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阳明子序曰: 洙、泗之传,至孟氏而息。千五百余年,濂溪、明道始复追寻其绪。自后辨析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吾尝深求其故,大抵皆世儒之多言有以乱之。 守仁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扰疲薾,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而世之儒者妄开窦径,蹈荆棘,堕坑堑,究其为说,反出二氏之下,宜乎世之高明之士厌此而趋彼也,此岂二氏之罪哉?
Published 04/23/20
《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修炼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 对人类而言,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要解决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等诸多问题。在解决这些人生问题时,没有人不走弯路,问题是,有的人最终走上了阳光大道,而有的人却永远陷在这些问题里,不得出处,愁肠百结,迷失其中。 从阳明先生看来,人生在世,核心问题只有两个,也是人生最重要:一是独立精神,一是坦荡荡的幸福感。而纵观人类社会,乃至今天,二者兼备者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人终生二者全无。 问题出在哪里? 阳明先生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等等。同样是追求这些东西,由于动机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人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或者说,他们只是在追寻我们本身固有的良知,另一类却是为了追求这些东西而追求这些东西,也就是一门心思追求那些外物。 从阳明先生看来,追逐外物,就像是一位君王想要个国防部部长,但他不下令委任,却要自己去担任一样。当别的部门缺人时,...
Published 04/03/20
【四八】
是月,舒柏有敬畏累洒落之问,刘侯有入山养静之问。
先生曰:“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恐惧忧患之谓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怍。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耶?”
谓刘侯曰:“君子养心之学,如良医治病,随其虚实寒热而斟酌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必使人人服之也?若专欲入坐穷山,绝世故,屏思虑,则恐既已养成空寂之性,虽欲勿流于空寂,不可得矣。”
Published 03/28/20
【四六】
郡守南大吉以座主称门生,然性豪旷,不拘小节。先生与论学有悟,乃告先生曰:“大吉临政多过,先生何无一言?”
先生曰:“何过?”大吉历数其事。
先生曰:“吾言之矣。”
大吉曰:“何?”
曰:“吾不言,何以知之?”
曰:“良知。”
先生曰:“良知非吾常言而何?”大吉笑谢而去。
居数日,复自数过加密,且曰:“与其过后悔改,曷(hé)若预言不犯为佳也?”
先生曰:“人言不如自悔之真。”大吉笑谢而去。
居数日,复自数过益密,且曰:“身过可勉,心过奈何?”
先生曰:“昔镜未开,可得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自难住脚。此正入圣之机也。勉之!”
【四七】
...
Published 03/22/20
(43)孟源问:“静坐中思虑纷杂,不能强禁绝。”先生曰:“纷杂思虑,亦强禁绝不得,只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治,则天理精明后,有个‘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精专,无纷杂之念。《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也。”〔一〕(44)一日,先生喟然发叹。九川问曰:“先生何叹也?”曰:“此理简易明白若此,乃一经沉埋数百年。”九川曰:“亦为宋儒从知解上入〔一〕,认识神为性体,故闻见日益,障道日深耳。今先生拈出良知二字,此古今人人真面目,更复奚疑?”先生曰:“然!譬之人有冒别姓坟墓为祖墓者,何以为辨?只得开圹,将子孙滴血,真伪无可逃矣。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贤相传一点骨血也。”
...
Published 01/14/20
黄绾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阳明殁后,黄绾上疏表阳明四大功无人能及,王学三大要旨皆本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论。绾还收留阳明先生遗孤正亿并抚养成人,且嫁女于正亿。可见绾对阳明先生之尊敬和对王学之推崇至极。
应良,字原忠,号南洲,浙江台州仙居人。正德六年选庶吉士,从湛甘泉、王阳明讲良知之学。后亲老归养,讲学山中将十年。嘉靖初还任,授官编修。刚正不阿,伏阙争大礼,遭廷杖,几毖。后升山东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广东右布政使。
问的人显然还是没有真正搞懂“一以贯之”,所以才问出:仅仅致良知,应对事变是否会不够圆满,
古今事变无非是从“心”出来的
致良知功夫做的足够圆满,自然也就通透了古今人心,自然就是个尽良知之学,是可以尽古今事变之学
本讲原文:
...
Published 0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