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E24【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等——花——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没有人生来是同性恋,人们在追溯、反思自我中成为同性恋。One is not born a lesbian–––one becomes a lesbian through acts of reflexive self-fashioning. (Stein, Arlen. 1997)有人说2021年是东亚百合元年,老鱼小吴从年初的《了不起的女孩》、看到《风声》、到《无法忘记的她》(率知完),总算是在年末等到了一部完完全全聚焦于女同性恋具体困境的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不同于其它东亚双女主题材剧集的谨慎克制,导演/编剧在《花香》中探讨了一个同性群体独有的问题:同性恋者究竟如何自我认同?人们又是如何意识到自己处在一段同性关系中?在异性恋霸权下,异性恋的身份认同是不需要经过刻意反思的:在人们打破“出厂设置”、出柜之前,ta们即被默认为顺性别、异性恋。「花香」是一种爱的氛围。它和暧昧有关、和爱有关、和性有关,你却说不上具体的关联究竟是什么——你无法指认花的位置,甚至无法确认它的存在。花香是识别某个人的线索,也是经年过去却仍有余温、隐隐作祟的内心欲望;它诱惑你去追忆、去等待,让你在情欲显现后不得已直面自己的命运。同性恋者,有一个从性意识朦胧到逐渐明确、认同同性恋身份的过程。如果说「花香」是性朦胧期,那么究竟要等多久才可以亲眼看到花苞绽放?十五年够不够?够不够?等你我认识世界的那一天,花就开好了。时间线/内容[00:08:38]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是一次对往事的窥探。[00:09:37] “花香不是一个旧情复燃的故事;也不完全是一个,同性恋十五年来对初恋恋恋不忘的故事;甚至说它是一个女同性恋“诚实面对自己”的故事也不准确,它更像一个——回到过去发现真实的自己的故事。”重构回忆[00:12:35] “我们对于过去的回忆是不尽真实的,人们常常会在回忆中重塑过去的从而建立一个相对完整、以及更符合当下境况,或是更符合对未来的期待的个人叙述。”[00:14:36] 过去的’自我’会与现在的’自我’不断进行对话。过去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在,同时当下经历的塑造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对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两个自我的对话而变得清晰。(Jackson, 2006)Part 1. 十五年前的「花香」[00:18:47] “亭亭魂牵梦萦十五年,见到学姐后,想要知道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1)你敢不敢承认你喜欢女生?2)你是不是喜欢我?”
[00:22:07] 为什么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钟亭亭都无法确认学姐的爱?[00:27:06] 社会学教Ken Plummer 总结的四个让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年轻同性恋们难以自我认同的机制:[00:27:57] 1. 异性恋以及异性恋核心家庭的霸权地位。这样的霸权会不断给年轻人强化传统的性别分工,灌输家庭至上的观念、以及异性婚姻才是唯一合法的组成家庭的方式。[00:30:36]江怡敏:以异性恋主流叙述来规划人生[00:33:43] 亭亭:一切迹象都表现出亭亭「喜欢」学姐,但同时一切迹象也都表明她根本不知道这是(同性间的)「喜欢」[00:38:26] 2. 周围没有同性恋领路人(role model)[00:38:45] 李银河在《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同性恋们要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1)无师自通 2)’师傅’带进门[00:40:38] 3. 没有同辈支持同性恋的组织[00:43:22] Miranda Frinker, Hermeneutical injustice 「诠释不正义」:由于社会边缘群体的诠释资源的缺失,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和概念表达重要的社会经验,导致既无法理解自身,也无法为大众所理解。[00:46:15] 4. 社会的集体恐同机制,会去控制、强迫、然
More Episodes
《坠楼死亡的剖析》是一部关于叙事的电影,它探讨了叙述形成的过程以及基于同一事实的不同叙述之间的博弈。 叙述是人类的一种难掩的冲动,一种下意识的本能。从我们看到一个事物开始,就在为其添加叙述。即使我们看到一幅静态的图片,我们的叙述本能也会发挥作用,为画面添加叙述,想象这一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下一幕可能是什么样子。叙事,是编织真实与虚构的技艺。 这种对事实的空缺填补——基于通过感官捕捉到的现实片段,在这些片段之间的空白处填补上自以为的全貌理解——在《坠楼死亡的剖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男人从家里的木屋阁楼跌落,现场没有找到凶器,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指向凶手的直接证据,只有三滴血迹和案发...
Published 05/21/24
Published 05/21/24
「情绪稳定」在全民焦虑的时代已然成为一个被受追捧的稀缺品质。 我们往往会将情绪稳定和正面评价联系在一起,如有教养、温柔以及内心强大;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于「坏脾气」的批判和不接纳,他们被视为负能量输出者,社交圈的焦虑源,以及不自爱,缺乏人生的智慧。所以,情绪不稳定的人,该怎么过这一生? 本期节目,我们将深入了解拥有「坏脾气」的小吴接受心理咨询半年的的历程。 小吴最初的困扰是:为什么我不能像那些面对问题从容不迫的人一样保持情绪稳定?这种自我质疑或许是很多人的共鸣。我们往往羡慕那些似乎能够轻易管理自己情绪的人,却忽视了每个人背后的情感故事和心理特质的不同。在心理学中,情绪稳定是一种人格特质,与...
Published 03/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