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期话题的重点是博士生和导师的沟通。 关于导生关系和导生矛盾的讨论很多,这些讨论大多涉及学生对导师的抱怨(当然也有小部分是来自导师对学生的嫌弃和无奈)。但我们想追问的是:除了抱怨之外,学生还能做什么? 不可否认,学生在关系中处于权力的弱势方。但这不代表学生就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一切、听天由命。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学生自我放弃了经营导生关系的主动权,而加剧了关系的恶化。 诚然,如果遇到有毒的导师,作为学生的一方势必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有办法去争取掌控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判断导师的批评是心直口快还是恶意打压?如果导师还算是讲道理的人,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处不好? 既然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双方共同经营,那么有没有什么是学生可以做、应该做,却出于各种原因没做到的? Disclaimer:本期内容主要基于主播所了解的美国大学人文领域的情况,导师与学生各做各的课题,一般不存在“给老板打工”、文章挂名、让学生跑腿打杂等现象。我们知道这些现象是引发导生矛盾的重灾区,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多见于需要合作且经费充裕的领域。 00:48 ...
Published 12/07/23
随着新一季的《再见爱人》完结,今天我们也来蹭一波热度,试试火出圈的“36问”。 所谓“36问”,最初来自心理学家 Arthor & Elaine Aron 夫妇设计的一套问题集,分为三组,每组12问,用来迅速拉近陌生男女的关系。 想脱单的朋友们,不妨来找找灵感? (FYI,第一个说话者是Zeyuan,另一个是Gillian) 00:00 “36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相亲? 04:20 第一个问题(第一组) 05:59 你想出名吗 08:02 Gillian 的电话恐惧症 09:48 “最完美的一天” 11:08 你上一次唱歌是什么时候 13:07 年轻的头脑vs年轻的身体 14:40 关于死亡的第一问 16:04 三个共同点 17:21 感恩的心 18:59 “我应该出生在东北” 21:21 被我们跳过的问题 21:45 超能力 23:05 J人的标准答案(第二组) 24:40 一直想做但还没做的事 25:54 最大的成就当然是PhD 26:27 友情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27:55 最好和最坏的记忆(问题开始变难了) 30:34 ...
Published 11/30/23
在美国读博,我们享有丰厚的奖学金和工资,但这些往往需要通过当助教(TA)来换取。 助教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好比职场里的底层员工,向上服从教授领导,向下寻求学生的客户满意度,向左向右还少不得其他助教同事互相帮衬。 继第11期《助教:打工人的自我修养》之后,我们再接着聊聊做助教期间的经验、教训、奇葩经历。 第一次上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美国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周围有助教在万圣节给学生发糖果,我是不是也该跟着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助教工作上耽误了太多时间? 学生在评教表里给我打低分怎么办? 教授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怎么办? 课堂上突发意外状况怎么办? …… 细说起来,当助教还真是一门学问。 因为时长关系,还有很多小故事没来得及说到(包括但不限于:男学生想约Gillian开小灶、Zeyuan在教课时遭遇校园暴力袭击),那么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01:30 新手TA如何打造第一印象  12:44 作为小员工的助教和作为部门领导的教授  24:34 像是客户又不像是客户的学生  27:27 关于送礼物  33:42 当学生对成绩有争议  38:51 ...
Published 11/23/23
我们曾在第7期和第8期聊过美国博士阶段如何选课、如何上课。现在转眼快期末了,大家的课程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呢? 课程论文虽然要求不算很高,但困难点往往集中在选题上。毕竟我们在博士阶段经常需要接受一些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训练,这些课程的学习或许是快乐且充实的,但要想在一个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在极其仓促的时间段里完成一篇20页左右、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论文,实在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些非相关领域的课程论文上付出的努力,是不是侵占了我们完成自己博士论文研究的时间呢?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课程论文选题和撰写的经验。我们的策略是,要么想尽一切方法拉CP,把自己的个人研究兴趣巧妙植入到非相关领域的课程论文里,写出一篇未来能够纳入博论或者单独发表的文章;要么贯彻“MVP”原则,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完成一份合格的作品。 00:45 选课一时爽,选题火葬场 04:15 硬着头皮研究不熟悉的领域,吃力不讨好 08:28 大胆跟教授协商 11:19 课堂理论+博论材料的组合(附偷懒大法) 16:57 其他拉CP的思路 20:23 时间的把握 25:09 ...
