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三島由紀夫生平介紹,本名:平岡公威,從小身體不好,臉色蒼白因此綽號「青白」。昭和十三年開始發表處女作,22歲考上文官;三十歲那年開始進行身體改造,上健身房、練拳擊等。
《金閣寺》曾得到第八回「讀賣文學獎」,小八卦是三島由紀夫他曾跟美智子皇后相過親,卅歲時撰寫《憂國》,四十歲拍成電影。四十三歲組成「楯之會」,同年《雪國》得到諾貝爾獎。
1970年11月5號發生「三島事件」(本人在自衛隊面前切腹自殺)。事件的起因為「二二六事件」日本軍隊叛變,而三島由紀夫是皇道派,這兩派的鬥爭,使得三島由紀夫為堅持理念,不惜以死明志。
然而三島對於「死的美學」是:人寧願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死的都不堅強,人為理想(根源於《葉隱》中的三哲學:行動哲學、戀愛哲學、生的哲學)而死,那麼則死而無憾了。
三島認為,日本的「武士道」不等於「軍國主義」,他既非右翼作家,自認為是「擁護傳統日本精神」的作家。「金閣寺」在1464-1477年的江戶時期曾經燒毀。
Published 07/11/17
復仇是貫穿魯迅一生的一個思想主題。從早年的文言論文《摩羅詩力說》到他在去世前不久寫下的《女吊》,他的許多作品都涉及到復仇的主題。
在《摩羅詩力說》裏,魯迅肯定了波蘭詩人密茨凱維支、斯洛瓦茨基的詩作中所表達的復仇精神,認為「報復詩華,蓋萃於是,使神不之直,則彼且自報之耳。」「其旨在凡窘於天人之民,得用諸術,拯其父國,為聖法也。」從而肯定了復仇是被壓迫民族反抗侵略強權的正義手段。
在1920年代中期,魯迅的創作開始頻繁而集中地觸及復仇的主題。《野草》中有兩篇題為「復仇」。《頹敗線的顫動》和《死後》也都涉及到復仇的主題。小說《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則以類似於綏惠略夫的極端方式向整個世界復仇,但魯迅認為這種復仇太可怕,而且無效,無助於改變醜惡的社會現實。
《鑄劍》是魯迅復仇文學系列的頂峰,較為集中地表達了他對復仇的思考。從這篇作品,我們可以概括出魯迅對於復仇的幾點思考。首先,復仇是被壓迫者、被損害者討還公道的正當手段,它彰顯了人之勇氣。第二,復仇不應是個人的快意恩仇,而應包含超越個人之上的正義訴求。第三,死是最終的復仇手段,與仇敵同歸於盡,是最好的復仇方式。
...
Published 07/11/17
《斜陽》是日本文學大師太宰治於二次大戰後所撰寫的成名代表作,描寫戰後混亂苦悶的社會中,一個貴族家庭的沒落過程,恰如太陽西沉;備受壓抑的女主角則藉著為心愛的人懷孕生子,向傳統愛情觀與道德觀挑戰,重新發現生命的價值與喜悅……。太宰治在日本文壇被分類為無賴派作家。無賴派又稱為新戲作派、頹廢派、破滅型,由這些文學名詞不難想像他的作品風格。
《斜陽》是一部深具毀滅美學的經典巨著,故事由一個貴族婦人與離婚後返回娘家的女兒和子、從戰地歸來的的兒子直治,以及直治的文學老師上原等四人構成。故事中,四個主要人物在戰後動盪混亂的社會中,各自摸索著自我的生存之道。後來,和子愛上了中年作家上原,戀愛便成了她對抗壓抑的生存之道。最後,她決定要像太陽一樣堅強地活出生命的價值,因而無視於傳統社會的種種壓力,藉由生下私生子進行了一場反社會革命。
太宰治慣用第一人稱表達法,在《斜陽》中,他以直接向讀者告白的方式流洩書中主角的情感,文字透露著沉鬱的悲涼,但又散發洗滌心靈的熱能,連載之時便引起不少讀者共鳴,單行本發行後,更躍為當時最暢銷的書籍,還因此衍生了一個流行用語──「斜陽族」。
Published 07/06/17
夏目漱石這位大文豪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三四郎》是其自傳式的小說,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
Published 07/06/17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第一位是川端康成),《死者的傲氣》很短約廿分鐘可讀完,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說卻是最易懂、回饋最多的一本,目前中文版已絕版。
大江文學以艱澀難懂著稱,連他自己本人也承認這是種新日文體的創造,大江的文學難懂,為人卻平易近人,主要受兩個人影響最深:渡邊光一、大江光。
渡邊光一是他當時景仰的大師,大江追隨他進入法文系閱讀卡謬、沙特等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因為照顧頭部腫瘤的兒子--大江光,大江因而開始注意弱者的世界,對於世界弱勢、反核、反戰的思想開始關切。
