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新加坡吃不下这么多中餐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本文是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四篇稿件,聚焦疫情后涌入新加坡的中国餐饮品牌,在2024年面临的行业机会与隐忧。 涌向新加坡的中餐,有如过江之鲫。这个趋势在2023年达到了巅峰,2024年只会更热闹,但已有隐忧。新加坡维众餐饮咨询公司创始人、CEO任悦告诉虎嗅:“中国餐饮落地客户从去年年底开始有很强的增长。从去年一整年签约3-4个,到今年一季度有接洽的就超过10个,签约品牌已超过去年全年。”这背后的本质是:国际资本涌向新加坡,创业者、资本、项目不断向新加坡集中。因此,“新加坡是下一个香港”的说法不绝于耳,在吸引更多中国有钱人这件事上,新加坡似乎志在必得。在新加坡业界的一条普遍共识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入驻,并非完全出自战略层面的计量,而是出于创始人的移民需要或子女教育需要。这意味着一部分中餐在新加坡的扩张,可能并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餐正在成为出海新加坡的风口,尤其是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中餐品牌,都在挤入新加坡餐饮赛道,在大众认知中,显然热闹翻倍。那些不知其中深意的餐饮品牌们,可能会被这场盛大的表面繁华引诱,冒然淌入这片已然在中国品牌挤压下竞争激烈的红海。一位深耕新加坡餐饮行业多年的从业者告诉虎嗅,“2024年可能会迎来中餐关店潮。”新加坡对中国的免签政策延后了这个趋势,但能奏效多久,还有待观察。虎嗅在新加坡走访了众多餐饮品牌,很多品牌给出的2024年增长目标是保守的5%。结合与餐饮咨询公司、外卖平台、餐饮服务商的交流,行业给将要出海新加坡的中餐品牌的建议是:谨慎乐观。 如果你对新加坡的中餐市场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有相关的经验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More Episodes
每年5、6月份,从四川甘孜到西藏那曲,上千支“虫草队”在海拔3800米-5000米的高寒山区中寻觅虫草的踪迹,但从进山的那一刻起,他们将与文明世界彻底中断联系,除领队会携带一部用于紧急避险的卫星电话外,他们无法获得任何来自外界的信息,人们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互联网,在无人区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尽管中国是全世界5G基站密度最高、建设最完善的国家,但在68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西部,4G信号覆盖率仅为30%。 而那些没有被地面基站覆盖到的地区,尽管大多是由荒漠戈壁、雪域高原组成的无人区,但仍不乏有大量游客、牧民和野外工作者穿梭其中,他们对于网络的需求该如何解决? 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我看到卫星互...
Published 06/05/24
Published 06/05/24
如果说养儿防老是父母辈的终极理想,那么“抱团养老”就如同一只温暖的熨斗,熨平时代婚育趋势下的焦虑褶皱,成为年轻人的定心良药。  不过,当畅想回落于现实,真正的问题接踵而至:如此美好到近乎虚幻的愿景真的能实现吗?如果行得通,又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做出准备? 事实上,抱团养老在中国,打一开始,看起来就像个先天不足的伪命题:最初的激动过后,是“看起来很美”的质疑。 叫好不叫座的现状暗示,年轻人对抱团养老的热切关注,并不代表能转化为真正的行动力。 毕竟在时间与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一个至少30年后才会变得紧迫的事项付出巨大精力,听起来并不划算。 于是,尽管许多人把抱团养老当做抚慰焦虑的终极退...
Published 0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