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主播】: 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天真与经验》播客制作人 筱诗,三联中读内容编辑,《苗师傅·文学体验课》《文学体验三十讲》《苗师傅·写作训练营》课程制作人 【嘉宾】: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次夜游》等专栏主讲人 本期节目为《天真与经验》番外篇,苗师傅将变身成为嘉宾,接受来自自己的两位编辑的提问:一位是《天真与经验》的播客制作人五月,另一位则是制作了苗师傅的《文学体验课》以及写作训练营等课程内容的筱诗,他们聊的话题正是围绕苗师傅的新书《我终于读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展开。 苗师傅新作《我终于读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点击链接,可跳转购买) 原来书名的后半句是“没有读完《尤利西斯》”?曾因为女性议题被误解的苗师傅,这次在书中为什么加入了“厌女”等篇章?我们读小说,算是一种逃避吗?两位编辑和苗师傅合作许久,纷纷问出了自己好奇的问题,现场笑声不断,苗师傅的近期书单也将在节目中公布,本期节目,或许能让你听到另一个苗师傅。 本期节目将参与到今年播客年度书单计划当中。播客年度书单是由播客公社发起的公共计划,旨在通过播客向大众宣传当年出版的优质图书。完整书单将在年底正...
Published 11/09/24
Published 11/09/24
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译者陆大鹏,在节目的开头,苗师傅便不吝溢美之词,夸赞陆大鹏是“著作等身的青年才俊”,这其实也并不夸张,按陆大鹏在节目中透露的,截至目前,他已经翻译了21本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大部头“地中海史诗三部曲”。 如今,译者陆大鹏也有了新的作者身份,他在新书《巴比伦怪物》中,揭开了1918至1933年魏玛共和国的罪恶迷雾。他为什么会关注这段历史?在他看来,如何平衡历史写作中讲故事和学术的严谨性?那些“Long long ago far far away”的内容为何令无数读者着迷?节目中,我们也将陆大鹏提到的各类书整合了书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案中查看。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次夜游》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陆大鹏,南京大学英文文学硕士,外文译者。代表译作“地中海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著有《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等。 【时间轴】 00:03:13 谈谈语言的趣味性:“凯撒”的拉丁语是怎么读? 00:07:25 为什么有那么多读者喜欢“Long long ago faraway”的书? 00:11:18...
Published 10/26/24
继《林中响箭:重读鲁迅的邀请》之后,苗师傅完成了第二本“重读”系列的封面故事,这一次的主人公是比鲁迅年长二十七岁的严复。相较于对鲁迅作品和生平的熟稔,我们对于严复是有些陌生的,“重读”很大程度上也是“初读”。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感受鲁迅等一代人透过严复古雅非常的译文,读到西方现代观念与思潮时内心的激荡。 在严复的诸多译作中,《群己权界论》的影响并不如为中国人带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念的《天演论》那般剧烈,但约翰·穆勒这本在今天被译为《论自由》的名著,有着更为持久的价值,也是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读书人如何与现代接轨的路径。新旧观念在交融碰撞中形成的巨大张力,或许是吸引我们重读这些文字的一种缘由。 本期节目为加更,同时收录在播客《Talk三联》中,苗师傅邀请了新版《论自由》的译者孟凡礼,一起聊聊严复和他的翻译,聊聊“自由”这个概念是如何被生产、锤炼,在一代代学者、译者的笔端流淌,成为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语汇与倍加珍视的价值。 主播 | 苗炜,作家 嘉宾 | 孟凡礼,青年译者,资深编辑,书评人 【时间轴】 00:57 是“约翰·穆勒”还是“约翰·密尔”? 02:43...
