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97「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加上正念更能自我照顧!」by 姜尚文心理師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我們要怎麼進入心流狀態呢? 以下提供四個建議: 1選擇你喜歡的事情:如果你在做你不喜歡的事情,就不可能達到心流。 2設定明確的目標:當你面臨明確目標並需要特定反應的任務時,較可能會出現心流。增加10% 的難度,添加挑戰元素 ,如果挑戰太大,可以通過學習新技能來恢復心流狀態。 3消除分心因子,去除環境中有事物吸引您的注意力, 以便可以完全專注於手頭的任務。 屏除外界干擾,盡可能創造能讓自己專心的環境 心理學家表示, 當某項任務被完全中斷的時候, 得花超過20分鐘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狀態。   4即時獎勵 給自己設計即時的回饋獎勵。例如:完成了小階段,可以向同事或主管要回饋,或是自己好好犒賞自己一番。   心流與正念有什麼不同? 提到心流,往往讓人聯想到「正念」,或者認為正念就是心流。其實。在這兩個狀態下,都會對我們的身心有著正向影響,包含:血壓下降、發炎指數下降、免疫力提升,也都讓人感到更健康、快樂,人際關係更好。   生活中如果只有「心流」,而少了「覺察」, 也很有可能會變成「很會做事情, 但不一定會記得照顧自己、 甚至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的狀態! 因此,在追求心流的過程中, 正念確實是不可少的存在; 而正念所強調的「時時刻刻的覺察」,更是能夠融入、 並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現代人相當的忙碌,可能許多人都是處於焦慮當中, 尤其是所謂的慢性焦慮(長期處在焦慮當中), 許多人早已習慣如此的狀態,例如 對於工作的倦怠感,一回到家就緊張, 看到某人就緊張,自己也很緊張容易發脾氣等, 這都可能說明自己是已經處於慢性焦慮當中, 在Bowen的家族治療理論中,當人在家庭中出現慢性焦慮的狀態時, 通常會出現四個經典的模式,來降低焦慮的情況, 「三角關係」、「衝突」、「距離」和「高功能與低功能互惠模式」。 用這些方式,只是暫時的沒事, 但事實上,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歡迎大家收聽本節目, 一起學習建構心理健康的家庭。 Powered by...
Published 06/16/24
孩子們會因為不同原因吵架、打架。 吵架是社交發展自然會發生的事情。 吵架時如何細膩的處理, 對於孩子如何發展社交技巧和增佳EQ 是大大的有幫助的, 本集節目將會仔細的分享當中的小步驟, 只要您試試看,一定會大有收穫的, 歡迎您的收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