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在疫情时期启程的播客「螺丝在拧紧」,在疫情后的现在决定开启一段(非永久的)睡眠。过去几年里被迫健谈的主播吴琦,最近也去往德国中部萨勒河畔的哈雷(Halle),在新的“小地方”开启访学与工作。 吴琦从德国发来“明信片”:他正在重新认识一个城市,过上一种与《单读 37·离散与在场》相当应景的生活。其余的话,就留在这一期独白式的「螺丝在拧紧」里讲吧。  *可移步“单读”公众号查看更多“明信片” 本期节目已经上线,听众朋友们可以在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马拉雅、Spotify、网易云音乐或单读 App 里搜索“螺丝在拧紧”进行收听。 欢迎大家在各个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想听什么,也许下一期节目就是你贡献的选题。在这个新阶段,我们也继续开放与热爱对话的伙伴们一起创作的可能性,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这里是「螺丝在拧紧」,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音乐|Adieu, 17 HippiesChrome, The Vision/Robert...
Published 03/27/24
Published 03/27/24
一把奢华但无用的指甲刀,一盒用剩的牙线,给失意朋友的幸运刀叉,小姐妹们众包叠的1000 只千纸鹤…… 送礼这件小事,却能衍生出那么多或搞笑或温情的故事。春节、情人节接踵而至,应广大听众强烈的送礼需求,「螺丝在拧紧」特别加更! 主播吴琦连线他的“礼物老师”,远在荷兰读书的老朋友刘宽(Kiva),从她发明并形成传统的“交换礼物大会”聊起,追问礼物的意义。他们发现,谈及过往的礼物时,与老友度过的“所有你可以想象的美好回忆”会不断复现;是对具体的人的了解,让他们学会挑礼物、收礼物,以及赞美礼物。 那么好礼物究竟是什么样?它最好有闪亮夺目的包装,能修复亲密关系中的伤疤,能指向共同度过的时光……但归根结底,好礼物关乎时间,关乎尊重——“放下教导的姿态”,关乎爱。 爱是流动的,是需要不断确认的。怎样将内心里的爱意,变成一种行动,变成一种策划,用一定的时间、巧思和金钱去建立一个爱的具体场景,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操练和学习。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与赫莲娜共同创作。 |时间线|03:49 好久不见,重回学生时代的 Kiva08:54 年关将至,回到由爱支持的系统中休整自我 10:55...
Published 01/31/24
疫后第一年,这个世界仍保持着它的惯性——生活的复苏浮于表面,过往的经验仍然失效;具体到单读所处的出版行业,卖书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如何穿透迷雾,应对寒冬?也许首先要认清,2023 年是一个周期的开始,我们已经身处其中。“大家都要为这个周期做好准备,都要开始全面的调整。” 第三季「螺丝在拧紧」的最后一期,主播吴琦请来上海艺文志出版总监肖海鸥,她作为编辑一路陪伴着横跨整个疫情的单读出版工作。她这样总结 2023 年的关键词:“勤恳”,“平淡”,同时思考“如何健康地工作”。 当外部标准变得虚弱,他们重新思考以什么来评判工作的价值。比如让书到达它真正的读者手中,追求心底的爱惜之情,“想明白做书挣不了钱后,你会意识到其他价值的浮现”。 对海鸥来说,编辑刘天昭的诗集《竟然是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仅仅通过工作,就接近了自己那么欣赏的人,而且是接近她的内核”。而徐泓教授的非虚构作品《燕东园左邻右舍》下厂前,她作为一个“铁石心肠”的老编辑,还在为书中对记忆的挽救“无声而羞涩地流泪”。同时,单读 MOOK 做到了三十多本,《单读...
