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徐千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讲师,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岁时茶山记》共同作者
距离今年这一季“茶话404”播客节目完更,已经过去了小半年的时间,我们终于迎来了一期加更内容,新一季“茶话404”也正在策划之中,在断更这段期间,我们也会争取不定期加更的!
九月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用陈重穆老师的话说,正是适合做桂花茶的时候了,但这期节目里,桂花并不是主角,借着重阳节的节日由头,陈老师邀请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徐千懿老师,打算一起聊聊重阳节的茶与酒。
你知道重阳节为什么要喝菊花酒吗?
史料记载,茶圣陆羽会选择在重阳节这天喝茶,这背后有什么奇妙故事?
喝茶VS喝酒,古代两者文化是相悖的?酒桌文化和养生是不是站在对立面?
……
两个人从重阳节喝茶、喝酒,聊到了茶酒文化背后的一些故事和他们对此的思考,“好茶是茶文化的基础,好喝是茶产业的基础”,你又是如何看待茶文化的呢?本期节目,留给了大家一些思考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
【帮打个广告~】
我们也来帮陈重穆老师打个广告,他的给爱茶人“系统...
Published 10/23/23
主播/常乐,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本期节目是“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跟着播客去远方”系列节目之一,这次系列节目从4月末一直持续到6月10号,将有约10档三联中读原创播客集体亮相,从吃、喝、玩、乐等方面全方位送给大家旅行攻略,跟着我们一起到远方畅快旅行吧!
本次活动不仅有三联中读数字刊月卡福利送出,仔细收听节目、获取旅行节暗号,还将获得《博物馆观看之道》课程五折优惠券并赠送旅行年卡一张,详细内容请见文末。
*本期节目为远程录制,也是编辑的首秀,如果有发挥不太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时间轴】
02:52 做茶的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理解去完成一件“作品”
08:01 今年最开心的制茶经历:在玉泉寺做仙人掌茶
14:00 市面上流行的“茶旅”项目,可能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23:46 想喝到好茶,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品鉴能力
28:27 去茶山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34:55 聊聊新兴的“义工模式”茶旅
42:53...
Published 05/26/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徐千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讲师,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岁时茶山记》共同作者
【时间轴】
03:01 喝茶刺激肠胃?可能是工艺不当
08:35 为什么兰花香让人“又爱又恨”
17:00 把“青气”当做兰花香的茶,不喝也罢!
23:03 为什么所有的茶都在追捧兰花香?
31:11 如何定义安全和无害?
34:06 茶人精神,应该如何诠释?
46:09 “好茶是茶文化的基础”
从去年10月第一期 茶话404 | 01 为什么有的茶热衷“造历史”?开始,我们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从茶树品种、茶园管理、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推出了20期正式节目和两期特别番外。
这之中,既有聚焦日常饮茶的 茶话404 | 02 “泡茶”泡的到底是什么? 、茶话404 | 让茶友头疼的农残、产区造假问题,怎么解? vol.14 ,也有行业洞察如 茶话404 |...
Published 05/19/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李杰生,太平猴魁品种专家
半个月前,陈重穆刚刚结束了在黄山制作太平猴魁的制作,于是便趁着工作的间隙来和大家好好地聊一聊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可谓绿茶界里的一朵奇葩,外形不像小叶种绿茶那么秀气,而是长长扁扁的、十分壮实,香气也有较高的辨识度,用主流的宣传词就是“兰花香”。
▲湘早1号,俗称“黄种”(供图:陈重穆)
不过这个兰花香和其他茶的兰花香究竟什么差异?市面上的真假猴魁如何区分?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到太平猴魁品种专家李杰生老师来为我们解答疑惑。
81岁的李杰生老师曾深度参与太平猴魁的品种选育,他从本地的柿大叶种群体种茶树选育出“黄种”“柿大茶2号”等27个茶树品系,并将扦插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延长了采制时间、提升了猴魁的产量。那么当初的选育过程是怎样的?早期猴魁种植的情况和当下有哪些差异?兰花香、“魁尖”、“布尖”,这些名词背后有哪些门道?……欢迎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
▲猴魁产区自行繁育茶树“品种”的风气盛行(供图:陈重穆)
随着茶季结束,《岁时茶山记》第三季也将要进入尾声,下期节目陈重穆将和...
