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無奈帝王身 夢碎國破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提到南唐後主李煜,大家馬上想到「亡國之君」,或是這闋〈虞美人〉。由於李後主在詞作上頗有造詣,故又有「詞中之帝」的稱號。而師父第一次對李煜有具體的認識,其實是看了吳奇隆主演的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不知道有多少讀者還有印象XD)劇中不僅展現史書對於李後主「善屬文,工書畫」的評價,其片尾曲還是由費玉清演唱的〈虞美人〉呢!
關於李後主詞作風格,大抵是以南唐亡國前後為分界,國學大師王國維於《人間詞話》就總結:「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這是指李後主前期如伶人樂工般,多寫宮廷享樂生活;後期則轉入士大夫文人對於家國人生的感慨悲涼,將詞作境界提升到另一層次。
...
Published 11/28/24
有所思兮 秋雨淚眼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南唐(西元937-975年)是五代十國之一,佔據南方江淮一帶,但國祚僅維持38年。期間共有三位君主,包括開國皇帝李昪,還有中主李璟以及其兒子──後主李煜。李璟的名聲雖不如兒子來得響亮,但同樣頗具文采,宋人編撰的《南唐二主詞》當中就有收錄其四首詞作,詞風清雅而內容多描寫離愁別恨的細膩情緒,對於日後婉約詞的藝術風格與主題,皆有深遠影響。
這闋詞的上片透過「菡萏香銷」、「翠葉殘」以及「西風」等關鍵詞,點出背景正是秋天。夏季茂盛的荷花早已香氣散盡、綠葉零落,而秋風陣陣,不只在湖面形成波紋,又何嘗不是在主人公的心中吹起陣陣漣漪?由於心中有所思,所以面對頹敗的景色,無疑讓人更為憔悴,不忍卒睹!在細雨中,主人公夢到思念之人依舊遠在邊塞,於是登樓吹奏曲子以表情思,不知不覺,淚流滿面,但仍堅持倚靠在欄杆旁極目遠望。
【今日NG點】:攤破,詞調變化...
Published 11/21/24
江南盡美 不及故鄉令人懷念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的〈菩薩蠻〉共有五首,五首之間相互關聯,連成一氣,是韋莊晚年任官前蜀(五代十國時期由王建建立的政權)時,回顧自己生平、追想過往的漂泊經歷並抒發感慨的作品。而今日要介紹的這首〈人人盡說江南好〉則是五首詞當中的第二首。
江南從古自今總是給人春意盎然、景色明媚秀麗的形象,江南的杏花春雨、小橋流水、扁舟畫舫在詩詞文學中營造出一個南方溫柔的水鄉澤國,因此詞的開頭寫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透過眾人之口,來凸顯江南美地的受歡迎。而不僅眾人稱道江南,江南還是遊人願意在此終老的退休勝地。於是作者接著續寫江南之美,此地不僅景色如畫,亦有美人佳麗相伴,如此說來,江南應當令人流連,甚至如遊人所言,使人在此安駐。然而,在說盡江南之好後,詞的末兩句陡然轉向,即便人人口中的江南再好,詞人仍要回到他的故鄉。
...
Published 11/14/24
當年花下相戀 如今音訊全無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韋莊出身於晚唐的世家大族,與溫庭筠同樣是花間詞派的詞人,兩人並稱「溫韋」,兩家的詞作也往往被並置欣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經提出「詞三秀」來比較溫庭筠、韋莊與李煜三人的詞作:「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相較於溫庭筠之詞濃麗華美的風格,韋莊的詞作則顯得清麗淡雅,卻在字句中隱藏更深一層的個人抒情展現,也因此被王國維評為「情深語秀」。
這闋詞中以過往的回憶展開,作者回想起當初與戀人相識時的情景,在深夜的花園裡,兩人在水堂邊約定相見的時間,詞的上片充滿了情人夜晚幽會的浪漫氛圍。然而,下片則回到當下的時空,作者與戀人分離,斷了音信,原本相戀的兩人如今形同陌路,也再沒有相聚的理由。 ...
