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此詩是劉禹錫作於被貶謫朗州司馬期間,雖然仕途受挫,不過在〈秋詞〉二首中並不流露出頹喪苦悶的情緒,反而在詩中藉由秋天的景致,表現出清新高雅的精神。   詩中前兩句顛覆了文學傳統中的「悲秋」基調,點出本詩歌詠秋天、喜愛秋天的主題。而後二句描繪一隻鶴鳥展翼翱翔、朝向雲端深處高飛的情景,在秋日清朗的大氣間,詩人的思緒、詩情彷彿也跟著被拉拔起來,隨著鶴鳥的身影直上凌霄……我們能想見看著這一幅秋景的劉禹錫,內心想必也和秋天的晴空一樣,感到無比的澄澈疏朗吧?   【今日NG點】:為悲秋翻案 跟著師父讀了這麼多唐詩之後,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春天與秋天是詩作當中最常出現的季節背景!春天的詩,比如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金昌緒的〈春怨〉﹔秋天的詩則有杜甫的〈秋興八首〉、張籍的〈秋思〉、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等等。...
Published 12/14/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詩仙李白的〈白紵辭〉三首之三: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   「白紵辭」是樂府舊題,過去多用這個題目來「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而白紵指的是質地輕薄、細緻的白色布料,過去多用來製作夏衣;當時舞者們也會穿上白紵翩翩起舞,展現輕柔、優雅的姿態。這種舞蹈最初源於江蘇一帶,不過後來慢慢流行到全國,到了唐代,白紵舞熱潮依然不減,甚至還進入宮廷演出呢! _   李白〈白紵辭〉三首從不同角度盛讚女子動聽曼妙的歌舞,今天介紹的是第三首,詩中一開始先描寫舞者華麗的舞衣與精緻的妝容,其所散發的光彩,遠要勝過明媚的春光,而在揚眉轉袖之間,白衣女子彷彿雪花般輕盈飛舞,她的一舉一動是如此令人傾倒,想來這世間是難以再見到啊!而後但見她輕啟朱唇,唱起《激楚》、《結風》兩首名曲,直到月亮隱沒、屋內的燭光也漸暗下來,所有的觀眾無不沉醉於精采的表演之中,也帶動了更為深沉的情意交流。 _ 【今日NG點】:激楚、結風...
Published 12/07/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李白的〈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大家對於青年李白豪情萬丈、卓爾不群的形象應不陌生,而這首詩〈上李邕〉創作於他的青年漫遊時期,果然很能凸顯李白自由不羈的性格與詩風。 詩題中的李邕(ㄩㄥ)是唐代官員,也是著名的書法大師。李白在年少漫遊至渝州時,曾謁見當時擔任當地刺史的李邕,但李邕不滿李白的不拘小節,面對李邕官派的不悅之色,李白也沒有因此就變成乖乖牌,而是寫下了這首〈上李邕〉回敬。...
Published 11/30/23
寂寞宋州詩 落魄少年時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高適的〈宋中十首.其一〉:   梁王昔全盛,賓客復多才。 悠悠一千年,陳跡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風千里來。   〈宋中十首〉是高適所寫的一組組詩,作於唐代開元十一年(723),當時高適正值清青春年少,不過卻因為早年喪父、家道中落,二十歲的高適來到首都長安找工作,卻無功而返。失意的高適隨後定居於宋州,〈宋中十首〉就是寫於這段時期。十首詩中出現多位與宋州有著淵源的人物,包含梁孝王、漢高祖劉邦、宋景帝、微子開、孔子、莊子、宋襄公、宓(ㄈㄨˊ)子賤、閼(ㄜˋ)伯等,高適一面藉由懷想這些人物,來回顧宋州的歷史,一面懷古感今,以此地之歷史寄託自身不遇的心情。 本週要介紹的這首詩是〈宋中十首〉組詩中的第一首,梁王指的是西漢的諸侯王梁孝王。梁孝王是漢文帝的次子、漢景帝的弟弟,作為皇族的他有著才能及野心,卻沒能繼承王位,這樣的生命境遇便成為高適藉以寄託自身遭遇的媒介。...
Published 11/23/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柳宗元的〈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柳宗元自從永貞革新失敗之後,曾被貶為邵州刺史、永州司馬,最後擔任柳州刺史,並卒於任上。這首詩緊扣著詩題的「戲」字,以幽默逗趣的口吻,向大家說明自己來到柳州後的施政抱負,尤其是首聯共出現四個「柳」字,唸起來有點繞口,但卻各有不同的意思,它們分別指地名、姓氏、樹名和江水名。 柳宗元在詩中介紹自己這個姓柳的柳刺史,有天在柳江邊種下柳樹,這件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概會成為後人談笑的內容,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希望柳樹能夠成長茁壯,有朝一日能綠蔭覆地,造福於當地人民,可惜自己現在沒有留下太多德政及恩惠,實在令他感到慚愧不已。...
