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相比之下,水手9号入轨精确度很高。所以在熬过这场沙尘暴之后,应该有不少的科学发现。就这么干等了两个多月,到11月底,沙尘暴已经开始减弱,完全平息则要到1972年的1月份了。
从水手9号发送回到照片上,大家看到有4个火山口非常明显,这些火山口非常高大,以至于高度远在沙尘暴之上。其中3座稍小一点的一字排开,间距均匀,后来这几座山被称为塔尔西斯山群,所在的这片高地被称为塔尔西斯高原。
这三座山包连成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座特别高大显眼的火山,后来被称为奥林匹斯火山。这个火山长期以来都是整个太阳系最高大的山峰。等到沙尘暴完全消退,科学家们终于看到了火星的真面目。原来火星地形非常复杂,不仅仅有大量的火山口,还有古老的河床,壮丽的大峡谷和巨大的撞击坑。水手9号发现了20座高大的火山,基本上都比地球上的火山要大。
火星上有冰晶云,有沙尘暴,有雾,有雪,还有风。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星球,在整个太阳系,环境算仅次于地球的存在了。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一次被问出来了,火星上有生命吗?我们的水手9号拍摄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80%的面积,可以算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苏联的火星...
Published 11/16/24
月球上太阳出来了,那么月球车就可以开始到处溜达,月球上的黑夜,月球车就必须趴窝休息了。只要是月球车在行走,地面上就必须随时有两个人来操控这个月球车。一个负责开车,一个负责对着天线。正因为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太远,无线电通信有延迟,所以他们不可能像打游戏那样那么爽。他们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必须谋划很久。天线稍微一歪就丢信号。这可不得慎重嘛。这事儿实际上是个体力活。一点都不轻松。
月球上一个白天,相当于地球上半个月。为了不浪费宝贵的阳光,地面操控人员必须三班倒的监控月球车的行动。本来拉沃契金设计局预计这家伙能在月球上工作3个月,实际上工作了10个多月。算是远远超额完成任务了。月球车1号走的最远的一天是走了2公里。而且还经历了一次日食,地球恰好挡住了太阳,月球表面的温度从130度在三个小时之内就降到了-100度。好在月球车1号自己带了放射性热源,所以这家伙不会被冻死……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Published 11/09/24
水手7号比水手6号晚一点到达火星。水手6号等于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大家在画面上看到火星的南极极冠特别亮,因此临时改变了计划,让水手7号从火星的南极上空飞过去,就是为了好好拍摄一下火星的极地冰层。
火星的南北极也有极冠,北极的极冠在夏天会消失,南极的也会缩小,但是并不会消失。你可能会觉得,火星的极冠就像地球上的南极大陆那样,到处都是洁白一片。科学家们最开始看到的火星南极照片也是这样。但是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后压低亮度,加大对比度,大家发现,火星南极的冰层并不是纯白的。里面也有层层叠叠的复杂结构。而且也有深浅高低。当时科学家们判定,极冠很薄,干冰积雪只有几公分厚。下边可能会有很厚的水冰,但是照片上看不出来。还得分析红外线数据才能知道。因为干冰和水冰的反射光谱还是不一样的。
有关火星上的冰层,我们先要建立一个观念,那就是火星上的气温比地球上低多了。夜里地面气温大致是在零下73度~125度之间。零下100度那是家常便饭。赤道附近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就是零上20度,绝大多数地区达不到这个气温。长年以来,火星的环境就是如此。所以,在南北极地区,即便是有水冰,这些冰也从来就没融化过。根据后来大量探测...