Published 01/17/24
在简单勾画的轮廓内涂颜色,观察自己的笔触;相比叠软绵绵的衣服,用热水冲刷油腻碗筷更有成就感;早晨到特定的店吃一盆口味浓烈的米粉,以捍卫对它的尊重…… 这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填满了本期愉悦清单。主播吴琦请来作家陆茵茵,把自己从过分严肃的深渊里拉出来——即使只是短暂相处,她的细腻和敏感总是令人放松。 他们还分享对于戏剧共同的喜爱——活生生在眼前的演员,不断重复的台词,随风吹动的道具,这些需要打开所有感官才能接收得到的细节,让剧场,也让看戏的人“活”过来。 极其个人化的愉悦清单,也辐射到对创作的理解。陆茵茵的新作《表演者》并不追求波澜起伏的情节,关注“无事发生”时的心理片段,这种“小剂量”的叙事,是她有意识地淡化前因后果之后的造物。“其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未必那么明显地有一个合理的路线。” 节目的最后,他们都意识到,其实小剂量的愉悦就很够用。正是这些看上去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们面对宏大的系统的吞噬,还能庆幸自己仍有真正能做主的部分,还有那些个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愉悦感。 |时间线|03:42 自认严肃的陆茵茵,却总能使人放松09:00 涂颜色的愉悦在于简单又有创造性10:50...
Published 01/03/24
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 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迎来史上最多参会人数——近十万人。「螺丝在拧紧」也趁着重返世界的当口,成为其中一员。 第一次在境外录制的机会,不仅得益于出境旅行难度降低,也建立在单读与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起“再生”创作征选,继续积累气候传播经验的基础之上。吴琦受 WWF 邀请作为观察员前往 COP28,找到老朋友,“再生”导师、科幻作家陈楸帆,与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汲川传播联合创始人、气候传播领域资深研究者沈晓宁,分享从会场奋力打捞的信息,也分享对气候议题的疑问: 气候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如何能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要推动气候问题的对话,我们还有什么努力的可能?COP28 上最受关注的人与事是什么? COP 作为一个聚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公益机构、企业和社群等等的庞然大物,也有它复杂的面相。吴琦在观察员笔记里分享他在 COP...
Published 12/20/23
“小地方”专题做久了,在分享民俗与游乐生活之外,我们也好奇: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在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选择,在向这里的年轻人打开? 于是,趁着单向空间·顺德 ALSO 店开业,也趁着单读的新书活动与「螺丝在拧紧」的线下见面会齐聚佛山,主播也抓来了两位在当地工作的年轻人——始终没有离开过广东地区的,顺德地方传统文化非遗创新推动人刘铿,和沪漂 7 年后回归的,单向空间·顺德 ALSO 店主理人伯尼。 在他们的心里,佛山顺德,以及周边的禅城、北滘、大良等等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地方”?为什么这里有不输北上广的城际交流,却也有巧妙平衡快与慢的生活节奏,能够给人“小地方”之感? 三人从错综复杂的分区聊起,谈到从大城市撤退的年轻人,再谈到在地文化如何哺育年轻人与社区,吸引他们在家乡展开自己的生活——刘铿将关帝侯王出游的习俗与展览、音乐节结合,伯尼则开始畅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书店卖早餐?当小地方留存原初的生命印记,构成坚实的自我认同,你也会发现,“世界就在你门外”。 |时间线|04:28 当我们说“佛山”时,我们指的是什么?12:21...
Published 12/06/23
生育与乐观主义,常常在讨论里结对出现。但是,在一个乐观主义备受怀疑的时空里,AI...
Published 11/15/23
“小地方”专题久违地更新了!抓住秋天的最后时刻,从大城市的紧张氛围中逃离,本期「螺丝在拧紧」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小地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启别村。 面前是泛黄的田地、连绵的山脉,不远处有一棵枇杷树,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和悠游的浮云……主播吴琦和两位长住云南的嘉宾身处其中,一起呼吸“季风之北,彩云之南”的空气,探寻鲜为人知的岔路。两位嘉宾中,一位是曾在媒体工作,与云南有着奇妙缘分,现居大理一年的安小庆,另一位是家园计划...