Published 10/12/24
苗师傅对两段历史特别感兴趣:一段是从1840年到1911年的晚清70年;一段是1933年到1945年纳粹十二年,让他“看历史能够看到人究竟可以残忍到什么地步”,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谭木声正是一位历史作家,著有《太后西奔》《巫蛊乱长安》,他在《太后西奔》中清楚还原了1900年庚子事变的前因后果,两人的对话正是从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开始。 点击链接可直接购买(安卓用户)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次夜游》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谭木声,历史作家,著有《太后西奔》《巫蛊乱长安》 。 00:02:51 嘉宾“反客为主”!提问苗师傅,为什么对晚清和1933-1945两段历史感兴趣? 00:05:12 从西方哲学硕士到近代史博士,谭木声是如何成为一名历史作家的? 00:08:51 从《太后西奔》开始聊起,哪4件事情改变了清朝“十年之朝局”? 00:17:12 荣禄当了三个月的直隶总督,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00:27:19 当“义和拳”成为形容词,,这意味着什么? 00:40:09 慈禧向十一国的宣战诏书,“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 00:47:17...
Published 09/27/24
教育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学者姜以琳在自己的新书《学神》中,呈现了中国精英学子的再造过程,而其中最有意思的发现是,来自北京精英家庭的孩子,会依照成绩的高低和学习轻松成都,将同学分成四个等级:学神、学霸、学渣和学弱。 《学神》,姜以琳,中信出版集团 姜老师来自中国台湾,过去七年,她以北京的五所高中为样本进行深入调研:什么算是精英家庭?学习成绩高低为什么成了学生在校生活的指标?教育体系越来越唯分数论吗?……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姜以琳老师一期来聊聊教育话题,学神们,到底去哪了?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种滋味》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姜以琳,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学神》作者 00:06:12 为什么说“教育合理化了社会不平等”? 00:10:39 在北京的高中做了7年调研,如何看待北京的学生? 00:15:38 学神、学霸、学渣、学弱,学习怎么成了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唯一指标? 00:23:02 “精英家庭”的标准:学界主要以收入界定 00:32:03...
Published 08/31/24
【🎁本期留言有赠书】 “我们如今处在一个传播迅猛的时代”,自媒体、“后真相”、媒介……这些名词层出不穷,讨论传播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一起和大家聊聊媒体传播。 “姜萍事件”是一个后真相的典型事件吗?原来“事实”和“真相”有如此大的差别?新媒体时代下,为什么“烂尾新闻”变得越来越多?我们有多少人陷入了“沉默的螺旋”? 在本期节目里,苗师傅直呼终于弄明白了那些拗口的传播术语,节目最后,两位老师也分享了两本推荐书目,其中,《无线追凶》是以无线电直播“凶案”,这和当下的流量直播意外形成了一种时代的呼应,果然“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次夜游》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读精品课《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主讲人 00:02:09 新闻VS传播,区别是什么? 00:05:36 从精英媒体时代到自媒体时代,究竟什么变了? 00:09:22 从特朗普遇刺照片谈起,“一般大众的思维就是图像性的” 00:14:06...
Published 08/10/24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种滋味》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加缪说,唯一值得严肃思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用数年时间实地调查,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2009年完成了《浮生取义》一书,这是一部关于自杀研究的中国著作。今年,上海三联书店附以吴飞研究自杀的另外两本著作《自杀与美好生活》和《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刊印了《浮生取义》的新的修订版。 作者: 吴飞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1月 为什么好好过日子的人会想到自杀?从涂尔干的自杀论和阿甘本的理论出发,我们能够理解自杀背后更深的原因吗?“通过自杀研究意识到,中国人的生命智慧、过日子的智慧是非常强大的”。本期节目,苗师傅将对话吴飞教授,以“自杀现象”作为切口,探讨背后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00:04:59 20年过去,中国自杀数据有什么变化? 00:08:47 涂尔干的“自杀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宿命型自杀 00:11:01 在比较传统的家庭,自杀率没有那么高? 00:13:11...
Published 07/27/24
【本期有福利】 “历史从来不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今天对过去的解读”,如果站在全球史的视角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东亚,理解中国?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三联中读《东亚巨变500年》专栏主讲人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学者宋念申教授,他同时也是三联中读音频专栏《东亚巨变500年》的主讲人,这次他带着自己的两本新书《发现东亚》和《制造亚洲》而来,五百年前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万历朝鲜战争,为何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中日韩格局随之而变?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它同二十年后的美国南北内战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当某种价值观被尊为“普世”,为何宋老师说我们要学会超越逻辑? 请听节目中,宋老师为我们细细梳理,那些突破我们传统认知的的东亚近代史,以及中日韩的曲折历程。 00:01:02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制造、重塑的亚洲 00:05:23 亚里士多德:气候的冷热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00:10:57 为什么说500年前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争塑造了中日韩的现在? 00:15:07...
