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4月2日,南京林业大学宋凯副教授自杀,年仅38岁 5月12日,该事件引起全网热议,舆论将其自杀原因归咎于高校的考评制度 5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称,学校没有“非升即走”政策,网传自杀原因不属实 今天的节目,你将听到: - 什么是“非升即走”?是不是真的通不过考核就得离职? - 什么是聘期考核?既然学校没有实施“非升即走”,考核不通过会怎样?是否存在解聘危机? - 考核指标明明是写在合同里的,为什么入职之后才发现压力山大? - 年龄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有多重要? - 国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为什么会在一所非985、211的学校遭遇挫折? -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南京地区的高校有什么特殊性?海归博士如何选择地域和院校? - 学阀是什么?人脉在国内学术圈的作用是什么? - 如果我拥有和宋凯类似的履历背景,回国找工作之前需要注意什么? 愿逝者安息,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
Published 05/16/24
最近收到一些提问:去美国读博,毕业以后教职好不好找?如果教职市场太卷,怎样可以提前准备,提升成功率? 这些问题当然难免泛泛,若真要考虑学科差异和个体差异,简直没法谈。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也泛泛来看一下基本盘,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情况,或许心里能更有数。 简言之,单个教职的应聘成功率通常不到1%,但通过拉长时间线和增加投递数量,想要在5年内上岸一个tenure-track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本期节目,我们就来一起分析分析。 你会听到: · 美国教职应聘的岗位选择、时间线、材料准备 · 美国人文类博士后的申请难度 · 一个岗位竞争程度的衡量方法 · 留学生在时间规划和签证方面的策略 相关单集: Ep. 22 特邀|成功上岸香港tenure-track教职,我做对了什么?(含美国招聘) Ep. 42 从留美读博到拿绿卡,总共分几步? 00:00 Zeyuan单口首秀 00:31 话题背景 01:33 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职岗位和投递时间线         tenure-track、博士后(人文)、临时教职、教学岗 (lecturer)、open-rank 06:19 ...
Published 05/09/24
Published 05/09/24
请大家多多点赞,把你的祝福送给Gillian!
Published 05/08/24
自第40期《高校做研究的武学秘籍》播出之后,不少朋友留言表示想听我们聊聊笔记方法和工具。 看,我们果然是一档有求必应的播客。 不过大家别太期待,因为这期内容非常偏文史。我们主要聊了自己领域里常见的几种学术笔记方法:读书札记、年表、摘抄、卡片法,以及文献摘要。 所以,如果你也是传统文史领域的同仁,这期咱们应该会挺有共鸣(疯狂招手)。如果是其他领域的小伙伴,大概会觉得这是我们最nerdy的一期哈。 那么你觉得哪些笔记方法和工具好用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0:46 用播客做软件测评?放过我们吧 02:13 两类笔记内容:Facts & Thoughts 04:55 先给笔记祛祛魅 11:22 札记是个好东西,但是…… 17:57 巧用年表梳理史料 25:20 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做摘抄?! 28:33 卡片法的关键不是卡片,而是系统 34:11 文献摘要(annotated bibliography) 37:59 为什么我们觉得zotero不好用 40:42 Zeyuan的Notion卡片法经验 47:01 ...
Published 05/02/24
听说不少听友都挺关心婚育问题? 毕竟,大多数人读博的年龄段正好与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段重合。 如果说读博和学术已经如此艰难(且贫穷),那么叠加婚姻和生育会发生什么呢? 于是,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对读博、婚姻、孕产和养育都有经验的嘉宾,听听她怎么说。 嘉宾:一七,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读博期间生娃,现在从科研转行成为某平台心理咨询师,也是播客《聊天吧,妈妈》的主播。 本期话题分为三个部分:【婚姻&亲密关系】【孕产】和【养育】 男女都适用,但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在美国读博的情况,其他地区酌情参考。 节目中的提问大部分来自上个月在听友群里的征集(入群请加:ze2yuan1)。 如果听完这期之后你还有其他的疑问,也欢迎私信一七(微信:yiqicounseling)。 00:00 Intro 01:44 当读博与结婚这两件人生大事相遇 09:28 除了省房租之外,同居的好处还挺多 13:16 婚姻对留学生的签证和养老的影响 17:11 伴侣选择学术圈内的人合适,还是圈外的合适? 20:03 所以结婚到底有什么好处? 26:02 女性博士想生娃,是否有最佳的孕产时间? 28:57...