Published 11/02/24
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表现良好。顺利的把探测器送进了登月轨道。探测器和火箭分离以后也很顺利。第一步对准太阳,第二步找到老人星,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姿态是稳定的。半途中还修正了一次轨道,优化了登月的条件。
就在完成了中途轨道修正之后,对面的工程师发现探测器不对劲,因为氦气储罐的压力在不断降低。这说明氦气在不断的泄漏。这些氦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把燃料压进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用的。假如氦气全都漏光了,那么火箭发动机就无法工作了。
如果这些氦气被泄露到了太空里,也就是说喷出去了那么探测器的姿态肯定会发生改变,他们目前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氦气并没有漏到探测器之外,而是漏进了燃料箱,也就是说燃料箱里面的压力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燃料箱有个自动放气的阀门,如果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放气,这就会导致氦气真的泄漏到太空里。
那现在怎么办呢?工程师们确定导致泄露的原因是因为调节阀故障。要想让这些调节阀正常工作,就必须开启游机烧一会儿。这一下就把后面所有的流程全部打断了。因为这些姿态调整发动机一开机,轨道也不对了,探测器姿态也不对了,反正什么都乱了。那也没办法啊,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那也没...
Published 10/26/24
金星4号在距离金星表面4.5万公里的地方释放了着陆器。着陆器以每秒10.7公里的速度闯进了金星大气层。我们要知道,探测内太阳系的金星或者是水星,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刹车困难。因为这个过程相当于探测器从高轨道掉到了低轨道。势能肯定是要转化成动能的。以当时的水平,如果靠火箭反推,根本就不够用。所以金星4号就不能像月球探测器那样先刹车进入环绕轨道,然后再做一步行动。只能一头撞进去再说。
所以,金星4号探测器释放的着陆器几乎是垂直砸向金星表面,金星的大气又非常浓密,所以球形表面的烧蚀材料马上就开始燃烧蒸发降温。着陆器外部的最高温度曾经一度达到了1.1万度。如果不靠烧蚀材料降温,连几分钟也坚持不了。金星4号探测器的本体完全没有防高温的设计,很快就在金星大气层里烧光了。只剩下着陆器继续往前冲。
着陆器经历的冲击过载也很大,张开降落伞的一瞬间过载达到了夸张的350G。降落伞展开以后,速度就骤降到了300米/秒,这个速度和初始速度10.7公里/秒是天差地别。这个过载是什么概念?你从10米高的跳台跳进水里,这个冲击过载大约是5G。飞行员弹射跳伞,过载大概是15~16G。
着陆器一开始开启的那个小降落...
Published 10/19/24
转过年来到1967年,美国人发射月球轨道器3号。紧接着发射了勘测者3号着陆在月球上的风暴洋,这个探测器跟前几个稍微有点区别,那就是这东西带了一个挖土的铲子。铲子头有点像挖掘机,但是后边驱动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大家见没见过那种孩子的玩具,一扣扳机,就伸出一个拳头往前打。伸缩是由一大堆平行四边形结构驱动的。
勘测者3号上带的那个铲子就靠这个东西伸出去。在摄像头的监视之下,用这个铲子在地上挖了4道槽,每一道槽的深度都有180mm,月壤很输松,挖开并不费费劲。电视摄像头时时刻刻盯着呢,看看月球表层土壤下边是什么样子。这些影像最终传回了地球。当然啦,仅仅挖沟是不够的。美国人从地面遥控这个月球表面取样器共执行了7次载重测试、啥叫载重测试、就是挖两勺土掂量掂量。还有4次挖沟测试和13次的撞击测试。挖沟大家好理解,撞击测试怎么搞呢?那还不好办啊,抡起铲子拍一拍不就是撞击测试嘛。
前后一共10次操作,花了18小时22分钟。在38万公里之外进行遥控操作。那是比在蓝翔开挖掘机麻烦多了,信号延迟你就受不了。
由此看来,美苏两家风格的的确确是不一样。一个玩儿子弹,一个玩儿挖掘机。
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
Published 10/12/24
月球轨道器是个很短的椎体,高度只有1.65米,底座宽度1.5米,底座上可以展开4片太阳能电池板。斜侧面深出两根长杆子,一头是通信用的大锅,另一端是全向天线。发动机就在锥体的顶端,这种探测器用得上马夸特公司的440牛顿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和后来阿波罗飞船上用的姿态调整发动机是一样的。周围有4个小喷嘴,用来精确调整姿态。
月球轨道器1号是1966年8月10号发射的。发射很顺利,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天文导航仪器找不到老人星,无法定位。老人星是全天第二亮的恒星,仅次于天狼星,是非常好的定位目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看不见老人星的,我国也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再能看见,这个老人星就是传说中的南极仙翁。
月球轨道器1号上的可能是因为过热导致寻星器失灵。地面发出指令,让探测器稍微转了一下身,避开阳光直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探测器飞行了92个小时之后,开始开发动机减速,这样一来探测器就被月球的引力捕获,顺利进入到了环月轨道。近月点186公里,远月点1867公里。这个轨道是个长椭圆轨道,偏心率很大。
我们大致要知道一个规律,一颗天体如果是高速路过,然后被一颗大天体捕获,成为一颗卫星,轨道一...
