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吕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
从雪豹、大熊猫再到城市的昆虫、鸟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老师在自然保护的路上已经走了几十年,她所主编的《中国大猫》,将中国13种猫科动物的研究、保护故事展现在了普通人的面前。谈到她和大熊猫的关系,她在节目中说,“我今天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熊猫教我的”。
时间轴:
00:03:03 野外考察都需要做什么?
00:12:24 在中国,环保的问题都是人和动物的问题吗?
00:14:52 创造出来的文明是有代价的
00:20:19 “旗舰动物”熊猫享有了什么“特权”?
00:23:27 从“大象出逃”事件聊起,大象的生存环境的变化
00:35:22 保护环境是无底洞?“人类的欲望才是”
00:41:27 动物教给吕植老师的那些事儿
00:47:45 墨脱通公路,对人类的福利,对环境的损害?
00:52:33 研究动物的好处:回归动物眼光
01:03:39 环保一定是温饱解决以后的事情吗?
01:10:43 我们以为世界的样子,真的就是这样吗?
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到了吕植教授一起来聊聊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话题,他们有讨论:环保是不是一件解决温饱之后的事儿?为什么人类会给动物带来那么大的损害?他们也有分享:苗师傅在节目中读了作家海伦·麦克唐纳《在黄昏中起飞》中的一个篇章——《动物教给我的事》,吕植教授则带来了两首聂鲁达的小诗。
最后很想分享吕植老师在节目中的一段话:“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要理解它是怎么回事,但我们现在似乎只理解我家到工作地点的这一段路”。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1. 《最后的熊猫》,作者乔治·夏勒(美)。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2. 乔治·夏勒(George Beals Schaller,1933年--)是一位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他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在非洲、亚洲、南美洲都开展过动物学研究,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
3. 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古道尔女爵士,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以对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黑猩猩进行异常详细和长期的研究而闻名。
4. 猫盟CFCA(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全称: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 )是一个以科学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为目的的公益环保组织。
5.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国本土的民间自然保护机构,创办人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山水项目分布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三江源、西南山地、澜沧江流域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希望示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实现生态公平,即自然与人、传统与现代文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决策间的平衡。
6. 《莲花》是作家安妮宝贝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神秘圣地墨脱为背景。
7.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8. 《巨浪来袭: 海面上升和文明世界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