加入「九條會」;日本憲法第九條:「永遠放棄武力與戰爭,推動世界和平。」大江對於不屬於民主的國家體制產生懷疑,主因是童年求學時期受過軍國主義教育五年,而日本突然一夕戰敗,教育內容突然轉彎急改,所有教科書一夜之間收回重新發還的原因所致。
Published 07/06/17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是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本書是關於一個弒父的故事,探索了人性的黑暗與荒誕,並對上帝的存在提出疑問。
所有好的作品,本來就應該會發出「複調」的聲音,也就是說在傳出第一層的聲音後,還繼續傳出來第二、第三層的聲音,這些聲音常常超乎了創作者的安排,也幽微隱晦、不容易聽見。
關於這部分,巴赫金曾經這樣寫著:「有著眾多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所組成真正的複調──這確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特點。」是一種在統一與多元分歧、單一與複合間,尋得平衡點的辯證,譬如以主觀意識做介入、並用複合的手法交錯運用,以拉出了反差/對立的異語性,也暗示複調的多元話語可能。
多元與複語的書寫技法,神性與罪惡的交戰互疊,讓我們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凡處。因為,天使所以能身為天使,即在於可同時身在此處與他處。
Published 07/06/17
森鷗外(1862年2月17日-1922年7月9日),石見國津和野(今島根縣津和野町)出生及出身,與同時代的夏目潄石同為日本大文豪。本名森林太郎,號鷗外,又別號觀潮樓主人、鷗外漁史。
日本明治至大正年間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醫學家、軍醫(官至陸軍省醫務局長,陸軍軍醫總監軍銜,即中將軍銜)、官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文豪。1882年自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被任命為陸軍軍醫副中尉,並於東京陸軍醫院服務(時任陸軍軍醫監的森鷗外也因馬關條約,曾短暫到過台灣)。
Published 07/06/17
這裡我為什麼不用「唐詩宋詞」來定演講主題?因為普遍在一般人印象中,唐朝的詩、宋朝的詞本已是那時代最為代表性的文類,但如此一來也忽略了「唐朝的詞」和「宋朝的詩」,詞並非宋朝才發明的文體,而到了宋代還是有人作詩,怕忽略了這些優秀的作品。唐朝的詩人大家都熟悉的,有杜甫、李白、陸游等。而除了宋朝有名的詞人如蘇軾(東坡)、辛棄疾、李清照等,除此之外,其他時代中我最為欣賞的則是南唐的李後主(李煜)。
為什麼唐宋詩詞可以流傳如此久遠,而日後中國人都那麼喜歡唐宋詩詞呢?這其中你看《唐詩三百首》及《古文觀止》這兩本書,長久已來的銷售不墜,始終擁有固定的閱讀群眾及購買現象中就可以理解,因為詩詞雅俗共賞、通俗易懂的特性,中國字及文法歷經千年流傳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你看英文經典「莎士比亞全集」能讀懂得人就非常少,那是因為當時的英文拼法及文法,跟現在流行的英文已有很大不同,現今許多人已經無法看懂,你問讀過英語文學系的學生就知道。
以下就帶領各位,從唐宋詩詞來窺看中國文化...
Published 07/06/17
被譽為「鬼才」的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日本文壇提掖新人的「芥川文學獎」及一年一度的「河童祭」,都是為了紀念他而設立的。 芥川短短三十四年的生涯,留下許多令人稱歎的傑作,至今享譽不衰。本書收錄芥川的重要傑出作品,包括〈羅生門〉、〈竹林中〉、〈地獄變〉、〈鼻子〉、〈河童〉、〈桔子〉等。 日本大導演黑澤明轟動國際的《羅生門》,即採用〈竹林中〉的情節,加上〈羅生門〉的片段背景改編而成,在國際上連連獲得大獎,使日本電影走向世界。
Published 07/06/17
《失去的地平線》的作者詹姆士.希爾頓所寫的少數作品中,以《失去的地平線》和《萬世師表》最為有名,而兩者皆搬上銀幕,可見他的作品相當引人入勝。
我們都知道,「香格里拉」一辭相當流行,而事實上,這個辭語的本源正是出自《失去的地平線》一書。「香格里拉」是希爾頓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或「烏托邦」,然而它又似乎並不那麼虛無飄渺,裡面的居民在希爾頓的筆下竟是那麼栩栩如生。書中的「藍月」谷是那麼引人遐想,然而裡面的一切又是那麼充滿生命力。其實本書最大的特色也許正在於它的撲朔迷離氣息,在於它的虛擬真實。
...