Published 05/12/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各位,好久不见!进入春茶季,不知大家有没有趁着时令,好好地享受一杯清香四溢的明前茶呢?在开天窗的这段时间里,陈重穆和其他忙碌的茶人一样,往返于西湖、洞庭山、蒙顶山各个核心产区,和时间赛跑、想到留住茶叶中春天的味道。
本期节目就是在西湖龙井做茶的间隙录制的。提起龙井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当属“龙井43”,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发芽早、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已经在全国适宜栽种的地区普及(四川、贵州、湖北、江西、江苏等地均有栽种)。
诞生于浙江的优良茶树品种远不止于此,还有中茶108、中茶111、白叶1号等等。于是,陈重穆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亮老师,来和大家分享他的团队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一起聊聊为什么浙江茶树品种如此强势。
▲陈亮与中茶111(供图:陈亮)
茶树的品种对茶叶的品质有哪些影响?怎样理解茶树品种里的无性系、有性系?一个茶树品种是如何诞生的?浙江的茶树...
Published 04/07/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汤绍中,“安吉白茶开发试验基地”项目负责人,安吉白茶品种“白叶一号”的选育人
嘉宾/汤成,汤绍中之子,香港理工大学品质管理硕士,旅居海外多年,安吉宋韵品牌创始人
现在国内知名的绿茶品牌大多是有一定年头的老牌子,诸如西湖龙井、顾渚紫笋、六安瓜片,而近年来风头正盛的安吉白茶可谓是后起之秀——真正的历史不过几十年,如今身价竟高达40多亿。
从深山里的茶树到“白叶一号”,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到当年负责“安吉白茶开发试验基地”项目的汤绍中先生及他的儿子汤成,与大家一同回忆这段往事。
▲汤绍中完成“安吉白茶开发试验基地”项目荣誉证书
80岁的汤爷爷当时是茶叶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在1979年的浙北茶树品种调查中,山河公社收茶站工作人员提起一株茶树,它每到3月发芽的时候叶片就会变成白色,进入4月又变回普通茶树的绿色。汤绍中和程雅谷到大溪村横坑坞确认了这株特别的茶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两人开始了对它的调查研究。
后来研究团队逐渐壮大,1982年腾传瑛加入进行扦插试验;“安吉白茶开发试验基...
Published 03/10/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李飞,《故宫贡茶图典》策划人、副主编,润物堂品牌创始人,国家一级评茶师
走进博物馆,我们很容易发现古人留下的各式各样的茶器文物,却几乎没有关于茶本身的实物。百年前的茶叶如今还存在吗?如果有幸保存下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2022年出版的《故宫贡茶图典》便揭开了茶文物的神秘面纱。这本书由专家学者对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中晚期贡茶文物进行分类、拍摄,最后汇编而成,在此之前这些茶样鲜少作为研究的主题,大都静静地躺在文物库中无人问津。
▲《故宫贡茶图典》实物(供图:陈重穆)...
Published 03/03/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李萍,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译者
经常喝茶的朋友谈起茶叶,各种山场产区、核心技艺、风味口感,总能如数家珍。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果茶、袋泡茶,诸如川宁、立顿之类的国际知名品牌,或是一些风很大的新消费品。
坊间有一种说法“中国的7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放下民族情绪客观地审视,这种观点真的立得住吗?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为大家分享她对于中国茶企的研究和理解,并介绍她最新出版的译作《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
▲对谈中的陈重穆和李萍(供图:人大茶哲所)
茶叶在中国有哪些特殊性?为什么说中国茶企和立顿这类品牌没有可比性?用“散乱小”评价中国茶企的说法有哪些问题?茶行业的乱象有哪些解法?
