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奥斯卡照进现实: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帷幕,其中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片。《寄生虫》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所向披靡意味着什么?《寄生虫》的获奖让奥斯卡更加国际化了吗?它是一种好莱坞模式的延续还是另辟蹊径后的凯旋?外语片的获奖指向的是好莱坞原创能力的衰退吗?美国观众对外语片的低接受度是否代表着一种语言霸权?流媒体的崛起是否意味着电影业的衰落?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再次邀请到老朋友雅琴和我们一起回顾2020年奥斯卡颁奖礼。 除了雅琴在节目中与我们分享的这些引人深思的看法,她没有说出来或者希望下次继续与我们探讨的,是这样一个认识:我们之所以对韩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如此厚爱,是因为我们在其中看见了自己的遭遇,不是电影本身伟大,但他们鼓励我们怀抱希望,敢于抗争。 【主持】 傅适野 张之琪 【嘉宾】 余雅琴 [02: 30] 对陈衍强先生的致歉 [06: 15] 为何《寄生虫》在美国知识界大受欢迎? [09: 50] 《寄生虫》缺乏暧昧之处和讨论空间。 [12: 25] 检验电影好坏的关键标准之一是票房 [16: 05] 《寄生虫》是一部继承好莱坞衣钵的电影 [20: 04] “光头运动”为韩国电影在本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25: 18]以马丁·斯科塞斯为首的新好莱坞电影人革新了传统,加入了作者性,同时也在意市场 [27: 44] 好莱坞在全球的影响力在衰退吗? [30: 33] 《金陵十三钗》是包装成中国故事的美国故事 [33: 17] 奥斯卡像业内联欢,体现的是美国当年主流电影业的关切和讨论 [36: 14] 影视媒介的去中心化和其他娱乐方式的崛起意味着电影业的衰落 [39: 30] 为何美国观众不喜欢看字幕 [45: 42] 字幕涉及的语言霸权(英语中心主义和标准化英语的霸权) [50: 10] 《寄生虫》在好莱坞的成功离不开资本运作 [51: 35] 如何看待网飞今年在奥斯卡的颗粒无收? [53: 04] 《爱尔兰人》是一部好电影,但不是斯科塞斯最好的电影 [56: 01] 《爱尔兰人》探讨的是人作为一种哲学存在的境遇 [59: 27] 讲美国历史的电影正在逐渐被电视剧替代 [1: 01: 05] 流媒体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观影体验 本期节目提到的电影 《下女》 《生死谍变》 《雪国列车》 《斯托克》 《金陵十三钗》 《我不是药神》 《绿皮书》 《1917》 《路边野餐》 《乱世佳人》 《爱尔兰人》 《罗马》 《婚姻故事》 《好莱坞往事》 《年轻的教宗》 《新教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Beach”by Alexandre Desplat,from Little Women 片尾:“Laurie”by Alexandre Desplat,from Little Women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2/26/20
欢迎收听新一期短节目剩余榨值。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和罗新老师的聊天。我们依次分享了在疫情期间阅读的书目,其中有从宏大叙事角度论述瘟疫作为一种矫正社会不公力量的《瘟疫与人》,有作家沈大成在新书《小行星掉在下午》中创作的传染病主题的小说,有匈牙利裔美国记者卡蒂·马顿通过秘密警察档案回顾家庭史的《布达佩斯往事》,有余英时先生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有福柯关于生命政治和阿甘本关于难民的论述,也有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举重若轻描述波兰二十世纪动荡历史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巨大的镇痛和震惊面前,我们逐渐发现,我们不再是从阅读中理解和想象他人的生活或者是其他的制度,我们所阅读的所思考的所做的一切都...
Published 02/21/20
2月7日,罗新在微博上写了八个字,“一生所学,只为此刻。”这是一个怎样的此刻?有谁同在感受此刻,铭记此刻?一位历史学家的一生所学可以如何解释或烛亮此刻?站在这一时刻望向过去和未来,我们能看见什么,又能相信什么? 在一场罕见的春雪之后,剩余价值邀请罗新老师一起录制了这样一期节目。我们把“此刻”细细分割剖解,从瘟疫封城聊到语言污染,从战时状态聊到民族主义,从饭圈用语聊到个体叙事,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一切收束于“人”。 我们说人,是说人是最高贵的,哪怕死亡近在咫尺,作为人的内心的很多东西是不应该去掉的,否则便不再是人。我们说人,说的是作为权利单元、而非利益单元的人,其基本权利是任何人都...
Published 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