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帷幕,其中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片。《寄生虫》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所向披靡意味着什么?《寄生虫》的获奖让奥斯卡更加国际化了吗?它是一种好莱坞模式的延续还是另辟蹊径后的凯旋?外语片的获奖指向的是好莱坞原创能力的衰退吗?美国观众对外语片的低接受度是否代表着一种语言霸权?流媒体的崛起是否意味着电影业的衰落?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再次邀请到老朋友雅琴和我们一起回顾2020年奥斯卡颁奖礼。 除了雅琴在节目中与我们分享的这些引人深思的看法,她没有说出来或者希望下次继续与我们探讨的,是这样一个认识:我们之所以对韩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如此厚爱,是因为我们在其中看见了自己的遭遇,不是电影本身伟大,但他们鼓励我们怀抱希望,敢于抗争。 【主持】 傅适野 张之琪 【嘉宾】 余雅琴 [02: 30] 对陈衍强先生的致歉 [06: 15] 为何《寄生虫》在美国知识界大受欢迎? [09: 50] 《寄生虫》缺乏暧昧之处和讨论空间。 [12: 25]...
Published 02/26/20
Published 02/26/20
欢迎收听新一期短节目剩余榨值。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和罗新老师的聊天。我们依次分享了在疫情期间阅读的书目,其中有从宏大叙事角度论述瘟疫作为一种矫正社会不公力量的《瘟疫与人》,有作家沈大成在新书《小行星掉在下午》中创作的传染病主题的小说,有匈牙利裔美国记者卡蒂·马顿通过秘密警察档案回顾家庭史的《布达佩斯往事》,有余英时先生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有福柯关于生命政治和阿甘本关于难民的论述,也有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举重若轻描述波兰二十世纪动荡历史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巨大的镇痛和震惊面前,我们逐渐发现,我们不再是从阅读中理解和想象他人的生活或者是其他的制度,我们所阅读的所思考的所做的一切都和当下有关,和现实有关。种种虚构的、非虚构的、理论性的、故事性的、轻盈的、沉重的、历史的、当代的文字,都指向当下,指向现在。正如罗新老师所言:“在巨大的shock之后,我们所思考的、所做的一切都将与此有关。” 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瘟疫可以矫正社会不公吗? ·宏大叙事的庄严感在历史的车轮压在自己身上时荡然无存。 ·沈大成的《盒人小姐》中关于监控社会、传染病和阶级的隐喻。 ·在社会主义阵营...
Published 02/21/20
2月7日,罗新在微博上写了八个字,“一生所学,只为此刻。”这是一个怎样的此刻?有谁同在感受此刻,铭记此刻?一位历史学家的一生所学可以如何解释或烛亮此刻?站在这一时刻望向过去和未来,我们能看见什么,又能相信什么? 在一场罕见的春雪之后,剩余价值邀请罗新老师一起录制了这样一期节目。我们把“此刻”细细分割剖解,从瘟疫封城聊到语言污染,从战时状态聊到民族主义,从饭圈用语聊到个体叙事,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一切收束于“人”。 我们说人,是说人是最高贵的,哪怕死亡近在咫尺,作为人的内心的很多东西是不应该去掉的,否则便不再是人。我们说人,说的是作为权利单元、而非利益单元的人,其基本权利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不能破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得到法律保护的。我们说人,是有别于体制的鲜活的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来维护语言、不说谎话、干净坦荡、与人共情的人。我们说人,是没有什么值得表彰的功绩却值得尊重的普通人,他们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没有边界的人,无论身在何方,是何民族,跟我们一样的人。我们说人,因为相信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每一代人都有自救的努力和途径,是因为希望不从别处来,而正从人身上...
Published 02/19/20
本期剩余榨值,我们继续和常驻嘉宾舒萌一起,讨(吐)论(槽)了《十三邀》采访人类学家项飙、演员陈冲以及音乐家坂本龙一的三期节目。在聊天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意外地发现这期本以为是散漫闲谈的节目被项飙在节目中反复提及的“附近性”这一概念串联起来。何为附近性,附近性的消失意味着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附近性的消失?在市场和社会被不断挤压的当下,人们是否存在共同行动的条件和纲领? 附近性的消失和欲望的即时满足 互联网资本挤压线下实体店也是附近性消失的特征之一 跨国生产体系中的阴暗面 在过去的乡村社区,附近性是存在的 李佳琦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消费package 如今商品的分级由“黑箱算法”决定 当个体化的消费体验变成日常,是否有经验能跨越区隔让人们共同行动? 如今我们的购物方式是信息流 坂本龙一对于音乐的热情让人动容 有才华如坂本龙一,也渴望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构建自身的主体性 坂本龙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Behind the Mask”, by 坂本龙一,from UCYMO “Solitude”,by 坂本龙一,from...
