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海思科,这家2000年创建的公司,永远都活在危机感中。最初靠销售起家,想着抓技术;有了技术,又要建厂房;有了厂房,又害怕技术落后,大力搞研发……但也正是这份危机感让海思科得以独立自主、穿越危机,走在了许多人的前面。
基于这一层心理动机,即便海思科早年赚钱很容易,多年来净利润率都不低于50%,但依然“活得很累”。
比如技术上,为了不受制于人,海思科很早就建设了包括新型肠外营养注射剂系列药物、新型难溶注射剂工艺、多室袋包装、新型难溶口服制剂系列药物等四个技术开发平台。在这种研发模式下,海思科的研发更多基于对流程和技术的控制,对于单项研发成果的依赖较小。
生产方面,海思科在报告中也主动提到过合作方的违约风险,并且IPO募集资金的一大用途正是辽宁海思科新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通过自主生产基地的建立和自主生产品种的增加,来降低风险。
这份危机感也并未因上市成功就消散了,而是持续贯穿着这家企业的后续发展中。
上市之前,海思科就已经是国内肠外营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不过,肠外营养液品类虽然市场规模大,技术壁垒却相对不高,竞争又激烈,基本纯靠销售能力驱动,倘若政策端、市场端发生什么变故,对业绩影响巨大。
事实也的确如此,2021年的第五批国家集采中,海思科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中选,由于销售价格大幅降低,直接对海思科当年的业绩产生了巨大影响: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7.73亿元,同比减少16.71%;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减少45.8%。
但海思科并没有从此一泻千里,仅仅过了两年就稳住了阵脚,2023年营收利润就止跌回升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海思科管理层一如既往的危机感,早在十年前就做好了准备。
早在2012年,也就是上市第一年的年报里,海思科就着重强调“以上市为契机,公司在报告期内大幅增加了研发投入,以不断强化在肠外营养领域的龙头地位,巩固在肝胆疾病领域的优势地位,积极开拓心脑血管和糖尿病领域。同时,公司还初步组建了创新药物研发团队,期望能够在未来1类新药的研发方面获得突破”。
十年前,这样的话很多企业都会讲,但除了恒瑞等少数先行者,大部分也都只是讲讲而已。不过海思科的研发投入显示,公司的决心是真实的。
在创新药还未兴起的年代,海思科就显现了对研发的极大重视。数据显示,其研发投入2010年只有2431万,到2013年已经超过1个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已经超过10%。
此后的发展,更是略显“激进”。到2015年时,又比2013年翻了一倍,之后继续上行,到2022年达到了9.58亿的高峰,直到2023年才有所下降。
海思科到底是如何在每一个阶段都抓住了机遇?他未来还有上涨空间吗?请您明天接着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