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洞见”英文原名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也许有些同学会说:我不信佛,只信科学。那么恰好,洞见作者,罗伯特.赖特,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其实赖特教授是不是科学家、思想家,与我们没有关系,这不是学术研究。通过阅读、分享和交流,如果我们能从中收获平静、体验喜悦,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在这一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有焦虑、我们很难获得平静,更不用说体验喜悦。朋友圈可能有数千人,但心底的孤独感却从来未曾离开。使用聊天工具,我们几乎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视频聊天,但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倾诉。
小时候,逢年过节准备好吃的东西,姥姥每次都说,让菩萨先吃。也许对他们那代经历过战争、动乱、饥饿的人们来说,菩萨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信仰,能保护孩子们平安成长。
但是,在我们长大以后,当遇到不顺利、不顺心的事情,比如失恋、婚姻失败、事业挫折,我们还是会习惯于寻找外在的依靠,比如求神问佛、祈愿保佑,或者寻访高人大师、算算风水八卦,或者寻求情感专家、求得心理安慰。但是,我们唯独不愿依靠自己,我们不相信自己能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依靠神灵、不能依靠他人,只能依靠自己,才能真正获得觉醒,而这个人恰好就是佛陀本人,你会如何做想?
我们觉得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佛,却告诫我们只能依靠自己。
这不是胡说,而是有明确的记载。
在南传《大般涅盘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佛陀弘法路上,渡过恒河到达那提迦的一片竹林时,恰逢雨季,佛陀患了重病,剧痛濒死。但他顽强忍耐,终于使病痛得到了缓解。阿难见此情景,惶恐不安,担心佛陀没有给比丘众(僧团)留下“教命”就逝世了。
佛陀对阿难说:“我说法,无分内外”,“于诸弟子,一无所隐”。
或许有人会想:“我导比丘众,比丘众依我。”
“阿难,如来实无是念:我导比丘众,比丘众依我。”
“(比丘众)当以己为岛屿,以己为依处,不以他人为依处。当以法为岛屿,以法为依处,不依其他为依处。”
如果比丘众能这样修行,那么,他们就是“最为第一”的弟子。
佛陀明确表示:他不是僧团的领袖和导师,僧众也不可以他为依靠。僧众应当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依靠进行修行,而不能依靠他人。应当以佛法为岛屿,以佛法为依靠进行修行,而不依靠其他的东西。
但是,不依靠佛、不依靠神、不依靠他人、不依靠他物,我们如何依靠自己?
我们并非不愿自己解决问题,只是找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书里,赖特教授讲述了自己在面对焦虑时、如何保持平静、在发生冲动时、如何保持理性的练习过程和练习方法。
就像金庸先生一样,如果金庸先生对武学没有深刻的体会,恐怕写不出那么精彩的小说。金庸先生在小说中的一招一式,甚至都可以跟着练习。
你看,像赖特教授这样的科学家、思想家,与我们也一样,也有烦恼和焦虑,也会冲动和不理智。如果依靠他人、他物可以解决问题,赖特教授一定有比我们更多的资源。但是通过练习,赖特教授掌握了自我觉醒、保持平静、体验喜悦的方法。
正如,佛陀所告诫的,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依靠、不依靠他人;以方法为岛屿、以方法为依靠、不依靠他物。依靠自己,而不借助外物,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平等、更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