Published 02/14/20
去年十二月,全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在北京开庭,原告徐枣枣对拒绝为其提供冻卵服务的北京妇产医院提起诉讼,以现行规定侵犯一般人格权为由,为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权。与此同时,由于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对于国家放开商业代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到了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李舒萌,从冻卵、代孕聊到异性恋婚姻中女性的生育选择。冻卵作为一种商业宣传中的“生育保险”真的保险吗?生育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当做一种可以市场化、可以定价和外包的劳动?在亲权认定中,应该优先父亲还是母亲,基因还是养育?在性别、阶级的双重制约下,女性关于生育的个体选择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这期节目并非是一次恐育教育,而是当我们将这些问题摆到桌面上去讨论,并试图为女性寻找出路的时候,我们发现家庭和市场或许都不是好的选择,只有国家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福利,才能降低女性生育的风险,让生育不再令人恐惧。 【主持】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嘉宾】 李舒萌(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04: 43] 全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引发的争议 [09:...
Published 02/12/20
【剩余价值049】 欢迎收听鼠年第一期剩余价值。这期长达两小时的节目和牵动人心的武汉疫情相关。节目分为两部分,在前半部分,我们连线了曾在武汉一线采访的《南华早报》北京站记者谢玉娟,通过她的描述,我们得以知晓封城前武汉市民和医院医生的状况,以及前线记者面临“人间地狱”的心理崩溃和重建过程。在后半部分,我们请到了媒体人刘敏(熊阿姨),她分享了在后方和同事操作疫情相关的第二落点稿件的经历,也分享了在中国从事特稿写作的感想。同时,在这样一个艰难时刻,三位媒体从业者真挚而认真地探讨了当下媒体报道的意义和方向,作为从业者的迷茫和困境,以及面对强大的审查和阉割制度时的“曲线救国”以及这种“曲线救国”背后的挣扎。 【主持】 张之琪(媒体人,微博@Zzzzzhiqi)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嘉宾】 谢玉娟(媒体人,《南华早报》北京站记者) 刘敏(媒体人,微博@熊阿姨) 对话谢玉娟 [30: 33]谢玉娟从武汉回来后在酒店进行了十天自我隔离。 [32: 54]谢玉娟赶在武汉封城前撤离了武汉。 [34:...
Published 02/05/20
春节前的最后一期#剩余价值#,是去年11月我们和淡豹(@静静的顿猴)一起录完《现代的爱,无解的爱》之后录制的,我们聊了当时正在热播的《幸福三重奏》第二季,以及各自对家庭生活的理解,这是一期特别欢乐的节目,原本打算作为一期榨值放送给大家。但就在原定更新的那周,发生了高以翔在录制综艺期间不幸猝死的事件,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和淡豹商量之后,我们决定榨值暂停更新一周,于是这期节目也就暂时搁置了。 上周我们又把这期节目的音频素材找了出来,把它剪成了一期价值(43分钟),希望我们四个欢乐的闲谈能为返乡途中的听众减轻一些疲惫和忧虑,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平安。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淡豹和三位主播对于做家务的看法 淡豹模仿吉娜的东北口音 黄月和淡豹破解东三省口音迷思 之琪发明了一个形容女性长相的新词汇 情侣在朋友面前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会引人反感吗? 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表达爱? 张国立和邓婕的相处日常反映了何种婚姻的真相?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真人秀? 综艺剪辑刻意制造出的紧张和冲突令人尴尬 节目中提到的综艺/影视/戏剧作品: 综艺: 《幸福三重奏》 《做家务的男人》 《我家那闺...
