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门罗故事会: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遇见自己|张天翼&张秋子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本期岛上主播:钟娜 前不久的5月13日,加拿大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疗养院逝世,享年92岁。这位曾经形容自己为“B-级家庭主妇”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厨房写作、在孕期写作、在孩子们午睡的间隙写作,一生共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 本期跳岛,主播钟娜请来新朋友小说家张天翼,和老朋友文学评论家、大学教师张秋子上岛,共赴这场“门罗故事会”,一起聊聊门罗笔下的酸涩、刺痛和沉重,也分享自己初遇门罗,并最终在她的笔下看见自己的一个个瞬间。 门罗曾总结自己的写作说:“我一生都在写个人故事”。这些个人故事大多发生在小镇,主角常常是那些“角落的女性”,在感情的困惑、日常的烦恼里,门罗写她们从包里掏出一颗酸苹果、写她们咽下一口冷馅饼、写她们在风雨中躲进荨麻丛,写她们告别天真,迎接长大的错愕,写她们离婚又结婚,写她们的经血和堕胎。在这样一个个生死爱欲的瞬间中,试探着生命的失落与遗憾。 但愿这一个个故事,会如小小鱼钩,将你轻轻勾住。也请记住,阅读门罗的窍门是享受混沌,不去追问,只静待生活的反应——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言:“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时间轴】 01:22 初遇门罗的故事:“我是后来才找到阅读她的诀窍” 06:50 酸苹果的故事:还能被刺痛,就还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19:25 荨麻的故事:托尔斯泰和门罗为何都让爱情萌发在荨麻地里? 24:49 澡堂拖鞋的故事:门罗如何以瞬间的感官体验锚定生活? 33:42 冷馅饼的故事:“关于爱情什么也没有变”......吗? 40:38 红裙子的故事:门罗如何操纵时间和空间? 48:44 老马的故事:“爸爸永远宽恕了我,也永远放弃了我。” 54:28 门罗自己的故事:女作家的生活给我们的启示 65:07 纸巾与望远镜的故事:有时我痛恨自己这样理解你 75:42 “过一种不需要虚伪、不剥夺自我和不感到羞耻的生活”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艾丽丝·门罗(1931-2024):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安大略省,著有《逃离》《亲爱的生活》等,作品以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见长,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契诃夫(1860-1904):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生于一个农奴后裔家庭,著有经典剧作《樱桃园》《三姐妹》《海鸥》等,以及众多短篇小说,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和戏剧大师。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等小说,其作品以简洁的文风和硬汉形象著称。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诗人和图书馆员,生于一个具有英格兰血统的家庭,著有《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作品充满哲学和幻想元素。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社会学家和女性主义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女人这东西》《单身时代》等,积极参与女性权益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生于贵族家庭,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匠。 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包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珍珠》,其作品常描绘美国社会底层的生活。 托妮·莫里森(1931-2019):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一个非裔美国人家庭,著有《宠儿》《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等,作品深刻探讨种族和身份问题。 福楼拜(1821-1880):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包
More Episodes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本期节目来自于「跳岛创作营·第一季」的飞行导师直播单元节选。 作为五节领航员课的后续,在这场主题为“从文学再进一步”的对谈中,我们请来了跳岛FM的老朋友、青年作家张悦然来为创作营的水手们答疑解惑。从小说家到《鲤》杂志主编,再到“匿名作家”写作计划以及最近上映的改编电影《乔妍的心事》,论及如何从文学出发,探索和营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作生态,张悦然无疑是当下中文领域里经验最丰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出乎意料也情理之中的是,谈及创作,主播于是和悦然首先回到了阅读——“在成为创作者很久之前,我们首先是读者。”身为职业写作者,张悦然会如何选书,用怎样的标准更新自己的书架?而当...
Published 11/21/24
Published 11/21/24
本期岛上主播:肖一之 一片黑暗之中,三个戴着玻璃头罩的人,仰头望向不同的方向。这是王占黑最新小说集《正常接触》的封面。封面上的三人彼此相邻,又相隔千里。类似的状态,我们都曾经历过,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身份、代际、性别、还有不可抗拒的历史——当人与人难以互相理解,正常接触是否还有可能? 本期跳岛FM,作家王占黑应主播肖一之与钟娜的邀请来到岛上做客。三人从各自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谈起,从王占黑被“方言写作”标签覆盖的早期写作聊到创作者和现实的关系。对于难以消化、难以承载的现实,作家是应该“马上提笔记录”还是“沉淀几年再写”?写作,究竟是一种历史的义务还是个人的交代? 王占黑说,她从来没...
Published 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