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男性是否願意共同照顧兒女,與能否找到對象有關? 台灣職缺比人多,為何中高齡就業不易?致命傷在哪裡? 友善職場的企業有增加嗎?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彈性工作機制,如何設計? 今年勞動部發表分析,2021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51.5%,低於日、韓,可能跟日、韓女性在50歲左右,偏好再就業並進行「部分工時」工作有關。國發會官員指出,其他國家的女性勞參率同樣會因為照顧家庭而下降,但過幾年會重回勞動市場,但台灣女性在25至29歲達高峰後,就一路下滑,而且下滑態勢比其他國家更陡峭。 然而,由臺大王麗容名譽教授和得人資源整合公司研究團隊發表,臺灣第一次針對職場友善育兒議題的跨產業、大規模研究,卻發現:各種「友善職場」措施都有助於提升員工的組織承諾感跟個人幸福感。最關鍵的是主管支持、彈性工作、育兒資訊、支持團體及企業托兒。 職涯發展的選擇,不只影響台灣競爭力,更直接攸關個人與家庭的幸福。本集特別邀請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蔡淯鈴,深度分享這家社會企業幫助中高齡就業,與求職者職涯兼顧家庭的第一手經驗。台灣的友善職場現況如何?將會如何影響台灣女性的就業參與?為何倡議「友善職場」在台灣比推動「部...
Published 11/05/23
眼前雖然只有微弱的光,但不妨礙他們前進的步伐。 視障者因身體限制,在就業與求職路上往往選擇有限,本集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 朱萬花,分享他們如何從視障音樂工作者如蕭煌奇、黃裕翔等的巡迴表演出發,不斷努力,替具備音樂、表演藝術才華與專業的身心障礙者,包括新世代的年輕人才,開拓平等的演出與工作機會。 朱萬花出身南投中寮,從小發現自己對歌唱的熱愛,積極精進歌唱實力,被譽為民歌三十年後新自然美聲,更成為長榮交響樂團唯一指定長期合作之女高音。本集聚焦身心障礙者藝術工作的「消除不平等」議題,並請朱秘書長帶來專業演唱。 朱萬花如何一步步從清寒出身走上專屬於她的舞台?圓夢不只是一個人,更要把舞台與掌聲分享給更多與她同樣有天賦的人,她如何克服種種的不便與不可能,帶更多人一起實踐?又如何在面對生命挫折、考驗時堅定自己的信念?歡迎收聽!
Published 10/29/23
以巴戰火爆發。自從10月7號,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重大傷亡並擄走人質之後,以色列隨即發動嚴厲的報復攻擊,誓言殲滅哈瑪斯。為何哈瑪斯明知以色列會報復,仍採取激烈而殘忍的突襲手段?為何以色列的反擊行動同樣受到譴責? 人質解救有哪些機會?困難何在?為何各方期待透過埃及開放關口,人道支援加薩走廊難民?埃及的立場是什麼?以巴的和平曙光為何遲遲不能到來? 本集特別邀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的嚴震生教授連線分析,美國的立場迅速、堅決倒向以色列,原因何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相互承認」與巴勒斯坦建國,為何困難重重?伊朗可能介入,導致更大規模的區域戰爭,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台灣位於地緣政治高度敏感的地區,在烏俄戰爭、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之後,台海情勢備受國際矚目,如何避免戰爭風險?歡迎收聽!
Published 10/22/23
核汙水、核廢水、含氚廢水,日本福島核電廠最近排放的是什麼水? 為何強調是含氚廢水?除了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何處理? 因應日本福島核電廠今年8月24號開始排放核汙水,核安會(舊稱原能會,112年9月27日更名)在109年,也就是日方110年宣布將要排放之前,展開跨部會評估,差不多從三年前就開始啟動,並到日本考察。面對民眾疑慮,福島核電廠排放點距離國人常吃的秋刀魚魚場僅有700公里,對漁業、食安與民眾健康,我國如何因應? 本集特別邀請核安會熟悉各項跨部會監測、防範作業,以及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等公開資訊的核安會輻射防護組簡任技正林貞絢,從科普角度帶來目前的監測結果,以及後續長期追蹤並公開資訊的方式。 面對環團質疑,為何日方宣稱核廢水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只有「氚」這一種?其他的放射性同位素能夠妥善去除嗎?日方的「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為何獨獨對「氚」無可奈何?如果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或我國的後續監測發現問題,在哪些條件下,日方必須停止排放?歡迎收聽!