▲团队在茶园进行考察(供图:人大茶哲所)
节目的后半段,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翻译的《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这是一部800多页的大部头,更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作者站在全球视角下,记述了茶叶从起源到发展成为日常...
Published 02/24/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徐千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讲师,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岁时茶山记》共同作者
不知不觉,“岁时茶山记·茶话404”已经更新了15期。自第三季的形式转变为对谈类以来,陈重穆邀请了诸多业内大咖、专家,让大家看到作为交叉学科的茶学是如何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当然,专业的内容听多了多少也会有些烧脑,于是(善解人意的)陈老师携徐千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期特别节目,聊聊他们选题的初衷、录制的幕后,以及如何看待农残、核心产区、茶气等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
为什么说越是前沿的理论,越容易存在冲突?“茶话404”在嘉宾的选择上有哪些考量?陈老师和徐老师如何看待茶叶的农残问题?强调核心产区的意义在哪里?大厂在保证茶叶出品的稳定性时可能会牺牲什么?……那些可说和不可说的事,在这期节目中都有答案。
相信听完之后,你一定会更加珍惜“岁时茶山记”这档宝藏播客节目!
p.s.:虽然陈老师本人一再强调他是来注水的,但我还是觉得收获满满呀~
此外,《岁时茶山记》已正式在三联中读商城上架,欢迎各位爱茶的伙伴点击(https:/...
Published 02/17/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夏恩华,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茶树群体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领域专家
“野生茶”作为一种营销概念,近年来在各种平台上被广泛提及。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野生的就等于天然的,而天然的由于没有人工干预似乎就更健康。不过也有一部分认为野生茶安全性存疑,不宜饮用。
如何才能科学地认识野生茶呢?本期节目,陈重穆请到了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夏恩华教授,从基因遗传学的角度来“祛魅”野生茶,聊一聊茶树的分类和演化过程。
与野生茶树相对的概念是“栽培茶树”。进入农业文明之后,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转向养殖、种植,驯化动物的同时也驯化植物,让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物质特性更符合人类生活的需求,栽培茶树由此诞生。那么,野生茶树和常见的栽培茶树有哪些区别,产出茶叶的风味又有哪些不同呢?茶树的基因和风味之间有哪些关联?目前,可以通过基因编译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定制化的茶树吗?
此外,夏教授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分析了茶树起源的问题,并和我们分享了团队耗时10年建立“茶树基因组数...
Published 02/10/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侯如燕,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在本季的前几期节目中,陈重穆与多位学者、一线从业人员对话,带领大家了解茶叶质量安全、茶园管理相关的知识,探秘百年前的茶叶检测。现代人喝茶不止追求其中的生活趣味,更注重健康,抛开个人的饮茶习惯,当下有哪些手段可以保证我们买到的茶是安全健康的呢?
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到安徽农业大学从事茶叶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的侯如燕教授来聊聊当下的茶叶检测。
提起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关于茶叶的农药残留。现在主流的茶叶农残检测手段是仪器检测和快速检测,那么这背后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茶叶中的农残,对于人体健康影响大吗?如何洗茶,才能在保留风味的前提下,有效去除农药残留?
▲侯教授带领学生做实验(供图:侯如燕)
还有一类是关于产区造假,产自核心产区的茶叶因为历史悠久、质量更优而受到消费者追捧,市场上供不应求、有利可图,于是假货层出不穷。近年来,侯教授及其团队正在进行关于核心产区的课题研究,期望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帮助消费者溯源茶叶。他...