Published 11/16/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穆宗長慶二年(西元822年),白居易已經厭倦了朝廷中的牛李黨爭與宦官干政的情勢,加上安史之亂後,藩鎮的剩餘勢力依舊在河北地區興風作浪,白居易上書議論此事卻不被朝廷採納,對官場心灰意冷的他,於是決定自請外調至杭州任官。而今日要介紹的這首〈暮江吟〉,就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上任的路途中寫下的作品。   詩中前二句寫傍晚時江上風情,後二句則寫入夜後的景色。詩中雖單純寫景,卻運用不同的修辭,使視覺畫面讀來歷歷在目。首句寫斜陽照射江面,以「鋪」這個動詞,描繪出斜陽夕照如同一層橘紅的薄紗覆蓋水上。而第四句則生動的把夜間凝結的露水喻為珍珠,天上的彎月則被比喻為一把玉弓,透過詩人之眼望出去的自然世界充滿了色彩與趣味,似乎也烘托出白居易此時此刻遠離政治修羅場的輕快心情呢!   【今日NG點】:瑟瑟...
Published 11/09/23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白居易的〈長安道〉   花枝缺處青樓開,豔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勸我急行樂,自古朱顏不再來。 君不見外州客, 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聽完這首詩,大家有沒有覺得很耳熟呢?這首詩的用語以及詩意好像似曾相似,比如說「君不見」一句,師父馬上想到裡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不只如此,詩中「美人勸我急行樂」一句,其實也和〈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那種勸人及時行樂的概念類似,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兩位歷經滄桑的偉大詩人,卻運用各自的才情向我們娓娓道來。   在這首詩當中,「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讀起來最令師父感慨。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當時它不只是唐朝首都,也是許多讀書人渴望求取功名、施展抱負的終極目的地。每年通往長安的道路人來人往,然而他們每到長安奮鬥一次,就老了一回,因為在漫長路途間,折磨人的不只有身體上的艱辛,心理上所要忍受的壓力,才是最難熬的啊! _ 【今日NG點】:橫吹曲...
Published 11/02/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在經歷了貶謫江州、出任蘇杭之後,晚年的白居易不再四海奔波;相反的,他在洛陽買下了一座著名的園林——履道園,並且推辭了那些外地的工作,把時間花在他心愛的園林中。白居易就這樣在洛陽過著他安閒的退休生活,閒暇時與劉禹錫等好友相互唱和、遊山玩水,此外他也投入佛教信仰,「香山居士」的稱號也因此而來。   這首〈池上〉便是白居易晚年所創作的詩歌之一,描寫孩童闖入他園中的池塘、偷偷採蓮的經過。雖說是「偷採」白蓮,卻因為孩子毫無心機、不懂得掩蓋行蹤,反而讓水上散開的浮萍洩露了蹤跡。不過,身為主人的白居易卻一點也沒有要捉賊的意思,反而透過這首小詩,記錄下頑童天真瀾漫的一面,也間接顯示詩人自身的心境該有如此的閒適、悠然。   【今日NG點】:園林...
Published 10/26/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我們都知道,大文豪白居易被貶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擔任司馬時,曾寫下著名的〈琵琶行〉,彼時他一面聽著琵琶女彈奏的樂聲,一面不免為自己宦海沉浮的際遇感到無盡的傷懷。而〈大林寺桃花〉,也是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所創作的,內容描寫他到廬山上的大林寺賞遊,無意間發現本該隨季節凋零的桃花,卻在這座古寺當中悄然盛放著。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他立馬將這個小確幸記錄下來……雖然使用的語句平易近人,但師父卻覺得背後隱含的寓意,可以令我們受用無窮! 白居易貪戀春天的美好,卻也常常感嘆春光的易逝。由於(農曆)四月已經進入初夏時節,所以白居易並不期待能在此次賞遊中,親眼目睹百花盛放的美景;不料登個山、轉個彎,一大片嫣紅綻放的桃花就這麼映入眼簾,他原本鬱結的內心,也因為始料未及的繽紛美景,豁然開朗了起來。...
