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3月13日,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的华裔女星杨紫琼凭借电影《瞬息全宇宙》获得了第95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项,成为奥斯卡影史上首位亚裔影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也让人们得以更清楚地了解杨紫琼所代表的亚裔女性群体长久以来面对的年龄、种族、性别等多重偏见与不公,以及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所付出的超于常人的努力。
事实上,“亚裔+女性”这一双重身份在许多行业都会遭遇职业壁垒,而这并不仅是生活在海外的亚裔群体才需要面对的。全球语境中,亚裔女性面临着哪些困境?这些困境和我们有什么关联?杨紫琼的故事除了作为“励志典范”,还能给身居国内的你我带来哪些启发?本期节目中,主播们将分享自己作为留学生以及少数族裔研究者摸爬滚打的切身经历,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些议题。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3期节目《杨紫琼得影后,我们为何会感动?》。
【本期主播】
Rosa...
Published 03/20/23
近年来,多档“离婚综艺”让离婚这一人生选项渐渐“出圈”,但婚姻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似乎仍然是一道必选题。拒绝进入婚姻的女性常常被指责为叛逆、不孝、自私,而对结束一段婚姻的的女性来说,“离婚”两个字更是如芒刺在背,对离婚的污名化让很多在婚姻中并不幸福的女性宁愿选择忍耐。
做出离婚的决定已不轻松,解除婚姻关系这一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在婚姻这场长途旅行中,哪些可能是危险信号?是什么样的际遇让女性主动抑或被动地选择“提前下车”?离婚后的女性,如何面对自我和他人?孩子的抚养工作怎么安排?又该如何跟孩子沟通父母离婚的事实?单亲妈妈的生活必然是黯淡的吗?在即将到来的属于女性的节日里,主播古铜的好友大米,为各位不婚、未婚、已婚、已离的姐妹们讲述她走出婚姻、重构生活的故事。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2期节目《离婚故事:一位女性的重构与解放》。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本期嘉宾】
大米,古铜好友,已离婚两年半,目前单身。
【收听指南】
01:00:当丈夫对病床上的妻子提出离婚
14:08:"你需要给我时间,让我来不爱你”
26:23:被规训的“乖"成了软肋
32:59:“你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Published 03/07/23
近年来,长长的“鸡娃”清单上又增加了“亲子阅读”这个新项目。阅读不再是“看书”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着人们对“科学”育儿、亲密关系、中产生活图景的种种想象。广为流传的“3000万词汇量鸿沟”的说法让不少家长瑟瑟发抖,生怕小时候少读了几页绘本会耽误孩子的一生。自媒体上常常能看到博主明星推荐价格不菲的绘本,专营亲子阅读指导的培训活动更是如火如荼。
亲子阅读这一育儿生活的“标配”,究竟是孩子未来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推力,还是被过度包装的商业噱头?培养孩子的语言和阅读是否只能通过“亲子共读绘本”来实现?本期节目中,作为前绘本时代下长大的儿童,主播们将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阅读趣事,并结合自己当下的育儿经验和研究经历,探讨有关亲子阅读的种种迷思。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1期节目《“今天你亲子阅读了吗?”——密集育儿的又一紧箍咒》,期待在留言区看到您自己或者与孩子的阅读故事!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CD...
Published 02/03/23
又到一年盘点时!在往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女性们由于性别分工不平等面临的种种困境。在很多次讨论的最后,我们都提到了让丈夫参与育儿是终极解困之道。然而讽刺的是,即使作为有一定性别意识、颇具理论武装的女性,四位主播在个人生活中也不得不与自己学、研、教、讲的性别问题反复拉锯。
目前,四位主播中只有一位算是在家庭性别革命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另外三位则常常发现自己在婚姻和家庭中不得不“进一步退两步”或干脆向队友“缴械投降”。究竟是自己“遇人不淑”还是改造方法不力?怎样的男性还值得挽救?未婚、已婚、已育的各位姐妹可以如何避坑?男性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妻离子散?这期节目中,各位主播分享了各自在家中的努力和遇到的挫折,在线急求CD“驯夫”妙招,探讨究竟如何才能杀出一条性别平等的血路。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0期节目《改造大猪蹄子需要分几步?——突围婚姻生活中的性别困境》,欢迎大家留言!(剧透:本期节目为双人套餐,包含大杯血泪与超大份狗粮,适合夫妻共同服用。)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米粒 CD
【收听指南】
01:00:别人家的老公是啥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2:15:模范家属变...