Published 01/22/20
本期剩余榨值,之琪和适野讨论了两人最近看完的美剧《难以置信》。这是一部2019年的高分美剧,也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列为年度最佳电视剧之一。《难以置信》由普利策获奖报道《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以及播客节目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的广播剧集《Anatomy of Doubt》改编而来,通过两条线索讲述了一系列入室强奸案件,其中涉及不被警察和身边家人朋友信任的非完美受害者,也涉及拼尽全力侦破案件的两位女性警探,还涉及在司法系统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及其恶果。《难以置信》的观剧体验绝非轻松愉悦的,恰恰相反,整个过程充满了伤心、愤怒甚至是绝望,其中充满了结构性力量导致的失职和性别偏见影响下的选择性忽视和不作为。而基于真实事件的改编也一再提醒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强奸案件的处理仍然阻力重重。 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 美剧《难以置信》上了奥巴马的年度推荐 · 警察处理强奸案时的性别差异 · 性暴力中的“性”并非性欲,而是性别 ·《难以置信》完美诠释“谴责受害者”论调 · 只有女性能够帮助女性吗? · 剧中对于美国警察系统现状的反思 ·...
Published 01/18/20
随着公共讨论的逐渐塌缩,娱乐新闻、明星八卦开始过度填充舆论空间,从口红色号到礼服款式,从机场街拍到活动同框,明星的一举一动都能霸占热搜,不由分说地捕获人们的注意力和手机流量。于是许多人批评今天这个过度娱乐化的时代,认为娱乐八卦占用了太多的公共资源,娱乐报道也沦为了对粉丝的精准投喂,而《人物》杂志主笔、一直从事泛娱乐报道的安小庆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在她看来,娱乐报道在今天存在的合法性在于,“没有一株植物可以独活”,娱乐圈的变换浮沉也映射了时代的特征,而娱乐报道则是“一个时代的田野调查”。安小庆是《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疯女人”?》和《韩国演艺圈:父权幽灵下的“绞肉机”》两篇报道的作者,在这两篇长文中,她透过娱乐八卦分析了在今天的东亚社会,父权制和资本主义是如何合谋,将女性推向疯狂和死亡的边缘的。本期剩余价值,我们和安小庆一期聊了聊这两篇报道成稿的经过、她对东亚娱乐圈的观察以及在今天做泛娱乐报道的价值。 【主持】 傅适野(媒体人,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微博@Zzzzzhiqi) 【嘉宾】 安小庆(《人物》杂志主笔) [06: 57]...
Published 01/15/20
接续本周三我们和辽京对《新婚之夜》以及文学生活的讨论,在这期榨值中,我们联系近期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包括《82年生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和《婚姻故事》——聊了聊自由与爱情、婚姻与育儿、母职与写作。女性从职场退回家庭做一位全职主妇,对于自己、对于核心家庭、对于更上一辈的生活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辽京认为,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两性问题,更关系着具体的期待与经济的考量。当对母职的强调遮蔽过作为母亲的快乐,当恐婚恐育成为一些人应对女性议题的粗暴答案,我们是否也正承担着封闭自我、错过爱情的风险?女性对自我的探索是一个过程,从伍尔夫、西尔维娅到今天的你与我,恐婚恐育不是一个结果,勇敢地探索爱情和婚姻生活,也是探索自我的一部分。 在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辽京如何评价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 家庭主妇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金智英》电影被美化了吗 如果男人做家务是帮女人,那女性工作是帮男性吗 女性独立工作是独立,不依靠上一辈帮助、独立育儿难道不是独立吗 《婚姻故事》中的爱与《革命之路》中的恨 不是影视剧导致了恐婚恐育,而是恐婚恐育反映在了影视作品中 除了母职的痛苦,作为母亲还能感受到什么 自...
Published 01/10/20
欢迎收听2020年第一期剩余价值。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最近出版了的短篇小说集《新婚之夜》的作者辽京,和我们聊了聊中年危机、全职妈妈、婚姻生活、小说创作等一系列话题。 《新婚之夜》是辽京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作为推理迷的辽京,在一种悬疑的氛围中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人在都市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和迷茫,也展示了城市水泥森林中那种被淹没和被掩盖的暗部。她笔下有离婚后带着孩子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妈妈,有人到中年却想重拾年轻时理想的出轨男性,有在青春的尾巴上开始北漂生活并卷入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的青年男性,也有在新婚之夜发现与自己同床共枕之人可能是杀人凶手的年轻女性…… 她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是孤独的、漂浮的,他们时常感到迷惑,感到边缘,不得不接受求而不得或爱而不能的困境,也时不时要面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偶然与无序。辽京坦言,对于这种状态的精准把握来源于其自身的都市体验,而写作本身,则是她对抗中年危机的一种方式。 【主持】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嘉宾】 辽京(作家,新浪微博@喵一声飞走的辽京) [02:...