Published 10/19/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上週我們介紹了劉長卿所處的年代與詩才,這位文學成就頗高的「大曆詩人」,在仕途上卻不怎麼順遂。性格剛烈狂傲的劉長卿,曾經兩度因為在官場上得罪了人,而遭到敵方誣陷,最終導致自己被貶謫、甚至落得入獄的下場。也由於在官場上的不如意,劉長卿的詩作時常流露出失意落寞的感覺,或是轉而胸懷山林,描繪出寧靜淡泊的鄉村景觀。   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約創作於劉長卿被貶謫為睦州司馬期間,詩中從一個行者的角度出發,描寫在旅途中投宿於山間人家的經歷。前兩句寫行者在傍晚的路途上望見白雪中的屋舍,後兩句則呈現投宿之後、夜來靜中有動的聲音摹寫。短短的四行詩句,卻同時令人感受到了空間上由遠而近的變焦,以及時間上從黃昏至夜晚的轉移。   今日NG點:聽覺摹寫...
Published 10/12/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劉長卿是唐代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大部分集中於安史之亂之後,並且活躍於唐代宗大曆年間。大曆年間的詩人曾經見證盛唐的太平盛世,卻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長年戰亂摧殘,反映到創作風格上已經不同於盛唐詩歌那樣的氣勢高昂,而是轉向清雅閒淡的藝術特色。在大曆年間相互唱和的十位詩人被並稱為「大曆十才子」,不過十才子究竟是哪十位,各家學者有著不同的說法,清代詩人管世銘就將劉長卿與錢起、郎士元、李嘉祐、皇甫冉、司空曙、韓翃、盧綸、李端、李益並列為「大曆十子」。  ...
Published 10/05/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是唐德宗貞元年間的詩人,曾考上科舉,也擔任過嶺南節度使,雖然文獻史料中關於他生平的記載不多,但這首〈題都城南莊〉可能是大家提到「人面桃花」的典故時,馬上就會想到的唐詩! 詩中描寫去年春光爛漫的時候,詩人獨自散步來到一戶人家,他看到一位容貌嬌美的女子正站在半開的門後,艷麗的桃花和她嬌羞的容顏相互映照,這夢幻的場景讓詩人難以忘懷。時隔一年,當他懷著興奮的心情再度重遊此地,卻發現女子早已不知去向,只剩桃花依舊盛放著,令人不由升起物是人非的感慨。   _ 雖然詩中結局留下無限遺憾,但唐朝孟棨(音ㄑㄧˇ)寫的《本事詩》將這個故事做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故事描寫崔護是個美男子,他到長安考科舉,在清明時獨自來到城南遊賞,因為口渴想討水喝,因而認識一位美麗善心的女子,崔護出言想搭訕她,但女子沒有回應,兩人相互注視許久,崔護才依依不捨的告別。...
Published 09/28/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韓翃(音ㄏㄨㄥˊ)的〈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的詩題「寒食」指的是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由於時間在春季,因此詩中前兩句以「春城」、「飛花」、「東風」等景象描繪出春日背景。   在寒食節這一天有著禁火的習俗,相傳這樣的習俗是來自於晉文公與介之推的故事。在晉文公重耳還未當上國君以前,曾因為政治鬥爭而流亡各處,介之推便是在重耳流亡時期跟隨他的輔臣,甚至曾在逃亡食物短缺的窘境下割下自己的肉來供養重耳。重耳回國登基之後,介之推不願意接受賞賜,而是與母親一同隱居於綿山。因此便有傳說敘述晉文公為了逼出介之推而放火燒山,最後介之推與介母便被燒死於山上。晉文公懊悔至極,下令從此以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不得生火,於是這個傳說就被認為是寒食節的由來。  ...
Published 09/21/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是盛唐著名的詩人,曾經二度出塞,擔任節度使的幕僚,因此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歌,因此他被與唐代另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並稱「高岑」。這首詩作於岑參第二次出塞期間,描寫武判官即將歸返都城的軍中送別情景。  ...
Published 09/14/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孟浩然的〈送朱大入秦〉: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為了送好友朱大前往長安,而寫下這一首送別詩。雖然是臨別的時刻,我們在這首詩中看到的卻與前兩週介紹到王維的〈山中送別〉頗不相同;孟浩然筆下不僅沒有離別依依不捨的傷感與落寞,詩中反而激盪的一股慷慨激昂之情。   在好友將遠行之際,孟浩然以自己的寶劍相贈,寶劍不僅價值不斐,更是豪俠寄託自身抱負與夢想的象徵,充滿俠客情懷的李白就常常在詩中寫到劍與理想,可見寶劍的意義是何等重大。然而詩中卻寫道在兩人分別時詩人將劍「脫相贈」,瀟灑豪邁沒有一絲的猶豫與不捨,可見朋友間的情誼是如何深刻。最後一句「平生一片心」看似輕描淡寫,不過在前面的贈劍襯托之下,就顯現出孟浩然對友人是多麽的情義相挺。   【今日NG點】:五陵...