Published 02/03/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金珊,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教授,从事茶叶质量安全、茶叶品质化学研究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探讨过台湾的斗茶赛如何对当地乌龙茶风味的影响。而要谈及台湾的乌龙茶,则很难绕开近几年风头正盛的“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原料在采摘前就已经被一种“害虫”——小绿叶蝉“预加工”过了,茶树叶片经过它们的刺吸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得最终加工后的成品茶会生成一种独特的风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果香蜜韵”。
▲小绿叶蝉(《岁时茶山记》书第246页)
那么,东方美人茶的迷人香气和小绿叶蝉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风味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复刻”吗?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到从事茶叶品质化学研究的金珊教授为大家分享她多年来的研究经历,其中还包括一段养殖小绿叶蝉的趣事。
除了小绿叶蝉,茶园管理中还有哪些常见的虫害,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针对虫害常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在美人茶的茶园管理中如何做好生态平衡,既要给叶蝉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又不能影响茶园产量?欢迎大家在本期节目中一探究竟。
此外,《岁时茶山记...
Published 01/13/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张涛,上海基因科技董事长,资深老茶、普洱茶藏家
当下的茶叶市场鱼龙混杂,一不小心也许就会“踩坑”。而说到“坑”最多的品类,大概要属老茶了。目前中国茶的众多门类之中,符合大众认知的老茶多以普洱茶为主。普洱茶有各种山头,还有古树、大树、小树等等名词,这之中蕴含着哪些门道?
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到资深的老茶、普洱茶藏家张涛博士,为我们分享他多年来的实地走访、制茶经验。
张涛收集普洱茶是从老茶标杆“红印”开始的,然后是“黄印”“73青”“八八青”,到了后来他又深入茶山,实地调研、自己制茶,因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资深藏家的眼中,一款好的普洱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老茶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调研普洱茶山头的七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为什么有的普洱茶喝起来会有烟味?此外,基于多年的制茶实践张涛还分享了他对于普洱茶发酵、茶树选择的见解,在节目的最后他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在家存茶的小建议。
一起来收听这期节目吧,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买普洱茶时踩过的那些“坑”。
此外,《岁时茶山记》已正式在三联中读商城...
Published 01/06/23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李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现代人喝茶一方面重在茶叶背后的生活美学、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是在追求健康和养生。近年来,关于茶叶健康的研究成为显学,茶多酚、茶氨酸乃至疫情期间被反复营销的EGCG等概念,大家多少有所耳闻。然而这些化学名词真的能够诠释茶叶对人体的益处吗?
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辉教授为大家分享他在茶叶健康领域的多年研究成果。不同于主流的茶学科研方式,李辉教授采用组学研究方法对茶进行整体性研究,基于其中所有的信息结构,最终找出具有系统性、可应用的规律。
为什么说茶叶中的EGCG是一把双刃剑?六大茶类的有效成分有哪些差异?李辉老师不仅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了不同茶类的特性,更将中医理论中的六脉十二经与六大茶类相结合,阐释了“茶气”的玄妙之处。
那么对照中医的子午流注,如何才能在对的时辰里喝“对的茶”?茶引配伍有哪些讲究?为什么李辉教授认为陈皮配白茶、桂花配红茶、菊花配普洱这些貌似健康的配方,反而会对人体有害?
此外,李辉教授还分享了几个疫情...
Published 12/30/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首先跟大家说声抱歉,因为近期疫情带来的影响“茶话404”第11期内容不能如期上线,预计顺延至下周更新。我们会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更新状态,各位听众朋友也要多多保重身体。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相关内容持续占据各大平台的热榜。
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申遗成功后,除了庆祝、转发,我们还可以关注什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陈重穆老师,为大家深度解读此次事件。
据介绍,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包含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之中有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有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适用于不同茶类的制茶技艺,也有“潮州工夫茶茶艺”“庙会(赶茶场)”等茶俗。概括来说,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乌龙茶制作技艺—摇青(《岁时茶山记》书第188页)
▲黄茶制作技艺—闷黄(《岁时茶山记》书第...