Published 11/16/23
今天轻松一下,应某些听众小伙伴的要求,聊聊异地/异国恋。 00:00 你觉得同国异地与异国差别大吗? 03:28 Gillian的异国往事:换个地方一起自习 08:00 分手和异地没有太大关系 10:39 我所见到异地/国恋没走下去的,往往是因为… 13:39 情感需求&信任危机:异地只是把原有的问题放大了 21:39 Zeyuan的“成功”案例 25:15 距离产生美?其实有道理 27:35 出国前没说清楚导致的预期不匹配 33:59 提早规划:找同行要谨慎 38:17 当然,圈内人有圈内人的好处 42:38 读博会给异地恋叠加难度吗? 47:09 女朋友又升职了,而我又延毕了 50:08 我们是怎么从异地恋聊到转行的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Published 11/09/23
经历了各种托福雅思GRE的培训,读了各种枯燥难懂的学术论文,听了各种关于英文写作的建议,怎么反而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用写文章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几条坊间流传的写作建议。我们会逐一分析这些建议背后的逻辑,看看它们到底有没有道理,对我们的实际写作是否有帮助。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写作建议的思考,最终解决三个本质问题:学术论文为什么要讲究行文质量?到底什么是好的英语学术文章?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节目中提到的书: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by Helen Sword 00:46 学术论文也讲“文风”?  05:49 少用/不用被动语态?  09:26 使用精确动词?  12:55 一个自然段不要以引文结尾?  17:20 一个自然段不要以However开头?  21:37 多用简单句,少用从句?  28:06 少用第一人称“I”?  35:12 避免在同一个句子里用太多介词?  39:06 避免主观评价和抒情(以及相关性质的副词)?  43:32 中英文标题的风格差异  48:55 ...
Published 11/02/23
之前我们在第21期节目里和Sherry医生聊过博士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可是,很多博士生虽然长期处于糟糕的情绪状态中,却并没有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干预。 比如Gillian,虽然在读博的低谷时期无数次想过看心理医生,但最终甚至都没有打开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网站,也不知道自己学校里的心理咨询服务竟然是完全免费的。 “为了写不出论文而苦恼,连这种小事也能找心理咨询吗?” “学业这么忙,哪还能抽得出时间去做咨询?” “听说心理咨询没什么用,要是不解决问题岂不是白费工夫?” “学校里的心理咨询会不会不够专业?隐私能不能保证?” 我们确实有太多理由劝退自己。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和疑问,不妨听听Zeyuan在美国读博时参加校内心理咨询的经历,或许会给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Disclaimer:本期内容对于严重的精神疾病、创伤等情况不具有参考价值。 00:00 你是不是想过无数次:我需要去做心理咨询吗? 03:35 既然已经被某个问题困扰很久了,我就要去解决它 09:34 寻求帮助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11:15 美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预约 17:51 ...
Published 10/26/23
跟随上期节目的进度,我们已经选好了目标期刊和计划用来投稿的文章初稿。这期节目里我们再来完成三个步骤: 1.【投稿前的最后修改和润色】 文章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满意? 英文水平有限,对投稿有什么影响? 教授们都在用的有偿文章润色服务,是怎样的流程? 2.【投稿】 最后的格式检查要注意什么? 国际期刊的投稿渠道有哪些? 给编辑的第一封email怎么写? 3.【回应审稿人意见】 一般的审稿流程是什么样的? 两名审稿人意见相左怎么办? 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我觉得不合理,怎么办? 修改到什么程度才能过关? 众所周知,投稿和审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也顺便为大家准备了礼貌催进度的办法。 如果催进度不管用,也不必着急——一篇文章只要已经送审,无论它处在审稿过程中的哪个阶段,我们都有办法将它漂漂亮亮地写进简历。 祝大家都能多发文章! 00:43 投稿之前如何打磨文章 09:41 找读者提意见 14:51 改到什么程度为止? 16:06 英文不够地道,上哪儿去找语言润色? 22:34 花钱找copy editor改文章,要注意什么? 33:07 最后的格式调整 37:03 ...