Published 01/08/20
这是我们在2019年的最后一期节目。距离今年2月剩余价值开播,已经过去了10个月,期间我们一共录制了61期节目,包括18期衍生短节目#剩余榨值#。有37位嘉宾先后光临我们的节目,他/她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以及新的实践,感谢每一位嘉宾无偿的付出和巨大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剩余价值。我们始终努力在许多重要议题上发出声音、推动对话,在常常为社会分裂和网络战争感到无力的今天,我们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对话意义重大。在收获了来自全世界许多陌生听众的支持和喜爱的同时,#剩余价值#这档节目也深深改变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彼此之间的情感——所以,在这最后一期节目里,你可以听到前半段欢声笑语的年度盘点,以及后半段泪水涟涟的互诉衷肠。很感谢每一个支持剩余价值的人,我们也和大家一样,为拥有这样一档节目而激动和快乐。 在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第一期节目的诞生过程 剩余价值和剩余榨值的名字由来 每位主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期节目 最令人尴尬的一期节目 成本最高的一期节目 碰撞最激烈的三期节目 致谢37位嘉宾 这档播客如何改变了三位主播的生活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L’I...
Published 12/27/19
欢迎收听2019年最后一期#剩余价值#。这是一期我们的年终读书总结报告,也是一期军备“过度”的高能节目。三位主播轮番上阵,分享了本年度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五本书。从硅谷的独角兽公司到英国的乡村医生,从行走的社会文化史到作为范畴的亚洲,从父子间的微妙关系到与情感高度关联的色彩,我们穿梭于非虚构报道、小说、诗歌、自传和学术论文等不同体裁和题材之间,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也希望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你们。 【主持】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00: 34]剩余价值官网开通啦! [02: 36]在Spotify上也可以收听我们节目啦! [03: 40]下周三我们要直播啦,直播有送书环节哦! [06: 06]本期年终书单军备战况惨烈,选品另辟蹊径。 [07: 24]《坏血》:硅谷造神运动如何兴起,又如何衰落? [09: 50]调查报道在中国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10: 57]《走路的历史》:如何从小切口触及大历史,如何通过知识关注当下生活。 [16:...
Published 12/25/19
在经历了周三和陈悦的mind-blowing session之后,三位主播在精神废墟之上,身残志坚地录完了本期榨值。在录制间隙,我们重温了依萍大战PUA的B站神作,于是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从《情深深雨蒙蒙》聊起,聊到了私人情感的道德化倾向、顽固的处女情结、以及女性的经期羞耻等话题。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何书桓为何成了渣男? 当代年轻人对”专一“、”贞洁“的要求反映了什么? 处女情结远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 男性对女性的PUA从小男孩用扯辫子表达喜爱的时候就开始了 女性什么时候才能摆脱经期羞耻?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小冤家》,by赵薇 与我们互动: 新浪微博@剩余价值SurplusValue
Published 12/20/19
这是一期特别的剩余价值。针对日前媒体报道的女大学生遭男友精神控制的新闻,我们请来了有着丰富高校心理工作经验、现为自由咨询师的陈悦作客本期剩余价值。她带着三位主播走出舒适圈,尝试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陈悦不仅在节目中开起了“心理小课堂”,向我们提问并讲解了作为咨询师以及朋友或家人该如何在实践层面帮助深陷精神控制的受害者,并且向主播和听众们提出了 “你愿意为爱而死吗”、“你觉得你的生活值得过吗?”及“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主体性吗?”等灵魂拷问。三位主播略感迷惑也有所收获,经历了一次真实的mind-blowing。 最后提醒大家,每位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方式,嘉宾的意见不代表本节目立场。 【主持】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嘉宾】 陈悦(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心理师,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09: 45] 第一次咨询最重要的工作室评估来访者是否适合咨询 [12: 32]...
