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主播的话】
最近两个月,受到香港中文大学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的邀请,我在香港进行了为期八周的访学,并为新闻学院的学生们开设了一个工作坊,主题是关于“如何提问”。就在我们上课的几周时间里,ChatGPT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在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有人说,在GPT的时代,会提问可能比会回答更加重要。有人欣喜,认为GPT将大大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也有人担忧,认为GPT可能会带来大规模失业,甚至动摇社会的基本结构。
比尔·盖茨称赞,当前这场由ChatGPT衍生开来的人工智能革命是他所见到的自1980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具体来说,GPT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当前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有些怎样的误区?它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是它能做的、又有什么是它永远也做不到的?它会是我们的“奇点时刻”吗?人类需要为此忧心忡忡吗?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来了一位懂技术也懂哲学的老朋友,围绕着关于ChatGPT与人工智能的许多迷思,展开了讨论。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木遥(微博@木遥)
【本期剧透】
06:23 从GPT3 到...
Published 03/24/23
【主播的话】
世界重新流动起来了,你下一站去哪?
《在异乡》系列的第二期,我们去拜访法国的朋友。本期嘉宾昔麦和龚克,都在法国住了十年以上,从前些年的某一刻开始,在异乡的ta们对法国生活有了归属感。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法国既熟悉又陌生,法国文化在历史和当下世界都极具影响力,但又由于法语的天然门槛,给人以距离感,很多人对法国的理解好像仍停留在文化符号和《带一本书去巴黎》。我带着刻板印象问两位老朋友,法国是容易融入的社会吗?如何理解法国文化的“傲慢”?
龚克和昔麦都提到了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感受,ta们作为法律学者和人类学者的身份,通过智识和文化上的认同,找到了跟法国社会的微妙联结。在ta们看来,异乡人真正的阻碍不是语言,而是文化。在法国生活,ta们找到了专注和坚持自己热爱之事的滋养。
“法国是一个有理性也有葡萄的国家”(懂法语的朋友能get吧),法国当然也是流动的盛宴。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昔麦,前媒体人,索邦大学人类学博士生
龚克,旅法媒体人,巴黎二大法学博士
【本期剧透】
2:25 聊三人相识时的旧时光
6:30...
Published 03/12/23
【主播的话】
今年一月份,中国发布了人口报告,中国人口增长率在过去 61 年来首次实现了负增长。在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恐婚恐育有哪些更为结构性的因素。作为女性和社会学学者,又如何思考婚育问题?
过去几年来,芸芸和凯玲潜伏在一个叫做“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的豆瓣公共话题组当中,进行学术研究与分析。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激情分享了从个体生命体验到学术研究上的反思。试图解答在如今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本期主播】
若含:@_R若含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周芸芸:奥斯陆大学文化与东方研究与东方语言系副教授
谢凯玲:伯明翰大学国际发展系讲师;
作品《Embodying Middle Class Gender Aspirations: Perspectives from China’s Privileged Young Women 》
【本期剧透】
04:17...
Published 02/28/23
【主播的话】
我们的老朋友故事FM最近又出大招了。在去年推出日本黑帮的专题节目后,ta们近日又推出了索马里海盗的系列节目,制作精良,把中文播客的制作水准又往前带了一步,看着令人羡嫉。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邀请爱哲和制作人静远来做客,聊聊故事FM的叙事类系列节目的幕后故事,我也借此机会问了爱哲,故事FM的编辑方针是什么?换句话说,作为一档寻找故事的节目,故事FM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
《我和索马里海盗的生死交易》,故事FM这档新节目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绑架案之一,也就是索马里海盗劫持事件背后的真相。10集节目,故事精彩,制作精良,非常值得一听!
我们会在微博抽选10名听友,送出《我和索马里海盗的生死交易》免费收听券。没抽到的朋友,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不合时宜专属渠道有相应折扣优惠,内容创作不易,多多支持。
购买链接🔗: https://apppst6vfkj2320.h5.xiaoeknow.com/p/course/column/p_63db5ba3e4b0fc5d122b99f2
【本期主播】
孟常...