Published 10/15/23
一般人聽到微波,第一印象是微波爐,為什麼微波技術可以用於國防產業,成為飛彈的眼睛? 台灣自有的微波技術,如何在國防之外找到另一片天?跟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有何關聯? 本集特別邀請宏碩系統總經理陳漢穎,分享微波科技的應用,早期創業挫折與翻轉的經驗,以及在技術上與國際大廠競爭,讓半導體領域營收超越國防領域的故事。從現在到未來,還分享了用於製鞋等領域的微波加熱、用於半導體產業的人造鑽石等發展,歡迎收聽!
Published 10/08/23
您聽過DFC學習法嗎?這個來自印度的學習方法,源自於設計思考,它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協助全台灣近7成在傳統學科成績定義下,承受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孩童。 DFC(Design For Change)挑戰,就是讓孩子捲起袖子,思考如何解決身邊的問題,並且採取行動。本集特別連線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創辦人暨執行長許芯瑋,暢談如何啟發孩子多元的潛能,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藉由「解決問題」的思考,讓學校教育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 108課綱希望孩子主動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要改變行之有年的教學方式,對於老師們是極大的衝擊,此時老師們赫然發現,「主動學習、問題解決」正是過去多年來DFC在推動的理念!推動DFC Taiwan的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是從何開始的?遇到哪些挑戰?以哪些方案與學校和教師一同轉化?又為台灣永續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歡迎收聽!
Published 10/01/23
「森林銀行的概念給我許多啟發,比讀任何書都讓我感動。」  —宮崎駿 一座沒有門、沒有牆的博物館與真實「活著」會走路的樹,坐落台東的鸞山森林博物館守護著台灣最後一片榕樹原始林,豐富的森林與動植物資源,卻曾經差點在財團的開發之下面臨危機。 見過政府與財團主導的部落發展走向衰落的前例,布農族人阿力曼不忍看到同樣的悲劇在心愛的家鄉重演,憑自身與部落之力籌資買下大片山頭,以建立森林博物館、森林銀行的概念「存一座森林」。成立多年,已有70幾個國家、逾20萬人次造訪。聯合國的地球憲章組織曾在此舉辦研討會,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搭乘計程車直奔這裡尋找靈感。 土地與人文的經營模式不必向外尋,部落的發展應由族人領導、循著族人的生活方式,這是阿力曼的堅持與信念。二十年來這座森林博物館挺過哪些大小難關?博物館留住了山林裡的生命,也為部落帶來哪些發展生機?歡迎收聽!
Published 09/24/23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已經連續三年在世界地球日,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7項「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建立永續願景」舉辦年會。今年以地球解方為題,成功聯合跨領域的策略夥伴。其實在年會的首年,總統蔡英文就出席,三年來連結中央政府官員與跨黨派的地方首長,當然也包括許多企業、NPO組織等,為永續這個具備高度共識的領域,開創更多的創新作法。 5% Design Action,邀請廣義的設計師,即各行業的領域專家捐出5%的時間心力,來「設計」更有效率、更有美感的社會服務,短短幾年就號召破萬的設計人才,成為儲備行動家。這個念頭,竟是從「成效很不好」的乳癌篩檢推廣開始?設計這件事,如何幫助永續與SDGs目標的達成?本集特別連線5% Design...