Published 04/25/24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可是,难道“放弃”就一定容易吗? 关于“坚持还是放弃”,我们往期的节目里其实已经涉及了很多次,从要不要读博,到异地恋、异国恋,再到学界vs业界——可以说,这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反复出现、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似乎,学校没教过我们到底要如何“坚持”,更没教过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我们以为坚持就是胜利,轻言放弃是可耻的。但事实呢? 于是,善于坚持的Gillian和善于放弃的Zeyuan决定开启一个“quitter系列”,探索关于“放弃”的种种场景。 节目中提到的流程图,来自Steven Bartlett的播客:The Diary of A CEO 00:00 放弃是一门技能,但学校不教 02:42 Gillian小时候的“放弃困难症” 05:41 Zeyuan小时候的习惯性放弃 09:58 放弃和坚持都是一种选择 13:12 【quitter系列】的往期相关内容 14:57 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流程图 20:15 我们对于这套流程图的看法 26:18 二次申请 & 高考复读: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决定? 31:18 ...
Published 04/18/24
惊喜掉落!这是我们和《早日毕业》的第二次串台。 这期节目由《早日毕业》在3月19日首发,我们俩也开心地当了一回嘉宾,和主播Hero畅聊“自爱”这件事。 00:00 猜猜Zeyuan明天能不能改完论文? 00:47 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爱自己的 10:37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7:15 有条件的爱,还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19:20 你能分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外界的期待吗 23:30 自爱的三个维度 25:08 Zeyuan:一个T人的成长经历 28:26 Hero:“主角视角”带来的负面影响 32:24 正念和冥想 36:57 Gillian:共情能力太强带来的困扰 47:16 练习自爱的方法:适合自己最重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 50:18 多出门走走,不论是 i 人还是 e 人 54:48 在家就可以做的那些免费但幸福的小事 59:35 好好吃饭 01:03:16 给工作和生活之间找一个阻断点 01:05:03 接触自然,运用五感 01:07:51 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沉浸、专注和创造,不论有没有基础 � 提到的书: Kristin...
Published 04/11/24
作为名校毕业的前职场人,Robyn起初并没有想到,自己某一天会全职从事玄学。 她说,是占星帮助她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缓解了长期的内耗,发现了自己真正的passion,并且为她指明了职业方向。 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个案实践,Robyn成为了一名占星师。 前不久,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转行做占星的新闻引发热议。占星学到底是什么?它能帮人们处理哪些问题?这届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玄学?现在想转行成为占星师,还来得及吗? 让我们听听Robyn怎么说。 对占星感兴趣的朋友,节目最后有福利哦~ ———————— 【嘉宾】 Robyn:占星师,南京大学本硕,McGill硕士,前文化编辑、记者,现居美国。咨询加微:rw_astroinsights 00:00 适合文科博士体质的占星师 02:11 是什么让你决定转行做占星?如何找到自己的passion? 06:10 占星让我认识了自己 08:18 占星学和占星咨询到底是什么? 11:48 占星咨询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在哪里? 15:02 普通人想入行做占星,前期需要多少时间和经济投入? 17:41 ...
Published 04/04/24
*本周连发两期,下周暂停一期。 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是许多学术人的常态,但对新手来说可能充满困难。 所以我们决定根据各自多年的参会体验和观察,做一份保姆级攻略。 哪怕英语不好也不要紧,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经验技巧都在这里。 别看有些听起来或许是最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实际会议中还真的见过反例。 总之就是,能想到的应该都讲到了。 因为内容比较多,节目分成上下两部分(第46期和第47期)。 本期是下半部分,关于正式踏进会场之后,包括报告前一天的最后准备、克服紧张感、应对技术故障等突发状况,以及现场Q&A的全方位应对攻略。 更多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请听第2期《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和第3期《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节目内容主要从人文学科视角出发,其他学科请酌情参考。 00:33 PPT备份提醒! 01:18 提前熟悉会场,要注意什么 02:33 最后一遍练习 03:10 尽早熟悉同panel的其他成员 04:45 报告当天穿什么(见第3期) 05:06 ...
Published 03/21/24
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是许多学术人的常态,但对新手来说可能充满困难。 所以我们决定根据各自多年的参会体验和观察,做一份保姆级攻略。 哪怕英语不好也不要紧,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经验技巧都在这里。 别看有些听起来或许是最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实际会议中还真的见过反例。 总之就是,能想到的应该都讲到了。 因为内容比较多,节目分成上下两部分(第46期和第47期)。 本期是上半部分,涉及我们会议之前在家完成的工作,比如论文、讲稿、PPT、演讲练习。 更多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请听第2期《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和第3期《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节目内容主要从人文学科视角出发,其他学科请酌情参考。 01:10 第一次在大型会议上用英文做报告,你担心吗? 02:53 本期和第47期的内容简介 03:21 需要事先提交会议论文吗? 05:30 报告的讲稿如何准备(含读稿vs脱稿) 11:35 PPT的模版和配色 15:19 首页需要哪些内容?临时想改报告标题怎么办? 16:36 结尾要不要致谢 18:11 ...