Published 11/07/24
雨夜孤思 輾轉難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詞牌名稱出現的「更漏」,常見於古典詩詞中,是指古人夜晚看漏刻(古代計時器具)而知曉時間,因此詞牌「更漏子」多用來描寫夜晚所見的場景,像是詞中提到的關鍵字句「夜長」以及「三更雨……空階滴到明」等等。
這闋詞的主角是一位女子,「眉翠薄,鬢雲殘」是形容她眉妝褪去、鬢髮凌亂,之所以會如此不修邊幅,正是因為思念在遠方的「他」。雖然女子未曾言說想念,但透過她凝望窗外細雨至天明的神情及動作,無不流露出內心翻湧的苦悶。
詞中除了描繪女性幽微的內心世界,溫庭筠還運用「玉爐香」、「紅蠟淚」、「畫堂」等詞,將女子置於一個華麗又略帶淒迷的空間中,讓讀者有更多想像畫面。若和宋代李清照的詞作相比較,溫庭筠的細膩程度絲毫不輸呢!
【今日NG點】: 衾
「衾」是被子的意思,在詩詞中,「衾枕」一詞經常出現,又因為被子和枕頭是私密且與親密感息息相關的生活用品,因此也引申為「夫妻」的象徵。成語「衾枕之樂」正是形容夫妻之間和諧相處的幸福模式。...
Published 11/05/24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大家對這闋詞的熟悉可能是因為著名電視劇《後宮甄環傳》的插曲〈菩薩蠻〉,而這首歌的歌詞正是取自於溫庭筠的這闋詞。
溫庭筠是晚唐詞人,也是晚唐「花間詞派」的主要成員,有「花間鼻祖」之稱。在晚唐唯美文學風氣影響下,以溫庭筠為主,詞風濃豔華美的花間詞派成為上接晚唐,下開宋詞風氣的關鍵。
溫庭筠本人個性傲慢不拘小節,時常得罪權貴,這使得他在仕途上頻頻碰壁,官場失意的他最終流連歌樓酒館中。這樣的生活也間接影響了他的詞作風格與題材,溫庭筠的詞風溫婉華麗,有許多描寫女性生活的詞作,擅長捕捉細膩的人物姿態與心理,《舊唐書.文苑傳》精要的總括其性格與文學成就:「士行麈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
...
Published 10/24/24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ㄍㄠˇ)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ㄅㄛˊ)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先前介紹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其實就是辛棄疾寫給好友陳亮(字同甫)的自我剖白之作,兩人同為力主抗金一派,也都將志向進一步寫入詞中。而這闋〈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則是陳亮寫給奉命出使金朝,恭賀金主完顏雍生辰的好友——章森(字德茂)之作。
上片「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二句,犀利地向金人喊話,警告他們別因為久不見宋軍北伐而誤以為這裡沒有人才;接著極力肯定好友章森此行將能力挽頹勢,盡顯英雄豪氣!然而,即使理想再美好,在金強宋弱的現實下,詞人又自嘲地指出堂堂漢族使節,怎能年年向金廷求和呢?如今好友雖奉命出使金廷,但這僅是權宜之計,大宋終將收復失土。
...
Published 10/17/24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大家對他的認識,可能是來自〈岳陽樓記〉,其中的經典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向後人揭示他心繫家國的偉大胸懷。
范仲淹除了在文學上有造詣,更於仁宗時推出「慶曆新政」,以富國強兵為主軸,力圖革除當時內政官僚的貪腐與無能。同時,他也頗具將才,像是鎮守邊防時,當時大患之一的西夏人,無不深深敬畏這位北宋戰略家,他們口耳相傳說道:「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由此可見范仲淹在政治軍事上的才華。
這闋〈漁家傲.秋思〉為范仲淹的著名詞作,不僅是北宋早期展現豪壯詞風的作品,更影響日後蘇軾、辛棄疾等人之創作。上片先勾勒出塞外群山環繞,號角聲陣陣的場景,蕭條孤寂的氛圍,就連大雁也不願停留,但戍守邊疆的兵士們卻別無選擇地駐軍於此。...
Published 10/10/24
逆風發言 無懼強權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面對金朝的入侵,南宋朝廷中出現了主和派與主戰派,上週我們介紹的岳飛以及這闋詞的贈別對象胡銓(字邦衡),都是主戰派的成員。這闋詞的創作背景則是主戰派的胡銓因上書請斬主和派的秦檜等人,被當時勢力較大的秦檜陷害,胡銓也因此被流放邊地。張元幹不畏懼朝廷強權的迫害,寫下〈賀新郎〉為胡銓送行,也表明自己與胡銓同樣希望收復山河的心跡。
首句以「夢繞神州」,直接點出對家國土地的熱愛,「神州」指的便是九州大地,也是中國古代對天下地理的認知。而「崑崙砥柱」、「九地黃流」指的都是古代人們對於地理空間的描繪,崑崙被視為天柱,是支撐宇宙的中心軸,而九地黃流指的就是九州大地上的河川,若天柱斷裂則天地傾斜,河水也會因此漫流無章。詞人藉由描寫空間的失序,隱喻南宋政局的混亂。
...