Published 11/08/23
“35+”是一个合理的人生刻度吗?进入 35+,人真的会改变吗? 无论是消费主义的广告语,还是各类新闻报道,35+ 都传递出一种焦虑的情绪:人生到了这个节点,应该做些什么了。另一方面,进入 35+,也似乎进入了一个难以定义的中间地带。人到 35+,既不像年轻人,在面临第一份工作时茫然无措;也与自己的父辈不同,“他们那种责任感好像要比我们来得深重得多”。 面对社会赋予的“35+”标签,「螺丝在拧紧」最新一期继续不拧紧,主播吴琦与两位好朋友一起聊聊个人成长的日常,抖落那些沉重的东西。一位是螺丝的老朋友,现在是编辑和策展人的赵梦莎;另一位是 35+ 的观察者,与 35 岁仍有一段距离,在自由撰稿人、编剧、瑜伽老师间灵活转换的顾玥。 工作、自我、人际关系、金钱……在面对人生抛出的这些命题时,刚刚度过了一场精神危机的赵梦莎说:“可能不在...
Published 10/25/23
十月最令人期待的无非是假期。「螺丝在拧紧」本月迟来的更新,同样与“出远门”有关。 这次的嘉宾,从社交媒体上来看,格外令人羡慕——她怎么总是在玩?她就是主播吴琦从学生时代就认识的老朋友、非常活跃的媒体人,熊阿姨。 她说:“憋得实在太久了,有任何能出门的机会我都会抓住它”。 裸辞之后,熊阿姨不断地去往不同的国家和地方:在香港学着怎么上小巴车,与不同时期的朋友重逢;在瑞士,和同行见面,“第一次发现原来外面是这样生活的”;在柏林歌剧院的门口,与一位在瑞士重建生活的乌克兰阿姨聊天……“像一个干瘪多年的海绵突然进了水一样,每个毛孔都往上吸收。” 三年后重返世界,不仅新鲜,也有长久停滞后的麻木。二月,当熊阿姨推着箱子到深圳过关时,才知道去香港需要签注。换港币、带信用卡、打 Uber……这些经验都像肌肉记忆一样消失了。这种陌生感不仅停留在个人行为层面,“我们跟世界的这种隔膜也已经比原来深太多了”。 正好,十一假期前面世的《单读...
Published 10/18/23
谈起公益,首先会想到什么?以名人为首的基金会,平台举办的募捐活动…… 便利的技术似乎让人更接近公益了,但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办人梅若了解到,在刚过去的 99 公益日中,“78% 左右的捐赠款项进入了头部机构”。而曾与公益工作紧密相关的“志愿者”概念,如今更多地在电影节、音乐节的招募里被人认知。 二十年前,公益行业曾吸引也留住了许多年轻人。过去十多年一直从事环保公益的伟亚说,“今天我觉得那种(有责任和使命感的)时代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下沉时,找到一份保障生活的工作成了年轻人最要紧的问题。当梅若认为一个年轻同事可以接手鸿雁的工作时,ta 也在今年离开了,“ta 说 ta 不希望有一天活得像我,这么辛苦”。 今天,如果一个大学生说要以公益为职业,他会被劝退吗?仍然希望与社会联结的年轻人,还能如何参与公益?主播吴琦邀请梅若、伟亚两位长期身处公益领域的朋友来到「螺丝在拧紧」,聊聊影响今天做公益的那些变量。梅若的公益组织鸿雁创立于 2015...