Published 03/21/24
或许每个博士生都曾经问过自己:如果不做教授,我还能做什么? 我们曾经在第41期节目里讨论了学术圈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工作环境,但“离开”也不是容易的事。对于理工科等高应用领域,转向业界往往涉及到金钱、兴趣、工作强度的取舍平衡。对于专业技能转化率极低的人文学科来说,离开高校可能无异于另一趟幽林探险。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早日毕业》主播、麻省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在即的Hero做客Grad Lounge,来一场人文 vs 理工的择业经验碰撞。 尽管学科和市场情况迥异,我们发现,找工作归根结底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财富、头衔、平台、事业成就等等这些职业发展中的舆论焦点,或许最终还是在个人心底里让位于价值感、生活方式、身心健康。 ——我们的择业背景—— Gillian:艺术史博士毕业,现任波士顿美术馆研究员,on the job market Zeyuan:东亚系博士毕业,回国后曾从事中学国际教育,现自由职业 Hero:化学工程博士生,对教职幻灭后转向业界,on the job market 本期节目主要聚焦美国高校和就业市场。 00:45 关于《早日毕业》 02:57 ...
Published 03/14/24
用五个字讲一个恐怖故事: “在美国报税。” 可是报税(tax return)这件事究竟能有多麻烦呢?这么说吧,收入构成最简单的情况(比如只拿工资的单身留学生),报税用时以“天”计算。收入来源和家庭情况略复杂的美国人,报税用时以“周”计算,而且有时还要额外花钱去买软件或者请专业服务——没错,普通家庭还要花钱去拿回自己多交的税,就是这么讽刺。 本期节目主要针对在美国留学、持F1签证、拿奖学金或工资的硕博研究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报税的季节。如果你在这方面还是一头雾水的新手,这期节目或许不能帮你填税表,但应该可以给你一点信心。 其实“老手”也经常一头雾水,去年报过一遍,也不代表今年就学会了。 再加上,过去的一年中你的婚姻状况可能发生了改变,或者税务身份从non-resident alien(NRA)变成了resident...
Published 03/07/24
常年与内耗共生的Gillian尝试过哪些办法,效果如何? 自称没怎么内耗过的Zeyuan是什么特殊体质? 本期节目,让我们来盘一盘博士生内耗的常见表现、思维成因,以及缓解办法。 00:46 所以到底什么是内耗? 03:00 写作拖延与内耗 07:17 休闲负罪感 08:41 导师是不是不喜欢我 12:41 容易引发内耗的思维模式 no. 1-3 15:57 容易引发内耗的思维模式 no. 4: 习惯性自我归因 23:45 练习 no. 1:专注当下&正念 30:14 所有的能力训练都是相通的 31:32 练习 no. 2:课题分离 35:30 练习 no. 3:自我接纳 42:55 Gillian:我与内耗作斗争的历程和成效 46:32 Zeyuan:不内耗的人也需要练习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ublished 02/29/24
想去美国留学的同学常常会问:毕业后如果想留在美国,难不难?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办签证、维持身份、更新身份的各种手续和流程一点都不好玩。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站在博士生的角度梳理了几种常见的签证类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Gillian也分享了申请过程中的惊险遭遇和经验教训。 当然,具体的政策细节和注意事项还得靠大家自行查阅官方信息或咨询专业人士。 01:36 F1 与I-20 08:52 J1及其后续影响 10:57 持学生签证在校内打工的限制 13:15 CPT(校外实习) 19:04 OPT(应届毕业实习) 32:58 H1b(工作签证) 42:53 绿卡的重要性 45:01 通过工作拿绿卡 46:50 通过婚姻拿绿卡 56:03 所以,想在美国留下来到底难不难?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
Published 02/22/24
过年放假归来,让我们轻松愉快地“水”一期广大学术人压力山大…不是——喜闻乐见的话题! 节目中提到的书和文章: 1. [美]赫布·柴尔德里斯(著),杨益(译),《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原著名:The Adjunct Underclass:How America’s Colleges Betrayed Their Faculty, Their Students, and Their Mission) 2. [美]克里斯托弗·卡特林(著),何啸风(译),《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3. Karen Kelsky, The Professor Is In 4. 陈朗,《请君重作醉歌行》(微信公众号“时间社THiS”首发) 节目中提到的零报酬adjunct招聘广告,来自UCLA,其中赫然强调:“Applicants must understand there will be no compensation for this position.” 该招聘后来在一片抗议声中被迫撤下(New York Times, 2022.04.06)。 00:29 ...
