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底层逻辑:变的是购买力,不变的是人性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文 | 浪浪子 轮值主编 | 智勇 值班编辑 &责编 | 润锦 第 5712 篇深度好文:5821 字 | 12分钟阅读 先看一组数据: 过去的20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12倍,稳居世界第二。 城市化率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摩天大楼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7成。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5.6倍,稳居世界第一。 如果一个人刚好出生在20年前,他大概率是幸福的,因为他整个青春都能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如果20年只是一个人经历的周期,此刻他大概率会陷入焦虑,因为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一个明显的共识是:在刀耕火种时期,服装行业资源众多,入局者多以淘金为第一要务;一旦资源变得稀缺,各路人马立刻建立据点,制造更精密的采集设备,行业也由此进入品牌时代。 在品牌时代,大家需要回答的命题从“如何扩张”变成了“如何创新”,答卷人因此要具备更高的思维观与更大的格局观。 已陪伴国民20年的海澜之家提出了全新的品牌价值主张:“创造有生命力的服饰,服务每个人的光采”。 (图片来源: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在海澜之家20周年线下发布会上发表演讲) 从崇尚大牌到服务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服装新变革正在继续。 一、消费平权的浪潮:服装平权 1978年,北京大街上的主色调是蓝、灰、黑。稍微鲜亮一点的颜色,在人群中都会引起侧目。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外贸订单如雪片一般飞来。我们在代工服装的同时,也在改造大众心智。 审美开始分化,穿衣不再是“穿得更好”,而是“穿出自我”。 九十年代,大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和大红色的连衣裙,成为城市街头的日常。 迈入21世纪,哈韩、哈日的潮流在人群中流传起来,牛仔背带裤、迷你超短裙,加上一头烫染,成为当时炸街的标配。有的人玩得更野,松垮的裤子、厚重的刘海、再来一个爆炸头,非主流文化也借机生根发芽。 21世纪前二十年,电商以燎原之势兴起,中国消费者快速走完西方花了百年完成的服装消费升级。中国服装市场在2018年零售额达13706.5亿元,包括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 进入第二个十年,我们的大众、或大牌服装早已与世界无缝衔接。当选择也越来越多,内需增速持续放缓,未来服装该往哪里走?业界人员也在反复思考。 前不久,在海澜之家举办20周年发布会,董事长周立宸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们对服饰的选择从过去寻求公共价值的认同,到今天愈发趋向个性化——追求自我的充分表达与体现。在这种诉求的变迁下,‘服饰’ 和‘人’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穿得好一点’,不再只是满足某种实用需求、赶上某个潮流。 ‘好的服饰’开始需要和 ‘每个人’形成有机的整体,与TA所处的生活方式契合、能表现TA独特的气质形象、传递TA相信的价值态度。 ‘一个美好的中国,来自无数个闪闪发光的人’。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更让我相信‘好的服饰’不止要让每个人穿出舒适、穿出体面,更要去肯定每个在生活里发光发热、平凡而又不凡的中国人。” (图片来源:海澜之家「20周年特别纪念款」衬衫) 在过去,消费主义商家总是意图让人们“把手段当成目的”,为了穿品牌、为了穿出“标价”,而忘了品牌、外表、标价都是为了自己的风格而服务的。 消费主义善于为虚无空间搭台唱戏,而周立宸董事长一句“肯定每个在生活里发光发热、平凡而又不凡的中国人”一下子把大家拉回现实。与其盲目跟风潮流,还不如发现一个发光的自己。 这与王家卫在电影《一代宗师》里提到武学的三大
More Episodes
一、自我管理:要有延迟满足感 1.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2017年11月 2.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当时,Code...
Published 11/22/22
Published 11/22/22
“我们对工作本身并不失望,它困难而有趣。让我们抓狂的是公司的管理方式。我们被当作孩子一样,被禁锢,失去自由感。” 常年呆在密闭写字楼里、过着朝九晚六、两点一线的朋友们,对上面的话应该极有认同感。只是习惯了密不透风的工作环境、开不完的会议日程,大多数人会选择接受现实,并试着自我调侃:这不就是打工人该过的生活嘛? 人们会开始自我洗脑,“成年人的世界哪来那么多选择”,喜欢和自由是奢侈品,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还房贷车贷,至于工作有不有趣,那是职场小白未经社会毒打才说得出来的话。 然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两个天真的成年人发起了异议。 他们对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以办公时长来评判工作的管理模式心生厌倦...
Published 1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