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4「人比人氣死人的嫉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by姜尚文心理師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金鐘主持人蔡尚樺 分享簡單喝,輕鬆纖!青春美麗的秘密 古典玫瑰園專為女性設計,玫瑰花瓣萃取、雙構型益生菌等多種天然成分,幫助順暢代謝! 11/1-11/10全台古典玫瑰園門市買3送3再加贈1盒體驗分享 https://fstry.pse.is/6mq288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什麼情境容易引發嫉妒? 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Susan Fiske 研究了數十個進行的心理學實驗, 這些結果指出了 當人類在評斷他人的時候, 很直觀的是,往往依據兩個主要原則: 能力與親切。 缺乏能力又不親切的人,我們容易心生藐視; 能力高又待人親切的人會受到我們的尊敬; 親切但缺乏能力的人會受到我們的同情; 最後,能力高但不親切的人就會讓人嫉妒。 最後這一項,值得我們深思,   此外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 我們不會隨便的對他人產生嫉妒 有四個先決條件才能被激發出來。 第一我們比較的對象社會地位要和自己差不多。 第二自己和他人放在一起比較的事情,必須直接和自己的處境有關。 例如兩個人競爭同一個位置,彼此是情敵。 第三不論一個人的嫉妒的事情是與何種事物有關,那必定是難以取得的目標。 例如一個人的外貌,天生的IQ等等。 第四是覺得那些較優越、有利的事物並非他人所應得,為甚麼我會得不到呢? 一想到那些各方面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在某些地方超越了自己,嫉妒的感覺最容易襲來。   我們對嫉妒更了解,也比較不會受其困擾,反而能讓它成為我們生命中成長的動力。   歡迎收聽本節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 「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差距越大,負向情緒困擾越嚴重,   真實我和理想我有一定差距時,自我苛責,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真實我和應該我有一定差距時,容易產生焦慮感受。 偏偏焦慮和憂鬱又會讓自己的表現更難以達到表現水準, 讓這樣的心理差距成為自己勒索自己的綑綁。  ...
Published 11/24/24
心理學教授Edward T. Higgins 提出「自我差距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 來說明每個人心中有三種不同的自己。   這三種分別為: 「真實我(actual self)」、「應該我(ought self)」與 「理想我(ideal self)」。   什麼是真實我呢? 「真實我」是自己心中認定真實的自己,自己對自己的客觀認定。 這也是我們對於自己認識的自我概念。 「應該我」是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或義務成為的樣子, 可能是在職場,學校,家中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中伴演或達到 他人認為我們應該的樣子。...
Published 1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