Published 02/15/24
快过年了,放个小假,2月15日星期四回归~ 旅行中的Zeyuan与春节依旧要上班的Gillian祝大家龙年吉祥,诸事顺遂!
Published 01/25/24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平时的日程安排已经很紧张了,好像很难抽出做研究的时间?或者,即使好不容易抽出一点研究时间,却还要同时处理几个不同的研究项目,难免顾此失彼? 别担心,这种状态不过是当今学术人的日常而已啦。 能在这种状态中幸存下来的,必然都有自己的一套高效推进、多线并行的工作方法。 这期节目里,我们按照从灵感生成到论文提纲确立的顺序,分享了各自在提高效率方面积累的经验方法。 当然,这些方法比较个人化,以文史领域为主,未必适合所有人。但是或许我们的分享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帮助你重审并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多快好省地做研究。 如果你有其他好用的方法,欢迎跟我们分享。 00:46 平时太忙,没时间做研究? 05:37 让灵感源源不绝的办法 16:23 查阅资料/文献期间的时间管理 24:24 有系统、有顺序地查资料 30:05 快速浏览 30:59 优化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 33:15 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 41:01 定期整理笔记 43:45 高效理清思路的办法:说、画、写 54:13 大胆假设 56:40 建立多项目同时开展的意识和系统 59:35 ...
Published 01/18/24
自从咱们这档正能量播客开播以来,这大概是怨气值最高的一期了 [捂脸.jpg] 当然,我们的个人经验非常局限和偏颇,大家听个乐就好(虽然好像还没遇到过哪个留学生不吐槽美国医疗的)。 关于医保的内容,如果觉得我们讲得云里雾里、颠倒矛盾、乱七八糟,那就对了,因为我们在美国生活的这十年&七年里从来就没真正搞懂过医保 [反复捂脸.gif] 况且每家医保的收费和政策都不一样,学校院系的相关政策也不一样。 纠正一个事儿,就是Zeyuan说系里帮付医保费用的75%,其实应该是85%,不过这个数字不重要,也有不少学校/院系对TA是全部帮付的。 但是如果不做TA或RA,纯拿奖学金不干活的话,通常就需要自己支付医保费用,留学生一年大概是1500-2000美元(数字仅供大致参考,没准儿)。这笔钱付给保险公司之后就没了,就是单纯的保费,不像国内职工医保账户里面还能存钱的。 00:46 跟美国相比,在中国看病真是太物美价廉了 03:35 美国的医保 13:38 急诊:在病死和穷死之间二选一 17:37 预约:等到病都好了 19:59 收费:明码标价?不存在的 22:54 ...
Published 01/11/24
新的一年,我们来聊聊做计划这件事。 作为两个在做计划方面经验丰富的J人,我们在这期节目里从五年计划聊到以15分钟为单位的日计划,从目标设置聊到进度追踪,从失败教训聊到成功经验。希望用这一小时节目伴你开启2024的所有期待! 01:00 两个J人对于新年计划怎么看? 05:25 Gillian做新年计划的方法 09:15 哪怕最终没有完成,新年计划仍然有它的意义 11:19 不同时间周期的计划,你更喜欢做哪些? 13:34 纸质的weekly planner 14:48 为什么说五年计划很适合博士生和研究者 19:30 Zeyuan做日计划的方法 27:31 电子版vs纸质版 28:28 计划休息的时间 30:01 在任务繁多的情况下通过计划减少焦虑、保持专注 31:46 如何制订可行、可持续的计划 42:23 当原本的计划被中断或打破了,怎么办?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Published 01/04/24
今天我们接着回答上一期没回答完的问题。 本期关键词: 读博适应、信念感、时间管理、英语学习、执行力、背景提升、套磁、婚育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入听友群讨论(加微:ze2yuan1,备注来意) 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明年再聊~ 00:16 读博期间总觉得吃力、焦虑、跟不上,怎么办? 07:45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很难适应博士阶段的学习? 10:46 信心的培养说到底是一种选择 19:50 如何知道自己真的不适合读博? 21:30 如何在紧张的日程中分配学习英语的时间? 30:53 如何确保计划的执行?如何提升执行力? 36:49 国内学校背景较差且没有论文发表,申请出国读博有希望吗? 45:47 想尽快回复教授邮件,但是相关工作还没做完,怎么办? 49:31 读博期间如何计划结婚生子?什么时候生更合适? 56:24 生还是不生,怎么选?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Published 12/28/23