Published 01/14/23
近两周,各地的新冠感染者数量与日俱增,防疫物资也很快售罄,退烧药一粒难求。对中年父母们来说,焦虑的重点大多并不是自己,而是家中老小。为避免感染,已有不少家长决定暂时不让孩子上学/幼儿园。感染奥密克戎的幼儿,都有哪些症状反应?奥密克戎对孩子到底会造成多严重的影响?又会有哪些后遗症?“娃上学感染奥密克戎”vs."为降低风险让娃暂时停学",两害相权孰轻孰重?
中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的决定,只有艰难的权衡。本期节目中,四位主播将结合自己和孩子感染奥密克戎的经历以及儿童与新冠的相关文献,讨论新冠疫情对于儿童发展可能的短期和长远影响,以及作为家庭照料支柱的中年老父老母们可以如何应对当前的状况。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29期节目《新冠来袭,比起孩子感染,我们更担心什么?》。
【本期主播】
古铜 CD Rosa...
Published 12/14/22
根据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有近八成家庭都有祖辈参与育儿,在农村地区这个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妈妈生,外婆养,爷爷奶奶来观赏”这一现象既反映了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等宏观的时代背景,也揭示了家庭内部持续存在的性别分工不平等、育儿密集化等趋势。当下,“祖辈养育”常常被污名化,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常被诊断成是老人带养的原因。年轻父母一方面离不开祖辈的协助,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吐槽着老人“过时”的育儿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关系冲突 。
然而,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祖辈养育是中国特色吗?为何祖辈的育儿经验常常被认为不值得参考,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祖辈带养真的会“养坏”孩子吗?而对于祖辈们来说,参与抚养孙辈是出于享受天伦之乐的主动意愿还是被迫牺牲自己的生活来完成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隔代养育家庭中两代人之间是如何协作的?主要存在哪些代际矛盾?是否有化解之法?
本期节目中,在中国家庭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嘉宾Grace将与四位主播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28期节目《祖辈育儿:天伦之乐还是人间苦差?》。
【本期主播】
古铜...
Published 12/02/22
上一期节目中,各位主播吐槽了寻找和挑选家政工过程中要面临的各类风险和付出的巨大心力。然而,找到家政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与家政工共处,还需要付出长期、复杂、琐碎的认知与情感劳动。
很多家政工与雇主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雇主的家既是家政工工作的场所,也是ta们的私人领域,这让双方经常陷入身份与边界的困境。雇主和家政工的关系是该以“家人”处还是“外人”处?对雇佣家庭中的女性来说,家务和育儿外包是对性别分工不平等的抗争还是一种剥削的转移?对原生家庭存在种种问题的家政工来说,远离家庭、投入家政行业是改善自身境遇的有效途径还是进入另一种压迫?女性从照护困境中解脱出来的终极策略是什么?鱼龙混杂的家政市场还有没有进一步规范的希望?在本期节目中,四位主播将进一步分享她们对上述问题的反思以及她们努力在照护困境中求解的故事,欢迎大家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27期节目《家政工(下):有了家政工,妈妈们就解放了吗?》。
【有奖征集留言】
您听到过哪些有关家政工的故事?或者您的家庭有聘请家政工的经历吗?欢迎您在本期节目的留言区分享。我们将在本期节目中抽取两位留言听众,赠送《礼俗时刻》/《母乳与牛奶》一本。
【本...
Published 10/04/22
如今,家政工已逐渐摆脱“佣人”“小保姆“等不甚光鲜的名称,成为一份专门的职业。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今的家政市场不仅出现了钟点工、育儿嫂、育婴师、全能阿姨等分工和等级,家政工的薪资也水涨船高。然而,家政市场却并没有如想象一般真正朝着专业、规范甚至高级的方向发展:家政工的供需大多都被中介或家政公司垄断,行业标准不一,人员来历复杂不明,很多中介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推荐人选,一经推荐概不负责,将所有的风险甩锅给雇主。
因此,对雇主来说,聘选一位合适的家政工不啻为一场耗时、耗力、耗神的巨大冒险:雇主(往往是女性家庭成员)不得不化身福尔摩斯和资深HR,掉入不断筛选、面试、试工的循环中;即使好不容易遇到了“天使阿姨”,又要担心ta因为种种不可测力离开之后,自己需要收拾一地鸡毛。另一方面,市场的乱象和原生家庭的盘剥让家政工自己的权益也丝毫得不到保障。家政工和雇主究竟谁更弱势?阿姨们的薪酬是虚高还是物有所值?家政工作相比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哪?本期节目中,四位不得不从极为有限的家庭收入里拿出一大部分聘请家政分担“第二轮班”却被虐到心力交瘁的主播将与大家分享她们的故事。欢迎收听“...
