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2022年7月起,《大家來談拚教養》就在鏡好聽官網、鏡好聽APP獨家播出囉!
現在就上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並下載鏡好聽APP,就能即時收聽最新內容,還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讓你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Published 06/17/22
本集是《大家來談拚教養》系列節目的特別加長版,要和大家聊聊「寵物親職」、為什麼我們會開始把動物當「毛小孩」?
「不買不賣,不離不棄」,幾乎是近幾年大家都背得出來的動物權倡議標語。把動物被當作小孩看待,養牠以前,審慎評估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時間,養了之後,翻遍各種資訊,思考要怎麼對牠好、如何了解牠。毛小孩與毛家長的關係,其實和人類親職也經常出現相似之處。
除此之外,與毛小孩之間的關係,也產生了新的焦慮。例如沒辦法用人話溝通,你無法知道牠到底是不是喜歡這個?身體不舒服該要如何知道?牠對你全心全意的依賴、無條件的愛,雖然帶來很單純的甜蜜,但是否也可能成為負擔?
本集節目也聊到,你知道狗跟貓也要社會化嗎?為什麼人類著迷寵物溝通?不同毛家長之間,從社會學角度又能看出什麼樣階級或性別差異的觀察呢?
本集重點:
03:16「得不斷追求市場上最新的資訊」養貓狗跟養人小孩其實很像
05:36 人類什麼時候把動物當「毛小孩」?
09:42 與貓之間:我們是奴才和主人關係
12:17 跟人類的親職相比,寵物親職的相同或相異?
17:40...
Published 09/14/21
「如果今天要靠跳火圈來上大學,中產階級的小孩想必也會變得很會跳火圈。」——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葉高華
台灣這二、三十年來的教改打開了更多元的教養空間,讓不同特質的孩子可以尋求多元化的發展;但是也有人質疑,多元入學的制度,尤其是個人申請的推甄或特殊入學,是不是也變成「多錢入學」?
108 課綱上路後,「學習歷程檔案」的新制度更讓許多家長跟學生感到焦慮,有將近八千名高中生連署要求教育部廢除這個制度,更有些人主張乾脆恢復聯考好了。
本集來賓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陳婉琪。她採取大樣本的量化分析,研究跟教育、教養有關的議題。就她的觀察,聯考真的比較公平嗎?學習歷程檔案是否會強化階級或城鄉的不平等?大學教授在入學甄試時,到底重視高中生怎樣的學習成果?
本集重點:
02:29 教育部幕僚智庫:國家教育研究院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
03:38 多元入學等於多錢入學?量化研究結果的回應
07:15 憑實力競爭:聯考難道不公平? 08:55 對108 課綱中的「學習檔案」的疑慮?
18:04...
Published 04/07/21
「如果今天要靠跳火圈來上大學,中產階級的小孩想必也會變得很會跳火圈。」——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葉高華
台灣這二、三十年來的教改打開了更多元的教養空間,讓不同特質的孩子可以尋求多元化的發展;但是也有人質疑,多元入學的制度,尤其是個人申請的推甄或特殊入學,是不是也變成「多錢入學」?
108 課綱上路後,「學習歷程檔案」的新制度更讓許多家長跟學生感到焦慮,有將近八千名高中生連署要求教育部廢除這個制度,更有些人主張乾脆恢復聯考好了。
本集來賓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陳婉琪。她採取大樣本的量化分析,研究跟教育、教養有關的議題。就她的觀察,聯考真的比較公平嗎?學習歷程檔案是否會強化階級或城鄉的不平等?大學教授在入學甄試時,到底重視高中生怎樣的學習成果?
**備註:本集有兩處口誤,更正如下
39:20 左右,就會變成「學習」門檻非常的高,應更正為「資訊」
43:21 左右,讓「學生」成為弱勢學生的資訊堡壘,應更正為「學校」
本集重點:
02:34 教育部幕僚智庫:國家教育研究院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
03:43...