为了感谢大家在2023年的支持和喜欢,我们会利用这期和下期节目集中回答来自听友们的提问 [爱心] 如果想继续向我们提出问题或建议,别忘了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加微:ze2yuan1,备注来意)。 00:00 感谢来自四面八方听众朋友们的提问 00:47 你们的播客是怎么录的? 02:11 这档播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备的?为什么想到在2023年开始? 05:45 如何做到每周更新? 06:46 关于离开学术圈的感受 15:39 离开学术圈是可逆的吗?有没有回炉的打算? 19:21 关于美国人文学科博士毕业后的OPT和H-1B 22:09 你们有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28:18 如何做导师背调? 38:56 如何克服与导师交流时的恐惧感? 46:32 Part2下周继续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
Published 12/21/23
继第30期异地恋话题之后,我们又来关心广大博士生的情感问题了。 本期内容依然局限于异性恋(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希望可以拓展到性少数群体的话题)。 脱单这件事,说难也确实可以很难,主要看你叠加了多少个难度buff。这期节目里我们会逐一拆解脱单路上的种种关卡。 但真正能帮你通关的恐怕不是技术总结或外挂,而是你对进入亲密关系的渴望和拥抱它的能力。 如果你正受到某些情感问题的困扰,不妨跟Gillian聊聊(加微:GillianChang,备注来意)。 00:00 你是真的真的想脱单吗? 02:13 母胎solo更难脱单? 05:02 展现自己&表达好感 07:15 女生应不应该主动表白? 12:28 暧昧:是什么让你舍不得? 15:40 博士生如何扩大交友圈? 20:04 没时间社交怎么办? 21:38 Dating apps好用吗? 31:31 利用共同爱好或语言学习的机会 34:19 Speed dating 39:34 高学历的女生找对象更难吗? 44:30 是我眼光太高了吗? 49:28 脱单不是最终目的 52:35 亲密关系的价值 56:09 ...
Published 12/14/23
本期话题的重点是博士生和导师的沟通。 关于导生关系和导生矛盾的讨论很多,这些讨论大多涉及学生对导师的抱怨(当然也有小部分是来自导师对学生的嫌弃和无奈)。但我们想追问的是:除了抱怨之外,学生还能做什么? 不可否认,学生在关系中处于权力的弱势方。但这不代表学生就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一切、听天由命。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学生自我放弃了经营导生关系的主动权,而加剧了关系的恶化。 诚然,如果遇到有毒的导师,作为学生的一方势必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有办法去争取掌控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判断导师的批评是心直口快还是恶意打压?如果导师还算是讲道理的人,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处不好? 既然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双方共同经营,那么有没有什么是学生可以做、应该做,却出于各种原因没做到的? Disclaimer:本期内容主要基于主播所了解的美国大学人文领域的情况,导师与学生各做各的课题,一般不存在“给老板打工”、文章挂名、让学生跑腿打杂等现象。我们知道这些现象是引发导生矛盾的重灾区,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多见于需要合作且经费充裕的领域。 00:48 ...
Published 12/07/23
随着新一季的《再见爱人》完结,今天我们也来蹭一波热度,试试火出圈的“36问”。 所谓“36问”,最初来自心理学家 Arthor & Elaine Aron 夫妇设计的一套问题集,分为三组,每组12问,用来迅速拉近陌生男女的关系。 想脱单的朋友们,不妨来找找灵感? (FYI,第一个说话者是Zeyuan,另一个是Gillian) 00:00 “36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相亲? 04:20 第一个问题(第一组) 05:59 你想出名吗 08:02 Gillian 的电话恐惧症 09:48 “最完美的一天” 11:08 你上一次唱歌是什么时候 13:07 年轻的头脑vs年轻的身体 14:40 关于死亡的第一问 16:04 三个共同点 17:21 感恩的心 18:59 “我应该出生在东北” 21:21 被我们跳过的问题 21:45 超能力 23:05 J人的标准答案(第二组) 24:40 一直想做但还没做的事 25:54 最大的成就当然是PhD 26:27 友情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27:55 最好和最坏的记忆(问题开始变难了) 30:34 ...
Published 11/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