Published 10/05/24
探测器发射以后,先掉了一个头,反推发动机的尾喷口朝前。距离月球8300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器开始调整姿态,尽量让自己垂直于月球表面,在距离月球表面75公里的距离上,月球9号抛弃了用不着的设备,反推发动机开始开火减速。
这个过程全靠天文定位来纠正探测器的姿态。正因为采取了垂直撞上月球的着陆策略,降落的位置只能局限在月球赤道附近了。如果降落在高纬度地区,探测器飞行的方向很难做到和当地月球表面垂直。另外,为了通讯便利,着陆点也必须在月球的正面,于是就选择落在赤道附近的风暴洋地区。
反推发动机在距离月球表面250米的高度上关机。主反推发动机关机,那几个姿态调整发动机继续开机,当5米长的两根探针撞到月球表面的一刻。充气的探测器圆球被弹射了出去,同时,所有发动机全都关机了。
这个充气的球囊在月亮上蹦跶了好久,最后才停下来不动了。4分钟以后,探测器保护壳打开,连球囊带外壳,一起被抛弃。里面还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球。半个金属球打开,变成三片花瓣。这个打开的过程,自然而然就把整个探测器的姿势正过来了。球中心伸出一个摄像机,顶上有个反光镜。可以旋转,其实就跟现在新能源车上的那个激光扫描长得差不多。因此...
Published 09/28/24
就在水手4号飞掠火星而过,传回照片的4天之后,也就是1965年的7月18号。苏联也发射了一颗火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后来被命名为“探测器3号”。这颗探测器在发射33个小时以后就飞掠了月球。这颗探测器对着月球的背面拍摄了25张可见光照片和3张紫外线照片,每张照片1100线,分辨率还算是不错啦。而且覆盖范围也很大,除了月球的南北极不太好拍,其他90%以上的月球背面都被拍下来了。
从探测器3号获得的照片判断,月球的正反两面很不一致。正面的月海很多,比较平坦,背后却坑坑洼洼的,难得有一小片平地。而且即便是大型陨石坑底部,也看不到多少岩浆平原。
探测器3号是第一颗采用天文定位的航天器。它采用了恒星定位,通过观察特定的几颗恒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你可能奇怪,飞到月亮还需要使用恒星定位吗?你别说,这还真的需要。因为这颗探测器在飞越了月亮之后,继续往深空飞行,最后一直穿越了火星轨道,但是并没有遇上火星。在这一路之上,探测器在不断的传输拍摄的月球照片,就是为了验证超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这颗探测器前后工作了228天后彻底没了信号,算是完成了既定任务。
后来美国人分析,这颗探测器原本是个深空探测器,是专门探...