Published 09/27/22
中秋假期已至,国庆小长假也在转角处,但对于有娃的家庭,假期却常常比平时更为忙碌:平日可以回收神兽的学校、幼儿园放假了,日常支撑家庭运转的家政工们也要休假。育儿、家务、养老等沉甸甸的照护重担一下子又落回中年打工人的肩膀。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双职工家庭日常运转往往都离不开家政服务。家政服务能够为有幼儿、老人的家庭提供看护,也能缓解上班族们“第二轮班”的压力。但聘用家政工不仅费用不菲,还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缺乏行业规范的家政市场、良莠不齐的服务质量、没有任何保障的雇佣关系,使得挑选、试用家政工以及维护与她们的关系本身都变成了让人头痛的新家务 - 不出所料,这些认知劳动往往都会被推给女性。
您的家庭有聘请家政工的经历吗?欢迎您在本次征集活动的留言区分享。我们将在下期节目中抽取两位留言听众,赠送《礼俗时刻》或《母乳与牛奶》一本。
Published 09/11/22
23期节目中,我们与音乐教育资深专业人士、特邀嘉宾缪思捷老师讨论了音乐与人的关系以及儿童音乐启蒙。学习一门乐器不仅要求家长有可观的资金储备和可支配的时间来陪学陪练 ,也极其考验孩子本人的毅力和家长的耐心。对于大多没有专业背景的家长们来说,该如何从良莠不齐的儿童音乐培训机构中挑出靠谱商家?面对玲琅满目又暗含鄙视链的乐器门类,家长该如何做出适合孩子的选择?专业人士是怎样陪孩子练琴的?在本期节目中,缪老师以琴童家长的身份,与我们分享了选机构、选乐器、“陪练”的实用秘笈,也从音乐教育者的角度指出了考级、比赛之外让音乐长期陪伴孩子人生的可能。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25期节目《陪练人生:做琴童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本期彩蛋】
本期片头片尾音乐是缪思捷老师演唱录制的歌曲 《歌未央》。
【本期主播】
CD...
Published 08/14/22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倡议的“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喂养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的官方话语和媒体文章往往将母乳喂养描述成一种美好、神圣而又自然的体验,是母亲的“天职”;"坊间智慧"也常常把婴儿发育的各种情况都归结于母乳这一"神秘力量"。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母亲不仅天生会哺乳、应该哺乳,甚至应当享受哺乳。
然而,当时许多新手妈妈“顺理成章”地开始母乳喂养时,却发现自己像被骗上了贼船:有的妈妈觉得自己完全沦为“奶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连基本的隐私和尊严都无法顾全;有的妈妈连顺利为畜都很困难,堵奶、涨奶、乳头皴裂变形、乳腺炎等种种难以言说的苦痛往往才是母乳喂养的真实体验。在身体遭受折磨的同时,妈妈们还要面对很多“好意”的指导和恶意的指责,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那些坚定决心想要坚持母乳的母亲,也常常会遭遇各种偏见和层层阻挠。
在今年母乳喂养周的尾声,四位曾经入坑母乳喂养以及还在坑内的主播将与大家分享各自在母乳喂养路上的血泪经历,援引相关的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扒开母乳喂养这一“科学”话语背后的种种悖论,讲讲母乳喂养那些...
Published 08/06/22
尽管当今的大部分家长都未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学习音乐如今日益成为中产儿童日常生活的“标准配置”。即使市场上的音乐培训价格不菲,似乎也无法阻挡家长们“跳坑”的热情。在正式给娃报班学习音乐之前,家长们可以如何因地制宜的对孩子进行不费爹妈、不烧钱的音乐启蒙?英文儿歌“磨耳朵”真的一箭双雕吗?“音盲”父母们有没有希望栽培小小音乐爱好者?本期和下期节目中,主播们邀请了从事儿童音乐及钢琴教育多年的缪思捷老师来探讨有关儿童音乐教育的哲学与实操技术。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23期节目《音乐启蒙:爸妈没天赋,娃还有希望吗?》。
【本期彩蛋】
本期片头片尾音乐是缪思捷老师演唱录制的歌曲 《歌未央》。
【本期主播】
CD...
