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美元荒下的通杀还要持续多久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日元兑美元加速贬值,接近150,是过去32年的最低水平,不知日本央行是否会再次动用其捉襟见肘的外汇储备来干预。 一朝梦回 20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当时为了纠正强势的美元,美元对日元从不到3年的时间里贬值了一倍,从250跌到120。再回溯多一段时间到20世纪30年代,美元也有过两次大幅贬值,那时各国通过操纵汇率使它们的货币竞争性贬值,好让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便宜,同时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样的操作能增加本国生产水平,创造更多就业。 到了今天,强势的美元成为投资者手中抗通胀最好的资产,非美货币国家在调动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来干预本国货币的贬值。 在分析宏观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过度重视于那些实质性因素,例如通货膨胀,生产率,利差和贸易收支账户,而汇率通常只是平价模型下的技术输出。但也许货币本身的供需才是宏观问题的结症,就像弗里德曼说的一样“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对非美国货币家来说,强势的货币是国家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表现,货币升值意味着进口成本降低,出口获得的外汇增加,国家内部变得更富了。但是问题是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国内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带来国际上的流动性危机,也就是“特里芬两难”下的美元荒。 本期节目我们的新加坡投资咨询顾问林欣蒨(Lim Shin Chiann)和姚天枢(Andrew Yeo)为您解析美元和如何管理货币敞口。 其实“特里芬两难”问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没有那么严重,那时供应链的全球化还没有成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美国保持繁荣和强大的贸易地位,美国就能够按意愿在海外进行大量投资,以此来同时维护美国的贸易收支平衡和全球美元的供给。 如今看来,美国的相对衰弱和其他国家的崛起(如日本,欧洲,中国)有美元体系本身造成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美元储蓄货币的地位似乎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被磨损。现在用其他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说法纷纭,但欧元有地缘政治不稳定的问题,人民币有政府债券体量过小和资本管控问题。在看的见未来,我们都应重视美元的避险功能, 深思美元的储备地位。
More Episodes
随着经济前景的逐步改善,不同地区在经济势头、通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方面出现了日益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各类资产类别中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投资机会。 得益于稳健的消费和投资,尽管速度有所放缓,美国的经济增长优势仍在持续。在美国之外,全球贸易正在复苏,其中对欧洲与亚洲经济的助力尤为显著。 敬请收听本期市场透视播客,瑞士宝盛香港区股票专家Monica Xie与固收专家Steve Wang将共同探讨当前的市场环境、他们对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场的建议,以及在今年下半年对投资者而言最有利的投资选择。
Published 06/25/24
Published 06/25/24
投资者在过去一个月所最关切的话题,包括五月中旬新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对中国市场的初期影响、中港股市未来数月的行情预测、对不同机构所发布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的比较,以及在电动车关税方面的新一轮中美博弈,都将在本期《与思睿集团月度对话》中得以深度探讨。   本期播客(于2024年6月4日录制)由瑞士宝盛香港研究部主管邓启志先生联同思睿集团合伙人及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先生分析中国市场近况。
Published 0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