Published 09/20/23
今年,“年轻人”是一个很敏感的词。它不仅在各大标题上吸人眼球,连在单读编辑部的聊天会里,都是一个无法回避,又危险重重的题目。 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关于年轻人的状态,标签与现实都在不断更新。“卷”和“躺平”依然适用,“玄学”和“发疯”成为常态,经济与文化的下沉比数据更加刺眼。 作为「螺丝在拧紧」的专题节目“青年危机”的第二期,“不再年轻”的主播吴琦邀请单读编辑部的两位同事——小菜和 Can,集中挖掘那些在聊天会上的出现过的年轻人故事。 当过去的经验高速崩塌,努力和幸运的等式不再应验……本应向前追寻理想生活的人们,他们正在经历什么?这里面有努力到崩溃的年轻人,有被时代埋伏的年轻人,还有那些过着另类生活、在反抗与边缘处寻找意义的年轻人。 “我们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沮丧、发疯、反抗,其实都在提醒我们,对人单一的、线性的认识,其实不能概括这个物种。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们身上的人味更重一点。” 以下八个年轻人故事,也像一个简单、零散的参照系:什么是成功的图景,什么是边缘的体验,什么是内心的算式,哪里又是社会的松动之处? |时间线|01:43 年轻人故事会:年轻人到底怎么了?05:22...
Published 09/06/23
以防还有人不知道:单向在东京开店了! 八月,单向的年中总结正在进行,却迎来了新故事。在东京的银座开一家书店,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它如何从一个念头变为具体的现实? 好奇之下,我们的老板、“流量之王”“播客先驱”许知远再次来到「螺丝在拧紧」,与主播吴琦一起,共同完成一次任务式的,也是必要的对话。 东京店的出现是“蓄谋已久”但又意外发生的一件事。和 18 年前开第一家单向街书店类似,一开始免不了慌乱;但是相比 18 年前,许知远说:“人和人的善意和信任,我更坚定这件事情了。” 在东京开店,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是“梁启超”。正值梁启超五卷本之二《梁启超:亡命(1898—1903)》面世,许知远的写作与行动在东京重叠。这一时期的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开始了流亡日本之旅,同时,当西方在文化与军事上崛起,亚洲不得不作出反应,一个危机中的共同体就此显现。 而在八月隐喻性的大水中,选择一个陌生地带再开书店,不仅是一种边缘性的尝试,也是“完成一种精神上的镇定”。当大的理念、行动破产,我们还可以从小的 idea 开始,慢慢靠近一个好的结果。 |时间线|03:39 许知远 × 吴琦:对话是一种任务04:35...
Published 08/23/23
今年,母女关系成为一个颇具共性的叙事视点。我们反复看见母亲与女儿的身影重叠,反复听见母亲与女儿隔空诉说。 在 CHANEL 与 FIRST 携手开启的 “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里,不论是获得年度影像的《这个女人》,还是获得特别提及荣誉的《但愿人长久》,以及长片《洋子的困惑》《长谈》、短片《当我走近你的时候》《裂帛》等等,都或多或少地映照出母女关系的复杂性。 单元内唯一的纪录长片《金鸡冠的公鸡》更为直白,它用摄影机直面了一位强大的母亲吴军——吴军的大女儿十六岁时从家中一跃而下,后来的小女儿又罹患癌症,在如此艰难的两段母女关系里,一位怎样的母亲是如何度过的? 或者,用导演余红苗自己的设问——“母亲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于是这一期「螺丝在拧紧」,她和“FIRST FRAME...
Published 08/07/23
“「螺丝在拧紧」一直在等待一些嘉宾的出现。” 在教育议题上,林小英老师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人。鸡娃、双减、二本学生……教育总是能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因为教育几乎是社会中每个人的共同经验,也是塑造社会世代与结构特征的有力工具。 在《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这本书里,林小英老师问出了那个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精英之外,大部分人对于教育的期待是什么? 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将她请到录音间,请她谈谈自己的受教育史、选择教育这条道路的初衷,当然,还有普惠教育的理想图景、加速时代的问题所在。 她指责教育中的不平等:“如果优质教育永远是以忽略掉另外一部分人为必然的,我觉得这种优质不是基础教育应该有的定义。”她也安慰处于县中以及相似境遇的孩子们:“我有时候觉得人生的画卷慢慢展开比较好,最好不要一览无余,一下看到尽头。” 在这期节目里,林小英老师正如她评价自己的写作那样,“更加勇敢,明确地把自己的立场亮出来”。教育走到最后,是对个体的美好生活与共同体的美好社会关系的追问,我们还在等待慢下来,回归真实、完整、自然的教育的那天。 |时间线|05:02 从个人的受教育史谈起 13:32...