Published 07/06/24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在北京的书店中,万圣书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是一家开了30年的老店,被很多人 称为北京不折不扣的文化地标,曾经历几次搬迁,但屡屡在挑战和风波中活了下来。本期节目邀请到的是和万圣书园同样有名的书园创办人刘苏里。 节目开场,苗师傅就问到了“一个书店坚持30年的秘诀”,刘苏里并不赞同“坚持”这个词,“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美好”,节目中,俩人从书店聊到了关注度颇高的电商平台和出版社之争,从知识付费聊到精英的权利、经典和常识,如何“通过阅读获得解放”?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解放”吗?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00:01:46 一个书店坚持30年的秘诀是什么? 00:07:43 “一到万圣心就沉下来”,背后是探索做一件事的极致边界 00:11:04 当书店成为一个精神性场所,买书是一场仪式的闭环 00:14:50 读书的人真的在越来越少吗? 00:18:03 电商平台×出版社,网上卖书打折是“既要又要还要”? 00:26:28 为知识付费辩护:不听付费的知识,你们会不会去买原书? 00:33:59...
Published 06/22/24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 |...
Published 06/08/24
主播丨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丨 袁越,人称“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本期《天真与经验》,苗师傅邀请到了老朋友、《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袁越,人称“土摩托”,两人的上次见面是两年前,土摩托即将从上海飞往美国,开启新一段人生旅程,临别时,苗师傅送给土摩托一句祝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类的终极问题》该书由袁越所著,于2019年出版。作者借助专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实地调查,讨论了人类的三个终极问题: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到底能活多久?人类的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 两年时间匆匆而逝,再次见面让他们不禁感叹,在这段时间,土摩托进行了环球旅行,也出版了新书,俩人从他的环球旅行聊起,聊到有关环保、转基因、核电站的硬核问题,再延伸到了他的书《人类的终极问题》《土摩托看世界》,那些有关海洋、农业甚至野生动物的宏观话题,贯穿在俩人的一问一答中。俩人也会在节目中开玩笑互茬,“想要提高科学素养,看看土摩托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生命八卦’专栏吧”。 00:03:05 我们对海洋生物的掠夺比想象得要更惊人 00:05:27 不吃海鲜,就算环保了吗? 00:11:21...
Published 06/01/24
游戏,一个起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的词汇,如今正在以电子游戏的方式继续风靡世界,有人为游戏狂欢,但也有人为之担忧,对你来说,游戏究竟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安慰剂? 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吴玥老师,他的译著《如何打游戏——大众文化中的游戏世界》去年出版,俩人从“乙女游戏”,聊到游戏的魅力,以及游戏与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 主播丨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丨 吴玥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译著《如何打游戏——大众文化中的游戏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00:03:21 “乙女游戏”到底是什么? 00:06:52 游戏如今已经进入到了“准社会关系”的阶段 00:13:05 怎么理解“游戏就是艺术”? 00:17:19 游戏VS男性,“游戏是一个通道,使男性玩家进入一种男孩子的童年时代” 00:23:58 面对孩子游戏上瘾,家长能做什么? 00:29:06 游戏设计者如何保证玩家进入游戏的“心流状态”? 00:34:10 想要清醒认识游戏,不如自己制作吧! 00:38:55...
