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一座城中村和它的文学梦:与袁凌漫谈皮村故事
Listen now
Description
2017年,《我是范雨素》一文爆火,它的作者,在北京打工的育儿嫂范雨素,闯进了公众的视野。同样得到关注的是她所在的皮村文学小组。至今,文学小组的诞生已有十年,是皮村土地上最长寿、最鲜艳的一抹色彩。工人与文学在这里碰撞出火花。老鼠、旱厕、高楼外墙施工时看到的地面上的人,都会成为一首诗、一个意象。大多时候,文学并没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文学小组的一堂课,依然是他们操劳筋骨过后精神上的依托。作为文学小组的志愿者,袁凌见证了皮村最灿烂的时刻,认识许多特别的人,把他们的故事记录在了《我的皮村兄妹》中。欢迎收听袁老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袁凌,独立作家 - 时间轴 - 04:30 皮村很偏:五环外,毗邻顺义机场的三区交界处 11:15 王德志、许多、孙恒将皮村缔造成新工人文化的地标 18:00 范雨素和皮村文学兄妹大多依然过着半工半写的生活 22:15 庄子研究“大神”张行,一边当保安看门,一边发《文史哲》论文 25:30 在流水线上写诗成名的摇滚青年小海,在老家农村毫无相亲竞争力 30:45 音乐的力量:张楚多次帮扶小海与新工人乐团 35:30 写作作为一种现实记录: 《工棚记鼠》与《尹各庄的苍蝇沦陷了》 41:00 打工循环:住处暗无天日、拼命工作直至病倒、去黑诊所还得花钱 45:35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身背癌症的育儿嫂为什么决定去上文学课 54:00 育儿嫂的“诅咒”:为城里的家庭工作,却和留守家乡的儿女形同陌路 56:15 打光棍与坏女人:写作无法改变皮村兄妹们被压迫的命运 01:01:30 皮村地标们正在消失,而新工人们也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丁晋亮 logo设计 杨文骥 - 音乐 - Danse Macabre - Busy Strings - Kevin MacLeod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More Episodes
本期节目是「十九世纪就在你家隔壁」系列付费播客节目,请移步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和公众号付费收听。下面是本集节目的试听。 - 导语...
Published 06/21/24
对西湖偏爱有加的苏轼曾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湖风景与古人诗句中的真的相同吗?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力量给西湖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共和国初期,西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改造。植树造林、清淤疏浚、集体迁墓等工程不仅是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景观的规划,也是一个人类能动性的体现,其中不乏对这片湖“所有权”的重塑。围绕西湖,自然与人类的建构如何相互作用?那些无声的风景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欢迎收听何其亮教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何其亮,香港树仁大学历史教授,系主任,《人民的西湖》作者 -...
Published 06/18/24
Published 06/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