Published 02/21/23
【主播的话】
想象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里突然蔓延,没有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我们会如何反应?人性会如何显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怎样发展?
《失明症漫记》是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特别提到的代表作,作者用狂野的想象力设想了一出有关失明的人性实验,揭露了人类社会的脆弱。
《失明症漫记》的中文版近期由读客出版。今天的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两位老朋友一起来聊了聊这本书。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詹青云:微博@阿詹Ganglha-Khandro
陈迪:微博@陈迪Winston
【本期剧透】
01:00 阿詹、陈迪和王磬在农历新年期间的感受和见闻
08:07《失明症漫记》阅读感受,亲历全球大流行三年对于心态造成的改变
18:27...
Published 02/14/23
【主播的话】
开个书店,可能是很多人的愿望,它不仅是一个安放自己精神世界的地方,在某个意义上也是公共讨论发生的场所以及一种公共精神的延续。我们身边有两位朋友,率先实现了书店自由,他们都在今年,纷纷回到自己的的城市开了书店。
我们一直都很想回国去拜访两位的书店,一位是谢丁,谢丁老师是过去界面·正午故事的主编,也是时尚先生的专题报道组的编辑,曾和记者一起创作出非常多优秀的特稿。他目前在重庆创立了一家书店,叫做匿名书店;刘大风是过去新京报的评论编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之余,回成都创立了叫做浮于野的书店品牌。
听到这期节目的朋友们此刻或许正在归家路上,或者已经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想到过去在家乡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我们那个小城市的书店,祝愿大家新年手边都有一本好书,也有一个可以常去的精神寄托之所。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 @王磬
若含:@_R若含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谢丁 重庆匿名书店
刘大风 成都浮于野书店
【本期剧透】
02:40 书店开张的原因和经过
07:33 书店老板的想法状态及经营书店的心路历程
13:19 书店们的选品原则和创始人想法对书店的影响
29:02...
Published 01/20/23
【主播的话】
这是2023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文学。
去年十月份,我去了趟美国,在哈佛大学东亚系拜访了王德威老师。王德威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学研究者,著有《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想像中国的方法》、《被压抑的现代性》等数十部专著,在华语世界和欧美学界皆享有盛誉。
与王老师长聊近三小时,从李安到张爱玲,从鲁迅到沈从文,历史与当下,文学与政治,抒情与革命,世界性与中国性,以及下沉年代里人该如何自处。访完像是做了一场therapy,近来那些无处安放的对时代对个人的焦虑与苍凉,都被文学暂时托住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仍是文学给人慰藉、赐人想象。
近日,由王德威老师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文版由理想国出版。我们的对谈就从这本书开始。
——磬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知名文学学者
【本期剧透】
02:23 用十年的时间,编纂一部文学史
09:59 是一部文学的学科史、也是一部向西方介绍现代中国的通识之作
18:39 在中国悠远的文化脉络里,“文”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23:20...
Published 01/09/23
【主播的话】
这是人们会说起的一年, 这是人们说起就沉默的一年。
站在2022的末尾,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边,我们三个回顾了这令人恍惚的一年。
不遗忘,也是一种抗争。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若含(@_R若含)
王磬(@王磬)
【本期剧透】
剧透从简,大家去节目里细听吧
【本期音乐】
片头:Claude Debussy - Clair De Lune
片尾:Charlie Landsborough - Auld Lang Syne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新年快乐版)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Published 12/31/22
【主播的话】
Web 3 在最近一年时间常常成为社交网络热词,人们谈论它,却又并不总是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就像早几年间,区块链被热炒一样。每隔几年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就会进入我们视野,然后在某种意义上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然而技术离不开现实,也不离开人文精神和人类对于未来社会构建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了聊 Web3 以及它所代表的一种去中心化、打破固有边界、对未来网络国家形式的一种的想象; Web3 与孙中山的奇妙联系;当然,作为创作者,我们也聊到了 Web3 为创作者提供的可能性。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不合时宜的老朋友 Suji 以及花酱,Suji 是 Web3隐私、社交公司 Mask Network 创始人,开放互联网建设者。也是不合时宜之前节目反思过劳时代,超时工作的嘉宾,之前是「反 996 软件授权协议」发起人。
*投资虚拟货币需谨慎,本期节目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与倾向。
【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
Suji :Web3隐私、社交公司Mask Network创始人,开放互联网建设者。
花酱:疲惫娇娃的主播,Mask...
