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我们的时代,用“emo”概括微妙心情,以MBTI界定差异个性,用“情绪价值”衡量吸引力,拿“situationship”代指一段看情况的关系。****越来越多关于情感的语汇被创造出来,可是,每每情动于中,语言却总显得贫瘠苍白,让人陷入言不由衷的尴尬境地。
有意无意地回避个体间深度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当代人普遍“爱无能”,还是由于情感本身就常常落入失语的境地?
本期跳岛,主播宝婷请来了两位分别来自文学和人类学领域的嘉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金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宋红娟。从近年来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情感转向”说起,在书页间,在田野中,共同探微情感与情动,凝望那些难以名状的心绪。**
情为何物,情感与情动之别何在?情感,究竟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还是语言与文化的产物?亦或是二者的复杂交织?负面情感的书写实践,如何能帮助我们完成治愈的功能?要如何打破习以为常的话语,重新建立自我与他者的联系,寻觅契合自己的小宇宙?
【本期嘉宾】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导,著有Pluralist Universalism和《被解释的美》,译有《众多未来》等。
宋红娟,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情感人类学、人类学与启蒙哲学。著有《“心上”的日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本期主播】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3:00 “爱无能”的时代,阅读如何治愈我们的负面情感?
07:31 MBTI, rizz, situationship…情感新词层出不穷,是因为“长期稳定”已成奢望
13:18 女性主义等社会平权运动让学术世界看到,情感不只是一种症候
18:13 男性天生更不善于表达情感吗?男性的情感行为模式一定更被动吗?
24:10 姗姗来迟的情感人类学,起源于对西方“理性/感性”二元对立的反思
27:53 “情动”是什么意思?不同语言中表达情感的词语有什么差别?
34:00 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悄悄话”:被风俗习惯压抑的情感表达
44:55 18世纪以来,西方作家们都如何书写情感?
58:00 荐书环节:田野间,书页里,创作与研究中的“百感交集”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17世纪理性主义先驱,启蒙时代及现代圣经批判学的开创者。
圣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托马斯主义的创立者。
吉尔·德勒兹(1925—1995):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著名作品有《差异与重复》、《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
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法国哲学家,北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物,以《随笔集》三卷留名后世。
雅克·德里达(1930—2004):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波兰裔英国小说家,被认为是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汪民安(1969—):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20世纪的文化理论和批评理论,代表作品有《罗兰·巴特》、《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论爱欲》等。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家,对文学评论、哲学、历史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