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
「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差距越大,負向情緒困擾越嚴重,
真實我和理想我有一定差距時,自我苛責,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真實我和應該我有一定差距時,容易產生焦慮感受。
偏偏焦慮和憂鬱又會讓自己的表現更難以達到表現水準,
讓這樣的心理差距成為自己勒索自己的綑綁。
...
Published 11/24/24
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什麼是真實我呢?
「真實我」是自己心中認定真實的自己,自己對自己的客觀認定。
這也是我們對於自己認識的自我概念。
「應該我」是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或義務成為的樣子,
可能是在職場,學校,家中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中伴演或達到
他人認為我們應該的樣子。...
Published 11/17/24
為甚麼人們喜歡曖眛的關係,
因為人們都害怕孤獨,都渴望與他人連接。
然而,現代人因關係而導致的情傷越來越多,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選擇穩定的親密關係,
而是讓自己處於、邊界模糊的、似是而非的一種曖昧的關係中。
曖昧關係有他的好處,可以在確定是否成為伴侶關係前,
可以有機會多認識對方,但也有其負向的一面,
就是拖太久,造成關係上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因此,透過曖昧關係中要給自己勇氣,願意為承諾付代價,
或是設立停損點和界線,這會是比較健康的作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