Published 07/30/22
近年来多个省市中考体育分值逐年增加,"双减"后小学体育课程比重也显著增加,少儿运动培训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尽管课时费高到让人不禁捂紧钱包,可是家长们想要培养体育特长抑或竞技体育种子选手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原本投身于一项运动可能只是出于兴趣,或是为了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但如今运动培训行业似乎也发展出了一条鄙视链,越小众、越昂贵、越不“平易近人”的运动项目越处于鄙视链条的上端,这让运动的选择和投入变得尤为复杂。在这一期中,各位主播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运动经历和社会观察,讨论了培养孩子走专业体育路线的可能性,目前少儿运动培训市场中复杂的阶层、消费、性别话语,...
Published 07/10/22
2022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悲伤而荒诞的,对于主播CD来说更是被不幸反复打击的一年。在长时间的封控后,CD一家老小却依然莫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经历了转运、隔离、进舱、转舱的颠沛流离。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连线了依旧身处方舱中的她,为各位听友分享她这段时间来的经历以及在方舱中的见闻和感受。
方舱的条件对实现生活的基本需求造成了哪些挑战?进了方舱就可以体验“另一只靴子落地”的放松了吗?方舱中弥漫的是人性的阴暗还是“社会面”的温情?“封城”的仓促期过后,方舱的设置到底有没有变得更适合孩子、老人和家庭的恢复?在一个核酸常态化、方舱永久化的未来,方舱建设应该有哪些可以改善的方面,而我们个人又需要准备哪些应对的技能?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疫情也许会过去,然而这段经历对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人、每一个家庭的心理冲击还需要漫长的修复。但愿我们最终都能等来心灵上的再次舒展和正常生活的全面复苏。
(本期节目上架前,主播CD的四位家人已经全部核酸转阴并安全回家,而CD的核酸检测结果依然在阴阳之间横跳,同时在全市方舱陆续关闭合并的情况下可能要被转运至第三个方舱。但愿CD能顺利出...
Published 05/27/22
各位听友们大家好!一些热心听友的关心让几位佛系主播突然意识到:“非显著差异”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有更新了。于是,我们决定向大家交代一下本站鸽了这么久的原因,比如有的主播在“体验”方舱中,有的主播在适应“新手妈妈”的角色中,有的主播在封控办公并带娃中......非常感谢在特殊时期依然有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新的节目已在筹备中,期待您的持续关注。断更的日子里,希望我们往期的节目能陪伴您。特殊时期愿大家安好,520快乐!
Published 05/20/22
进入3月以来,上海的疫情愈演愈烈,一则据传拍摄于上海市金山区婴幼儿隔离点的视频引发了公众极大的恐慌和争议。随后,中国慈善家杂志对此事进行了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hHagEtiN8jrMe_oEe_FNEQ)。在该文留言区里,不断有当事家长现身说法,分享自己触目惊心的经历。
尽管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妇联等机构迅速针对这一消息作出了回应和解释,但并未平息民众的愤怒和忧虑。4月4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重申了关于儿童感染者的收治原则:“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位于上海金山区的公共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其他大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家长符合陪同条件的低龄儿童感染者,将主要在集中收治点隔离治疗,并配置专业的儿科医疗团队,保障患儿得到规范专业的治疗和生活照料。”...
Published 04/05/22
近日,国内疫情形势突然严峻起来,全国各地呈散点式爆发,大面积排查与防控再次成为日常。“一人确诊,多人隔离”的“连坐”政策让多地小伙伴不是自己正在被隔离,就是认识一批被隔离的朋友中(当然,如果你因此发现自己没朋友,当我们没说……)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生活一下子变得无比“惊险刺激“,每个人都有可能迎来突如其来、毫无防备的隔离生活。面对隔离,有的人可以“喜提2+12”,甚至突然发现手头多出了一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人却焦头烂额,在日常的节奏与心情被塞进碎纸机之后,艰难地探索重建新的生活模式。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尤其是有幼儿的家庭)可以为即将到来的隔离生活做好哪些准备?隔离中又有哪些策略可以让自己心(不)情(要)愉(发)悦(疯)?在今天的节目中,主播CD及家属本着“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的精神,结合自己在春节前无外援带娃隔离两周的经历,为大家献计献策,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18期节目《与神兽同笼,如何不疯?》。
【本期主播】
古铜 CD ...