Published 09/21/24
既然计划定下来了,那么就要马上开始动手了。争取在1964年的11月初发射水手3号探测器。水手3号和4号几乎一模一样。水手2号用了徘徊者的平台。但是水手3号和4号就属于另起炉灶了,太阳能电池板增加到了4块,而且还明显大了不少。主体是个8边型的盒子。顶上立着一根桅杆,桅杆上又低频通信天线和磁强计。探测器本身是存在磁场的,为了避免本身磁场的干扰,磁强计装在桅杆中段。桅杆前面是一个抛物面天线,盒子屁股底下是摄像机,盒子侧面是太阳能电池板。
这一次发射用的火箭是宇宙神-阿金纳D,不是以前用的阿金纳B,性能比过去强。但是水手3号探测器的燃料依然不够,无法完成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只能飞掠而过。既然是飞掠而过,最重要的是抓紧拍照,能拍几张是几张。
拍摄的照片还要传回来,火星的距离比金星还要远,所以这一次对超长星际通信也是一次考验。水手3号上还搭载了探测太阳风和粒子的探测器,就是为了探测一下火星周围有没有范艾伦辐射带。盖革计数器也必备的仪器,同时探测器上还带着宇宙射线的探测器。
宇宙射线在星际之间到处溜达,你也不知道这些带电粒子游荡了多长时间了,总之是很长啦,因此宇宙射线里面的带电粒子都是非常稳定...
Published 09/14/24
1964年7月份的这次发射,工程师们还是提心吊胆的。尽管宇宙神火箭的助推器依然还是排放了一部分燃料,形成了一小片云雾。但是这一次摄像头系统没有提前开机。算是经受住了考验。
发射过程非常的顺利,7月29号,在地面的引导之下,探测器实现了轨道微调,这一次撞击的目标是风暴洋。这一次,摄像头设定的开机时间相对比较早。太平洋夏令时上午6点09分,第一张图像到达地球,马上就被传回了位于加州帕萨迪诺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此后,一张张图片陆续传回来,摄像头忠实的记录下了探测器撞击前的画面。6:25,探测器装上了月球,一切信号都停止了。JPL的工程师们高兴坏了,整个实验室里几乎都开始了狂欢。真的太不容易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你就听吧,当时JPL实验室里到处都传出开香槟的声音,这帮人实在是憋屈太久了,今天终于可以释放一下。
因为航天活动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因此也形成了不少禁忌和习惯。这次徘徊者7号任务,恰好有人在控制室吃花生,前几次没人吃花生就失败了,这次有人吃花生,就成功了,看来花生能带来好运啊,从此以后NASA的控制室里总会搞一个盛大的开大桶花生的仪式,这个传统就是从徘徊者7号开始的...
Published 09/07/24
NASA的徘徊者计划在探月旅程中屡遭挫折,从徘徊者3号的轨道偏差到4号的主机板死机,再到水手1号的发射失利,每一次挫折都凸显了太空探索的复杂性。然而,每一次失败都为人类对月球的认知积累了宝贵经验。一起来回顾徘徊者计划的艰难起步,以及它在太空竞赛中的重要地位吧
Published 08/31/24
美国人算计的是挺好的呀,但是真的发射以后,完全不是按照事先的剧本来的。首先是发射被推迟了4天,宇宙神火箭助推器出故障了,需要修理。发射以后也不顺利,阿金纳B上面级进入围绕地球运转的临时泊车轨道,因为控制系统错误,这个泊车轨道比预计的要高。
阿金纳B第二次启动,这次倒是成功了,但是火箭太着急了,速度快了点,按照这个速度,探测器会提前14小时到达月球的轨道线。是啊,探测器到了,月球还没来,你着啥急呢?按照这个状态,探测器会从32000公里之外掠过月球。
徘徊者3号的轨道修正引擎太小,这么大的误差根本无法修正。看来着陆月球的任务已经无法完成了。那么,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尽量近距离掠过,多拍几张照片呢?事不宜迟,NASA的控制人员开始输入修正轨道的指令。结果呢,指令错误,越修越远了,飞掠的点距离月球会达到36785公里。还不如不修正呢。
远点就远点吧,在距离月球5万公里,地面控制人员调整探测器姿态,对准月球,开始准备拍照。这一转身不要紧啊,天线歪了,没对准地球,徘徊者3号倒是开始拍照了,但是电波对歪了,地面除了一堆噪音,啥也没收到,你瞧这事儿闹的。
天线歪了,这也就意味着地面的指令,探测器...