Published 07/26/23
我们是否会被 AI 取代? 最近,主播吴琦总是在各种场合被追问这个问题。 他担心自己只有充满偏见的回答,解决不了年轻人的 AI 焦虑,于是拉来了熟悉 AI 的老朋友——正在围绕地球加速度运转、处于“全方位转型期”的科幻作家陈楸帆。 两人一起,都对年轻人的焦虑感同身受。过去几年的情势,让吴琦逐渐开始理解年轻人末日般的心情,“甚至是共情他们远多过共情于我们的前辈”。陈楸帆也同意:“因为确实留给他们的世界、留给他们的社会和现实,就是这么的无力、这么的绝望,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 和年初何雨珈提出的“最小单元的抵抗”相似,陈楸帆认为,现在每个个体能做的只是构建自己“最小单元的行动纲领”。当资本与技术在宏观层面合谋,我们只能在微观层面发挥想象力,找到有别于大结构的自己的故事。 吴琦找到的叙事是“小地方”——这个概念不仅作用于「螺丝在拧紧」,也作用于单读的最新一期 MOOK《小地方》。陈楸帆则另辟蹊径,跟随萨满朋友云游四方——身处无力感中,我们需要一些非理性,需要一些神秘主义,拥抱更深层次的科学与幻想的结合。 这一期,螺丝继续拧紧。 另外,宣布一个好消息!「螺丝在拧紧」上线...
Published 07/05/23
愉悦清单又又又来了! 当三年时间让人成为新的人,让世界成为新的世界,快乐一度等同于叛逆,令人难以按耐一直快乐下去的冲动——没错,就是要庆祝那些古怪、私人、反其道而行之的快乐,就是要发掘新的愉悦。 于是,主播吴琦和这个专题的老朋友 Kiva,一起走进了新朋友、艺术家孙一钿的愉悦世界。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三人的共性:作为三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舒适往往显得罪恶。 那些极具个人性的愉悦瞬间,隐秘地提示每个人的特别之处:是谁喜欢闻公交汽车的尾气?是谁在家打碟,幻想猫都一起蹦迪?是谁忍不住刷起了短视频? 他们还发现,真正地“游戏人间”也没那么容易,在新领域做回好学生也能给人安全感。同时,“好学生之间未必那么相似”,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总在幽微处发生。 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和乐事空气鸡胸肉脆一起创作。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私藏的愉悦清单,持续寻找在现代生活中消解压力、获得动力的好方法,拓宽现代人的愉悦清单。 |时间线|04:18 终于!可以!出国旅行了 12:00 放下好学生心态,“放松才是正经事” 21:25 古古怪怪的愉悦:公交车的尾气、男朋友的鬓角…… 31:44...
Published 06/14/23
这是「螺丝在拧紧」三季以来第一次直接以阅读为题,尽管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在和书打交道。主播吴琦邀请单读编辑部两位年轻的编辑——珊珊和赵芳,一起聊聊我们和阅读与世界的关系。 可能正是因为离阅读太近,所以不会想到要专门谈它,也可能是因为阅读教会我们随身携带“批判性”,所以会克制自己。可是在漫长而艰难的“精神复建”期,阅读再次变得重要,变得必须,成为我们保持独立思考、自由想象不多的可能性,成为在水深火热的世界中一艘驶向深海的潜水艇。 于是,这一次同事们交换自己 2023 年迄今为止的推荐书单,回到一本又一本具体的书。他们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是抑制不住情绪的起伏,回想起阅读时的喜悦或悲伤。而偶然来到手边的书,与当下的心境有冥冥之中的拉扯,许多看似独立的书其实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写作者吐露自己的生命历程,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我们也有机会对照个人的痛苦或社会的困顿。正如主播吴琦从《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快手诗集》这本书中得到的解答:诗是和另外一个自己对话,我们以直接经验和生命现场作为读书的坐标。 漫长而艰难的精神复健,就从读书开始吧。 |时间线| 04:35...