Published 12/23/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李晓光,自2016年起就职于三联生活市集
爱茶的朋友对于一泡茶从采摘加工、到制成成品中的各种复杂环节,也许并不陌生。但当茶叶成为一款常态化销售的产品,如何做到合法合规,其中的门道大家可能很少会有了解。对于处在销售端的企业来说,规模越大意味着遭遇风险的可能性越高。除了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年来最让企业头疼的莫过于恶意打假的行为。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三联生活市集”的李晓光,和大家分享这些年他所经历的职业打假的故事。
如何理解“职业打假”?李晓光认为,虽然客观上这种行为可以一定程度刺激商家完善商品,但大多的职业打假还是受到利益驱使。比如,一款东方美人茶的包装上少写一个“茶”字,就可能会被这些人找麻烦。
那么,目前的职业打假侧重在哪些方向?商家在和恶意投诉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有哪些吊诡的事?如何识别所谓的“非遗传承人”?“国家级”“产品功效”这些词都是不可说的吗?欢迎大家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
此外,《岁时茶山记》已正式在三联中读商城上架,欢迎各位爱茶的伙伴点击(https://j.youzan.com/PY...
Published 12/16/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黄俊德,微生物生态农法倡导人、土地改良一线工作者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除了大家熟悉的茶叶采摘、制作工艺之外,也包含了茶园管理。而本期节目,恰好与茶园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泡茶的好坏依赖于后期的加工制作,也依赖于先天的自然生长环境。陈重穆到台湾拜访了在一线从事土壤改良工作的黄俊德,一起聊了聊茶叶及其它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所蕴含的学问。
关于茶园生态环境的问题,陈重穆深有体会。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常常辗转于各地的茶园,有次到福建某地考察,那片茶园的土地踩上去硬得像石头,土壤板结严重,这样的环境自然难以产出好茶。
那么,现在的茶园等农业用地还有哪些典型的问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微生物在生态农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惯行农法和生态农法有哪些差异?生态农法对于我们的茶园管理又有哪些启示呢?欢迎大家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
▲工作中的黄俊德(供图:黄俊德)
▲茅山后佛见喜梨(供图:黄...
Published 12/09/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何信逸,台湾年轻一代“侍茶师”,传统茶风味守护者,茶生活理念“知觉享茶、思维知茶、生活入茶”的倡导者。
关注茶行业动态朋友近期也许会被某企业在武夷山举办斗茶赛的新闻刷屏,凑巧的是本期我们的主题也是“茶赛”。
▲信义乡茶赛头等二奖茶(供图: 何信逸)
由台湾茶改所推动举办的鹿谷乡农会茶赛,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在业内具有相当的公信力。每年茶农们向组委会寄送一定质量的茶样,而后这些茶样会被以一套系统化的评判标准进行审评,最终排名。一款茶叶想要拔得头筹需要满足官方的评判体系,而比赛的结果也将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于是几十年过去台湾茶的风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鹿谷乡茶赛头等奖茶(供图:...
Published 12/02/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胡明,西湖景区杨梅岭村人,回回堂堂主,全手工西湖龙井茶匠人
提起中国绿茶,西湖龙井无疑是绕不开的品类。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量有限的它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于是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套路”……
如何分辨市场上鱼龙混杂的所谓“西湖龙井”?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了在西湖杨梅岭从事全手工西湖龙井茶制作的胡明,一同聊聊何为“西湖龙井”。
▲百丈坞的龙井群体种茶园 (供图:陈重穆)
根据官方统计,2019年龙井茶的总产量已突破1亿斤,然而整个西湖产区的龙井产量仅有几十万斤,再论及最核心的狮峰产区、群体种更是万中无一。真正能代表西湖龙井的风味是什么?在胡明看来“无花香不龙井”,只有群体种龙井茶馥郁的花香、蕴藏了丰富本土生态气息的味道,才能展现西湖龙井独一无二的风味。
▲西湖龙井防伪标签 (供图:陈重穆)...
Published 11/25/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刘政权,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方向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各位爱茶的朋友一定会对不同茶叶各具特色的香气有所关注,狮峰龙井的兰花香,凤凰单丛复杂而丰富的高香……那么是否有方法可以复制、保留这些茶叶的香气?在食品添加剂不断发展的当下,广泛应用于各类饮品的香精对茶行业又有哪些影响?