Published 09/17/23
新科技與網路犯罪猖獗,投資詐騙已躍居台灣最嚴重的犯罪型態,不只是詐騙,歹徒運用現代科技,甚至AI的深度偽造,讓詐騙防治與假新聞的識讀都更加困難,甚至衍生認知作戰的國安問題。本集特別邀請兼具人文與科學素養的AI專家,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蔡宗翰博士,為您分析AI偽造圖文影音的樣態,以及如何分辨,避免危害。 進一步討論,蔡宗翰博士更強調,面對AI時代,無論文科、理科人都要認識AI。反過來說,隨著AI對社會的影響不斷加深,AI領域也需要文理兩方面的人才。據蔡博士觀察,理科出身的工程師,雖然程式能力優秀,但若完全不注重人文,可能在AI發展上如何卡關?文科思維又能在AI領域發揮哪些重要的作用?面對這些迫切需求,大學教育可以如何改善呢?歡迎收聽!
Published 09/10/23
亮麗的外型、清晰的口條,今年六月一張嶄新的面孔出現在電視螢幕上,為觀眾帶來國際氣象新聞播報,不同的是這位主播無論外型與聲音全都來自電腦運算而成--她是敏熙。 由民視與光禾感知科技、台灣微軟合作推出的首位AI主播敏熙,剛一上線就登上無線台與新聞台的黃金時段,引起各界關注。 敏熙背後的團隊如何運作,呈現出這位全台首見的AI主播?新科技與傳統新聞產業碰撞將帶來什麼新的火花?虛擬主播的實驗已進行多年,如今引進人工智慧技術,成效如何?即使有生成式AI技術,目前仍受到哪些限制?人類播報的不可取代性在哪裡?新技術、商業模式與法令,可能如何進展?歡迎收聽!
Published 09/03/23
為何小琉球有「海龜天堂」的美稱?海龜點點名,當地有多少的海龜呢? 其實在過去,小琉球岸邊很難看得到海龜,經過那些努力才翻轉生態環境? 從海龜保育到環境教育,有哪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海龜的戶口名簿是如何建立的? 今天的來賓蔡正男出生於屏東縣小琉球鄉,29歲那年為了讓兒女能夠認識故鄉「小琉球」毅然決然返鄉,且有感於小琉球生態環境的變化,因此以記錄、維護小琉球自然生態與環境為己任。蔡正男持續在小琉球當地推廣生態旅遊,創辦了「正好友生態環保旅店」,也結合在地的夥伴一起推動各種減碳保育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他以民宿為基礎推動環境教育,鎖定民宿主人及觀光客為目標,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獎的肯定,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您現在到小琉球,又能感受到哪些生態與環境的魅力?歡迎收聽!
Published 08/27/23
生成式AI的浪潮,不只在於很會聊天的ChatGPT,圖像生成來得更早,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這些生成圖像的AI,讓人感受到「用簡單文字就可生成豐富圖像」的魅力。 2022年八月,由人工智慧 Midjourney生成的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中奪得首獎,引發爭議。不禁讓人思索,這個獎項應該頒給毫無藝術背景,只負責下指令的老闆Jason Allen,還是頒給AI呢? 本集為您連線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兼任講師,也在業界木下曰本動畫公司實務進行AI圖像生成研究的高捷老師,為您介紹生成式AI如何生成令人驚豔的圖像。為何說AI生成圖像,宛如做夢一般?在美術、設計、動畫上運用AI,甚至參加競賽,可能面臨哪些著作權爭議?當前業界可能採行哪些方法,既避免爭議,又運用AI生成的優勢? 為何動畫成本很高,甚至比真人拍攝的電影還高?AI可能在動畫上取代人工,節省成本嗎?生成式AI目前還有哪些事情做不到?聚焦年輕人的未來競爭力,藝術家需要擔心被AI取代嗎?若要活用AI成為助力,哪些能力是未來美術、設計、動畫界發展的關鍵?歡迎收聽!
Published 08/20/23
從一畝家傳地瓜園到北海岸店家共同經營地方創生,一個在地共好的論壇,如何從沒有一個人報名,演變到大家踴躍發表,甚至共創「金山漫遊」的地方品牌行銷? 本集特別邀請北海創生論壇創辦人賴家華,為您聚焦在地產業、永續城鄉。面對北海岸金山的先天地理條件限制,如何以靈活思維,讓在地產業聯合起來,闖出一片天?地方產業與企業、學校等團體客群對接,有何經驗與祕訣? 金山好玩嗎?有哪些讓人感興趣的體驗?令人驚豔的磺火捕魚法是什麼?賴家華本身是汪汪地瓜園的創辦人,從地瓜農到體驗經濟,如何提升在地產業的產值?藉由體驗經濟與在地共好,帶動地方觀光,北海創生論壇的在地經營者們有何策略?在地方青年與有識之士的努力下,金山如何華麗變身?歡迎收聽!