Published 05/31/23
“愉悦清单”专题,久违地开张啦!主播吴琦邀请了一位快乐的朋友返场,她就是译者、作者、养猫人何雨珈。(猜一猜,今天她的猫 Butter 还会闪亮登场吗?) 当公共生活突然恢复,她为什么反而后退?为什么退回小的尺度里,反而能够看见更大的世界?从大的问题开始,他们一来一回地抛掷小的答案。 原来在深山看到一株野樱绽放,会产生与人造景观不同的愉悦;原来翻看鸟类图鉴,会让人同时产生“何德何能”和“活着真好”的感受。 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和源于温泉的头皮护理品牌 Off & Relax 一起创作。我们邀请你在声音里寻找,生活层层代谢之后,自然而然给出的答案。一起放下焦虑,把生活还给自己。 今年 5 月,Off & Relax 携手单向空间,推出「生活代谢指南」主题活动,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一系列的解压方案,一起放松紧绷的感官,清理精神缓存吧。 |时间线|05:55 从公共生活后退,你永远可以回归文艺生活 15:34 厚书像一个很大的拥抱 18:50 “鸟带我去到更高的树上,鸟带我去到更深的田野里面,鸟带我去到更深的春天里面” 23:14...
Published 05/17/23
讲讲你坐班的历史?这个问题一出,许多人不免怅然。 但今天「螺丝在拧紧」的嘉宾,刻板印象中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前不久获得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播客」的 NiCE TRY 主播文森特,表情自然地回顾了他在三个公司长达十一年的工作(加班)经历: 实习第一天,加班;最后一次去旅游,还是五年前;最爱的 PS5,已经一年没碰过了…… 这样的工作强度,当然收获不少身边人的警告。主播吴琦也坦言,他想听的是一个灰暗悲惨的故事,一个关于工作中失去与失望的故事。但文森特一边承认着“我绝对不能是榜样”,一边坦言还有好多项目,“不做就太亏了”,几乎说服了吴琦。 他们还聊了聊,自由职业中存在的自由与失控;工作中积累的情绪,如何消化;工作让人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文森特谈及日剧《重启人生》,“你总会失去一些东西,只是说因为我现在还在一周目,所以我不知道我失去了什么”。 在坐班的价值不再固定的今天,文森特依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节目最后,吴琦不得不警告说:“本期言论谨代表嘉宾本人意见,请各位听众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时间线| 02:43 欢迎「年度播客」奖得主,NiCE TRY...
Published 05/10/23
「螺丝在拧紧」到了第三季,主播吴琦坦言,他抱着“最后一季”的心态,只想谈论那些非谈论不可的事,对话那些实在想聊的人。 于是,早与他有过聊天约定的好友、编辑索马里,终于来了!她正好结束两年的沙特旅居生活,回到上海。老友久别重逢,自然急切地想了解各自经历了两年重大的变化之后,现在的感受与未来的安排。 一别两年,不论是文化工作者,还是参与公众讨论的个人,都难免经受了一次磨损。他们一同感受到,对于出版界,“春天还要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但这期节目提及的书单依旧很长。“过去出版的很多的书,其实都在帮我们说今天的问题。”作为新近出版的小说《去山巅呼喊》的译者,吴琦甚至认为詹姆斯·鲍德温的痛苦是一份礼物——“它是一种受苦的参照。” 痛苦暂时褪色的今天,还有书在帮大家发出喊叫。无论这个声音多刺耳、多难听、多容易被人攻击,“我们需要一场在山巅的呼喊”。在这之后,我们终于能够大病初愈,走出病房,继续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时间线|09:12 从沙特回国的索马里:中东对我而言是一个披着面纱的女人 16:02 两年之后,国内的文化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20:49...