Published 04/07/21
「在這裡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夢想。或者說他不敢夢。」
南投縣中寮鄉在 2016 年財政部公布全台最窮時大地區排名第四,24 年來人口都呈現負成長。住在這裡的居民,不是從事農業,就是無業或失業的狀態;其中有七、八成是非典型家庭,諸如跨國婚姻、隔代教養、單親,而他們的教養方式,大概就是「吃飽就好,活得過去就行。」
王政忠在中寮鄉爽文國中擔任教師已經超過二十年,他曾經把自己的偏鄉教師故事出版成書《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並改編為電影於 2017 年上映。在這一個人人都想出走、看不到未來的窮鄉鎮裡,出身是否決定命運,他們又如何改變了命運?在這些弱勢社區與家庭裡,學校和老師扮演什麼角色,又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挑戰?
本集重點:
04:45 在台灣,出身決定命運
06:37 全台最窮鄉鎮之一:南投縣中寮鄉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13:36 偏鄉以非典型家庭為主的教養:孩子吃飽就好
15:24 對教育的高度相信,與我的勞工家庭出生背景有關
18:20 從小自由放養的教養環境,對孩子的未來是優勢還是劣勢?
24:21...
Published 03/31/21
「在這裡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夢想。或者說他不敢夢。」
南投縣中寮鄉在 2016 年財政部公布全台最窮時大地區排名第四,24 年來人口都呈現負成長。住在這裡的居民,不是從事農業,就是無業或失業的狀態;其中有七、八成是非典型家庭,諸如跨國婚姻、隔代教養、單親,而他們的教養方式,大概就是「吃飽就好,活得過去就行。」
王政忠在中寮鄉爽文國中擔任教師已經超過二十年,他曾經把自己的偏鄉教師故事出版成書《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並改編為電影於 2017 年上映。在這一個人人都想出走、看不到未來的窮鄉鎮裡,出身是否決定命運,他們又如何改變了命運?在這些弱勢社區與家庭裡,學校和老師扮演什麼角色,又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挑戰?
本集重點:
04:50 在台灣,出身決定命運
06:42 全台最窮鄉鎮之一:南投縣中寮鄉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13:37 偏鄉以非典型家庭為主的教養:孩子吃飽就好
15:31 對教育的高度相信,與我的勞工家庭出生背景有關
18:27 從小自由放養的教養環境,對孩子的未來是優勢還是劣勢?
24:28...
Published 03/31/21
「能不能有天在學校裡,我們不再用血液去為孩子分類?」
過去二三十多年來,有五十多萬來自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的女性,因為跨國婚姻來到台灣,他們的子女被稱做「新二代」。目前的中小學裡,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就是新二代;這個身分 / 標籤在他們身上,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生命歷程與自我認同?
本集來賓劉育瑄的母親是柬埔寨華裔,父親則是台灣人,她出生於勞工階級家庭。在她的成長過程中,隱約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有時甚至得要比其他同學更用力證明自己是「好孩子」。直到大學唸了社會學的課,才真正認識原來那就是階級。
台灣政府、學校在近幾年針對新二代規劃了補助以及額外的福利,而這真的可以幫助到他們嗎?對於這些孩子及家庭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最想對社會說的話又是什麼呢?
本集重點:
03:05 在臺灣,「階級」不是一個被廣為討論的議題
05:36 我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柬埔寨華裔
10:45 怎麼有機會到美國唸大學?新二代背景,讓自學力很強
16:41 「xxx請到教務處請補助」公立小學教育現場的經驗
21:38 到 15...
Published 03/24/21
「能不能有天在學校裡,我們不再用血液去為孩子分類?」
過去二三十多年來,有五十多萬來自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的女性,因為跨國婚姻來到台灣,他們的子女被稱做「新二代」。目前的中小學裡,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就是新二代;這個身分 / 標籤在他們身上,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生命歷程與自我認同?