Published 05/18/24
主播丨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丨 李建军,导演,新青年剧团创始人,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重要实践者 任卫东,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 欢迎来到播客《天真与经验》,为什么如今在当下青年之间掀起了“卡夫卡热”?这位诞生在140年前的作家和当下的我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关联?“躺平”“丧文化鼻祖”其实是我们对卡夫卡的误解?本期节目的主题正是围绕卡夫卡而展开,由苗师傅主持,参与嘉宾包括李建军导演,他曾制作并导演话剧《变形记》,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任卫东老师,她多年从事卡夫卡研究。 活动现场图片 李建军导演认为自己在理解卡夫卡时感受到了二重性,“卡夫卡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他用一种玩笑式或者无力的方式让你感觉到一种痛楚,但是他并没有我要在此生改变命运的意愿”;任老师在节目中则说,“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有要保护自己的外壳,但卡夫卡就像是一个没了壳的蜗牛,到处都是软的,任何一点东西在他那里都是特别大的刺激”,所以他足够敏感,而这也正如苗师傅所说,这种敏感和脆弱似乎成了现在年轻人的标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找到自己”。 4月23号至4月24号,三联中读举办播客gapday第二...
Published 05/02/24
“布拉格犹太人、保险局公务员以及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博士活了40岁零11个月,39岁办理了退休手续,最后因喉结核死于维也纳附近一家疗养院……”,这是《卡夫卡传·关键岁月》导言开头的一段,苗师傅特意摘选了一大段,在节目中分享了出来。 保存图片并扫描或点击文字链接即可跳转购买三联中读会员定制版 人们大多看过伟大作家们的作品,但是对于作家本人或许只是一知半解,而个人传记是走近这些名人的最直接途径。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了资深编辑魏东做客,他所主编的“文学纪念碑”丛书,历经十余年,推出三十余种,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纳博科夫传》两卷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 用苗师傅话说,魏东身上有着做书人的特质,“不爱说话”,录音时还有些拘谨紧张,但聊起书来话匣子便会打开,两人在节目中细数了那些作家的个人传记以及幕后故事,如果你是一位爱书之人,这份个人传记书单请收好了。 主播丨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丨魏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文学纪念碑”主编 00:02:22 “文学纪念碑”指的是什么? 00:06:08 是不是只有对作家的作品有所了解,才能读作家的传记? 00:08:56...
Published 04/13/24
主播丨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丨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 熟悉《天真与经验》的朋友或许会发现,本期节目的开头有些特别,不再是金句,而是以一小段录制开始前的环境音渐入,算是我们的小小试验,但其实也期望,能把本期嘉宾许知远一些更当下、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很多人因为《十三邀》熟悉许知远,录制现场的他,蓝色T恤衫,牛仔裤,看起来和视频中的形象一般无二,20岁出头时,他曾在三联实习过一段时间,当时带他的三联记者正是苗师傅,或许因为这样的原因,许知远在录制开头会提起“自己有些紧张”,但随着聊天的深入,这份紧张被他的热烈的表达所慢慢取代。 保存图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字跳转购买 俩人的谈话从苗师傅的“约法三章”开始,谈到了许知远的新书《意外的旅程》,那些他在陌生国度旅行时的身份焦虑和文化思考;回溯了他曾经在三联实习过的媒体岁月,如今他依然对类似新闻现场的“硬事实”感知并不强烈,而对于更软性的东西倍感兴趣,诸如“改变了历史的人”。 许知远在旅行中建立一种和日常的连接,对近代史中的梁启超、李鸿章、林语堂的兴趣,使他已经列好了自己到八十岁的人生目标,对于“观念是被...
Published 03/30/24
🎁🎁福利: 2022年4月,《天真与经验》开始在小宇宙与大家见面,至今已经更新了46期节目,上周,我们播客的订阅量突破2万啦,作为订阅破2万的福利,我们会在3月16日后,从本期节目的评论区抽取10位听友,赠送《苗炜·文学的30种滋味》课程兑换码1张,大家一起来听苗师傅如何聊文学,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互动,我们期待与大家的相遇!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陈晓卿,导演,美食作家,代表作品《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我的美食向导》 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老友陈晓卿,按他们的话说,两个人见面90%是在饭局上,这样面对面坐下来聊天录节目,还是第一次。 点击图片及文字,可直接跳转购买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总导演,陈晓卿如今和食物似乎有了一种默认的关联性,在2023年末,他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随笔集《吃着吃着就老了》,书中记载了关于过去四十年他与“吃”相关的人和事。 在节目里,陈晓卿袒露,爱组饭局的自己“是一个I人”,写书和在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中出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两位老友见面,回溯往事的同时,聊了更多美食话题:两人都爱去的延吉餐厅,背后...