Published 12/28/22
【主播的话】
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是饱受争议的一届赛事。贿选风波,劳工争议,冬天似乎也跟足球格格不入。亚洲球队在小组赛屡造冷门,而非洲球队首次进入了四强。
我们请来了两位朋友,刚从卡塔尔世界杯现场报道归来的孙谦,以及在意大利业余联赛踢球的前足球记者汪玮。她们都是女性,踢球,也以专业视角关注和热爱着足球。
她们分享了自己踢球时,用身体挑战边界的感受,以及团体运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力量。我们探讨了足球在体现不同国家和地方的文化时,自由和秩序的关系,而“体育的归体育,政治的归政治”又是如何误读了体育。
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和遗憾,狂热的足球迷加缪说,足球就如我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它永远有着未知和实时的魅力。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若含(@_若含)
【本期嘉宾】
孙谦,驻欧洲媒体人,曾参与报道卡塔尔世界杯和女足世界杯
汪玮,前足球记者
【本期剧透】
4:00 这届世界杯太多元素了,先聊聊看的比赛
12:00 汪玮说她踢球时能够用身体感受边界在哪里
15:00 足球里的性别场景
17:20 在意大利踢女足业余联赛
22:00...
Published 12/18/22
【主播的话】
过去这一个月里,各地的大家应该都已经感受到了国内防疫政策的转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转向?凛冬将至,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又可以做些什么?
【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嘉宾】
陆蒙吉:资深病毒学家,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
【本期剧透】
05:31 科学家如何理解防疫政策在过去一个月以来的转变
10:04 对于奥密克戎的一些迷思:该如何准确描述它作为病毒的性质?
16:06 不同疫苗造成的免疫屏障差异
21:48 有基础疾病、慢性病的脆弱群体,应该接种疫苗吗?
30:37 辉瑞口服药的适用人群是什么?普通人需要囤药吗?
35:43 如果得了新冠,个人该如何选择用药?为什么不推荐随意用药?不同的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是什么?
43:52 如果得了新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就医?兼谈德国的分级诊疗制度
50:17 大规模阳性的情况下,记录感染人数还有意义吗?如果没有记录,又该如何进行流行病学的数据建模?
1:00:08 健康人、年轻人应该为社会里的脆弱群体承担怎样的责任?为何说一个月以后的春运将是关键?
1:06:46...
Published 12/16/22
【主播的话】
本期节目来自不合时宜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三周年线下活动:重逢的异乡人。在圆桌环节,我们和多年老友 lulu 与思聪一起畅谈了在异乡生活的体验。
这也是不合时宜第一次在欧洲的线下听友会,我们惊喜又感动地看到很多朋友从欧洲各地赶来,共同创造了一个彼此信任的空间,自由地交流,让彼此在这个异乡的冬天少了一些孤独、多了一些亲密和联结。
我们也喜欢把那天在现场的感动与欢笑传递给更多听众。谢谢你们过去三年的关注与支持,让「阿斯加德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这句话照进了现实,
【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思聪:写作者,曾获亚洲出版协会 SOPA 新闻金奖,FCC 记者协会新闻金奖等。目前就读伊拉斯谟计划,研究欧洲政治与文化
宁卉(Lulu): 国际新闻记者。媒体人、深度报道编辑。关注中国与世界的联结;关注不同境遇下,个人的身份及其流动
【本期剧透】
3:00 个人介绍,我们分别是如何成为了异乡人?
6:54 过去一年作为异乡人的体验:有着强烈的割裂感
13:03 这几天我们在中文环境当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语言
15:08...