Published 10/03/24
無視功名利祿 只要還我山河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是岳飛的名作,也是最常被用以表現岳飛愛國的壯士形象的作品。岳飛是南宋名將,金兵入侵導致北宋滅亡時,岳飛正值年少時期,他二十歲投身沙場,一心渴望收復山河,並屢屢立下戰功,擅長以少數兵力戰勝大隊人馬,戰功彪炳的岳飛也因此不斷升官,宋高宗甚至親筆賜字「精忠岳飛」,而他手下的岳家軍,更成為金人聞風喪膽的部隊,幾次北伐都成功收復失土!
然而,宋高宗面對金朝採取消極求和的態度,加上奸臣秦檜等人的誣陷,最後皇帝動用十二道金牌將岳飛從戰場上召回,不久後他便被誣陷,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最後死於獄中。
...
Published 09/26/24
大醉一場 松樹也中槍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同樣作於辛棄疾閒居的時期,整闋詞描繪一次飲酒喝醉的情狀,以「遣興」為題,說明了詞作是為排遣興致,卻也間接的在醉態中表現出內心真實的無奈與倔強。
上片中的「貪歡笑」與「愁」形成對比,辛棄疾說到酒醉中應當把握時光、盡情歡樂,哪裡有閒功夫將時間浪費在愁緒和煩惱上呢?接著他更感嘆過去所讀的古人書,從中所得的道理知識,如今已然全無用武之地。
下片辛棄疾則描寫自己的喝醉姿態。分明是自己因為酒醉而眼神矇矓、腳步搖晃,詞人卻與松樹對話、互動了起來,甚至在大醉中推了松樹一把,詞中口語化、幽默的筆調將醉態描摹得惟妙惟肖。
...
Published 09/19/24
青山相對 也澆不熄胸中豪情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這闋詞寫於辛棄疾歸隱田園的時期。曾經在戰場上揮灑雄心壯志的詞人,檢視著自身閒居的生活,一面感慨年華漸逝卻無所建樹,一面卻又在親近山水田園的生活當中,與大自然產生共鳴,以山水為知音。
詞中辛棄疾化用《論語》中孔子感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的典故,以及李白的名句「白髮三千丈」,來感慨自己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一句,應當是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名句,其中表露出物我合一的境界,正反映出此時辛棄疾隱居多年,少與親故往來,而與山水相知相伴的心境。
...
Published 09/12/24
愁緒縈繞 舉目皆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闋詞作於辛棄疾回歸南宋後,從標題「登建康賞心亭」來看,建康(今江蘇南京一帶)曾是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京城,而「賞心亭」則是該地著名景點。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盛。」由此可知,在這充滿歷史記憶與美景環繞的地方,自然也容易引發詞人的思古幽情。
...
Published 09/05/24
夏夜獨行遇雨 田間驚喜無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這闋詞寫的是辛棄疾閒居江西田野時的生活觀察,上片先透過明月、鵲鳥、清風、蟬鳴、稻花香、蛙聲等意象,構築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夜晚,而詞人之所以能有如此豐富的感官體驗,包括視覺、嗅覺和聽覺等,正是因為他的心情十分放鬆。
而在下片中,詞人進一步將視野擴大至天穹,只見遠處點點星光閃爍,卻也開始飄起毛毛細雨,讓原本興致盎然的詞人頓感不妙。為了避免淋成落湯雞,詞人焦急地往前走,映入眼簾是廟旁的一大片樹林,而繞過樹林,意外發現有一座小橋,小橋的對邊就是詞人熟悉的「茅店」──也就是用茅草搭蓋的簡易旅舍。
...
Published 08/29/24
借用歷史典故 傷感人間離別
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從詞的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而送別的對象「茂嘉十二弟」則是辛棄疾的堂弟。詞中並沒有直接敘述辛棄疾與堂弟之間的情誼,也未描寫送別情景、當下的感傷之情,而是全篇大量的引用歷史上著名的送別典故,來寄託自身面臨離別的傷感。
首先以鳥的啼叫聲與百花不再盛放等語,暗示春天的離去,再襯托出春天逝去遠不及人間離別令人感傷。隨後舉出昭君出塞、陳皇后退居長門宮以及衛莊公夫人莊姜送戴媯等知名的送別場景。接著從宮中帝后的離情轉向壯士生死闊別的愁緒,分別舉李陵蘇武相別以及燕太子丹易水邊送荊軻的兩則典故。上下片所舉的典故分別渲染送別的哀戚與悲壯,最後詞人從一連串的典故中回過神,感嘆鳥兒為春逝啼叫,卻又有誰能與我分攤送別親友的悲傷與孤獨呢?
