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近年多了內地學生報考香港文憑試,有內地學生說,文憑試競爭較少,獲大學取錄機會較大,所以決定轉到教育中心上課及聘請私人補習教師,全力考文憑試,最終成功入讀內地大學。
有開辦文憑試課程的內地學校表示,修讀人數由3年前的20多人,增至現時約100人。學校有聘請香港及內地教師,做到互補。
有香港補習機構與內地多間學校合作舉辦文憑試模擬試,認為這個市場正在發展,考慮拓展業務。
記者黃貝紋報道
Published 12/08/24
中央再贈港的一對大熊貓安安、可可,即將公眾見面。另一邊廂,中央多年前送贈台灣的大熊貓「圓圓」已經20歲。牠所在的台北市動物園早前為牠慶生。「圓圓」的丈夫「團團」兩年前過身,遺體製成標本,延續保育大使使命。
台北的大熊貓館館長透露,「圓圓」的大女「圓仔」已到適婚年齡,正努力與大陸方面溝通,希望早日為「圓仔」配親,開枝散葉。
記者黃凱宜報道。
Published 12/01/24
剛舉行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秘魯,是拉美地區華裔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飲食文化亦深受華人影響。獲譽為「秘魯水稻之父」的華人戴宗漢,五、六十年代開始將中國的稻米種植技術引入秘魯,並傳授給當地人。
戴宗漢的後人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現時米飯已經成為秘魯不可或缺的糧食之一,秘魯人每星期有兩、三日都會食中餐。她又說,香港與秘魯剛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是一個很好契機,讓她進一步了解香港市場,將公司生產的「精品米」外銷到香港。
記者林漢山早前在秘魯採訪,他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11/24/24
北京中軸線早前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刷新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城市紀錄。有內地科企利用數碼技術協助今次申遺,並讓公眾透過科技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故宮博物院認為,中軸線申遺成功後,有更多文物可加入「北京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聯盟」,共同做好保育工作。
有內地學者認為,可以在中軸線的文化遺產多加推廣多元的中華文化,內容未必一定與明清宮廷有關,並建議多與海外學術交流,展示中國特有的城市規劃。
記者任浩鋒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11/17/24
今屆巴黎奧運,國家隊的鄭欽文為中國奪得首面網球女單金牌,隨即掀起內地網球熱潮,之後兩個月時間在各地的網球公開賽事,門票收入或入場人次均創新高,場外商店也吸引不少民眾購買紀念品。有業餘球手和教練說,近期越來越多初學者接觸這項運動,訂場也較以往困難。
有網球用品商店負責人說,鄭欽文效應成為近年內地網球熱潮的催化劑,奧運後銷量明顯增長,最近積極在網上平台直播促銷。有經濟學者認為,這股熱潮對內地經濟有一定帶動作用,亦相信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本台北京新聞中心記者陳曉筠在《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11/10/24
澳門將於本月14至17日舉行第71屆格蘭披治大賽車,隨著澳門希望在體育、旅遊及經濟之間,可以聯動發展,旅遊業界都整裝待發,希望帶動旅客多認識澳門賽事。
澳門大賽車組織委員會正努力做好國際汽車聯會的新賽事安排,傳承澳門大賽車的獨特傳統,好好利用這張金名片效應,為內地汽車工業發展做一個展示台。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11/03/24
在內地住滿半年的港澳台居民可以申領內地居住證,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的福利。有傳媒報道,在港人北上消費熱潮下,有中介懷疑向有意申請者提供虛假住址及租約等文件協助辦證。
本台接觸到懷疑中介人士,辦證收費過千至幾千元人民幣不等,強調不會有法律風險。工聯會表示,去年收到超過200宗有關申請居住證的港人查詢,認為針對違法行為,當局要嚴厲執法。有內地律師表示,有關申請人和中介都有法律風險,輕則罰款,嚴重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記者仇志榮報道
Published 10/27/24
法國當局計劃於今年12月重新開放巴黎聖母院,經過5年幾的復修工程,當初被大火焚毀的聖母院尖塔和屋頂,已經重現雛型。本台記者於8月巴黎奧運期間,曾到訪現場,了解維修進度。