Published 08/24/24
8月17号星期六,我和汪老师在天荒坪带着一大群大朋友小朋友搞了一次线下的活动。没办法,暑期的活动太多,一个接着一个,我是连轴转,压根就停不下来。这一次我做了一个讲座,专门讲了一下现在世界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我觉得这个内容可以作为探测器列传的一个番外篇吧。我很早就想讲一下这些大望远镜。但是内容并不多。干脆就附加在探测器系列里面讲掉算了。
晚上呢,我们还要观星。所以周末的固定节目也没时间做了。我现在就把讲座的音频整理出来,算作是一期内容,大家可以先听着。这些内容,我以后还是要再提的。讲太空望远镜的时候肯定还要再涉及。
好,那我们就开始吧。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Published 08/17/24
不好意思,今天还得请假,因为这一次又到了我带着天眼营小伙伴们在云南和贵州参观考察。行程还是很紧张的。周末的固定节目只能顺延到下期了。
我们已经参观了抚仙湖畔的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可惜老天爷不给面子,当时天上云比较多,我们也无法亲眼看一看太阳的色球层,不过呢,我们还是参观了观测站的两台太阳望远镜,也从这两台望远镜先前捕捉的数据看到了太阳复杂而又多变的表面。说实话,今天算太阳活动的大年,黑子非常多,太阳活动非常频繁。大家都从计算机画面上看到了黑子和日珥。人家这两台望远镜一天的观测数据就达到了3TB,我看他们办公桌上摆着一大堆的硬盘。
当然啦,我还给大家介绍了有关太阳观测的相关知识,还专门介绍了太阳望远镜。这些内容,我们以后在讲到一系列的太阳探测器的时候再专门讲。晚上,我们在抚仙湖边的天文小镇观星,很多孩子第一次看到灿烂的星空。银河肉眼可见,我拿手机曝光3秒就已经能拍到银河的影子了。这一天我们就在围着抚仙湖转悠,湖很深,也很美。景色真的很漂亮。
按照预定行程,抚仙湖旁边的澄江动物群博物馆,我们是必然要去的。我又带着小伙伴们去看奇虾和怪诞虫了。当然,澄江动物群的种类极其丰富,我们...
Published 08/10/24
柯伊伯一直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他研究的太阳系内天体是冷门,他是少不得要坐冷板凳的,但是架不住人家乐意啊。他硬是坚持下来了。
当时对月球的观测也是冷门,很多人认为,想当年,柯伊伯在麦克唐纳天文台天天抱着82英寸的大望远镜看月亮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你天天看这劳什子干甚啊?这台82英寸的大望远镜可是世界第三大望远镜哦,你天天看这个月球,简直是暴殄天物。
但是柯伊伯不这么想,因为月球上隐含着太多的秘密还没解开呢。月球上的环形山到底是怎么来的?是火山爆发啊,还是陨石撞击啊?在当时还没有定论。要知道,地球上可以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可是月球没有这些变化。月球表面每一处微小的细节,每一处坑坑洼洼,都是46亿年的时间里逐渐的积攒下来的,这些坑本身就和太阳系的演化历史密不可分。你难道不想知道我们的太阳系是如何起源的吗?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Published 08/03/24
一直到2022年6月,官方才正式官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福建舰,舷号18,排水量8万余吨。采用电磁弹射器。江南造船厂举行了盛大的航母下水典礼。大家通过船和现场海军官兵的对比,才能明白这艘船有多大。
福建也是一个和我国近代海军发展紧密相关的地方,这里曾经爆发过马江海战,马尾船政学堂也是我国第一批海军人才诞生的地方,以福建来命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说实话,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还有一点不适应。尽管此前的消息已经很多。有很多事,大家也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但是我依然有一点做梦的感觉。这一步迈的好大,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艘超级航母,而且这条船还不是美国的。这艘船也是整个东亚制造过的最大的一艘军舰了。再此之前,东亚最大军舰的宝座一直属于二战时期的大和级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的排水量达到7.28万吨。比信浓号航母稍微大了一点点。山东舰的满载排水量,我查到的数据是7万吨,这个数字太整了,应该是估计数,不是精确的排水量,按这个数据是比大和号要轻了那么一点点。
小鹰号航母排水量大概是8.3万吨。现在我们的福建舰排水量也是8万余吨,到底余多少呢?到了今年,福建舰已经正式开始海试了,这时候...
