶遇唐狗大耳仔,跟牠走進了桃園士多,也聽了一個平淡卻有情的三代人故事。從種桃花開始,到現在經營士多,三代人感情,無論世事環境怎樣轉變,親情沒變。關於桃花王賴伯伯賴偉祥一家與大耳仔的故事,請看我在《Yahoo新聞》的訪問文章連結:https://bit.ly/3KhL7Wh 故事最觸動我的,是伯伯的兒子阿偉。本來是聽老人與狗的故事,慢慢,第三代卻說起自己的心事來。他四年前回到老家朗廈村,重新生活,經營士多,做過豬扒包及牛筋腩等色小食。好好過活,簡單生活,把過去的一切放下。 懂回頭,不後悔,不回望,但想起爺爺嫲嫲,村裏人的傳統基因,就完全...
Published 05/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