本集來賓劉育瑄的母親是柬埔寨華裔,父親則是台灣人,她出生於勞工階級家庭。在她的成長過程中,隱約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有時甚至得要比其他同學更用力證明自己是「好孩子」。直到大學唸了社會學的課,才真正認識原來那就是階級。
台灣政府、學校在近幾年針對新二代規劃了補助以及額外的福利,而這真的可以幫助到他們嗎?對於這些孩子及家庭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最想對社會說的話又是什麼呢?
本集重點:
03:05 在臺灣,「階級」不是一個被廣為討論的議題
05:40 我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柬埔寨華裔
10:51 怎麼有機會到美國唸大學?新二代背景,讓自學力很強
16:48 「xxx請到教務處請補助」公立小學教育現場的經驗
21:45 到 15...
Published 03/24/21
「男生會說,我又沒有長(菜花),我怎麼知道是不是妳自己的問題?」
HPV 人類乳突病毒是什麼?確診感染後,經常導致的伴侶緊張關係,背後又有哪些性別議題?
其中包含 HPV 疫苗被稱為「子宮頸癌疫苗」,會讓人覺得這只與女性有關,是女人的事;另外,其中一型病毒導致的「菜花」也會長在男性身上,但並不容易發現,而不斷地透過性行為傳染給不同的女性。
也經常有刻板印象認為,得性病等同於性生活混亂,這樣的錯誤觀念延誤了治療。事實上,在 HPV 的感染上,頻率不是重點,而是伴侶是否帶有 HPV 病毒。你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如果對性的疾病感覺害怕或焦慮,你想過原因是什麼嗎?
【身體小教室】男性也要施打 HPV 疫苗嗎?
以台灣為例,過去多呼籲女性施打 HPV 疫苗為主,這是女性自主保護自己不受男性感染,而輕忽了男性的責任。男性如果能夠施打,他能保護自己感染如菜花,或 HPV 病毒導致的肛門癌、口腔癌之外,他能保護到的是更多的女性。因為一個沒有戴保險套的男性,他影響到的不只是一個女生,而是多個女生。
本集重點:
00:51...
Published 03/22/21
「男生會說,我又沒有長(菜花),我怎麼知道是不是妳自己的問題?」
HPV 人類乳突病毒是什麼?確診感染後,經常導致的伴侶緊張關係,背後又有哪些性別議題?
其中包含 HPV 疫苗被稱為「子宮頸癌疫苗」,會讓人覺得這只與女性有關,是女人的事;另外,其中一型病毒導致的「菜花」也會長在男性身上,但並不容易發現,而不斷地透過性行為傳染給不同的女性。
也經常有刻板印象認為,得性病等同於性生活混亂,這樣的錯誤觀念延誤了治療。事實上,在 HPV 的感染上,頻率不是重點,而是伴侶是否帶有 HPV 病毒。你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如果對性的疾病感覺害怕或焦慮,你想過原因是什麼嗎?
【身體小教室】男性也要施打 HPV 疫苗嗎?
以台灣為例,過去多呼籲女性施打 HPV 疫苗為主,這是女性自主保護自己不受男性感染,而輕忽了男性的責任。男性如果能夠施打,他能保護自己感染如菜花,或 HPV 病毒導致的肛門癌、口腔癌之外,他能保護到的是更多的女性。因為一個沒有戴保險套的男性,他影響到的不只是一個女生,而是多個女生。
本集重點:
00:55...
Published 03/22/21
如果到書店逛一逛,會發現台灣的教養暢銷書明顯受到「國外思潮」的影響;要跟德國學自律、要跟美國學自信、要跟日本學負責,要跟芬蘭學教育.......。台灣的父母真的很忙,要跟全世界的父母學教養。
對國外思潮的嚮往,甚至是浪漫化,反映的是這些家長渴望與上一個世代斷裂,所以需要去西方取經。藍佩嘉提到,正面來看這是兼容並蓄,但另一面來看,也是缺乏自信導致的結果。
本集來賓林蔚昀與波蘭籍先生,以及他們的兩個小孩,曾在波蘭住了 11 年。她說,教養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家長都會碰到的,然而在波蘭,一般大眾普遍對孩子都更有耐心,也對失敗不那麼焦慮。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移民或跨國家庭面對的教養挑戰與難題又有哪些?