Published 07/27/24
库兹涅佐夫号就这样,勉勉强强到东地中海秀了一把存在感,然后就一路黑烟,回家去了。回家以后就趴窝进了船厂大修,从此就再也没能从船厂出来。2018年,本来库兹涅佐夫号都已经快要完成大修了,没想到PD50浮船坞突然发生故障,往一边歪了,结果呢,船坞上树立的起重机倒塌下来,砸到了库兹涅佐夫的甲板上,硬生生把甲板砸出一个直径5米的大洞,造成了1人失踪4人受伤的事故。这对于库兹涅佐夫号来讲,那可是伤筋动骨的。
我也纳闷,修理航母,你倒是找个标准的大型干船坞啊,你怎么用浮船坞呢?后来一想,苏联没有大型干船坞,库兹涅佐夫号本身就是在黑海造船厂的船台上修建的。船台可以造船,但是没办法修船。军舰的大修,全靠太平洋舰队的PD41和北方舰队的PD50这两座大型浮船坞。当年,这两座浮船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浮船坞了。当然啦,现在俄罗斯使用的PD100浮船坞是我国建造的。最大承载能力达到了10万吨。如今要比造船,谁还比得过我们啦。
那么,这个PD50怎么就突然一歪,船就沉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发现是因为出现了断电事故,有人把浮船坞的电给停了,再追查下去,发现是船厂欠电费,让人家给拉了闸。你瞧这事儿闹的。
...
Published 07/20/24
一直拖到了1999年,新航母才算是正式开始立项。后来,印度买了俄国的戈尔什科夫号,俄国人的涅瓦设计局也掺和进来了。这个时候印度人大约摸清楚了,自己应该是走滑跃起飞,阻拦着陆这个路子。既然现在买了俄国人的米格29K,那么自己的国产航母应该与戈尔什科夫号,大小差不多,排水量应该就在4万吨左右。到2002年左右,印度人才确定了最终需求。当然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印度这艘航空母舰主打,还是一个国际化团队,主设计还是意大利团队,辅助设计是法国人。有关滑跃甲板的设计,俄国的涅瓦设计局最熟,所以涅瓦设计局也掺和了一脚。
一开始,印度人把这艘船命名为“蓝天卫士”,我听着这个名字怎么都不像是船的名字,到像是飞机的名字。后来,印度人让这艘船继承了维克兰特号的名字和编号,成为第二艘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也算是一种海军的传承。维克兰特号在印度人看来也算是功勋战舰了,当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是这艘船封锁了孟加拉湾,肢解了东巴基斯坦,为印度称霸印度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印度人为啥不惜一切代价,坚持要搞航母,不管是自己造,还是从别人那里买,那是因为他们真的尝到过航母的甜头。
这条航母全舰总长度是262米,宽度...
