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导航到底是不是好员工?我不禁有点犯难了。相信很多企业主管在评定员工表现时,也会有类似的困惑。困惑的背后是人性的复杂多变,一览无遗的好员工和一望便知的坏员工毕竟是个例而非常态。管理之所以是艺术,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Published 01/03/23
事实上,带来危害的经常不是风险本身,而是对风险的恐惧。
Published 12/30/22
在香港,总有许多人告诉你鲍鱼有多贵,溏心鲍鱼有多好吃,可我总吃不出好来。也许这也和吃的“基因”有关系。而有些东西,因为感情,总让你念念不忘。当年,我与家人住在香港城大,至今我妻子还说城大烤鸭是最好吃的。这也是香港餐厅的一个特点,最好吃的未必是最有名的。
Published 12/27/22
谈判,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大到购房买车,小到让摊主多给你煎饼里加点薄脆,都离不开谈判。生活无处不套路,同事谈加薪,无往不利;你谈加薪,却被领导从头发梢diss到脚后跟。为啥受伤的总是你?因为你不懂谈判的套路!
Published 12/23/22
当风险和危机来临,具有良好风控文化的公司将表现出敏捷和得当的应对措施,这是没有风控文化建设的企业完全难以企及的。
Published 12/20/22
做企业的人要想清楚,我们改变不了人性,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创造出一个小环境,小的文化,让在这个环境,这个文化里工作的人都努力想把自己身上高尚、光明、体面的一面展现出来,都把自己身上不那么高尚、光明、体面的东西压制下去,这就是最成功的管理。
Published 12/16/22
我自幼在动乱中成长,教育基础实在太弱,中英文都差,尤其是英文。看到别人精彩的翻译每每自叹不如。有次在香港,走过一间教堂Union Church。按我的水平大概会译成联合教会。再看门楣上的中文:佑宁堂。音义兼顾,庄重温暖,含义深远,当即佩服得五体投地。
Published 12/13/22
绿茶贵在新,所以不耐久藏;对茶商而言,新茶在手,每一天都在减值。相反,普洱以陈茶为上品,久藏则价扬,所以可反复交易。凡是可以反复交易、多次转手的,都有金融属性,都可以炒作。市面上装饰得富丽堂皇的茶叶专卖店,几无例外都是卖普洱的。一饼茶炒至千万元以上的时有所闻,金融学里面的估值模型在这里大概要碰壁的。
Published 12/09/22
我国传统文化对“诚实”这一品行给予了极高的褒扬,留下了“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等古训。对个人而言,做到讲真话、不欺骗似乎并不难,但对企业,尤其是面临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而言,情况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因为,对于何为真话,以及到底要讲多少真话,都无具体的标准,所以讲好真话并不易。
Published 12/06/22
送礼这件事,看似稀松平常,难度却极高。在本期音频中,苏锡嘉教授对这件“世间难事”展开了一番探讨。所谓宝剑赠英雄,香水送美人,送礼在于看人择物,轻重相宜。怎样才算礼尚往来?怎样才能送出千古美谈?让我们来听听苏教授是如何解读的。
Published 12/02/22
在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依赖长期的管理实践做出决策判断,享受“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这种依靠经验做出的决策一旦出现偏差,就有可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致命性伤害。著名管理学者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曾经说这样一句话,“最好的领导者就是一流的警觉者”。优秀的管理者会时刻关注周遭的一切,见常人所未见,提前一步把握机会或预知风险。
Published 11/29/22
苏锡嘉教授早年曾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作为资深戏迷,但凡有内地京昆和评弹剧团到港演出,几乎每次必看。身为观众里少有的年轻人,他还常常在剧场看到不少名人,出现最频繁的便是金庸。在本期音频中,苏教授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他的戏曲故事,并由此感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里戏外,每个人都应守住自己扮演的角色,切不可入戏太深。
Published 11/25/22
任正非曾对别人说,自己每天都充满危机感,担心会失败。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任何一家企业,失败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企业创立5年后还依然存活的比例不高于5%。创业成功通常有一定偶然性,而失败往往是大概率事件。
Published 11/22/22
花钱是一门艺术,充满了学问,对个人生活如是,对企业亦如此。虽说节俭是美德,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节省成本是重要的考量,但是不恰当的节省却可能省出大祸,美好的初衷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那么,怎样判断企业经营中节省的必要性?企业应怎样张弛有度地花钱?本集音频中,苏锡嘉教授探讨了企业花钱和省钱这件事背后的门道。在苏教授看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而不是降低成本费用。企业在不恰当的地方省钱,可能会得不偿失。越过“一亩三分地”,关注公司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方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Published 11/18/22
今天生活在上海,不管你喝不喝咖啡,每天都会被咖啡包围着,周边几乎人手一杯,而且都努力摆出一副没有咖啡根本活不下去的样子。从咖啡的荒漠到沃土,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我觉得,一半是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一半是资本力量的推动。
Published 11/11/22
《道德经》第六十章有句很知名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成为了广为推崇和追求的治国理念。其实,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之道,与“烹小鲜”同样有共通之处。作为中欧最懂“吃”的教授,中欧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纵横捭阖,从“加一勺糖坏菜”的典故,引申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盲目“加糖”而最终倒下的案例,令人拍案叫绝之余又自我警醒。
Published 11/08/22
毕竟,在商学院搞研究和教学近30年了,看多了商海沉浮,潮起潮落,成王败寇,难免有一些感悟,有一些体会。因为浅薄,有感悟和体会不说出来就会难受。于是,趁此机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得到一点共鸣。
Published 1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