...
Published 08/22/24
稼軒歸田園 還憶當年勇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ㄌㄨˋ,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先前我們曾介紹青年辛棄疾曾率兵抗金,奮勇殺敵、收復故土──事實上,保全大宋王朝的版圖與國威,無疑是辛棄疾一生的夙願。然而,他幾經向南宋帝王提出用兵的計策卻未受重用,這闋詞便是寫於辛棄疾晚年歸隱田園時,一方面回憶起年少征戰的事蹟,二方面並抒發壯志難酬之感。
詞的上片可以看到許多與軍事相關的語彙。辛棄疾自述青年時曾率萬人軍隊出征,「襜」指的是戰士所穿的戰袍,而「夜娖」則點出士兵們利用夜晚整裝待發,至於「銀胡觮」與「金僕姑」,則分別代稱箭袋與箭矢。從軍隊到戰場上常見的工具與武器,詞中描繪出一幅壯闊激昂的出征圖,也透過對征戰場面的描寫,流露出作者年輕時一心想報效家國的熱血。
...
Published 08/15/24
壯志未滅 夢中猶是英雄少年郎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闋詞可能是大家高中國文詞選單元共同欣賞的作品,從詞名來看,可以了解這是辛棄疾寫給同樣是力主抗金的友人──「陳同甫」之作;至於其內容則為「壯語」,也就是抒發個人豪情壯志的言語。
開頭先說明詞人酒醉後,拿著長劍在燈下細看,看著看著竟讓他「夢迴」當年在軍中操練的場景。其中,「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八百里」不是指路程,而是借代為牛,因此整句話是指將烤熟的牛肉分給兵士。大夥兒吃著牛肉,聽著樂器所彈奏的悲壯軍樂, 場面氣勢尤其壯闊,充滿不拘小節的豪氣。...
Published 08/08/24
登高臨遠 未敢忘憂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皆是辛棄疾晚年於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擔任知府時的代表作。然而這闋詞較為簡短且當中羼雜了詞人的自問自答,展現其對於世事的感慨與不變的雄心壯志。
開頭以「何處望神州?」一語道破詞人最在意的問題:「要如何才能眺望到中原地區呢?」可惜答案並不美好,因為中原早已被外族佔領了啊!在強烈的今昔對比下,詞人內心翻騰著多重情緒,而「不盡長江滾滾流」便是化用自杜甫詩〈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應用於這闋詞中,即是以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來形容各朝代的興衰以及詞人難以排解的愁思。...
Published 08/01/24
北伐路艱 雄心不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北伐抗金的壯志於南宋官場上獨樹一幟,其將滿腔豪情寫入詞作中,不僅與豪放派的蘇軾並稱「蘇辛」,也被稱為「詞中之龍」。創作這闋詞的時候,辛棄疾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擔任知府,雖已年屆六十六,然報效國家的熱忱絲毫不減,好不容易盼到當時的宰相韓侂冑贊成北伐,但詞人卻又擔憂政治鬥爭會使北伐失利,故全篇交雜激昂、悲壯、感慨等各種情緒,為明代楊慎譽為「辛詞第一」。
整闋詞運用不少典故,像是上片就提到三國時在京口奠定孫吳政治中心的「孫仲謀」(孫權),以及「寄奴」,也就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其同樣生長於京口,雖然自幼家貧僅能從低級軍官做起,但仍靠著過人的武功,成為亂世中稱霸南方的帝王。
...
Published 07/25/24
繁華世界 不忘初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闋詞描寫不少元宵夜的繁華景象,比如絢爛的煙火點亮枝頭,彷彿花朵盛開一般,好不耀眼;其拋射的弧線如同一顆顆流星運動的軌跡,令人目不轉睛。而街上到處可見裝飾華麗且散發香氣的馬車、悅耳動聽的簫聲以及徹夜不歇的魚龍造型花燈。至於「玉壺」,一說是指明月,也有解釋為玉飾的計時工具,兩者都可以呈現時間在光影中緩緩流逝的感覺。
到了下片,詞人細寫那位讓他驚豔的女子,她頭上戴有「蛾兒」──也稱「鬧娥」,是用烏金紙剪成飛蛾形狀的頭飾;「雪柳」則是用絹花紮飾成的花枝,佩戴於頭上,從而營造出垂墜感,甚至還有以金線撚絲製成的飾品,相當華麗。而為了要抓住這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機會,敘事者遂在人群中反覆尋找,沒想到一回頭,卻發現那人正佇立在燈火蕭疏的暗處。
若單就詞意,或許會以為這是一闋描寫追尋愛情的詞作。然而結合辛棄疾力排眾議、北伐抗金的抱負來看,...