Published 03/15/24
最近很火的一个话题来自文生视频模型sora,这款根据文本提示就能创建最长60秒逼真视频的软件,掀起了人们对于AI的超高关注度。 “sora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机器越来越像是一个人,而且我觉得它会比我们深刻得多”,提到sora,本期嘉宾王小伟如是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副教授,王老师一直从事技术哲学的研究,用哲学观点去审视技术和生活的关系。 《日常的深处:日用之物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王小伟...
Published 02/29/24
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老友曾焱冰,俩人开场就开玩笑,说着前两年还在讨论中年的意义,如今却都在研究“学着做一个会变老的人”“如果优雅的老去”。 《生活可爱,不必完美》曾焱冰著,点击文字可直接下单作者签名版 “年轻时生怕有好事把自己落下”,而人到中年,却要学会如何应对变老,面对育儿的苦恼,还有时间精力分配的焦虑,曾焱冰在节目里分享了自己的新书《生活可爱,不必完美》的心得——早起、尝试培养自己的爱好,因为“你可以拥有徒劳的自由”;而苗师傅则提到了两把“万能钥匙”,一个叫悠着点,一个叫差不多得了,除此之外,两位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心灵鸡汤,千万别小瞧它,“哲学家和大众最直接的接触就是心灵鸡汤了”。 本期为新年加更,“老友记”系列中将呈现苗师傅和老友们的真诚对谈,新年即将到来,愿大家听完本期节目,都能领悟“生活可爱,不必完美”。 本期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本期嘉宾: 曾焱冰, 前《Vogue》中国版编辑部主任,媒体人,餐桌艺术研究者,作家,著有《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没完没了的好时光》等 00:02:42 当时尚编辑时,会不会有跻身上流社会的错觉? 00:05:30...
Published 02/08/24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俞冰夏,译者,代表作有《无尽的玩笑》 欢欢,北京世纪文景文学编辑 美国已故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有一本千页著作《无尽的玩笑》,世纪文景去年推出了它的中文版,担任译者的是苗师傅的老朋友俞冰夏。华莱士以天才著称,全书100万字,没有章节,没有目录,片段之间被神秘符号隔开,至今仅有10种语言译本,对于译者俞冰夏来讲,这是一次长达4年的漫长翻译之路,对于文学编辑欢欢来说,7年审稿,已经让“稿件垒起来快一人高”。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在碎片化时间理论盛行的当下,读大部头的书有什么意义?买书又有什么意义?俞冰夏在节目中说,“《无尽的玩笑》的书中(世界)是一个所谓你看了以后会麻痹到不想起床的电影,跟我们天天刷短视频的状态很像,但书最后表达的是,我们是能破解它的,看到他们的生活,像你看到自己的某种镜像,从外面去看自己,可以看清楚你存在的问题”。 00:02:50 5年诺奖,3年文景,怎么做到的? 00:08:43 翻译4年审稿7年:搞文学主要是为了活下去 00:18:43 为什么这本书对精神抑郁的人有疗效? 00:25:48...
Published 01/28/24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谌旭彬,原腾讯文史频道主编,出版作品《秦制两千年》《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的小人物命运》等。 1861年,清咸丰皇帝逃往承德,死于避暑山庄。为了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从1861年至1911年,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五十年可谓是“最关键的历史节点”,身在其中的大臣李鸿章鸿章将之称作“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在晚清改革中实现了国家近代化的转型。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谌旭彬著  点击书名即可跳转购买作者签印本 00:01:57 写这本书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00:03:28 历史与现在的联系是什么? 00:10:43 “下跪与不下跪”,怎么如此困扰清朝政府? 00:24:20 “清末新政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在做反改革的事情” 00:34:30 如何理解清末最高决策层改革者的“开明”? 00:38:17 鸦片战争可能是近代史的开端,但不是改革史的开端 00:42:55 时代局限性:看得有多远不代表能走得有多远 01:04:34 聊聊李鸿章:“做事的人成为了背锅侠” 01:10:44...