Published 08/13/23
2022年Open AI推出Chat GPT,在短短5天內就吸引百萬用戶;兩個月使用者人數破億,寫下歷史最快紀錄。今年推出的4.0版更是在瞬間引爆全球話題,2023年4到6月,ChatGPT每月平均造訪數快速攀升到超過16億人次,同時,各大科技巨頭也急於投入生成式AI新戰場。 在這場數位革命浪潮下,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帶來哪些新的應用?隨著ChatGPT開放給公眾,終於讓多數人對AI有感,造成哪些影響? 本集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Published 08/06/23
台灣青年創業,入選時代雜誌最佳發明獎,如何辦到? 當紙可拍相機從三樓落下,結果如何? 手機上的照相功能五花八門,人人皆有,創意紙可拍如何區隔市場,有何國際迴響? 百變外型與環保材質,獨特的將紙材與相機結合的巧思,讓紙可拍相機一舉在2021年入選時代雜誌最佳發明獎,相機極簡的攝影功能,更讓紙可拍在近來吹起的文青復古潮流中找到定位與客群。 在數位相機與手機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紙可拍如何用「新科技找回老味道」?發明紙可拍的紙綸科技創辦人林秋吉,在訪談中談到堅持使用MIT材料,另類的台灣隊如何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 台灣優異的科技業、高品質,是如何與文創設計系統化整合,吸引全球年輕客群?紙做的相機要如何耐用且環保,怎麼連結台灣的發明?林秋吉的創業故事又如何回應、縮寫了人生中的經歷?歡迎收聽!
Published 07/31/23
天氣好熱!隨著淨零碳排議題發燒,和電價調漲的影響,需要空調的夏日,節電蔚為風潮,大家都希望省荷包的同時也能減碳愛地球。 台灣的新創事業,投入節能減碳的案例不少,今天節目中訪問很有特色的新創,邀請今時科技共同創辦人陳信宏分享。他們擅長的是AIoT能源服務管理,成立近八年來,為顧客省下兩億多的電費,是目前台灣電價管理服務長約數目最多的公司。而且只要條件許可,不收一毛錢,就能為客戶安裝節電的軟硬體,如果電費不減反增,還會賠給客戶?節能減碳也要有營收,商業模式如何建立? 不只是企業、社區,還有小家庭,節電節費有哪些重要的觀念?為何以省電費為出發點的服務,也能創造減碳的效益呢?歡迎收聽!
Published 07/23/23
台灣物產豐饒,但因在地生產成本高、消費者需求不同等因素,糧食自給率僅約33%,近7成仰賴進口,氣候變遷與俄烏戰爭等國際局勢的變化都影響著我們最重要且基本的糧食供應。農委會2020年就訂定目標,預計提升糧食自給率到40%;2021年九月也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然而這些改變要成真,都離不開關鍵決定因素──你我的日常選擇。 本集特別訪問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共同成立「永續飲食推廣協會」的食農教育倡議者郭華仁,為您介紹何謂「永續飲食」,有哪些重要的原則? 我們了解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帶來的影響嗎?改變世界,每個人從日常生活中的「吃」就能做起?有哪些食物選擇的依據?疫情與戰爭如何讓「糧食安全」成為更受矚目的議題?若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提高不易,當前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推廣有機耕作,友善自然環境,關鍵可能在消費端!從個人、企業、產銷體系,以及食農教育的角度,台灣可以怎麼做?有哪些具體案例?歡迎收聽!