而國家文物局於2019年11月與法國簽署合作文件,就巴黎聖母院修復開展合作。其中一名早前到法國參與修復工程的文物保護專家周萍,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今次身負兩個任務,遠赴巴黎,一方面希望結合秦始皇兵馬俑及聖母院,兩個世界遺產的保護研究;另一方面,期望探索兩個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合作可能。
李嘉雯報道。
Published 10/20/24
澳門昨日選出第六任特區行政長官候任人,岑浩輝以9成9得票率當選。選委和市民均有不同期望,從就業、經濟、民生福利,以至鼓勵生育都有。
有澳門學者認為,岑浩輝上任後面對的挑戰和壓力不少,雖然缺乏商界經驗,但認為可以是優勢之一,可予人較中立感覺,推動產業轉型。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報道。
Published 10/13/24
內地十一黃金周假期來到尾聲,有北京京劇劇團在國慶檔期,推出沉浸式體驗活動,吸引其他省市的親子旅行團到訪,活動包括參觀劇場、欣賞演出、試穿戲服、畫臉譜和學習京劇做手。有參與的小朋友感覺難忘,家長也覺得別具意義,有助子女認識多一樣國粹。
劇團團長說,京劇在內地的受眾仍然有限,趁國慶舉辦體驗活動,有助帶觀眾走入京劇世界,傳承這項文化。劇團又指,今年來自香港的學生和企業團體明顯增加,將加強與香港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港人到訪。
記者陳曉筠在《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10/06/24
澳門和橫琴共同建設的粵澳深度合作區,明日(17/9) 踏入全面實施三周年。陸續有澳門退休人士搬到深合區居住,區內的長者服務中心亦已開始運作提供服務,協助長者融入。
有專業人士亦選擇到區內開拓業務,期望當局進一步放寬出入交通措施,相信可以帶動區內消費和生活,讓澳門市民更大程度透過深合區,融入大灣區發展。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報道。
Published 09/15/24
近期應該聽過《黑神話:悟空》,第一款國產3A單機遊戲,有內地遊戲迷形容,畫面及音效高質,劇情取材《西遊記》,有故事性,加上價錢相對便宜,性價比高。有賣遊戲的店舖負責人說,連帶包括遊戲機及手掣等周邊產品的生意都多了幾倍。
《黑神話:悟空》在平台的銷量短短幾日已經衝破一千萬套 ,除了在內地引起哄動,亦吸引到外國遊戲迷。
有學者認為,今次是技術和經濟硬實力,結合文化軟實力的成果,對整個產業發展打下「強心針」,有助走向世界市場。
記者黃凱宜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9/08/24
國家隊在巴黎奧運獲得40面金牌,金牌數目與美國並列第一,創出境外參加奧運史上最好成績。其中奪金項目新增3個,分別是韻律泳、藝術體操和自由式小輪車BMX。
韻律泳雙胞胎姐妹花王柳懿、王芊懿早前訪港期間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感到非常幸運和榮幸,認為金牌是建基於很多代前輩的努力。兩人將於香港升讀大學,王芊懿說,未決定之後是否留港發展。
BMX女子自由式技巧賽冠軍鄧雅文亦在專訪中提到,有賴國家支持運動員與國際接軌,才能獲得金牌,同時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記者仇志榮報道。
Published 09/01/24
鄰近本港的海南省,近年銳意發展成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中央近期提高內地旅客自香港進境的行李物品免稅額度,但仍遠較海南少。
有到海南的旅客表示,不會專程購物,免稅額度未必很重要;三亞市的旅遊官員表示,香港與海南可以探索產業互補,令雙方都能受惠。有本港旅遊業界認為,要把握好內地近期新推出的免簽政策,發揮本港「一程多站」角色。
記者任浩鋒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8/25/24
澳門負責投票選出行政長官的400名選委名單,今天會正式刊登在政府公報,意味選舉程序進入關鍵階段。
有選委關注來屆特首的經濟政綱,亦有選委著眼環保政策構想;有市民期望新一屆政府改善經濟民生困局。有評論員認為,新一屆政府需正視與民間的關係,重建互動及互信。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8/18/24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上星期宣布,今個星期三起為港澳永久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員,簽發來往內地通行證件。在澳門,有不少外籍居民近日都到受理申請的中旅社了解詳情。
有外勞中介表示,新政策令外籍永久居民在保留原有國籍的同時,持卡式證件往返內地,過關便捷度提升,相信有一定吸引力。有澳門商會就認為,措施能夠提升外籍居民的歸屬感,亦有利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報道