Published 07/06/17
「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
從困頓到覺悟,一封信改變了一個十四歲少女的世界…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有一天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信,問她:「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她開始思索從希臘以至於康德,從馬克思以至於佛洛伊德等各個西方哲學家所思考的大問題。
在此時,蘇菲也收到一些不尋常的來信。誰是席德?她父親寫給她的信、生日賀卡為何會不斷在蘇菲的世界裡出現,還要蘇菲轉交?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蘇菲開始運用她新獲得的哲學知識。可是事實的真相遠比她所想像的更怪異。《蘇菲的世界》是一部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哲學史的懸疑小說,風格弔詭。它將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奧妙的讚嘆與人生意義的好奇。(參考三民網路書店的《蘇菲的世界》簡介)
喬斯坦.賈德(Jostein...
Published 07/06/17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所謂的「第三種猩猩(Chimpanzee)」指的就是人類。不過,猩猩有多種,Chimpanzee其實是指中文所謂的「黑猩猩」,因此該書的正確譯名應為「第三種黑猩猩」。黑猩猩有一亞種,過去稱為「侏儒黑猩猩」或「矮黑猩猩」,現在又有另一種稱呼--「巴諾布猿」,因此戴蒙稱人類為「第三種黑猩猩」,意思就是人類與黑猩猩和侏儒黑猩猩(巴諾布猿)可以歸為一類,這在染色體(DNA)上的根據是:人與黑猩猩的染色體差異只有1.6%,而黑猩猩與侏儒黑猩猩(巴諾布猿)的染色體差異更只有0.7%。將人類與黑猩猩和侏儒黑猩猩(巴諾布猿)歸為一類,而不是將人單獨視作一類,意思就是人與動物之間不存在著絕對的分界限,這也是為什麼該書第一部的標題叫作「不過是另一種大型哺乳類罷了」。
...
Published 07/06/17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勞塞維茨本人也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書中論述了作者對戰爭藝術的獨特見解,包括對戰爭和政策關係的研究、「摩擦」在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氣的重要性以及關於對手戰略的看法等。這本《戰爭論》對於喜歡軍事理論書籍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Published 07/06/17
《失去的地平線》的作者詹姆士.希爾頓所寫的少數作品中,以《失去的地平線》和《萬世師表》最為有名,而兩者皆搬上銀幕,可見他的作品相當引人入勝。
我們都知道,「香格里拉」一辭相當流行,而事實上,這個辭語的本源正是出自《失去的地平線》一書。「香格里拉」是希爾頓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或「烏托邦」,然而它又似乎並不那麼虛無飄渺,裡面的居民在希爾頓的筆下竟是那麼栩栩如生。書中的「藍月」谷是那麼引人遐想,然而裡面的一切又是那麼充滿生命力。其實本書最大的特色也許正在於它的撲朔迷離氣息,在於它的虛擬真實。
本書所呈現的靈視-願景-也讓有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們將待在這兒,跟我們的書,我們的音樂,我們的冥思待在一起,保存一個將要消失的時代的脆弱高雅,追求人類在耗盡所有熱情後所需要的智慧」,又如「我們是一艘救生挺,在大風吹襲的海中行駛,可以接納一些湊巧活命的人。」
在世紀末的今天,這樣的一處「香格里拉」也許是一些不甘失落的人所樂於追求的吧?(參考三民網路書店)
Published 07/06/17
《頑童流浪記》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主角哈克具有堅強性格、不畏難、卻有些過度灑脫不在乎世俗,他被寡婦收養,處處格格不入,因為被管得很嚴 (正常小孩也許都能忍受得了),之後,被生父綁架然後逃脫,他於是沿著密西西比河南奔,中途經歷許多有驚無險的故事,透過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流浪的經歷,譴責了蓄奴制的罪惡,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享有自由權利的主張。