Published 12/04/22
【主播的话】
我们一直想做一个系列,跟长居世界各个国家的朋友们聊聊,呈现异乡人的生活状态,也探讨他者社会的肌理。这就是「在异乡」系列。
本期嘉宾梓新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他于八月举家从上海搬往英国,并很快落地生根,在伦敦组织起了沙发和工作坊。我们决定找他聊聊在英国生活的感受和观察。梓新一直比较关注教育话题,有趣的是,他几次前往英国居住,都跟教育有关:2009年自己去英国读书,2019年又送孩子去留学。
继恢复留学生的找工作签证(PSW)后,英国近来又推出了高潜力人才签证(HPI),在脱欧后保持对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少数族裔能够成为伦敦市长和英国首相,也再一次证明了英国社会的开放和多元。而事实上,除了摇滚乐和足球,我们所生活的整个现代社会,早已被打上了英国文化的烙印。
最近英国旅游局做了一系列“英国不只是”的视频,其实也是在呈现英国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他们的微博和抖音上看看。
Btw,如果有人在伦敦或周边城市的朋友,想加入中文创作者社群,可以跟梓新取得联系:kongfuteachina30s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王磬(@王磬)
【本期嘉宾】
李梓新,...
Published 11/24/22
【主播的话】
过去的一百年是阿拉伯世界巨变的一百年。纷乱的战火,不休不止的教派斗争,意外出现的石油财富,各怀鬼胎的国际干预… …一个让此地的人们苦苦追寻了百年的问题是: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在诸多探索之中,知识分子的角色尤为引人关注。他们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过去与未来之间,试图为此地寻找药方。从哈维到阿多尼斯,从迈哈富兹到穆尼夫,从黎巴嫩山区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岛,阿拉伯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与思考路径,不只映照着时代的脉络,也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近日,理想国出版了《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一书。本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几位在中东有过常驻或是报道经验的资深记者与媒体人,借由本书一起来聊聊这片土地上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故事与思考、他们的抗争与宿命、他们的梦想与梦碎。
【本期嘉宾】
周轶君:纪录片导演,作家(微博:周轶君)
刘怡:得到app专职作者,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6:53 福阿德·阿贾米其人及《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一书的写作背景
13:45...
Published 11/14/22
【主播的话】
《不时夜谈》是我们在两年之前设立的一个专门用来给三个人吹水闲聊的栏目。今天的这期夜谈里第一次迎来了一位嘉宾,我们的朋友木遥。
夜谈的“特色”之一,就是录制没有提纲。连线时木遥在纽约,磬与若含在阿姆,而常老师在黎巴嫩。我们分处世界的不同地方,便从与所在城市的关系聊起。什么样的生活才是authentic life?聊到我们与故乡、与远方的关系,欧洲与美国的不同,中心世界与边缘地区的差异。聊到我们与语言的关系,与移民世界的关系,自由与安全感的关系。再聊到我们眼里的和亲历的异国恋,在故土与他乡的拉扯之间,跨文化、跨语言的亲密关系在何种程度上是可能的?性别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是一期老友闲聊,可能也是一期集体therapy。在一个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的时代里,一个回不去的异乡人,身处的境况是什么,面临的选择会是什么。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木遥(微博:木遥)
【本期剧透】
05:29 从哪里来,以及自己的身份决定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通过及时的快乐消解郁闷
20:15 是否存在某种“纽约性”?如何描述它
24:54...
Published 11/04/22
【主播的话】
这期节目是我们和《疲惫娇娃》的主播花酱和小杨的一次对谈,也是一场女生宿舍的四人夜谈。
2012年,蔡依林就已经在《大艺术家》的歌词里劝女性不要被“缪斯”和“艺术家”的关系蓝本所迷惑、而失去自己的主体性;然而回望这十年里我们自己和身边朋友所经历的苦恼,不得不说蔡依林算是白唱了,但是人文社科的书不能白读。
这期节目,我们试着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拆解“缪斯”和“孤独的艺术家”的迷思,反思我们自己过去在他者和个人经验中感受到的迷失、成长以及成为自己路上的挣扎。我想这种迷惑以及获得成长的灵感一瞬并非个体的私人感受,而是作为女性共有的感受。
【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02:35 “说的文艺一点是聊一聊男性艺术家和女性缪斯,说的不文艺一点就是骂骂男人”
04:05 这期节目的录制灵感来自于一次令人失眠的深夜对谈
08:17 缪斯的三重身份:素材,伴侣,粉丝
11:46 美国民谣皇后 Joan Baez 和鲍勃·迪伦的故事
18:28 缪斯这个词总是和“红颜祸水”的印象联系起来
20:45 缪斯对面的“孤独天才“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31:30...