Published 07/07/24
內地人口老化,目前約有兩成是60歲以上人士。國務院早前公布研究發展銀髮經濟,鼓勵優化老年服務及產品。有內地長者說,退休後不時會去旅行;亦有長者表示,內地退休保障制度不錯,可以參與價錢較貴的興趣班。
有民眾視銀髮市場為創業機會,開設「老年大學」,提供不同的學習課程。有學者表示,「老年大學」的功能已由以往的「老有所樂」變為「老有所學」,有助長者增加持續就業和生活技能。
記者黃凱宜《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6/30/24
內地媒體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青年承認表達能力下降,估計「詞窮」其中原因是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加上在新冠疫情期間,減少與人接觸,影響表達能力。
有教育機構負責人指出,不少年輕人利用精簡網絡用語作為日常溝通,而過度使用網絡用語亦會導致詞彙量不足。有教育學者認為,年輕人應該增加與人面對面接觸時間,建立閱讀習慣,強化溝通能力。
黃貝紋報道
Published 06/23/24
香港與北京及上海開通高鐵臥鋪列車服務。首班前往北京的列車前晚由本港開出,昨早6時53分準時抵達北京西站,不少乘客來自旅行團和交流團。
有乘客說,列車臥鋪感覺平穩,環境清潔,但建議增設充電位置及沖身設施。亦有乘坐列車的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滿意今次體驗。
記者陳曉筠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6/16/24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到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指出,雙方要加快人文交往、「雙向奔赴」。有在北京留學的法國青年說,在中國有很多發展機會,但生活及交流需要克服網絡系統差異及語言隔閡等問題 。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一直以來,既推動中法商貿往來,亦推動文化藝術交流。他說,文化藝術交流同樣推動中法關係發展,香港亦可在當中發揮獨特優勢。
有學者分析,巴黎奧運舉行在即,將對中法關係發展起到刺激作用,側面促進雙邊人文交流。但中法之間亦存在磨擦,未來關係發展需以謹慎樂...
Published 06/09/24
澳門首次獲得內地旅客評為最滿意旅遊目的地的第一位,澳門專業導遊協會會長胡惠芳表示,感到既興奮亦有壓力。她認為是旅客對澳門社會休閒氣氛的肯定。不過,她相信旅客的要求會不斷提高,澳門要保著這張新的金名片,實屬不易。
有澳門旅遊學者認為,今次成績證明澳門朝向多元發展的方向正確,同時亦是業界努力的成果。他認為澳門未來旅遊發展方向,可以同更多周邊地區協作,設計更好的旅遊路線,一齊吸引旅客。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6/02/24
台灣部分地區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多年,並提出明年全面限用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等。有在台灣的港人說,當地環保意識強,相信源於從小學習垃圾分類等觀念。
當地有環保組織建議大力鼓勵商家推動可循環使用,符合環保亦有助帶動經濟。有台灣學者分析,要更好推動環保政策,需要提供節省成本及便利等誘因。
記者任浩鋒報道。
Published 05/26/24
內地出生人口從2016年每年近1800萬人,大幅下降至去年約900萬。有傳媒報道,過去兩年內地減少超過2萬間幼兒園。
有前幼兒園老師謀求出路,擔任「兒童成長陪伴師」,一周六日24小時寄居僱主住所照顧幼兒。她期望體驗在高端家庭服務的新興小眾職業。
有現職公辦幼兒園的老師說,隨著出生率減少和周邊幼兒園競爭,不排除面臨倒閉的危機,但教育工作的回報與金錢無關,希望堅持到最後一刻。
記者仇志榮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Published 05/19/24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明年11月舉行,首次由廣東省、香港和澳門合辦。34個競賽大項目當中,香港會承辦其中8個項目;澳門則承辦4項。
有澳門職業籃球員期望,澳門整體體育可以進一步發展,政府亦能支援職業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安排。有球會期望透過全運會,加強澳門的組織活動及辦賽能力及提升運動員的專業水平。
有內地學者認為,粵港澳三地各有獨特的資源條件,今次是前所未有的契機,可以加強大灣區的體育交流 ,共同發展區域體育產業鏈,日後亦可以合辦全新的國際賽事,提升國際影響力。
記者王慧蓓報道
Published 0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