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为下配天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我们来看第一句。 善为士者,不武 士:我们前面讲过,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在这里理解为将士。 不武:武,尚武。不武,不崇尚武力,不炫耀武力。 善为士者,不武,就是说,最善于做将领的,是不崇尚武力。 喜欢耀武扬威的人,通常实力不怎么样。而真正厉害的人,往往不动声色,不到非不得已不出手。 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见,上战不武。通过杀戮,通过干戈,通过劳民获得的胜利,都是下下策。能够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取得胜利,才是最高明的将士。   善战者,不怒 善于率兵打仗的,不因为被敌人刺激而发怒。 做一个大将军,他的修养应该是温和的,好像没有脾气,并且不会轻易动怒。 举个例子,关羽,张飞相继被东吴杀害,刘备怒发冲冠,率70万大军击战东吴。诸葛亮,赵云等再三规谏刘备,但气头上的刘备哪里听得进去。结果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刘备自己,还险些被东吴活捉。更重要的,自此之后,蜀国元气大伤,开始走向衰弱,最终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而这一切,都因刘备的“一怒”而起。可谓得不偿失,功亏一篑,令人叹惋,令人唏嘘。 所以,老子说,“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不与:不争,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善胜敌者,不与,就是说,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发生正面冲突。 真正善于用兵的人,一般不和敌人正面硬拼,而常常出奇制胜。 官渡之战,袁绍兵多将广,曹操与袁绍几次正面交手,曹操都没占到便宜。于是,曹操亲率骑兵,迂回敌后,奇袭乌巢,一把火烧掉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军心大乱,曹操趁势攻击,袁绍大败。 我们说,曹操没有和袁绍正面硬刚,而是火烧乌巢,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待人谦下。 作为领导,你高高在上,自高其智,目中无人,那么,能人智者必不肯与其相处共事,必不肯忠诚效力,此种,即是“不善用人”之人。 刘邦筑台拜将,情真意切,最终得到韩信的舍身效力;刘备三顾茅庐,不厌其烦,才得到孔明的全心辅佐。所以,善用人者,要像汪洋大海,气度雍容,处下谦卑,这样才能笼纳天下英才,才能汇聚天下的贤士。   是谓不争之德 这就具有不争的德性。 这里不争,具体指什么呢?这里的不争之德,正是上面说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些都是论述的,都是不争之理,不争则取善必广,不争则不劳而成。   是谓用人之力 用人之力:使用别人的能力。 是谓用人之力,就是说,这就具备用人的能力。 我们说,能够用人,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俭,而我们说,俭,才能广啊。懂得用人,就是懂得俭,懂得积聚的力量,懂得团队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的团队,它的力量是无穷,作用是无限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团结所有的可用的力量和人才,才是一个领袖,其领导能力强弱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举个例子,刘邦的用人能力,就有其独到和明智之处。陈平这个人,“盗嫂受金,反复无常”,个人作风被人不耻。然而刘邦并不只是听信谗言和谣传,而是当面找陈平深谈一次,深谈之后,便给予陈平高度的信任。结果这个陈平,果然在刘邦多次危难之际,出谋划策,
More Episodes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们来看第一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实的语言往往不动听,动听的语言往往不真实。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想听真话,而我们说,往往真话,说出来都不怎么好听,而你听起来好听的话一般都不是什么真话。 就比如,你看到一个人,长的挺胖,你开口就说,你长得不瘦啊?这是真话,但是就是让人听起来哪里不舒服,换句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会聊天了。这就是信言不美。 而美言不信,就是说有些话听起来很漂亮但是对于做事,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用,就像拍马屁一样,都知道是...
Published 0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