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24「我沒教他,他會不會不知道,與青少年溝通的迷失」by朴世光心理師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從小父母為孩子準備餐具、把屎把尿, 教孩子吃飯禮儀、社交互動, 時間久了,父母的姿態很容易開口說話時, 就是提醒和説教的方式在和孩子互動。   根植在潛意識的想法就是, 我沒教他的事情,孩子可能會不知道, 所以我應該要教育他。   父母常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1.習慣要求孩子要照著父母的方式做。 2.容易忽略掉孩子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讓我們收聽本節目,了解當中的盲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 「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差距越大,負向情緒困擾越嚴重,   真實我和理想我有一定差距時,自我苛責,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真實我和應該我有一定差距時,容易產生焦慮感受。 偏偏焦慮和憂鬱又會讓自己的表現更難以達到表現水準, 讓這樣的心理差距成為自己勒索自己的綑綁。  ...
Published 11/24/24
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什麼是真實我呢? 「真實我」是自己心中認定真實的自己,自己對自己的客觀認定。 這也是我們對於自己認識的自我概念。 「應該我」是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或義務成為的樣子, 可能是在職場,學校,家中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中伴演或達到 他人認為我們應該的樣子。...
Published 1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