Published 12/18/19
在本期剩余榨值中,我们延续了周三和冯媛老师讨论的话题,继续探讨了家暴中的原谅、主体性、脆弱和愤怒、身体暴力和精神操控等问题。而在这一波关于家暴的讨论尚未平息之时,又出现了上财副教授性骚扰女同学、北大女生因男友精神操控吞药自杀导致脑死亡的新闻。我们愤怒、叹惋,也会继续关注和持续讨论。借用《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在其新书《她的名字是》中的一句话,与各位听众共勉:“我依然年轻,斗争尚未结束!”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在家暴讨论中,政治正确的话语掩盖了什么? 为什么分享脆弱和分享愤怒同样重要? 面对家暴,为何对身边人表示支持如此困难? 对对方主体性进行打击的暴力,不仅是身体暴力,也有精神控制 我们对爱知之甚少 本期节目提到的电影: 《记忆大师》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空间》爱丽丝·门罗 著 Never in Anger: Portrait of an Eskimo Family by Jean L. Briggs 《人类砍头小史》弗朗西斯·拉尔森 著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孙歌 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Little Monkey...
Published 12/13/19
在本期剩余榨值中,我们延续了周三和冯媛老师讨论的话题,继续探讨了家暴中的原谅、主体性、脆弱和愤怒、身体暴力和精神操控等问题。而在这一波关于家暴的讨论尚未平息之时,又出现了上财副教授性骚扰女同学、北大女生因男友精神操控吞药自杀导致脑死亡的新闻。我们愤怒、叹惋,也会继续关注和持续讨论。借用《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在其新书《她的名字是》中的一句话,与各位听众共勉:“我依然年轻,斗争尚未结束!”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 在家暴讨论中,政治正确的话语掩盖了什么? · 为什么分享脆弱和分享愤怒同样重要? · 面对家暴,为何对身边人表示支持如此困难? · 对对方主体性进行打击的暴力,不仅是身体暴力,也有精神控制 · 我们对爱知之甚少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电影 《记忆大师》 书籍 《空间》爱丽丝·门罗 著 Never in Anger: Portrait of an...
Published 12/13/19
从仿妆视频博主宇芽揭露前男友沱沱对自己多次实施暴力行为,到蒋劲夫的乌克兰前女友在Instagram上指出蒋劲夫对自己实施身体暴力,再到李阳的前妻Kim在微博上发表原谅李阳的言论,近期的种种事件让家庭暴力重回公众视线。在讨论中,有人质问宇芽为何在沱沱第一次施暴后不果断离开,也有人对Kim的原谅行为表示失望和不解,还有人咒骂蒋劲夫和沱沱这样的施暴者为何还不去死。 ...
Published 12/11/19
从仿妆视频博主宇芽揭露前男友沱沱对自己多次实施暴力行为,到蒋劲夫的乌克兰前女友在Instagram上指出蒋劲夫对自己实施身体暴力,再到李阳的前妻Kim在微博上发表原谅李阳的言论,近期的种种事件让家庭暴力重回公众视线。在讨论中,有人质问宇芽为何在沱沱第一次施暴后不果断离开,也有人对Kim的原谅行为表示失望和不解,还有人咒骂蒋劲夫和沱沱这样的施暴者为何还不去死。 本期剩余价值,我们请到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创始负责人、原“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组织负责人、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共同发起人冯媛老师和我们一起,从上述几起家暴事件及其引发的公众讨论入手,从受害者和施暴者、个体与结构、个案和制度等角度进行了讨论。为什么“受害者为何不离开”是一种过度简单化的提问?施暴者的行为能够被矫正吗?让施暴者去死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吗?家暴受害者有没有原谅施暴者的权利?原谅是受害者重建自身主体性的唯一方式吗?示范性案例中的受害者一定要完美吗?在这些讨论之余,具有二十多年反家暴行动经验的冯媛老师也分享了很多切实有效的行动策略。正是这些策略,让我们从吃瓜群众变成积极的路人甲,也让个体在结构性制度性的改变到来之前,有...
Published 12/11/19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日前接连掀起关注,先有对漫威等商业片做出了“不是电影(cinema)”的评价,后有长达三小时的新片《爱尔兰人》在网飞上映并反响不俗。当流媒体平台的强势扩张把院线电影逼至绝境,其中受伤害最深的无疑是艺术电影,而为了寻求更多投资和更多观众,艺术电影也正向流媒体转移——在这个资本主义的闭环之中,我们不难发现,马丁的情绪正反映了当今美国电影业不景气的现状,他的选择也正向我们展示了流媒体对电影行业的深刻影响。电影院有朝一日将会消失吗?商业与艺术电影的话语和生态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期节目,@余氏雅琴 的精辟行业分析和电影史小课堂不容错过。 在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关于cinema、film和movie的概念辨析 斯科塞斯想要告诉我们电影与电影是不一样的 马丁强烈的情绪背后反映了美国电影业的现状 亚马逊和网飞等流媒体如何深刻改变了电影行业 《爱尔兰人》是鸿篇巨制的“网大” 电影美学和叙事法则是为大荧幕设置的,当我们不再去电影院时会怎样 ...