Published 10/19/23
休息了两周,我们又带着满满的干货回归啦! 说说大家都关心的大事:发文章。 具体来说,我们聊的是美国人文学科(单一作者)博士生初次尝试给国际期刊投稿的前前后后。 不贩卖焦虑也不沉迷八卦,就是朴实无华的零基础入门。 因为内容比较多,这个主题我们分成两期来聊。 这一期讲的是前期准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如何判断自己已经准备好?如何选择期刊?如果手头有多项研究成果,首选投哪篇? 下周我们接着讲如何撰写修改、投稿、回应审稿人意见,以及如何优雅地催进度。 希望这两期节目能够帮大家勾勒出整个期刊投稿过程的大致面貌。如果你听完以后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欢迎随时留言讨论或者在听友群交流。 00:44 我们放假回来了 02:12 不出版就出局,但也别太焦虑 04:50 如何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可以拿去投稿了 16:29 新手如何选择期刊 17:58 关于字数限制和书评(book review) 20:05 如何熟悉领域内的重要期刊 21:54 期刊的风格 24:08 出版频率和发表周期 25:23 谨慎对待论文集和会议刊物 31:07 其他需要避坑的情况 33:40 ...
Published 10/12/23
借着中秋国庆佳节,主播们放假去啦! 两周后(10月12号星期四)我们再见! 祝大家过节不长胖! Music:羽肿 《花火が瞬く夜に》
Published 09/28/23
上周介绍完图书馆的工作之后,与失眠斗争多年的Fred又留下来陪我们闲聊了一期。话题自然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睡眠。 读博期间,不少人都遇到过各种睡眠相关的问题: 晚上睡不着?半夜容易醒?早上起不来?长期疲惫缺觉?作息不规律?赶工总熬夜?睡再多还是困? 麻烦的是,睡眠的个体差异极大。比如这期节目里的三个人,与睡眠的缘分就各不相同。 Fred:从小睡眠轻,长期受到失眠困扰,工作之后开始改善 Gillian:原来睡眠不错,但读博后期开始经历失眠,目前在尝试早睡 Zeyuan:从来没有失眠过,但对睡眠话题很感兴趣,早睡早起十年践行者 这期杂乱无章的闲聊里提到了三个人为了改善睡眠而尝试过的各种办法,如果你还尝试过什么其他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00:59 图书馆员Fred竟然也有睡眠问题? 02:44 失眠是因为想太多吗? 05:08 猫奴的烦恼 07:43 一沾枕头就清醒 09:01 关于午睡 10:39 生物钟的迷思 15:32 焦虑、冥想、药物 23:55 光线与窗帘 26:03 酒精与咖啡 30:52 最后一餐的影响 31:40 ...
Published 09/21/23
在我们很多人的想象中,图书馆员(librarian)就是每天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扫扫码(喝喝茶),做做整理(看看书),对谁都可以爱答不理。 这样一份令人艳羡的神仙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做? 如今的图书馆,是一个适合躺平的地方吗? 如果我学的不是图书馆专业,年近三十,现在想转行去图书馆,还来得及吗? 今天的嘉宾Fred,历史系博士毕业,通过一年半信息管理硕士的跳板,在疫情期间实现迅速转行,成功上岸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 本期节目里,Fred为我们破解了关于图书馆工作的种种迷思。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有着丰富多样的岗位和人才需求,而且正在面对一片浩瀚的行业蓝海。 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介于学术圈和工业界之间的交叉地带。如果你有考虑学术圈之外的工作,又舍不得放弃科研,这期节目或许能帮你打开一些新的思路。 00:00 今天我们请到了一名内部人士 01:30 怎么想到要(转行)做图书馆员?教育背景和路径是怎样的? 07:49 应聘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员有哪些要求?是否需要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位? 21:01 你日常工作的内容和节奏是怎样的? 24:35 ...
Published 09/14/23
邮件里称呼教授是用Professor还是Dr.?什么时候可以称呼first name?结尾用”Sincerely”, “Regards” 还是“Best wishes?” 频繁往来的回复要不要每次都署名?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看起来琐碎到不值一提,以至于周围很少有人会专门谈起。而且就算有使用不当的情况,收件人一般也不会帮你指出。可是,它们真的不重要吗? 除此之外,国内同学在初次发邮件给国外教授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容易觉察到的常见误区?套磁邮件怎么写比较好?要不要附CV和其他文书材料? 这期节目,是我们希望自己当年发出第一封英文邮件之前能够了解到的内容。 02:45 开头怎么称呼(Professor vs Dr. vs First Name) 10:48 Professor vs Prof. 12:35 如果既不是professor也不是doctor 16:37 如果不知道具体收信人是谁 20:18 Dear vs Hello vs Hi 23:52 结尾致敬(sign-off)的用语选择 33:12 正文用语的注意事项 37:09 ...