Published 07/13/24
2023年8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里讲到,截止到2022年3月到6月,“福特”号进行了1841次弹射,平均故障周期为614次,远低于4166次的要求。好消息是这个指标是从2020年的181次和2021年的272次一路上涨,起码有进步了。同时,1841次电磁拦阻着舰中,平均故障周期为460次,远低于16500次的要求。但比起前些年的骇人听闻的41次,已经是十几倍的增涨了。
当然啦。尽管纸面上的数据有增长,但是依然满足不了要求。我找了2024年的国会报告,统计数据不够,没有形成确定的结论。不过呢,总比过去强,但是未必能强到哪里去。福特号航母的问题,总体上是个工程问题,没有那个障碍是注定跨不过去的,就是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钱才能跨过去。美国海军只能耐心的等下去。
福特号配置在大西洋方向,经常到地中海去转悠。日子过得还算是悠闲,以色列在进攻加沙地带,福特号也去凑热闹。加沙打的是地道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派不上用场……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Published 07/06/24
2005年8月11号,CVN78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完成了新航母的第一块钢板切割仪式,标志着新航母的正式开工建造。2007年,这艘船被命名为福特号,也就是福特级的首舰,但是实际建造工作,一直拖到了2008年,中间都是备料、测试和技术整合。其实分系统的研发远比这要早。整体计划压缩了,时间提前了。他们也得紧赶慢赶。
所以呢,这一艘船的建造,一直不太顺。各种问题都冒出来了。首先就是电磁弹射器麻烦不断。2004年是弹射器进入了分系统测试阶段。2007年,美国的审计署给出的报告认为电磁弹射器总重量超标。一开始通用原子公司在设计这个弹射器的时候,没想到会做到这么大,后来根据海军的要求,不得不把很多系统分散开,中间用电缆连接,整个系统的总重量当然就超标了。电缆也是重量啊。这样一来,弹射器的总重量达到了630吨,比计划超标100吨,比蒸汽弹射器还要重。蒸汽弹射器才483吨重,这一下就超出去老大一块。
另外,蒸汽弹射器的体积是1133立方米,电磁弹射器的体积比这个数值大多了,这怎么往船上装啊。最后没办法,只能让4台弹射器共用一套储能系统。这也就埋下了一个隐患,如果储能装置要维修,4台弹射器可就集体趴窝...
Published 06/29/24
这艘船是2008年开始建造的,中间因为金融危机,还追加了好几次资金,总造价也就暴涨到了两艘船60亿英镑,那也没办法啊,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是大英帝国的底牌,咬着牙也要造。
2014年,女王号的舰体完成分段拼装,变成了一个整体,可以举行命名仪式了。伊丽莎白2世女王还亲自出席了。然后呢,这艘船就开始舾装的过程。2016年,皇家海军的官兵们开始上舰熟悉操作。2017年6月开始海试过程,同一年交付给皇家海军,皇家海军终于结束了长达6年半的无航母时代。
可惜啊,刚刚服役两个礼拜,就爆出螺旋桨大轴就出问题了,密封不良,有漏水现象,每小时能漏进来200升的海水,这只是被报出来的一个问题,没报出来的有多少,我们难以猜测。反正这条船后来是各种跑冒滴漏,小毛病就没断过。
英国人现在虽然有航母了,但是没有舰载机,F35B的产量不高,美国人肯定先要装备自家的陆战队。英国人必须在后边排队。不过呢,皇家海军倒是能够凑合过日子,先用直升机凑数呗。要知道,凑出足够的直升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应对一次行动,海军凑了12架突击型灰背隼直升机,9架灰背隼反潜机,5架预警直升机,一共是26架。这还不够,又从陆军抽调...
Published 06/22/24
这次行动,美国人动用了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科萨奇山号,法国人动用了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上当时搭载的是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性能是不如戴高乐号上的阵风战斗机。当时的戴高乐号已经经过了基本的磨合,无论是船还是舰载机,都处于状态比较好的时期,因此发挥出了比较强大的战斗力,你还真不能小看这艘法国航母。
这艘船上搭载了8架阵风和6架超军旗,还有两架鹰眼。阵风战斗机携带了侦查图像情报吊舱,因此具有很强的战场感知能力。3月20号从土伦港出发,22号,阵风战斗机就从航母上起飞,侦查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25号的夜里,一家超军旗从航母上起飞,在鹰眼的指挥之下,对利比亚进行了攻击。美国人在20号出动19架次的AV8B,对利比亚进行轰炸。3月21号,有一架空军的F15E战斗轰炸机因为机械故障而坠毁,美国两栖攻击舰上的AV8B紧急起飞,为这架坠落的飞机提供空中保护。然后美国人出动了CH53超种马直升机和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参加了对飞行员的救援工作……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Published 06/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