帶有美國中西部土腔的文字,自然而獨特的審視角度,使這部作品獨成風標,成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這部傑作,也因其功在「將口語形式變成為令人尊敬的文學形式」,奠定了它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獲得了眾多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海明威就說過:自馬克‧吐溫的這部作品開始,全美現代文學到來了……
Published 07/06/17
故事描寫兩個相互扶持的表兄弟,精明的喬治(George)與輕度智障兒雷尼(Lennie)。雷尼因為社會適應較差,老是犯錯,搞得兩人無奈地到處換工作。在富人奧謝(Tyler Ranch)的牧場裡,他們努力工作編織夢想…後來雷尼由於一次失誤,鑄成大錯。當夥計們爭先恐後地追殺雷尼時,喬治為了不讓雷尼被農場夥計們殺死並受到侮辱,搶先找到雷尼。他舉起槍來,把槍口挨近雷尼的後腦杓,將他射殺。 ??? 這部小說諷刺社會對於弱者的歧視,反而不如主角雷尼對老鼠的疼惜,《人鼠之間》曾因「語言褻瀆,帶攻擊性,並有種族主義傾向」被視為禁書。1962年史坦貝克因此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參考維基百科,《人鼠之間》簡介)
Published 07/06/17
功利主義在現代政治和道德哲學中佔主導地位。其他理論,如直覺主義,沒有提供能與之抗衡的正義觀和道德觀。《正義論》主張以一種更抽象的社會契約論來替代功利主義…契約目標是選擇一種指導社會基本結構設計的根本道德原則,即正義原則…由此產生了本書的三個部分︰理論、制度、目的。 (─節錄於博客來網路書店,《正義論》簡介)
Published 07/06/17
錫鼓,英文名"The Tin Drum",德文名"Die Blechtrommel", 是一九九九年獲得諾貝爾桂冠的德國二十世紀大文豪君特‧葛拉斯(Gunter Grass,1927~),著名之《但澤三部曲》之首篇 。
小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醜惡,決心拒絕長大,他反抗他的父母、納粹、舅舅、情人等等。他的反抗是內心式的,於是在他那侏儒的身材上扛著一架鐵皮鼓,整日梆梆的敲著。他不僅具有可以左右自己成長的能力,還可以用他的叫聲擊碎玻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要取下他的鐵皮鼓,他尖叫著,家中的鐘錶破碎了。這種能力開始成為他自我保護的方法,後來還用叫聲在玻璃杯上刻了個心形,送給他的情人。
當然他還和他的同伴們組成一個侏儒表演隊,四處為軍隊慰問演出,直到二戰結束。這時,他的這種能力成為他工作生活的手段。正是這種能力促使他的反抗變為完全內心自省式的,讓他成為一個拒絕進入那個罪惡的年代的目擊者,一個可以逃避歷史責任和危險的孤兒,一個拒絕和成年人遊戲的局外人。
Published 07/06/17
故事以北英格蘭的鄉村莊園為背景,作者夏綠蒂‧白朗特(Charlotte Brontë)描敘孤女簡愛在艱困環境中成長,不惜與命運搏鬥,追求自我及情愛的步步歷程…簡愛總是以特立獨行的方式應對進退,一階段有一階段的型塑、蛻變及情愛的掙扎,最後,展現蝴蝶振翅般艷麗的新生。簡愛的歷程代表舊時代覺醒女性的典範。這是一部浪漫小說,也是反映英國19世紀社會現實生活的傑作。
(─參考博客來網路書店,《簡愛》簡介)
Published 07/06/17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總集,也是中國文學的根源、文化的瑰寶,其中不少佳言妙句已成人們琅琅上口的成語,溫柔敦厚的詩教,一唱三歎的餘韻,更使人感動。台大中文系吳宏一教授以深邃的學養,優美的文藻,深入淺出的筆調,將《詩經》歌謠化,《白話詩經》將引導讀者一窺經典的殿堂,共同品味《詩三百》的芳馥。 (─參考博客來網路書店,《白話詩經》簡介)
Published 07/06/17
享譽世界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代表作…。故事發生在彼此互為世仇的貴族家庭中,他們的兒女的相愛,反而成為上一代恩怨仇恨下的犧牲品,演變成一場淒美的愛情故事。莎士比亞藉此劇反映出對保守社會的抗議與無奈。 (─參考博客來網路書店,《羅密歐與朱麗葉》簡介)
Published 0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