Published 09/07/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之前師父有和大家介紹,孟浩然曾經因為一句「不才明主棄」,慘遭帝王誤解,從此和仕途絕緣,只能落寞地返回襄陽老家。我們雖然不知道這則傳說的可信度,但是卻能了解孟浩然並不是從頭到尾都甘於隱居,他有想過奮發求官,也曾赴長安應考,結果卻都不如意……。 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寫信給當時官場大老「張九齡」,請求他引薦自己的詩作。有趣的是,明明內心十分渴望獲得重用,但孟浩然卻不明說,反而先描寫洞庭湖壯闊的景觀,再慢慢帶出自己的目的,也因為詩中敘述的洞庭湖太過經典,反而成為後人認識洞庭湖的必讀之作XD _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為中國大陸五大淡水湖之一,不僅物產豐富,沿湖的山光水色更是讓歷代文人騷客流連忘返。前四句先寫在八月洞庭湖水高漲時,盛大浩淼的水面彷彿與天融為一體,白茫茫的雲氣壟罩著雲夢大澤,洶湧的波濤聲也震撼著洞庭湖東岸的岳陽城。...
Published 09/01/23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王維的〈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王維在詩中敘述送別朋友後自己回到家中,相較於送別場景的描寫,「送罷」之後的情境反而更加凸顯出朋友離去後,獨自一人承擔的無限寂寞。也因此詩中最後一句的疑問句「王孫歸不歸?」注定沒有人來回應,王維對友人歸期的詢問就如此懸置,使這首短小的五言絕句讀來餘韻深長。   第二句詩句當中出現了「掩柴扉」的動作,在描寫掩上柴門的動作之間,如同將外在的世界與自身隔絕,寂寞孤獨之感也隨之增強。此外,我們在王維詩中可以發現「掩柴扉」或「掩扉」這一關上門的動作反覆出現:例如「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山居即事〉)、「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歸輞川作〉)或是「徒御猶回首,田園方掩扉。」(〈送崔九興宗遊蜀〉)等。掩門看似一個平凡日常的動作,在詩中卻是「戲很多」,承載了詩人的惆悵落寞之情。   【今日NG點】:春草...
Published 08/24/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王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先前我們介紹〈鹿柴〉與〈竹里館〉時曾經提過王維居於輞川莊時,曾與好友裴迪以周遭二十處美景作詩,並將這些詩作集結為著名的《輞川集》。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辛夷塢〉也是輞川絕句當中的一首。   〈辛夷塢〉是一首春天的詩。 辛夷是一種植物,又稱木蘭、木筆,早春時節會在枝頭綻開滿樹花朵,因此韓愈〈感春〉詩曰:「辛夷高花最先開」。在裴迪的詩中則說道:「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可見因為辛夷花的色與芙蓉相近,因此王維在詩中以「木末芙蓉花」來形容辛夷開花的姿態。  ...
Published 08/17/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李白愛喝酒,世人皆知,但你知道嗎?唐朝能喝的名人還真不少,杜甫這首〈飲中八仙歌〉,通篇一韻到底,詩中以「飲酒」為主軸,串聯起八位士大夫文人的身姿風采,讀起來幽默有趣,甚至還會覺得有點荒唐XD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也讓後人紛紛從不同角度來詮釋,在詩作的造詣上,果然只有杜甫能超越他自己啊! _  ...
Published 08/10/23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五首作於大曆元年(766年),是杜甫停留於夔州一帶時所寫成的組詩。五首詩歌分別歌詠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五人,這五位歷史人物都在夔州三峽地區留下了古蹟,他們的生命歷程也各自有引發杜甫同情共感之處,因此杜甫便寫下這組組詩,藉詠懷古蹟與前人事蹟,抒發自身的身世感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這組組詩當中,以昭君村與王昭君為歌詠對象的這首詩。   相信大家對漢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事應該都不陌生,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和親,死後葬於青冢的昭君一生未再回到過中土的故鄉。而杜甫在詩中所歌詠的是王昭君的出生地,也就是今日的昭君村。詩中從昭君的故鄉發端,接著連想到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寫出了昭君出塞時面對大漠茫茫無邊的塞外景色,與她葬於異鄉的悲劇命運。  ...
