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专家谈中国的垃圾处理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在里昂举行的第二届法中论坛上,中法在垃圾处理领域的合作是论坛的一大重点内容,中法双方在垃圾处理领域的专家以及实业人员参加了相关的讨论会。那么,中法在上述领域的合作进展如何?垃圾处理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受政府决策方向的直接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否可以允许政府在上述领域做出大刀阔斧的决定?怎么样处理垃圾对环境最有益,是分类?是焚烧?在不可能一步做到零垃圾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请参加讨论会的专家,企业负责人谈谈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里昂应用科学学院(INSA Lyon)在垃圾处理领域在法国占据领先地位,该校科技交流项目负责人雅克·梅羽(Jacques Méhu)先生与中国合作多年。 法广: 首先请您向介绍一下里昂应用科学学院与中国高校的合作。 Jacques Méhu: 我们与中国大学的合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与上海同济大学的合作,合作的项目是如何将垃圾转变成建筑材料,同济大学在这方面有一个全球知名的专家,目前我们在法国与中国都有试点。另一个合作项目是与北京的清华大学,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垃圾处理,以及如何将垃圾转化成新的能源,或者是将有机垃圾变成沼气,或者是将其燃烧转变气体将垃圾转化成为一种新的能源。 法广: 您如何评论中国在经济与环境领域的发展? Jacques Méhu: 我从十多年前开始去中国,我对中国的变化感到十分惊讶,中国在科学研究以及科技应用上进展飞速,中国的某些技术设备甚至超过欧洲,中国政府的决策意愿也远远超过法国。就北京的空气污染而言,我们确实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能够感觉到明显的变化,我们对空气严重污染难以呼吁的北京都有过切身的感受,但是,我们也看到,当中国政府决定所有的机动车都必须是电车之后,北京的空气就出现了质的改善。但是,使我感到惊讶的是一方面中国的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与此脱节,我曾经参观过中国内地的许多地区,给人感觉被完全抛弃。所以,中国的问题是各地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 确实,同西方民主体制不同的是,中国政治体制允许中国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影响民生的重大决策。西方政府任何禁止使用塑料口袋,一次性塑料用品等法令都必须通过国会的表决,而表决的过程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而且即使表决通过之后,还必须关注民众的反应,法国近期有关燃油税的社会风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中国的政治体制却截然不同,既然如此,中国政府为何迟迟不做出禁止使用塑料口袋等类似的决定? 我们来听听中国国内垃圾处理行业专家的观点。来自江苏省常州维尔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张进峰副总经理从事垃圾处理多年。 法广: 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垃圾处理的现状。 张进峰: 中国的垃圾处理模式我认为更多参考的是德国,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垃圾分类,以前也进行过垃圾分类,但是,由于分类之后并没有分类处理,导致居民在失望之余停止分类。中国现在有46个试点城市,政府要求快速分类处理垃圾。所以给我们公司带来巨大的商机。我们在上海就有一大500吨生活垃圾的处理项目。将有机的垃圾转变成沼气,将其他垃圾转变成新能源。 法广:请允许我提一个带有挑衅性的问题,从事垃圾处理的人是否希望垃圾越多越好?其实现在欧洲许多家庭都
More Episodes
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十六岁的瑞典少女正在成为全球气候活动中的领军人物。法广曾经在去年波兰气候峰会的时候向大家介绍过格兰塔·顿博(Greta Thunberg)这位不同寻常的小姑娘,格兰塔·顿博从去年开始,每周五罢课,并且在瑞典国会门前抗议,敦促瑞典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瑞典舆论的广泛关注,她因此被国际环保组织推向前台,挪威的几位律师3月12日刚刚将顿博提名为明年诺贝尔和平奖人选。 ...
Published 03/15/19
去年秋季以来,法国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法国境内某地出现多起出生时无手或者无手臂的畸形婴儿事件,地方卫生部门在初步调查并未取得进展之后对事件不了了之,媒体首次曝光之后,法国其他地方也爆出同类的畸形胎儿事件,这才引发法国全国舆论的关注。法国卫生部因此于去年十月表示将对此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并且在三个月后宣佈结果,然而,三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的一月份,政府的调查并未取得任何进展。有畸形婴儿父母直接致函法国卫生部长,呼吁政府继续关注。 ...
Published 02/22/19
您或许已经听说过零垃圾这个概念,也可能知道应该如何才能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产生任何垃圾,不购买,使用任何塑料或者别的材料的包装产品,将日常的有机垃圾堆肥处理后,用来肥沃土地。知道零垃圾并不是一个一步登天就可以实现的目标,但也並非可望而不可及。   ...
Published 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