本集重點:
02:49 波蘭與臺灣看待教養的態度有何不同?
10:28 國外月亮比較圓?波蘭生活的陰暗處
18:12 為何決定從波蘭搬回台灣?
22:23 移民家庭的難題
24:00 不是只有說「快樂就好」,就能忽視體制帶來的傷害
28:40...
Published 03/17/21
如果到書店逛一逛,會發現台灣的教養暢銷書明顯受到「國外思潮」的影響;要跟德國學自律、要跟美國學自信、要跟日本學負責,要跟芬蘭學教育.......。台灣的父母真的很忙,要跟全世界的父母學教養。
對國外思潮的嚮往,甚至是浪漫化,反映的是這些家長渴望與上一個世代斷裂,所以需要去西方取經。藍佩嘉提到,正面來看這是兼容並蓄,但另一面來看,也是缺乏自信導致的結果。
本集來賓林蔚昀與波蘭籍先生,以及他們的兩個小孩,曾在波蘭住了 11 年。她說,教養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家長都會碰到的,然而在波蘭,一般大眾普遍對孩子都更有耐心,也對失敗不那麼焦慮。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移民或跨國家庭面對的教養挑戰與難題又有哪些?
本集重點:
02:56 波蘭與臺灣看待教養的態度有何不同?
10:35 國外月亮比較圓?波蘭生活的陰暗處
18:18 為何決定從波蘭搬回台灣?
22:30 移民家庭的難題
24:03 不是只有說「快樂就好」,就能忽視體制帶來的傷害
28:46...
Published 03/17/21
「多數的女生在進到診間的時候都沒有想過,自己會跟性傳染病有關。」
為什麼我們對於性病的發現到治療,經常很困難,或者需要經過重重心理障礙?它所牽涉到的不只是普遍女性對性的不了解,也包含和伴侶間信任關係的瓦解。
這集,我們也會從診間故事開始,好發於少女的骨盆腔炎、被先生感染淋病的婦女,還有不相信自己得了 HIV 的女性.......,這些個案,都是診天每天的日常。
【身體小教室】陰道炎與性生活有關?
陰道炎跟是否有性生活,或者性生活的頻率都沒有關係。女生的陰道本來就有很多常在的細菌。包括來自腸道的大腸桿菌、鏈球菌、皮膚上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也有乳酸菌。陰道炎就是指陰道裡面的環境菌蟲受到破壞,這多數與生活習慣改變、壓力有關。
本集重點:
01:34 一個診間故事:保險套是不是沒有用?
04:33 性傳染病跟陰道炎是不一樣的
07:20 沒有過性經驗,就不能被診斷為骨盆腔炎
10:51 HIV 感染不只跟男同志有關
15:26...
Published 03/15/21
「多數的女生在進到診間的時候都沒有想過,自己會跟性傳染病有關。」
為什麼我們對於性病的發現到治療,經常很困難,或者需要經過重重心理障礙?它所牽涉到的不只是普遍女性對性的不了解,也包含和伴侶間信任關係的瓦解。
這集,我們也會從診間故事開始,好發於少女的骨盆腔炎、被先生感染淋病的婦女,還有不相信自己得了 HIV 的女性.......,這些個案,都是診間每天的日常。
【身體小教室】陰道炎與性生活有關?
陰道炎跟是否有性生活,或者性生活的頻率都沒有關係。女生的陰道本來就有很多常在的細菌。包括來自腸道的大腸桿菌、鏈球菌、皮膚上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也有乳酸菌。陰道炎就是指陰道裡面的環境菌蟲受到破壞,這多數與生活習慣改變、壓力有關。
本集重點:
01:40 一個診間故事:保險套是不是沒有用?
