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罗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考》《从大都到上都》等。
本期《天真与经验》是一次迟来的更新,苗师傅与历史学家罗新老师的对谈录制原定在去年的12月进行,没想到因为疫情和春节假期,俩人直到2月初才在线下顺利见面。
当一位小说家对话一位历史学家,谈论“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感”“微观史学”等话题,两人不同的学科视角会有什么碰撞呢?苗师傅在节目中一直坦诚自己对于历史的“无知”,一些特别贴近当下感受和现实的问题是他更关注的:历史学家怎么理解疫情的三年?我们只能从阅读中学习历史吗?当官修的历史不复存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
“对于历史来说,我们都是他者”,在节目中,罗新老师细细解读那些看似复杂的历史名词,娓娓道来,其中或许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历史存在着波粒二象性,一个是连续,一个是断裂,我们永远是在断裂中看到历史,而你不可能从连续中看到历史,因为连续没有意义”。
我们到底能在历史中了解什么?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本期节目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考和答案。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罗新所著,记录了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考察和旅行。
【时间轴】
00:05:57对古代史无知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吗?
00:07:12历史是一种集体记忆吗?
00:10:30“不幸的事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与过去”
00:15:50“进史书”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
00:22:56学历史的人会更有“历史感”?
00:28:00聊聊历史中也存在的“波粒二象性”
00:34:00“大历史”和“微观史学”到底有哪些区别?
00:39:17用“他者的目光”看历史——对于历史来说,我们都是他者
00:45:45我们只能够通过阅读来学习历史吗?
00:55:18个体经历的小世界跟历史有什么关联?
01:08:10“what if”:单一历史事件的改变能否导向一个不同的未来?
【留言互动】收听本期节目后,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将在小宇宙平台留言中精选1位用户,赠送罗新老师的新书《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名单公布时间:2月14日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有的人说历史不就是一种集体记忆,意思是说大家共同的记忆,但是我们其实在社会生活当中,找不到一个机制,把大家共同的记忆弄到一块,加以甄别,剔除,选择一部分,所以事实上我们只能承认我们读到的过去的历史,它还是部分人的记忆,或者说被部分人认可了的、选择过的、确定下来的记忆。”——罗新
“社会生活中所说的历史感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你有没有把此刻放在过去未来之间,你怎样理解你的此刻的经历,我们此刻的所想所见,在时间的连续中是什么意义。”——罗新
拓跋鲜卑:鲜卑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应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
田余庆:中国历史学家,代表作《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创作的历史学著作。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奶酪与蛆虫》:作者卡洛·金茨堡,讲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对“边缘小人物”——一位在意大利弗留利村镇中度过一生的16世纪磨坊主的影响。
史景迁:美国籍中国史研究专家,代表作《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