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了刘政权教授,从茶叶深加工的角度来聊一聊“茶香”。
提到茶香,首先绕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风味轮”。刘教授解释道,这是一种将茶叶香气、滋味图像化的术语体系,将茶叶在感观层面的特征进行系统性的划分,而消费者并不需要执着于此。
▲采集的茉莉花(供图:陈重穆 )
▲窨制桂花茶(供图:陈重穆...
Published 11/18/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已从事茶叶加工、研究十余年,《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樊汇川,中国科技大学特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近代茶叶史
“茶话404”:因部分内容也许会在404的边缘而得名,期望通过真诚有趣、富有批判性的对谈为大家祛魅,分享与茶有关的知识、茶行业的内幕。
本期节目陈重穆邀请了研究近代茶史的樊汇川博士,一同来聊一聊茶叶检测。
我国在近代建立起的茶叶检验体系,一方面得益于“西学东渐”的文化思潮,另一方面则受到当时茶产业中制伪掺假之风盛行的影响。量大、价低的印度茶挤占了中国茶的海外市场,为了谋取利益,许多不良商贩通过染色、掺铁砂、甚至制造“还魂茶”来降低成本,以致中国茶的国际声誉大大受损。
茶叶市场的乱象,迫使国民政府着手建立规范、统一的检验体系。那么,最早的茶叶检验标准是到底怎样的?在施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这套茶叶检测的标准对于后世又有哪些意义?
节目中,樊汇川与陈重穆将带大家回溯这段茶叶检测体系的发展史,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此外,《岁时茶山记》已正式在三联中读商城上架,欢迎各位爱茶的伙伴点击(https://j.youza...
Published 11/11/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已从事茶叶加工、研究十余年,《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刘瑞君,武夷山人,北苑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研习古法宋茶(北苑御焙贡茶)八年
“茶话404”:因部分内容也许会在404的边缘而得名,期望通过真诚有趣、富有批判性的对谈为大家祛魅,分享与茶有关的知识、茶行业的内幕。
本期节目的话题聚焦在“北苑贡茶”。“岁时茶山记”的老朋友应当对北苑贡茶并不陌生,而在国内的茶叶市场,有不少产品都打着“北苑茶”“贡茶”的旗号,多少有点我们第一期节目中提及的“蹭热度、造历史”的意味。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北苑贡茶”?陈重穆邀请拥有八年研习北苑御焙贡茶经验的刘瑞君做客节目,沿着历史的脉络追根溯源,为大家揭开北苑贡茶的神秘面纱。
▲制茶中的刘瑞君(供图:刘瑞君)
北苑茶曾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为当世王侯将相极力推崇,亦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创作。而作为御贡的北苑研膏茶更是文化符号一般的存在,刘瑞君称“龙团凤饼”是可以安放灵魂的茶,他多年研习、复原,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将真正的宋朝人文美学传递给大众。
▲北苑茶事石刻(《岁时茶山记》书第70页)▲复原出...
Published 11/04/22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已从事茶叶加工、研究十余年,《岁时茶山记》作者
嘉宾/徐千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讲师,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岁时茶山记》共同作者
“茶话404”:因部分内容也许会在404的边缘而得名,期望通过真诚有趣、富有批判性的对谈为大家祛魅,分享与茶有关的知识、茶行业的内幕。
第三期节目,陈重穆与徐千懿站在文化史的角度,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品鉴“宜茶之水”。如果从喝茶的维度去讨论,古人大致会以“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四个要素来评价一款水的品质。
▲钱榖《惠山煮泉图》局部
何谓“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古人认为好的泡茶之水,需尽可能靠近源头、自山石缝隙中流出,且带有当地特色的“山林之气”。陈重穆说,他在武夷山的大安源就取到了类似的山泉水,用这种水泡出的岩茶岩韵十足,香气逼人。
▲金廷标《品泉图》...
Published 1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