Published 07/16/23
「如果廢棄物可以產生熱源,為何不把它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將它做為燃料來使用?」 說起廢棄物的處理,您可能想到掩埋,或是焚化,這些都需要處理成本,也讓人擔心環境汙染的問題。但進入淨零碳排的新時代,光是處理掉廢棄物以減少汙染,是不夠的! 本集特別為您邀請隆順綠能科技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陳俊宇博士,介紹由廢棄物再生產出燃料棒,可以完全替代煤炭,且比煤炭的碳排放減少3成多!這項稱為固體再生燃料(SRF)的技術,是如何進行的? 固體再生燃料(SRF)的使用,相對從地層中挖出煤炭,為何有減碳的效益?有統計數據的支持嗎?從學術到創業,如何以新技術讓過去無法作成SRF的紡織廢棄物、成分較複雜的塑膠等,成為SRF的料源,進而開創能源產品的多元可能? 固體再生燃料(SRF)還是會排碳,執行長坦承它無法作到「淨零」,那麼,為何它有實用價值?在淨零碳排願景與浪潮中,其定位又是什麼呢?歡迎收聽!
Published 07/09/23
一名國二生創立的網路社群,如何在短短時日,吸引多達30萬人加入? 一個年輕女孩,自認並非學霸,卻藉著討論學習、給人溫暖、拓展影響力,榮獲2023年總統教育獎! 網路社群力量大,網路跨越時間、空間的特性是現代人分享與聯繫情感的重要管道。目前高三剛畢業的李宛軒,在國二時期就創立課業討論群,後來又延伸發展成更寬廣的「學習討論群」,創設「學生的心聲筒」等,在開放的網路空間讓學子能互相分享知識、不同意見甚至是生活中的煩惱,連家長、老師都趨之若鶩! 數年間社員不斷成長,「國中學習討論群」最終成為超過30萬人的龐大社群,「高中學習討論群」也有15萬人。李宛軒如何在繁忙課業中管理如此龐大的討論群?她自己的生命起伏,甚至消沉的低潮期,如何催生了「網路討論學習」這段特殊經歷?她的故事與未來期許為何,給新世代的教育什麼樣的啟發?歡迎收聽!
Published 07/02/23
為什麼要保護小型食農生產者?鄰家老闆的貼心服務、社區中輟生的工作機會……種種案例告訴我們,小型社區產業不被大型連鎖業者取代的價值! 在經濟與利益掛帥的現今社會,一場由社會學家推動的小型食農生產者革命,如何改變資本主義市場? 這不是一項簡單任務,而且受到政策法規、社會觀念、市場行銷等盤根錯節的影響。本集特別邀請到在這個領域服務無數小型業者,深諳產業現場困境的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台大城鄉所博士謝昇佑,分析深在社會各角落的社區型生產者,為何是活絡社區經濟、達成社會整合的要角?好食機如何協助小型食農生產者取得生產所需的技術、知識與管理概念?為何大型連鎖業者也開始願意買單,甚至成為這群小業者的助力? 一場由社區出發的革命,如何開闢一條龍服務,讓地方初級民生產業提升,建立小規模、可行,且影響深遠的運作方式?歡迎收聽!
Published 06/25/23
為什麼低軌衛星對通訊產業很重要?為何我們需要大量的低軌衛星? 衛星太多會有什麼風險?有可能相撞產生高速太空碎片,造成危機嗎? 台灣可以做什麼?我們的地理環境上有何優勢,讓我們可以採取具體行動? 低軌衛星產業正夯!馬斯克的SpaceX 星鏈計畫以及其他通訊衛星公司如亞馬遜等,將在未來幾年發射超過一萬顆的低軌道通訊衛星,把全世界推向5G甚至6G的通訊時代。台灣在太空產業也不會缺席,將要建立自主衛星供應鏈,並發展可將衛星送入低軌道的發射載具。然而,「衛星太多」這件事有沒有風險? 本集特別邀請到中研院院士、臺灣太空科學聯盟主席葉永烜教授,從低軌衛星的科普知識出發,為我們解析發射大量低軌衛星可能帶來的撞擊風險、太空碎片的風險,甚至衛星落入大氣層燒掉、蒸發掉,都可能有意想不到、令人擔心的效應! 葉院士從設立監測站、太空技術發展的角度,提出建言,分析台灣基於既有優勢,對於「太空防災」可以採取的積極行動。也從人才培育的角度,提出台灣新世代人才亟需培養的能力。歡迎收聽!
