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婉芬:中法学者交流探讨人文主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5月21日至22日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人文主义的形式国际研讨会。本次由清华大学和巴黎索邦大学共同主办的研讨会, 对人文主义从不同角度进行研讨。请听法广专访本次研讨会组织负责人之一陆婉芬女士。 法广:本次研讨活动属于法中交流5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请问为什么选择人文主义为研讨主题? 陆婉芬:我当时去北京教书,撰写有关方面的研究方案,随后出书,发现中法教授对人文主义问题非常感兴趣 。去年索邦大学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系主任去清华大学演讲,我们共同撰写中法人文和欧洲主义方案。索邦大学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索邦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从圣路易到文艺复兴,属于欧洲文化中心,伊拉斯谟(Erasmus)等人都在这里读过书。 法广:有法国索邦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共同参加本次的研讨会,你们如何挑选不同主题进行学术讨论? 陆婉芬:本次研讨会我们从四个角度探讨人文主义问题。第一,从中法人文主义传统方面出发,问为什么在欧洲会有人文主义兴起?Michel 张是法兰西名人学院的秘书,他提出观点认为,西方和中方在人文主义这个问题上都有重要衔接和未来。第二,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文问题,有中法之间的跨文化,欧洲从历史上对人文问题感兴趣。清华大学黄域名教师从耶稣的博爱和孔子有教无类来看人类人与爱的解放,他认为研究人文主义不要放在研究室,要把人文主义普及化。第三个主题,人文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第四个方面,在全球进步,知识爆炸的大环境中,人文主义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法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人文主义? 陆婉芬:人文主义这个名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当时的研究方式和研究精神。欧洲古代思想家和科学家从哥白尼开始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有研究,通过研究在文学,历史,哲学和科学等方面取得进步。人文主义精神有严谨的历史背景,有重要人文传统。 法广:请您谈谈自己经历和对人文主义的研究? 陆婉芬:89年我来法国在索邦大学读书,主要攻读17和18世界思想历史。攻读博士学位遇到有关方面专家,他也是古罗马,希腊问题专家。我一直对文化思想的传承非常敏感。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对我研究的肯定和支持。  
More Episodes
油画和陶艺艺术家马松林先生在景德镇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他曾经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还参加近期在大皇宫举行的国际手工艺艺术创新展览。请听法国专访,马松林谈他从事艺术创作和交流的体验。 ...
Published 09/15/15
旅法中国雕塑艺术家郭成东先生属于埋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曾多次获得爱马仕关于“马”主题的艺术奖,近期他还将参加在台北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为人低调的郭成东,在法国创作实现他雕塑艺术家的梦想。请听法广专访。 ...
Published 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