04:41 性傳染病跟陰道炎是不一樣的
07:27 沒有過性經驗,就不能被診斷為骨盆腔炎
10:58 HIV 感染不只跟男同志有關
15:33...
Published 03/15/21
「我覺得如果我是一般異性戀媽媽的話,在教養上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
台灣在 2019 年五月通過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雖然同性伴侶在使用人工生殖、領養等方面還是受到很多限制,但已經有很多同性伴侶,透過各種努力來打造他們的家庭。
本集來賓陳釩,與結婚 13 年的伴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媽媽的年資,也來到第 11 年。 一開始當同志家長,陳釩感覺到許多社會眼光的壓力,連帶孩子去公園玩都會戰戰兢兢。但她也慢慢明白,這個社會很多的歧視,是來自於不了解。有別於大多數同志家長會選擇自學或共學,她讓孩子去讀了一般的公立國小,也讓學校老師、家長知道他們是同志家庭。
在這個過程中,她和伴侶、她的孩子們經歷了什麼樣的眼光嗎?同志家長在臺灣,目前又面臨了哪些挑戰?
**備註:本集 37:17 分左右,荷蘭是全世界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家庭」為口誤,原意為「國家」。
本集重點:
01:54 四個孩子的家:懷孕生子的過程?
06:39 同志家長身份對看待教養的影響
08:24 孩子上的是一般公立國小:與老師、其他家長和孩子互動的過程?
21:21...
Published 03/10/21
「我覺得如果我是一般異性戀媽媽的話,在教養上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
台灣在 2019 年五月通過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雖然同性伴侶在使用人工生殖、領養等方面還是受到很多限制,但已經有很多同性伴侶,透過各種努力來打造他們的家庭。
本集來賓陳釩,與結婚 13 年的伴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媽媽的年資,也來到第 11 年。 一開始當同志家長,陳釩感覺到許多社會眼光的壓力,連帶孩子去公園玩都會戰戰兢兢。但她也慢慢明白,這個社會很多的歧視,是來自於不了解。有別於大多數同志家長會選擇自學或共學,她讓孩子去讀了一般的公立國小,也讓學校老師、家長知道他們是同志家庭。
在這個過程中,她和伴侶、她的孩子們經歷了什麼樣的眼光嗎?同志家長在臺灣,目前又面臨了哪些挑戰?
**備註:本集 37:17 分左右,荷蘭是全世界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家庭」為口誤,原意為「國家」。
本集重點:
02:01 四個孩子的家:懷孕生子的過程?
06:46 同志家長身份對看待教養的影響
08:31 孩子上的是一般公立國小:與老師、其他家長和孩子互動的過程?
21:27...
Published 03/10/21
在診間裡,女生們除了擔心生病以外,最常問的就是「這樣會不會不正常?」
有媽媽帶著沒有月經的青少女前來,淚如雨下,說自己生到一個不夠好的女兒;也有家長進來後指著女兒說「她不夠健全,胸部那麼小,以後怎麼嫁得掉?」
另外也永遠會有女孩問,我得經期時間是不是太短、量好像沒有很多,三個月才來一次怎麼辦?
對於「正常」、「要跟別人一樣」這件事汲汲營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林靜儀在本集節目裡,分享了幾個她親眼看到的故事。
【身體小教室】容易經痛,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經痛和生育功能沒有關係。年輕女性的經痛,又稱「原發性痛經」,是經血量比較大時,造成了子宮頸的壓力。至於 35 歲以後的月經痛,可能源自現代少生,跟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下,比較常見的都是一些良性的子宮疾病。
本集重點:
01:45 兩個故事:那些害怕自己「不正常」的女生們
05:29 我先天無子宮,但我不因此感到焦慮
07:42 容易經痛,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12:49...