Published 06/18/23
108課綱實施首年,當屆高中新生進入台大,數理程度比上一屆明顯弱化? 高中自然科的部定必修學分,明顯少於社會科?有何影響? 現行考招制度有哪些問題?高三生無心就學、賭博式考招等疑慮,是否有解? 國科會3月於新竹舉行的「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中,台灣大學電機與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整體來說,108課綱新生(目前大一學生)在上學期的基礎學科表現,相較於上一屆的成績「有明顯弱化」。 深入分析,108課綱減少高中自然科的部定必修時數,以及一直以來的大學學測、申請入學等考招制度,導致部分學生無心學習高三課程等等,都可能造成學生程度下降。相關的疑慮,半導體產業可能最早有感。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亟需的人才培育,怎樣的學制與考招制度是最好的?課綱五年一小調,十年一大調,113年或許是一個調整的契機?邀您一起探討優化學習的可能!歡迎收聽!
Published 06/11/23
您用過YouBike嗎?曾經自帶飲料杯,享受飲料折五元嗎? 忘記帶杯子怎麼辦?還有循環杯可以借,而且同樣可折五元? 別小看這些日常行動,聚沙成塔影響人類生存!從民生到工業,全球已掀起循環經濟風潮! 2022年11月15日,聯合國宣布當天為80億日,全球人口成長來到史無前例的80億人,面對人口成長、過度開發與無效的資源運用,若要維持當前生活水準,遲至2030年,我們將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承載人類對資源的需求。 這當然不可能,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有限,產品在製造之前就先思考如何循環利用,或許正是這個世代所需的新商業思維。 本集特別邀請到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倡議減塑等具體方案,甚至為此開闢「永續生活家」Podcast的成功大學環工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分享她對台灣循環經濟的深度觀察。 從線性到循環,新的商業模式將成未來十年的關鍵?從工業到民生,分別有哪些可行案例,存在哪些挑戰與機會?在循環經濟人才培育上,最大挑戰可能是跨域思維不足!為什麼?歡迎收聽!
Published 06/04/23
地方創生需要找到第一或唯一的特色,如何解釋? 家咖哩以老建築「修舊如舊」,投資於景觀與料理內涵,如何打造差異化優勢? 一碗拉麵湯頭熬煮出七星潭小漁村的濃郁海味,為花蓮地方創生開闢哪些空間? 誠食生活家創辦人任聿新與團隊合作,透過事前精準的調查與分析,找出在地特點、潛在客群與市場接受度高的商品,推出七個品牌,成功將人潮、錢潮帶到花蓮熱門景點。他與團隊是怎麼做到的?透過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任聿新傳承給其他創業青年的商業模式架構是什麼? 在地青年要經營產業,最大的缺欠可能在哪裡?如何補強?在創生帶動產業的縝密布局運作下,花蓮的觀光迎來哪些改變?從哪個角度切入,能帶來源源不絕的生意?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嗎?任聿新實戰中累積的地方創生心法,歡迎收聽!
Published 05/28/23
台灣訂下超高的再生能源目標,光電發展備受重視,但也引起一些雜音。漁電共生,會不會「重電輕漁」?會不會以快速拓展光電為主,忽略了在漁業養殖上用心經營? 其實養殖漁業經濟潛力極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水產養殖市場規模達2000億美元,估計約50%以上來自陸地,台灣只要能掌握其中1%就有10億美元商機。漁電共生需要光電與養殖並重! 今天的來賓,旭海安溯水產公司負責人黃國良,以友善養殖聞名養殖業,曾獲國內水產界最大獎項海宴獎,連帛琉總統來臺都特地參訪,還邀請他到帛琉協助水產養殖升級,聲名大噪。他在漁電共生的在地現場,看到哪些挑戰與機會?曾是科技人並在LED產業任職的他,如何看待漁電共生這件事?
Published 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