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14「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 談談長期照顧者的心情!!!」by 朴世光心理師
Listen now
Description
Podcast 品牌變現,全台最大託管平台 Firstory 幫你實現。 提供多元方案協助創作專屬單集, 一鍵整合平台、金流、會員管理, 豐富內容、帶動聽眾、創造收益。 現在開通訂閱制,再送 10 萬次節目宣傳曝光! 詳情點擊鏈結:https://fstry.pse.is/6b2axp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周圍大部分朋友的父母年紀漸漸大了, 開始面對以前壯碩的父親和幹練的母親, 慢慢沒有這麼健康和有行動力, 甚至父母出現了許多健康問題, 要準備開刀或是慢性病的發生, 有許多要處理的事情, 這使我很關心你的內心感受, 當面對照顧年長父母親時, 我們在情緒上很需要好好自我調適才行。 父母年老所面對的是父母與疾病相處的痛苦、生命的凋零, 通常都會感到很有壓力。 所以很多人不太能面對這樣的議題。 這本日本作家小尾沙羅 就是把他照顧四個90歲老人家的生活點滴, 以趣味流暢的筆調, 將真實心酸點滴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日本獲得廣大的迴響。 書名也很符合沙羅的逗趣的口吻: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 今天藉由這本書裡的故事, 來鼓勵許多照顧年長父母的人, 其中許多的情感共鳴,讓你再辛苦之時,會心一笑。 本期的Podcast有贈書活動, 將抽出五名幸運兒能夠得到這本很棒的書喔!   以下是贈書的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DaphnePark.diar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 「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差距越大,負向情緒困擾越嚴重,   真實我和理想我有一定差距時,自我苛責,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真實我和應該我有一定差距時,容易產生焦慮感受。 偏偏焦慮和憂鬱又會讓自己的表現更難以達到表現水準, 讓這樣的心理差距成為自己勒索自己的綑綁。  ...
Published 11/24/24
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什麼是真實我呢? 「真實我」是自己心中認定真實的自己,自己對自己的客觀認定。 這也是我們對於自己認識的自我概念。 「應該我」是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或義務成為的樣子, 可能是在職場,學校,家中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中伴演或達到 他人認為我們應該的樣子。...
Published 1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