Published 10/14/22
【主播的话】
时隔一年,我们终于又合体了!不是在北京的录音棚或客厅,而是在荷兰,面朝着窗外16世纪开凿的运河。距离常老师航班落地还不足10小时,但时差和旅途疲惫已经不再重要,我们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
这是一期真正的夜谈,没有主题和议程,如同那些无数个夜晚会出现的老友漫谈。我们跟北京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都有着非常个人的连结,此次重聚阿姆,颇有劫后重逢之感,尤其是在2022年的一切发生之后。
我们聊了大环境和小环境下个体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在一个日益割裂的世界里,那些如同我们一般仍然相信对话、联结、合作与流动的同温层,该如何自处。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而清晰简单的出路从来都是虚幻。
“漩涡中的人,有责任说出漩涡的样子。”我们都在漩涡中,期待与你一起探索和讲述下去。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00:03:54 常老师分享自己的旅途见闻与重回欧洲的感受
00:22:34 磬在荷兰近两个月感受到的变化
00:34:40 本期播客的“主菜”由若含负责呈上 :p
00:37:48...
Published 09/30/22
【主播的话】
这期节目是为九九公益日所录制的一期特别节目。
在本期节目当中,我邀请了两位朋友一起来谈谈对于自身精英身份的反思和行动。如今,精英这个标签在某个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不喜欢被贴上精英的标签,而普通大众则对精英抱有敌意。
而这正是我们认为在今天有必要重提精英以及精英担当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反思自己所获得的优势资源以及幸运,并将这份幸运重新分配,本身应该作为精英们的一种种义务而非做了很好,但不做也并非不道德的事情。
在时代的洪流当中,或许你也在反思同样的问题,并且思考如何能找到一份生活于当下的确定感与意义感。我们在这期节目中也提供了一种帮助你更好地服务世界的解法,有时候方法可以简单但很有效率,它就是“有效捐赠”(Effective Giving)。
公益盒子的团队经过了两年、几千小时的研究,选出了证据扎实、效果突出的项目,让你的捐款发挥最大价值。
如果听完节目你有所触动,欢迎为公益盒子今年推荐的有效公益项目进行捐款,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iWYBQn9ZT6vIbQ2pyXIWQ
【嘉宾】
何流,(公众号:益盒...
Published 09/08/22
【主播的话】不合时宜即将迎来业务能力的升级:我们请了一位表达教练。阿庞来做客节目时曾说,华语世界唯一一个能以表达和辩论为业的人,只有执中学长。所以,学长来了!(黄执中老师的免费公开课可以保存下方二维码到微信扫码或者点击链接在微信打开即可领取:[grt.h5.xeknow.com](grt.h5.xeknow.com)...
Published 09/02/22
【主播的话】
九月将至,新的学期即将开启。今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太容易的一年。刚刚送走“最难毕业季”,又即将迎来“最丧开学季”。疫情来到第三年,我们还敢于畅想未来吗?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从“勇敢”这种难得的品质出发,聊了我们各自对于勇敢的定义和体认、以及身边接触到的勇敢的年轻人。谈话进而过渡到对于“年轻”的探讨。“年轻”与年龄并不直接相关,而它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更是因为它代表了某种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而在社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这些品质更加值得我们回顾、思考与谈论。
本期节目由妮维雅赞助播出。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00:03:00 夏天过去了,三位主播过得怎么样
00:10:27 若含在挪威徒步时感受到的勇敢:极端的自然状况下,对身体和意志力的突破
00:16:43 磬从荷兰老奶奶身上感受到的勇敢:日常生活的困境里,对自我的突破
00:24:01 年轻是一种生命状态,跟年龄是可以区分开来的概念
00:25:47...