Published 03/14/22
"国际劳动妇女节", 这一为纪念各国妇女权利运动、庆祝妇女贡献而设立的节日,近年来却悄悄变了味,被改名换姓包装成为以女性群体为潜在消费群体的购物节。在这种节日氛围下,商家不断暗示女性通过消费来“对自己好一点”,同时“善意”提醒男性要通过支持女性的消费来维持关系。
然而事实上,女性在消费中,尤其是在为家人采购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认知和情感劳动,可是“消费”却被建构成是一种娱乐、消遣和享受。女性的消费行为真的是冲动的、无节制的、虚荣的吗?男性的消费行为就是理性的、必需的、高效的?消费市场是如何形塑女性以及男性的身份、关系、价值和意义的?金钱表面看似代表物质,但其实背后可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姚泽麟副教授带着他的近期译作《金钱的社会意义》,与三位主播共同探讨消费主义的相关议题。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17期节目《3.8节你花钱了吗?金钱、人情与难以逃离的消费主义》。
【本期主播】
古铜 米粒 ...
Published 03/07/22
2021已过,但李靓蕾与王力宏的离婚硝烟还在弥漫,两人婚后的家庭生活细节亦在一波三折的离婚过程中暴露在公众的审视之下,王力宏这位公众眼中的前优质偶像被拉下神坛,人设步步坍塌;我们同时也看到,李靓蕾婚后五年生仨娃,全身心投入带娃,并努力维持一个好妻子的形象,但仍免不了在提出离婚时被冷嘲热讽为贪财、物质。换句话说,即使在这样一个高收入、高曝光度的明星家庭里,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接受过一定的心理学训练,李靓蕾作为一名女性,仍然面临所有全职妈妈都在面临的压力、风险和困境。
做全职妈妈真的是基于个人偏好的自由选择吗?究竟是什么让那些本来已是职场精英的女性选择回归家庭?她们如何适应新的角色?她们如何看待自我与价值?当她们想重回职场的时候,是否可以重启这部分人生?本期节目中主播们将通过《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这本书,跟大家一起冷静地(不存在)交流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与感想,欢迎收听!欢迎留言!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
Published 02/22/22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文件,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双减”一词成为了年度十大热词之一。其实,这些“新政策”的背后藏着的是教育领域的“老烦恼”——减负。早在1995年教育部就曾出台过相关文件,要求减轻学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自此开始,陆续有超过十个官方文件持续在减负一事上发力。然而,就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的程度来说,此次减负则首屈一指。
这一次,来势汹汹的“双减”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大地震”。教培行业偃旗息鼓,好未来、精锐教育等行业龙头关闭了多家门店,并通过转做家庭教育、直播等多种方式谋求转型。学校内也纷纷开设了课后延时等服务。然而,这些表面的剧变并未打消家庭的教育焦虑;相反,“50%的中考淘汰率”、“寒门再难出贵子”、“小镇做题家再难进名校”的恐惧让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不降反增。教育公平、教育功能等话题也迎来了新的全民热议。
“双减”的到来让谁欢喜让谁忧?几年一轮回的“减负运动”能真正起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吗?家长们焦虑的根源是什么?...
Published 01/02/22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每当一起儿童家庭虐待事件通过大众媒体进入公众视野,这句话都会被重新翻出来并冲上网络热点。在知乎、豆瓣等网络社区,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问题也一直是热门话题,在这些讨论贴中经常可以见到网友们半开玩笑半带严肃地呼吁生孩子之前应该让家长考个证,并且吐槽不合格父母的危险程度不亚于无证驾驶的司机。
与此同时,“父母持证上岗”似乎正在悄悄成为社会现实。2017年5月,杭州市上城区推出“星级家长执照”工程;2020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推出了“4C”家长培训制度,在该制度的试点学校,孩子入学报到时家长也要出具学习结业证书;广东省中山市也在几年前探索过“孩子要上学,家长先上课”的模式,该市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新生家长需要在网络学习平台累计一定的积分才能登录新生报名系统。最近新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从法律层面合理化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家庭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科学”话语和公共领域自上而下的双重审视。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将人类养育幼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变化与差异比喻成一个由世界上不同人群开展并进行了几千年的实验(转引自LeVine...