Published 12/06/19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日前接连掀起关注,先有对漫威等商业片做出了“不是电影(cinema)”的评价,后有长达三小时的新片《爱尔兰人》在网飞上映并反响不俗。当流媒体平台的强势扩张把院线电影逼至绝境,其中受伤害最深的无疑是艺术电影,而为了寻求更多投资和更多观众,艺术电影也正向流媒体转移——在这个资本主义的闭环之中,我们不难发现,马丁的情绪正反映了当今美国电影业不景气的现状,他的选择也正向我们展示了流媒体对电影行业的深刻影响。电影院有朝一日将会消失吗?商业与艺术电影的话语和生态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期节目,@余氏雅琴...
Published 12/06/19
《小丑》虽然没能在中国大陆上映,但却因为蝙蝠侠系列的IP效应以及与现实的高度互文,引发了热议,口碑也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一些人认为,小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丑,或者可能会成为小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白左”电影,全片都在为一个loser的反社会暴行洗白。本期「剩余价值」我们请来了曾经和我们聊过《寄生虫》的嘉宾、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影评人余雅琴,在雅琴看来,《小丑》是在用拍文艺片的方式,拍一个商业电影,表面上是“反好莱坞”、“反超级英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另类的超级英雄叙事。雅琴还认为,《小丑》显然是想要致敬斯科塞斯的经典电影《出租车司机》,但后者的批判性和深度显然要强过前者,与《出租车司机》相比,《小丑》更像是一个架空了具体语境的寓言故事。 【主持】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嘉宾】 余雅琴(影评人,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新浪微博@余氏雅琴) [07: 48] 新版《小丑》是一个开放文本,不是针对DC漫画迷的 [10: 29] 蝙蝠侠就是一个建制派 [13: 25]...
Published 12/04/19
《小丑》虽然没能在中国大陆上映,但却因为蝙蝠侠系列的IP效应以及与现实的高度互文,引发了热议,口碑也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一些人认为,小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丑,或者可能会成为小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白左”电影,全片都在为一个loser的反社会暴行洗白。本期「剩余价值」我们请来了曾经和我们聊过《寄生虫》的嘉宾、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影评人余雅琴,在雅琴看来,《小丑》是在用拍文艺片的方式,拍一个商业电影,表面上是“反好莱坞”、“反超级英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另类的超级英雄叙事。雅琴还认为,《小丑》显然是想要致敬斯科塞斯的经典电影《出租车司机》,但后者的批判性和深度显然要强过前者,与《出租车司机》相比,《小丑》更像是一个架空了具体语境的寓言故事。 【主持】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嘉宾】 余雅琴(影评人,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新浪微博@余氏雅琴) ...
Published 12/04/19
在观看美剧《现代爱情》的过程中,三位主播与本期嘉宾淡豹同时感受到了感动与分裂两种情绪。如果我们尝试借此在纽约种族多元而精英上流的社会中寻找一种现代的爱情,结局或许不会那么理想。剧集所呈现的粉红泡泡般的爱情,一方面浪漫化甚至扭曲了对应的非虚构原作,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浪漫主义和婚姻家庭制度的吸引甚至霸权。我们从《现代爱情》延伸开去,聊到了许多有关“爱”的话题。韩炳哲在《爱欲之死》里主张的牺牲献祭般的爱,距离我们的真实生活到底有多远?现代爱情与传统爱情的区别在于建立契约又打破契约吗?“一切经历都赋予你生命的厚度”这种说法为什么是一个假命题?爱的个体性、私密性与不对等性是否阻碍了我们探讨爱情共通的特质或意义?如果我们在私领域狭义的、与性相关的爱情探讨中频频碰壁,那么是否有可能在更广义的、更伦理的大爱层面获得共识,甚至反过来增强爱的激情。从小说集《看不见的爱》看来,“对他者更广泛的爱能够带来性快感,”淡豹老师如是说。 【主持】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嘉宾】 淡豹(写作者,...
Published 11/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