Published 08/28/22
【主播的话】
整整半年之前,2月24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一场特别军事行动,包括基辅在内的数十个城市遭遇了空袭,乌克兰由此全境陷入战火。
到今天,战争已经持续了半年。乌克兰境内,战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残酷。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截至8月初,共有5400位平民失去了生命。乌克兰之外,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流亡至欧洲,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由战争所引发的次生危机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站在半年的节点上,我们想要回看,这场战争如何改变了乌克兰?又如何改变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
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两个部分的分享。第一部分是主播与俄罗斯观察家路尘的对谈。第二部分是在乌克兰做志愿者的中国留学生柯义的自述。
【本期嘉宾】
路尘,俄罗斯观察家(微博:@路尘_把名字改短)
柯义,在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微博:柯义就是柯义 | Douyin:caleb86 | 公主号:画童话的原一)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0:02:03 与路尘的第二次对谈
1:12:27 柯义自述
【本期音乐】
Ólafur Arnalds - Saudade (When We Are Born)
菅野よう子 -...
Published 08/24/22
【主播的话】
许多年以来,作为经济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张维迎,一直都站在风口浪尖上。
他作为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深度参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时间里,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始终是他核心的研究关切,他也以“讲真话”而闻名大众视野。在局势变幻的当下,他又感到了重提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期嘉宾】
张维迎,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剧透】
4:05 为什么会把“企业家”作为研究治学的核心议题?
12:40 如何看待当下社会对企业家及资本的复杂情绪?
23:19 新自由主义近年来在全球遭遇反扑,如何看待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37:52 同样是健全的市场环境里发展起来的经济,欧洲重监管、美国重自由,如何看待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的不同?
49:15 如何在技术改革与制度改革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看待我们作为后发者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56:32 改开以来我们经历了哪几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家?
1:01:32 企业家精神与996文化冲突吗?今天的年轻人为何躺平?对加班的看法是否有代际差异?
1:17:29...
Published 08/15/22
【主播的话】
我们都喜欢看纪录片。
去年夏天,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西宁参加了FIRST影展,看了好几部片子,顺便在青海湖边顺利组织了第一次团建。每年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纪录片节IDFA,是我和磬在荷兰最喜欢的活动,泡在商业院线里把独立纪录片一次看个够。今年即将到来的IDFA,我们三个或许将在荷兰重聚。
这期节目里,我们从最近B站上映的纪录片《众神之地》聊起,讨论了那些曾带我们抵达未知之域的纪录片,以及纪录片所承载的公共价值。还记得之前王久良导演来做客节目,聊他创作纪录片的根本动力,就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和纪录,推动社会进步。在内容快餐化和后真相的时代情境下,纪录片提供的已经不仅是所谓「真实」,它让人类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境况,以及自己和他者之间永恒的理解之可能。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若含(@_若含)
王磬(@王磬)
【本期剧透】
3:09 从First影展聊起:纪录片是与时代互动的产物,该如何回应时代情绪
5:36对于创作者来说,所谓的“真实”并不是绝对的真实
6:36纪录片与调查报道的区别与联结
8:24...
Published 08/02/22
【主播的话】
我们都是现代人,生活在现代世界。是这样吗?我们在手机软件上叫车出行、点外卖、购物,这都是现代的寻常生活经验,现代意味着摩登、进步和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现代性」也时常投下巨大的阴影,战争正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大数据和健康码记录了我们的生活轨迹,全球化也帮助瘟疫和气候危机传遍了世界。
当我们谈论现代时,我们在指涉什么?摩登、现代化、现代性,它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复杂的样貌。这是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漫谈,我们邀请来节目的两位老朋友,陈迪和张新刚老师,试图耐心地论述那些构成现代世界的观念、要素和事务,以及它们是如何塑造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现代」在中文语境里的进步意涵,遮蔽了围绕现代性所进行的批判和反思,而个体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在国内经历了从观念到生活经验的“落地”,终于成为难得的社会共识。我们聊到前现代和现代要素交织、撕裂的生活经验,以及全球化、民族主义的历史和现实语境。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张新刚,青年学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有古希腊史、古罗马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理论。看理想节目《现代的精神:世俗时代到来》...
Published 07/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