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工作方式也该变了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对于职场人,今年是难熬的一年。从开年的大厂裁员,深圳、上海、广州疫情相继爆发,到各类企业爆出降薪,职场人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后疫情时代。 当互联网红利不再、零售制造服务遇到消费力的挑战、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职场人究竟面临着哪些变化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一、后疫情时代,职场的三大剧变 变化一:无界工作 在后疫情时代,一言不合就居家办公,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加速数字化办公的进程。所以,首先是工作的场所、地点、场景,变得无界,其次,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逐渐模糊。 简而言之,以往工作挣钱、生活消费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也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而工作中,同样与你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这种趋势好的一面在于,生活方式能够变现。很多的生活类博主、美食博主,包括知识类博主,他们事实上就是在一边生活、一边进行内容的生成。对于新的技能要求,除了要有复合的能力,也需要更高效的工具。 比如,一边做事、一边录音、一边拍摄,最好还能同步获得文字版,方便形成字幕或笔记,进行后续加工。 而不好的一面在于,工作有可能完全将人原本的生活吞噬。网上关于工作的吐槽比比皆是,尤其是对于开会。 比如“白天开会,晚上工作”,最近还看到黄西一个刷屏的吐槽“老板说简单讲两点,结果从早上10点讲到下午2点”。无论是出卖技术的工程师,还是出卖脑力的咨询师,只要有沟通,就都存在这个问题。 白天有无数的会议、沟通要参加,日程已经排满了,而且都需要快速的总结和反馈,基本上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真正的工作。 而工作也就挤压了晚上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时间。甚至是看起来轻松愉快的自媒体博主,其实很多时候也需要晚上爆肝剪辑、写作。 当工作变得无界,就有可能无限制地侵占我们的生活,让人看似终日都在工作,其实丧失了用兴趣滋养自己、开拓眼界的机会。 所以,我们更需要有意识、有仪式地去划定界限,否则将陷入工作的无底黑洞。 变化二:结果导向 过往,通常用来衡量工作量的是时间,也就是八小时工作制。然后有加班、996等。工作时长的衡量,事实上延续了工业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必须在厂房里进行8小时,只是现在的“工厂”变成了开会、沟通、案头工作、交付等等。 但事实上,在脑力劳动主导,以及服务经济主导的时代,再加上更多远程办公的场景,工作很难再用工时去衡量。 那要如何去衡量人的产出和报酬呢? 答案是:项目制、客户导向、结果导向。 无论你花了多长的时间,都需要最终付费人点头掏钱,让客户满意,那么你的工作旅程实际上才告一段落。而这个“客户”,可能是内部同事,也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客户。 在企业中,往往是一个团队面对共同的客户。想要快速解决客户问题,交付客户满意的结果,团队每个人都不希望做出糟糕的决策或交付。 尤其是面对疫情,所有的团队都期望获得更好的绩效。这就要求:决策质量更高、创新更多、实施时间更短以及成本开支更少。 为了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准确分享所有相关的信息、达成最优解的共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在决策过程中,有个大家都容易忽略的细节,却决定事情进展效率和最终结果:信息的同频和认知的拉齐。 团队第一步并不是急着往下走,而是确保大家看信息的维度是一致的。所以,团队成员需要建立一个由准确信息组成
More Episodes
一、自我管理:要有延迟满足感 1.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2017年11月 2.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当时,Code...
Published 11/22/22
Published 11/22/22
“我们对工作本身并不失望,它困难而有趣。让我们抓狂的是公司的管理方式。我们被当作孩子一样,被禁锢,失去自由感。” 常年呆在密闭写字楼里、过着朝九晚六、两点一线的朋友们,对上面的话应该极有认同感。只是习惯了密不透风的工作环境、开不完的会议日程,大多数人会选择接受现实,并试着自我调侃:这不就是打工人该过的生活嘛? 人们会开始自我洗脑,“成年人的世界哪来那么多选择”,喜欢和自由是奢侈品,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还房贷车贷,至于工作有不有趣,那是职场小白未经社会毒打才说得出来的话。 然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两个天真的成年人发起了异议。 他们对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以办公时长来评判工作的管理模式心生厌倦...
Published 1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