Published 07/18/24
轉移話題 卻躲不掉愁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在這闋詞中,大家最為熟悉的想必莫過於「爲賦新詞強說愁」一句。今日我們用這句話來形容人無病呻吟,或許也有些「假文青」的意味,不過這句話卻是辛棄疾在經歷生命的波瀾後,對自身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其中也夾雜著真實的感慨。
北宋滅亡後,辛棄疾誕生於金朝統治下的山東,然而辛棄疾從小便被祖父灌輸反金復宋的意識,因此在他二十二歲時,便召集兵馬起兵抗金,一路征戰至建康城,並從此歸附南宋。然而年少英勇的辛棄疾,一生卻再也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任官南宋期間,他並未遭受重用,空有雄心壯志以及收復國土的策略,卻不被朝廷採納。最後辛棄疾隱居田園近二十年,自號「稼軒居士」,這闋〈醜奴兒〉,就寫於他的隱居時期。
...
Published 07/11/24
愁緒千金重 小舟載不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做於李清照生命的晚年,此時經歷國破家亡的她隻身流離於異鄉,在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避禍於浙江金華時,寫下了此闋詞。
晚春的花景凋零,便是在百無聊賴的氛圍之下,詞人想起了自身悲苦的遭遇;然而生命的劇變雖難以承受,也無法透過向人述說來抒發,畢竟種種傷痛彼此疊加,又應當從何說起?說了又有什麼幫助?況且話還未說出口,僅僅想起這段經歷,就已讓詞人忍不住淚流。
心情沉重的詞人聽聞雙溪的春景仍然美好,因此萌生了前去泛舟散心的想法,然而她馬上又想:雙溪的小舟,只怕無法承載我沉重的憂愁呀!「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兩句,令人聯想起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後者將抽象的愁緒比喻為具體的江水,從而形容煩惱的源源不斷。...
Published 07/04/24
愁到深處 藏也藏不住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揮兵南下佔領汴京(今河南開封一帶),北宋滅亡。同年,宋徽宗第九子趙構於南京即位,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首都,史稱南宋。面對政治巨變,李清照與夫君趙明誠的生活也屢經波折,兩人收拾家當南渡避禍,但沒多久趙明誠就病逝了,遭受此打擊的李清照,詞風轉為陰沉暗淡,而〈聲聲慢〉即為其晚年代表作。
這闋詞最著名的莫過於上片「尋尋覓覓」等三句,其先從「尋覓」此一具體動作,到外在冷清的景況以及所帶來的身體知覺,最後寫到哀戚的情緒,可發現詞人透過富有層次的七組疊字,逐步抒發自己難以抑制的哀情。而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中,詞人想喝杯酒祛寒,卻發現根本無法驅散內心的悲涼;抬頭看見那從北方故地飛來的大雁,更是勾起詞人與丈夫以過往傳信的回憶,怎能不悲傷?
...
Published 06/27/24
思念難敵 心心相印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接續上週介紹的〈鳳凰臺上憶吹簫〉,今日我們讀的這首〈一翦梅〉同樣是李清照與夫君趙明誠分隔兩地時,因思念丈夫而寫下的作品。首句點出了秋天的時序,「紅藕香殘」則勾勒出秋季萬物凋殘的蕭瑟景象;「玉簟」指竹蓆,因為少了心上人陪坐,因此也在秋日裡顯得冰冷。尚未提起思念或寂寞之感,詞人已透過對時間與物的描寫,奠定了本闋詞作的憂愁氛圍。
詞的下片由孤獨轉入相思,「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呈現出單與雙的對比,詞人不僅思念遠方的良人,更揣想著對方的心境,想像心愛的人置身他方,也應該同樣的思念著自己吧!在此番描寫之下,夫妻二人雖相隔兩地,卻彷彿心意相連,讓思念的苦悲中又傾注了一絲溫暖甜蜜之情。...
Published 0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