Published 03/08/21
在診間裡,女生們除了擔心生病以外,最常問的就是「這樣會不會不正常?」
有媽媽帶著沒有月經的青少女前來,淚如雨下,說自己生到一個不夠好的女兒;也有家長進來後指著女兒說「她不夠健全,胸部那麼小,以後怎麼嫁得掉?」
另外也永遠會有女孩問,我得經期時間是不是太短、量好像沒有很多,三個月才來一次怎麼辦?
對於「正常」、「要跟別人一樣」這件事汲汲營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林靜儀在本集節目裡,分享了幾個她親眼看到的故事。
【身體小教室】容易經痛,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經痛和生育功能沒有關係。年輕女性的經痛,又稱「原發性痛經」,是經血量比較大時,造成了子宮頸的壓力。至於 35 歲以後的月經痛,可能源自現代少生,跟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下,比較常見的都是一些良性的子宮疾病。
本集重點:
01:52 兩個故事:那些害怕自己「不正常」的女生們
05:37 我先天無子宮,但我不因此感到焦慮
07:50 容易經痛,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12:56...
Published 03/08/21
在傳統性別角色分配上,爸爸是主要的經濟提供者,與孩子的關係也比較疏遠。在教養現場,父親經常是缺席的。
那麼如果今天是一位要「父兼母職」的單親爸爸,他會面對什麼樣的教養挑戰?
本集來賓是插畫家 Blue,因為畫下單親爸爸與兒子的日常,在各報章媒體上有不小的名氣。他說,離婚以後,在離開那個家的瞬間,還是覺得很害怕:「本來兩個人可以商量的決定,現在就變成要自己一個人,要很決斷。」
要隻身給予孩子雙人份的照顧與愛,Blue 的插畫也充分表達他身為爸爸的無助與不安;有時候兒子的一些反應,會讓他感覺自己更像小孩。
這個社會對單親爸爸夠友善嗎?或者我們該問,對非典型的家庭,是否提供了更完善與包容的體制 / 眼光?在這裡頭又有哪些性別與階級議題?像 Blue 說的那句,我會得到比較多的關注,只因為我是單親的「爸爸」。
本集重點:
04:56 離婚前後,父親角色的變化?
12:12 不善於表達情感:想與上一輩不同的挑戰
15:09 創作靈感的轉變:小孩是最在乎的事情
18:53 兒子走丟記
21:05 父兼母職,是什麼樣的教養現場
33:57...
Published 03/03/21
在傳統性別角色分配上,爸爸是主要的經濟提供者,與孩子的關係也比較疏遠。在教養現場,父親經常是缺席的。
那麼如果今天是一位要「父兼母職」的單親爸爸,他會面對什麼樣的教養挑戰?
本集來賓是插畫家 Blue,因為畫下單親爸爸與兒子的日常,在各報章媒體上有不小的名氣。他說,離婚以後,在離開那個家的瞬間,還是覺得很害怕:「本來兩個人可以商量的決定,現在就變成要自己一個人,要很決斷。」
要隻身給予孩子雙人份的照顧與愛,Blue 的插畫也充分表達他身為爸爸的無助與不安;有時候兒子的一些反應,會讓他感覺自己更像小孩。
這個社會對單親爸爸夠友善嗎?或者我們該問,對非典型的家庭,是否提供了更完善與包容的體制 / 眼光?在這裡頭又有哪些性別與階級議題?像 Blue 說的那句,我會得到比較多的關注,只因為我是單親的「爸爸」。
本集重點:
05:00 離婚前後,父親角色的變化?
12:20 不善於表達情感:想與上一輩不同的挑戰
15:15 創作靈感的轉變:小孩是最在乎的事情
19:00 兒子走丟記
21:11 父兼母職,是什麼樣的教養現場
34:04...
Published 03/03/21
「在我的書裡面,男性多數面目模糊;可是女性的很多處境,男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談論女性的議題,尤其是青少女,我們經常忽略了男孩這個角色。他們是怎麼長大的?他們在女孩受困的過程中,可以做些什麼、內心又有哪些情緒?