Published 01/14/24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林峥,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在中国,“公园”一词古已有之,指称的是官家园林,这和如今“公园”的概念大相径庭,在西方文化语境里,公园是现代都市之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天真与经验》在2023年的最后一次更新,我们就来聊聊北京的公园。 《公园北京》 林峥著 00:03:33 为什么会选择研究北京公园? 00:08:25 老舍VS张恨水:北京人和外地人眼中的北京 00:10:16 《四世同堂》中是如何描写北京公园的? 00:22:04 时髦女性在公园里出现,是一个现代性的标志吗? 00:28:40 北京动物园的档案,更多是由当时的报纸来记载 00:33:23 为什么选择动物园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00:36:06 动物园背后:中国传统脉络中对动物的理解 00:43:11 陶然亭雕像: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爱情故事 00:55:22 万牲园和陶然亭的两次“修禊” 01:03:53 颐和园:民国的交通费要100多大洋? 01:07:10 周末休息概念和公园引进有什么关系? 01:13:31...
Published 12/27/23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方建勋,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北京大学有一门广为流传的网红书法公开课,一座难求,课程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建勋老师。在电子化发达,人们与写字都日渐脱节的当下,书法却依旧如此深深地吸引着不少人,这不禁令人好奇,在远离古人“琴棋书画煮酒消”的当下,书法对我们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轴: 00:02:43 李叔同的“悲欣交集”是他最本真的状态 00:08:55 笔顺到底是怎么来的? 00:16:24 临帖是临,并不是摹 00:25:18 如果没有童子功,书法可能速成吗? 00:34:48 一个人的字好不好看,俗不俗气,有标准吗? 00:38:47 聊聊书法的市场价值:书法名人和名人书法 00:43:32 “和以前相比,现在不算一个书法的时代了” 00:47:52 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神气骨肉血”? 00:53:26 “手的礼赞”:书法家与手、毛笔的关系 01:04:09 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是体会节奏 01:10:10 学书法的心流状态:丹青不知老将至 01:15:54...
Published 12/11/23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但县中的逐渐“衰败”也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老师做客录音间,聊聊“县中的孩子”的话题,这也正是林老师最近的新书的名字《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这本书是林教授历时3年、深入6个省份7个县域25所不同层级学校完成的田野调查,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消息”吗?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教育?为什么我们要警惕“小镇做题家”这样的社会自我实现预言? 节目最后,林教授提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为8个字负责,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教育能够帮助人们能够在这8件事里面获得一种自在自适的生活,我觉得就是教育的功劳了”。 00:03:27 《县中的孩子》,能带来什么“好消息”? 00:09:07 就近入学为什么那么重要? 00:10:22 “义务教育”中“义务”的两层含义 00:21:26 量表测量出的智商数据,靠谱吗? 00:26:05 “当认为教育是科学时,便抛弃了中国最深厚的人文传统” 00:37:10...
Published 11/27/23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吕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 从雪豹、大熊猫再到城市的昆虫、鸟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老师在自然保护的路上已经走了几十年,她所主编的《中国大猫》,将中国13种猫科动物的研究、保护故事展现在了普通人的面前。谈到她和大熊猫的关系,她在节目中说,“我今天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熊猫教我的”。 时间轴: 00:03:03 野外考察都需要做什么? 00:12:24 在中国,环保的问题都是人和动物的问题吗? 00:14:52 创造出来的文明是有代价的 00:20:19 “旗舰动物”熊猫享有了什么“特权”? 00:23:27 从“大象出逃”事件聊起,大象的生存环境的变化 00:35:22 保护环境是无底洞?“人类的欲望才是” 00:41:27 动物教给吕植老师的那些事儿 00:47:45 墨脱通公路,对人类的福利,对环境的损害? 00:52:33 研究动物的好处:回归动物眼光 01:03:39 环保一定是温饱解决以后的事情吗? 01:10:43...
Published 11/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