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谈中国的物种保护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今年的5月22日,是联合国的第十八个“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您或许也听说过12月29日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确实,联合国1994年的大会曾经确定12月29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但在随后几年后,为了突出此一议题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年终时各国政府事务繁多,联合国因此在2000年召开的大会上决定将日期改为每年的5月22日。 随着此一日期的临近,全球各大环保组织以及研究机构都先后公布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统计报告,警告人们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其中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政策科学平台(IPBES)最新公布的报告最具有权威性。 IPBES是一个类似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机构。平台公布的报告长达一千多页,内容涉及美洲,亚太,非洲以及欧亚地区。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全球许多生物种类都已经成爲濒危种类,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非洲大陆将近一半的哺乳动物以及鸟类都有可能在2100年之前消失。针对亚洲地区,报告特别指出,全球十大塑料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有八大位于亚洲,长此以往,到本世纪中期,亚太地区的海洋与河水中的鱼类将彻底灭绝。 另外,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必须保障耕地的质量才能够维持粮食的产量,按照专家的计算,地球人均耕地必须在五公顷以上才能够爲大家提供足够的粮食,而目前的人均可耕地面积仅爲2,2公顷。报告认为,仅仅由于土壤的退化,在2050年前就可能造成五千万人的迁移。 不过,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现象,比如说,中国的绿色植物面积在1990年至2015年之间增加了22%,在亚洲的东北地区也同样如此。亚太地区以及美洲的自然保护公园以及地区的总面积正在不断的扩大。一些曾经的濒危动物,比如说东北虎,或者猞猁sheli等动物也已经脱离了灭绝的威胁。 那么,如何解读联合国报告中所陈述的数据?中国的绿色植物面积增加具体说明了什么?为此采访了旅居德国的环境问题专家王维洛先生。 法广:王维洛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法广的专访。首先请您就联合国的调查报告做一个评论。 王维洛:联合国的IPBES平台或者别的机构他们的报告一般都缺乏针对性,因为必须顾及其成员国的反应。一般只是阐述问题的表象,而不阐述问题的原因。比如说,在说到塑料污染导致鱼类彻底灭绝时,报告就没有进一步指出塑料污染最严重的是亚洲的长江。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每年三峡工程都要清理塑料垃圾,而这些垃圾除了来自中国人使用的塑料袋之外,最主要的就来自塑料的地膜,这种地膜是用来增加产量的。中国农业大规模使用这种地膜,因为不仅可以省化肥,还可以省农药。在欧洲也使用地膜,但是,欧洲使用的是可以被分解的纤维布,而中国使用的塑料薄膜是不能被分解的。另外,说到鱼类资源灭绝,除了塑料污染之外,还在于中国的近海捕捞使用的是脱网技术,也就是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所以,中国的黄海,东海的鱼类几乎已经灭绝了,而欧洲渔船一般都仅仅捕捞大的鱼。不过,中国最近几年来水产的产值在增加,这主要依靠的是人工养殖,但是,人工养殖带来的是对海洋自然环境的污染,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法广:联合国的报告中还提到耕地的减少以及耕地质量的退化,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王维洛:中国前总理温家宝在任时反复强调必须保证拥有18亿亩的耕地,而今
More Episodes
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十六岁的瑞典少女正在成为全球气候活动中的领军人物。法广曾经在去年波兰气候峰会的时候向大家介绍过格兰塔·顿博(Greta Thunberg)这位不同寻常的小姑娘,格兰塔·顿博从去年开始,每周五罢课,并且在瑞典国会门前抗议,敦促瑞典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瑞典舆论的广泛关注,她因此被国际环保组织推向前台,挪威的几位律师3月12日刚刚将顿博提名为明年诺贝尔和平奖人选。 ...
Published 03/15/19
去年秋季以来,法国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法国境内某地出现多起出生时无手或者无手臂的畸形婴儿事件,地方卫生部门在初步调查并未取得进展之后对事件不了了之,媒体首次曝光之后,法国其他地方也爆出同类的畸形胎儿事件,这才引发法国全国舆论的关注。法国卫生部因此于去年十月表示将对此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并且在三个月后宣佈结果,然而,三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的一月份,政府的调查并未取得任何进展。有畸形婴儿父母直接致函法国卫生部长,呼吁政府继续关注。 ...
Published 02/22/19
您或许已经听说过零垃圾这个概念,也可能知道应该如何才能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产生任何垃圾,不购买,使用任何塑料或者别的材料的包装产品,将日常的有机垃圾堆肥处理后,用来肥沃土地。知道零垃圾并不是一个一步登天就可以实现的目标,但也並非可望而不可及。   ...
Published 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