在生理層面上,女生在十歲左右開始發育乳房、十二歲左右月經來潮;大多數女性在國中時期就有生育的能力。然而,多數男性卻到高中才性成熟。弔詭的是,女孩在性徵發育成熟時,不斷被壓抑自己的慾望;男孩則是反過來,在性徵還未發育以前,不斷被鼓勵追求、展現,而且可能是無禮地表現自己的慾望。
在這樣不健全的性教育之下,走進診間的男孩女孩,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又可以如何面對內心的矛盾與傷口?
本集重點:
01:10 青少女非預期懷孕對象的年紀?
03:46 男孩的性教育與情感教育缺乏
04:48 生理性徵發育:男孩比女孩晚的影響
07:47...
Published 03/01/21
「在我的書裡面,男性多數面目模糊;可是女性的很多處境,男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談論女性的議題,尤其是青少女,我們經常忽略了男孩這個角色。他們是怎麼長大的?他們在女孩受困的過程中,可以做些什麼、內心又有哪些情緒?
在生理層面上,女生在十歲左右開始發育乳房、十二歲左右月經來潮;大多數女性在國中時期就有生育的能力。然而,多數男性卻到高中才性成熟。弔詭的是,女孩在性徵發育成熟時,不斷被壓抑自己的慾望;男孩則是反過來,在性徵還未發育以前,不斷被鼓勵追求、展現,而且可能是無禮地表現自己的慾望。
在這樣不健全的性教育之下,走進診間的男孩女孩,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又可以如何面對內心的矛盾與傷口?
本集重點:
01:17 青少女非預期懷孕對象的年紀?
03:52 男孩的性教育與情感教育缺乏
04:55 生理性徵發育:男孩比女孩晚的影響
07:54...
Published 03/01/21
近幾年,教養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公領域的介入,譬如國家針對了「脆弱家庭」提供支持與監看,預防兒童虐待、忽略或不當管教。但這些介入對於弱勢家庭而言,是助力還是壓力?
本集來賓是從事兒少保護相關工作的社工外聘督導黃瑋瑩,在組織內接觸第一線弱勢家庭,她看見這些家長面臨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困窘,也有教養資源與支持系統上的困頓。在這些有限的條件下,他們其實很難做到社會期待的理想爸媽:「譬如他們比較常使用體罰,這是用來展現他們對孩子管教的認真。」
當社工與老師多數代表的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與方法,是否真的可以幫助到這些家庭?在理解這些階級的差距以後,又可以如何相互理解、提供協助?
本集重點:
03:39 看見脆弱家庭:如何定義所謂的「高風險」?
08:21 脆弱家庭父母的教養困境
15:58 如何協助脆弱家庭執行親子教養?
24:39 理解教養腳本是誰的?讓他們滿足「最低限度的充足照顧」
28:30 部分社工,也來自弱勢家庭
31:20...
Published 02/24/21
近幾年,教養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公領域的介入,譬如國家針對了「脆弱家庭」提供支持與監看,預防兒童虐待、忽略或不當管教。但這些介入對於弱勢家庭而言,是助力還是壓力?
本集來賓是從事兒少保護相關工作的社工外聘督導黃瑋瑩,在組織內接觸第一線弱勢家庭,她看見這些家長面臨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困窘,也有教養資源與支持系統上的困頓。在這些有限的條件下,他們其實很難做到社會期待的理想爸媽:「譬如他們比較常使用體罰,這是用來展現他們對孩子管教的認真。」
當社工與老師多數代表的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與方法,是否真的可以幫助到這些家庭?在理解這些階級的差距以後,又可以如何相互理解、提供協助?
本集重點:
03:46 看見脆弱家庭:如何定義所謂的「高風險」?
08:30 脆弱家庭父母的教養困境
16:04 如何協助脆弱家庭執行親子教養?
24:46 理解教養腳本是誰的?讓他們滿足「最低限度的充足照顧」
28:40 部分社工,也來自弱勢家庭
31:26...
Published 02/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