Published 08/03/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能讓詩聖杜甫稱頌多次的人,非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莫屬!根據鍾宇翡老師的說明:「杜甫入蜀之後所創作諸葛亮題材詩約近20首」。這些作品有絕句、律詩、古體詩等各種體裁,像是之前師父介紹的七言律詩〈蜀相〉,就敘寫杜甫到丞相祠堂懷想諸葛亮盡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的功勞。另一首七言古詩〈古柏行〉則是藉著耐寒堅實的古柏樹,讚揚忠心耿耿、有雄才謀略的諸葛亮。 而這首〈八陣圖〉大家應該也不陌生,短短四句道出當時之所以能有三國鼎立的局面,當以諸葛亮的功績最為突出,尤其是他創制的「八陣圖」更是名垂千古,可惜最後因為劉備併吞孫吳的計策失敗,導致諸葛亮統一霸業的規劃付諸流水……。 _   【今日NG點】:「遺恨失吞吳」的詮釋...
Published 07/27/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說起唐代詩歌,大家首先想起的一定是「李杜」的作品。李白與杜甫在今日看來可說是唐代詩史上兩大巨擘,實際上這兩大詩人不僅齊名,在歷史中也是相知相惜的好友。   唐詩史上兩大巨星的相遇曾被詩人聞一多稱為是「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 李杜二人大約在天寶三載時結識於梁宋一代,當時比杜甫年長十一歲的李白自翰林院被放歸,而杜甫正旅居洛陽,失意的兩人一見如故,相約一同出遊。隔年,兩人又於魯郡再度聚首,一起飲酒論詩文,不過這次相聚後李杜二人一生未再相遇,因此也只能藉由詩作來寄託對彼此間友誼的懷念。例如,本日介紹的〈春日憶李白〉外,杜甫還曾寫下〈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憶友詩,而李白則有〈魯郡東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等作品。  ...
Published 07/20/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帶著全家來到四川,原以為這裡不是一級戰火區,可以好好安頓家人,沒想到過不了多久,梓州刺史段子璋起而造反,陸續攻下綿州(今四川綿陽東)、劍州(今四川北部),眼看戰火將原本富饒的蜀地燒得滿目瘡痍,使心懷百姓的杜甫擔憂不已……。 就在這時,出現一位能夠和反賊抗衡的將軍—花敬定,無疑是給杜甫帶來莫大的鼓舞,但是前面有多期待,後面就有多失望,順利進入成都的花將軍,反而沒有帶來想像中的安穩生活,因此杜甫寫下這首〈贈花卿〉來委婉諷刺花將軍的行徑。 _   待四川的局勢穩定之後,花將軍開心地舉辦宴席,美妙的絲管樂聲不絕於耳,悠揚的旋律從席上飄出來,有些隨風飄盪在不遠處的錦江上,有的則是高飛入雲霄,這樣俏皮的描寫,相信讀者們都能會心一笑XD...
Published 07/13/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絕句〉 四首其三:   兩箇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先前杜甫為了躲避戰爭來到四川,不過後來因為四川也遭遇動亂,因此杜甫再次遷移。直到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重回四川草堂,〈絕句〉四首便寫於杜甫再度回到心愛的草堂,在和平的局勢與春日光景之下,寫出了四首歌詠草堂春景的絕句。   四首詩中描寫了草堂與周圍的植物、浣花溪與藥圃,從中可以看出杜甫對草堂的歸屬感。而此首詩中,杜甫首先寫黃鸝與白鷺,先是聽見了黃鸝歌唱,又見到較遠處天邊的白鷺,鳥鳴聲與白鷺飛舞的動態感使詩歌當中洋溢著蓬勃的生機,可見草堂果然是一處萬物和樂融融的樂園啊!  ...
Published 07/06/23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詩賦,別NG」,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杜甫的〈秋興〉八首之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秋興〉八首是杜甫的一組名詩,這組連章詩寫於詩人歷經安史之亂後,晚年棄官到了夔州之時,也被認為是杜甫晚期抒情詩歌的顛峰之作。   〈秋興〉由八首律詩組成,顧名思義是由秋天景物引起的內心感發,寫下此詩的杜甫雖然身在位於四川的夔州,我們卻能在詩中不斷看見他心心念念的長安。前三首詩從夔州的秋景引發對長安的懷想,而第四首詩開始則寫長安的各地景色,最後回到對自我定位的反思。   詩中我們可以見到許多長安城著名的地景,如第四首詩中寫街道井然如棋盤的長安城,第五首詩中寫蓬萊宮,第六首寫曲江,第七首寫昆明池。到了第八首我們可以看見杜甫在這首詩中羅列了一連串的地景:有漢代上林苑所在的昆吾,還有御宿川、紫閣峰、渼陂等地,杜甫在想像中行走於其間,並且描繪沿途會看見的景象。  ...
Published 06/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