Published 11/24/21
婚姻不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也是性别、公平和感激的观念进行交锋的舞台。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进入职场的机会,但却仍然未能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外努力工作一天之后,她们回到家还必须作为主力承担家务、照顾小孩和其他家人。然而,多数双职工家庭中的男性并没有分担起照顾子女和操持家务的任务,这使得女性不仅每年多付出了近一个月的额外劳动(Hochschild, 1989),也令她们生活于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对于这样的困境,除了感叹唏嘘,作为职业女性的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对多个美国家庭进行参与式观察与访谈,完成了《The Second...
Published 11/01/21
对生活在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城镇地区中产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外语几乎已经成为童年生活的“标配”。为了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外语学习已成为不少家长的重点教育投资方向,而家长们的热情也使市面上各种号称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外语的培训课程和电子产品供不应求。
有趣的是,推动儿童外语学习的社会话语往往会给自己画一圈“科学”的光环。许多关注外语学习的父母早已对“关键期”、“双语优势”等概念稔熟于心;“X岁再不开始就晚了”、“学得越早发音越正宗”等看似言之凿凿的说法更让不少家长觉得晚学半天就已经输了。然而,目前关于语言习得和双语儿童的研究发现其实并没有确凿统一的结论,而是充满争议和未知。
孩子学习多种语言究竟有哪些好处?孩子的外语学习应当在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学外语有何规律,朋友圈盛行的说法到底真假几分?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多语能力的父母,又该如何避免成为外语培训行业的韭菜?本期节目中,四位主播特地邀请了双语学习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丁婷博士,从发展心理学、人类学、语言习得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共同探讨外语学习的各种问题,帮自己和听众小伙伴们绕坑。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十二期节目《学外语到底有多...
Published 10/11/21
在坚持不定期更新了10 期节目后,本期节目中各位主播决定停下脚步,来一次“复盘会”和新一季的“前情预告”。当然,我们也不忘紧跟时事地谈论了“双减”政策、双语学习、父母持证上岗以及其它。想知道为何暑期更加忙碌的“学术狗”要坚持录播客?我们回应了粉丝们的哪些问题?新一季的节目有哪些新颖的选题和不同的设计?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十一期节目《剧透,慎入!想集体躺平的主播会在新一季聊些啥?》。
【本期主播】
古铜
CD
Rosa
米粒
【收听指南】
02:20:做播客:主播们的心灵spa
05:32:父母持证上岗:“专业人士”也心虚
08:25:事无定法,坚持“非显著差异”的初心
15:52:“双减”:哪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25:00:双语学习、隔代养育...新一季的剧透来了!
31:34:美国教育是传说中“别人家”的教育?其实并没有!
35:38:打广告啦,快到微博微信关注我们!
【本期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为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于1834年创作的练习曲“蝴蝶”。
Published 09/10/21
上期节目中我们提到,许多父母既不想成为“育儿啃老”族,也不放心将养娃重任外包给可能流动性极大的家政育儿行业。于是,送娃入托就成为一种刚需,既能保住父母们的打工饭碗,又能让孩子得到专业看护。但是,托育机构近些年来才渐具规模,那些五花八门的课程设计,花花绿绿的环境布置,以及“蒙氏双语”、“日式托育”、“美式托育”等各种抓眼球的宣传话术,常常让新手爸妈们陷入选择的迷宫。可以说,家长们“虽在此山中”,却是“云深不知处。”
面对这些选择,两眼一抹黑的家长们往往只能被托育机构牵着鼻子走,从价格、规模、教师学历、课程复杂程度等外在标准中“盲选”。然而,鉴别托育园好不好真正应该看的指标是什么?作为家长如何去观察这些指标?有什么窍门可以快速辨别机构质量的优劣?本期节目中,各位主播将搬出自己实地走访上海二十余家托育机构的丰富实战经验,多年来混迹于各大幼儿园的观察积累,并结合学界的相关研究,为大家梳理出挑选托育机构时的考察重点,供小伙伴们参考,免交智商税。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十期节目《如何像专业人士一样挑选托育园:跳出以貌取园的坑》。
【本期主播】
Rosa CD 米粒...
Published 0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