Published 04/19/23
吴琦开玩笑说,李松蔚像“一顶行走的人形帐篷”。不论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本行里,还是在线上线下各种活动中,好像所有人都想排队跟他聊天,向他倾诉,求得某种安慰。 于是,我们也将他请入了「螺丝在拧紧」的录音间——一个密闭的告解室。吴琦说,这是他思索已久的一期节目,本应作为第三季节目的第一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对手”,来一起面对三年禁足生活所遗留的心理影响,以及所剩余的公共讨论的真空。 “大的变化发生了,我们却往反方向背对着它。”今天我们努力地转过身来,聆听临床心理学博士、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答案。 李松蔚说,“我绝不认为任何一种情绪会凭空出现,也不认为它会凭空消失”。人需要直面巨大变故带来的哀伤情绪,也直面自身的无力。当我们从个人的堡垒中走出,个人的记忆也许终将汇成继续奔腾的河流。 吴琦和李松蔚一起,再次奉上一期典型的“拧紧”节目。从厘清“疫情”一词的多重含义开始,试图说出那些未被说出的社会情绪,以及追问,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共同感受到的痛苦有什么根源?“抑郁”等心理学的词语,是否也含有政治性的意味? |时间线|05:20 “疫情”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事件的总和 07:57...
Published 04/05/23
上期节目有悄悄提及,今年农历春节,主播吴琦在福建看了游神。其实,一起去看游神的,还有一位本地人,吴琦口中实打实的“女明星”——姚晨。 春节过去,眼看春天到来,今天终于等来了「螺丝在拧紧」的大日子。我们请来了姚晨,那位喜欢给朋友们安利家乡零食、非常具有“家乡感”的福建人,单读的中国好邻居(坏兔子影业曾与书店共享一条园区小道),来谈谈最近的生活和工作。经过三年的迷惘,大家都以怎样的心情迈入新的一年? 对于她和吴琦来说,这次春节之行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旅程——原来故乡还在,原来过年还在,原来前方还在。跟着游神的队伍,在无数前人奔跑过的黑夜里闷头奔跑,虽然不知前方到底有什么,但有一种原始的本能推动着每个人的脚步,“烟花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吴琦说:“我真的是结束这次旅行后,才觉得自己过了一个年。我终于可以来面对新的一年了。” 我们所有人也都得打起精神,面对这轻盈得有些虚幻的新的一年。可是,面对刚刚过去的伤痛,我们应该借由怎样的仪式、语言和决心,来与之告别呢? 两人谈起姚晨新监制的电影《脐带》,吴琦觉得,它正好在这个我们都有所失去的时刻,通过这部温暖的电影和诗意的视听语言,跟过去说了一句...
Published 03/15/23
本期声音|阿梅&亚三,赤子空间、巴浪鱼咖啡主理人,闽南青年 主播|吴琦,单读主编 经历晚冬和初春的休息,正好是生活在表面上复苏的日子,解冻的河面旁,又传来拧螺丝的声音…… 吱吱吱吱,「螺丝在拧紧」第三季,正式启动啦! 一个小小的不同是,为了表达螺丝继续拧紧的艰苦(和随之而来的喜悦),我们在视觉上加入了一些可爱的动图。 往下划的听众朋友会发现,“时间线”的旁边有一连串在每个时间节点都多拧一点的小螺丝,祝我们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白白拧紧,动一动前进一点,不是催你努力的意思! “工具箱”的旁边展现了一段人异化成螺丝钉的过程,祝我们不论再怎么拧紧,都要更紧地拥抱自己做人的欲望、对人的关心,拧螺丝的人不要终成螺丝钉…… 当然,介绍嘉宾的“螺丝钉”也换成了螺旋拧紧的小人。这些视觉变化当然有其反讽与警示意味,但,祝我们都能在这个标准松动的世界里,找到自己赖以旋转的主心骨。 而当旧标准开始松动,螺丝也往新的方向拧。在剧烈的社会转型中,我们继续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以独立的洞察,创造新的文化空气,和同代人一起,完成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 延续之前的兴趣,在“小地方“、“愉悦清单”等专题节目中,...
Published 0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