Published 09/07/23
美国非藤校文科博士,读博期间0发表,无博后经历,人脉普通,还没毕业就拿到名校tenure-track教职的offer,这可能吗? 那我们就不得不请出身边这位小伙伴给大家现身说法了——今晚的嘉宾Daisy,春季刚刚博士毕业,本月已经正式入职香港某高校tenure-track。 Daisy在节目里反复提到运气。诚然,找工作看起来像是一门玄学,但同样重要的是,假如运气的班车到站了,我们需要做对什么才能上车? 在谈话中,Daisy给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求职的个人经验和反思建议。我们发现,尤其对于资历尚浅的ABD来说,大家普遍关注的那些硬性指标(简历上写的)并不是决定成败的要素。更重要的,往往是被大家普遍忽视,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培养且无法量化的“软实力”。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恰好的自信、抗压能力、自省能力、勇气、观察力、判断力等等……这些品质无法写进简历,但它们会在求职者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如果你在吸收本期节目的表面内容之外,同时留意Daisy作为说话者的个人特质,相信会有同样的体会。 录这期节目的时候,香港群山深处的雷雨也来凑了热闹(55:13)。祝大家天凉好个秋。 00:00 ...
Published 08/31/23
掌声欢迎第一位来Lounge做客的嘉宾![撒花.gif] 这次我们请到了任职于国内某三甲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的Sherry医生,用她的专业视角和治愈系嗓音,跟我们聊聊广大博士生和青年学者们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 节目中的部分提问来自听友群征集,我们做了整合和一般化处理,Sherry也分享了她自己读博期间的个人经历。这趟旅途,我们都不孤单。 给这期节目起标题的时候,Sherry认真地提醒说,“心理医生”这个词本身是指代不明的,它可能指“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科医生”。Sherry本人是既具有处方权,又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精神科医生。 (Gillian和Zeyuan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00:00 本期嘉宾介绍 01:58 心理咨询 vs 心理治疗 04:40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抑郁症,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15:40 国内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资源如何? 17:42 校外还有哪些可以获得专业帮助的渠道? 21:05 社恐能治吗? 26:21 心理医生如何看待拖延症? 37:17 读博/留学期间有哪些因素可能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44:24 ...
Published 08/24/23
对好几个方向都感兴趣,却反复纠结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找到一个自以为绝妙的课题,结果一查文献才发现做的人已经太多了,担心自己做不出新意? 或者正相反,感兴趣的话题太过小众,担心无法引起学界重视,甚至难找工作? 好不容易找到了看起来还不错的课题,却又总忍不住自我怀疑,想中途换题又怕耽误太多时间? 选题过程中觉得导师给的帮助不够,或者相反觉得导师给的限制太多? 还是说,看了一大堆文献,却仍是毫无灵感,根本想不出要做什么? 这些都是选题阶段常见的困难。毕竟,博士论文选题直接决定了未来多年的读博生涯,甚至毕业后学术生涯的走向,心理上难免会有很大压力。 你的这些担心和疑问,说不定在这期节目里都能找到解答。 不仅如此,我们还总结了一套快速找到选题灵感的“万能公式”,以及判断什么是好的博论选题的2+1个充要条件。 本期节目主要适用于人文领域,适合博士低年级或者申请阶段写文书的同学参考。 最后跟大家道个歉,这次的后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音质和剪辑都不太理想,下次不会再发生这个问题了,感谢谅解️ ——————————————— 00:44 老规矩,先说定义 01:32 ...
Published 08/17/23
应听众小伙伴们的要求,我们赶在申请季的暴风骤雨来临之前,聊聊博士申请。 关键词:美国,人文学科 本期提到的这八大误区,其实当年我们自己都踩过大半。如今博士毕业之后回望才发现,当时那些那些总也摸不透的申请谜团,早已在大山的另一端自动消散。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申请经验,而是因为十年的学术训练,终于将我们从申请材料的发送人视角,领向了审阅人视角。 通过总结这八大误区,我们试图祛魅坊间的种种迷思,鼓励大家发挥学术思维和批判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保持清醒,拒绝盲从。 毕竟我们申请的是博士项目,而申请本身就是一场学术能力的考验。 当然,信息差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国内本硕的申请人来说,找不到合适的教授做推荐人,没有现成的英文writing sample,缺乏给国外教授发邮件的经验,都是我们常见的劣势。对此,我们也重点解析了美国的推荐信文化,以及套磁的本质及其理想状态。 如果你听完这期节目之后仍有困惑,想和我们聊聊你在申请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或者在文书写作方面想要更多指导,可以报名Gillian或Zeyuan的一对一30分钟免费咨询。Let’s chat! 报名办法: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Published 08/10/23
️ 本期节目主要适用于人文学科博士生针对国际经费的申请(英文写作)。其他学科领域、非在校博士生、国内机构等情况请注意区别,酌情参考,但proposal写作的原则和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 —— ——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资金要求普遍较低,但学术会议差旅、异地研究考察、组织学术活动等等,都是常见的经费需求。在北美,学者也往往需要为大型写作项目(如博士论文、专著等)申请奖金,以便免除学校的教学任务,补贴作者写作期间的生活开支。 对于博士生来说,经费申请和学术社交一样,都是对于学术必备能力的培养,也都是滚雪球效应,因此越早开始积累越好。我们在第2期和第3期节目中聊过开会和社交,这一期就来说说如何找到合适的经费项目,以及如何撰写申请文书。 作为一档致力于输出干货的播客,这是我们目前为止做得最干的一期。 因此,这期专门为大家准备了两页的文字资料,配合播客服用,效果更加。 资料领取办法: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选择“发消息”,输入关键词“18”,即可免费领取。 —— —— —— ** 节目中提到的经费检索数据库:SPIN Funding Opportunity...
Published 08/03/23
这期节目,表面上是讲拖延症,根本上是讲心理健康。 拖延症之所以难解,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自制力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拖延症无解。我们要追求的效果是把它当成感冒,平时注意预防,症状出现后及时用药缓解,减少它对我们工作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行动方法,就是给自己把脉。自我分析的能力需要练习,但它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首要步骤。 这期节目里,我们首先直击拖延症的本源,然后借助The Four Tendencies这本书里提出的四种性格类型,给大家提供一些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的方向和思路。 本期是第15期的姊妹篇,搭配服用,疗效更加。 �  Gretchen Rubin, The Four Tendencies(Harmony, 2017) The Four Tendencies 官网测试:https://gretchenrubin.com/quiz/the-four-tendencies-quiz/ 本期资料领取: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Published 07/27/23
在学术圈这么多年,周围人讨论的大多是研究、写作、发表、教职等等。每个学者都憧憬自己是充满热情、高产高效、贡献突出的学术超人。 然而,我们很少谈起房间里的大象。在一篇篇光鲜论文的背后,太多太多学者正与焦虑、抑郁、胃病、进食障碍、物质成瘾等问题做着旷日持久的抗争。它们仿佛是属于舞台背后的一片狼藉,除了真正亲密的师友之外,没有人会希望你看见——直到你亲自经历。 所以我们今天不聊学术,只聊饮食。虽然我们不能深入剖析具体个案,也因为专业限制不能提供严谨的科学论证,但我们希望至少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打一束光,照向那些被忽视或掩藏的角落。 那样,你或许就不必走弯路。 00:45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养生了 04:21  养生养的不仅仅是身体 07:27  在美国读博,饮食方面会遇到哪些挑战 17:19  胃疼与情绪的关系 21:08  压力、暴食、进食障碍、物质成瘾 25:48  8-16间歇饮食法的使用体验 28:28  生酮/控碳水的使用体验 32:24  如何看待各种diet和饮食理论 33:41  控制饮食,你的自制力透支了吗 36:05 ...
Published 07/20/23
资料收集好了,研究也做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提纲都列好了,可是对着空白的电脑屏幕,愣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明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这东风就是不吹,渴望奋笔疾书的小火苗怎么点都点不着。 想再查查资料,想再看几本书,想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想吃喝玩乐刷视频,就是不想动笔。 现在你自我诊断为写作拖延症,但这并不解决问题。因为关于拖延症的研究你已经看过无数篇,关于学术写作的各种书籍和经验分享你也早已烂熟于心。 他们说要坚持每天写一点,可是我坚持不了。 他们说不要追求完美,要把初稿当垃圾来写,可是我连垃圾都写不出来。 他们说要把写作当作朝九晚五的工作来对待,可是我读这么多年书不就是因为不想朝九晚五吗? 所以说,虽然听过许多大道理,但该拖延的时候还是拖延。 相信我们,这绝对不是自制力的问题,而是你需要一份操作性更强的行动指南。 本期节目,我们回顾自己与写作拖延斗争多年的经验,分析了我们对各种常见建议的亲身体会,最后总结出我们各自对付写作拖延百战百胜的几招必杀技。 根据本期节目内容,我们系统整理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任务特点的终极行动指南,帮助大家根据不同的拖延类型对症下药,找到相应的短期和长...
Published 07/13/23
警告:本期涉及凶杀、蟑螂等可能引起不适的内容 2023年刚刚过半,美国各地已经发生了三百多起大规模枪击事件(mass shooting,意指造成4人及以上中枪的枪击案件)。除了枪击这样的致命威胁之外,暴力袭击、抢劫勒索、酒后滋事、性犯罪(无论性别)等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与其问“留学美国安全吗”,倒不如问“留学美国到底有多危险”,以及“怎样提高日常生活的安全系数”。 与之相关的,我们也顺便聊了独自租房住的经验。其实无论独居还是合租,留学生们都需要具备粗壮的神经、敏锐的风险嗅觉和强大的独立能力。 关于安全和租房,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具体问题没来得及聊到。如果大家有其他相关疑问或者经验补充,可以留言跟我们讨论。 00:45 生活在美国真的感觉不安全吗? 02:48 章莹颖案件再回顾 06:55 枪击案这么多,对个人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09:27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威胁 11:44 区域差异和租房选择 19:13 为什么我们还是选择一个人住 24:09 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一个人住还怕什么? 37:59 无论男女,不要走夜路,除非…… 44:56 ...
Published 07/06/23
这期是轻松搞笑吐槽的风格(至少我们是这样以为的),我们总结了博士生最怕被问到的12个问题,看看你中招了吗 � 如果你也经常被亲朋好友问到此类问题,又不知道该如何礼貌地回怼,不如直接把这期节目转发给他们试试看效果如何(由此造成的后果我们并不负责)。 本期内容纯属娱乐下饭,可能包含各种口误、夸张、恶毒成分,不代表任何正经立场,请勿较真(满满求生欲疯狂护体.gif)。 00:00 这次尝试点不一样的 02:18 话题和规则介绍 04:09 第一个问题 09:18 第二个问题 12:45 第三个问题 17:14 第四个问题 20:05 第五个问题 24:00 第六个问题 26:53 第七个问题 31:22 第八个问题 40:07 第九个问题 45:47 第十个问题 49:49 第十一个问题 53:11 第十二个问题 57:12 前三名揭晓
Published 06/29/23
本期内容灵感来自听众小伙伴关于学习二外的疑问。 欧美的人文学科博士项目通常都有多门外语的要求,这些语言要求难度有多大? 在美国高校学二外和在国内学习相比有哪些区别? 申请入学之前是否有必要先在国内报个外语班? 如果之前已经学过二外,博士入学后是否可以申请免修或跳级? 二外的语种选择除了考虑学术研究所需之外,还有哪些思路? 担心学了一门语言之后用不上怎么办? 学习一门新语言会不会和英语或其他外语产生冲突? 学语言会不会很花时间?如何平衡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时间分配? 那么今天我们就结合各自学习日语、法语、古希腊语、满语的经验,聊聊关于学习二外的困惑和迷思。 大家还对哪些内容主题感兴趣,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后台私信。 00:45 我们的职业病是凡事先讲定义 02:13 Gillian的第一外语竟然不是英语? 04:37 二外能力对于申请博士项目有没有影响? 10:11 博士入学后对外语的要求 12:09 以前学过二外,入学后能不能免修或跳级? 16:15 语种选择 19:09 文言文vs其他古代书面语 21:11 ...
Published 06/22/23
从只要改作业和试卷(Grader),到主导复习课(recitation),再到合作讲课甚至独立授课,研究生助教(TA)可谓大学里的全能型选手,干得了苦活累活,也解决得了技术难题。拿着教师团队里最低的工资,读着学生道路上最难的学位。 助教这份工作让人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爱不起来是因为这份工作侵占了大量的学术时间,让早日毕业的愿望变得更加遥远。恨不起来是因为它让我们暂时不必为学费和生计操心,还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帮着刷一波教学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助教那些事,希望广大底层学术劳工都能充分实现个人利益,打破自我剥削的僵局。 00:45 研究生助教(TA)身份的特殊性 02:17 几种不同类型的助教工作 06:47 临时讲师(Instructor)与助教的区别 08:36 助教哪门课,能不能自己选? 09:28 如何利用助教经历提升学术简历 13:28 第一次做Grader的体验 18:17 如何迅速记住学生的名字和脸 22:08 一个重度脸盲患者的自白 24:25 当学生找你理论成绩 28:08 课堂经验的积累 33:43 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38:23 ...
Published 06/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