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M博物館新聞 & 觀眾真實心聲 正面回饋背後原來藏玄機 & 被科學博物館被拋下的那些人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參觀科學博物館在某些社群中被視為荒謬和不切實際的行為。通常,博物館被認為是中產階級、城市居民,特別是英國和歐洲的白人的領域,而這對其他社群來說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這種觀念的根源在於多方面,包括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經濟負擔。展覽通常僅提供主流語言的信息,隱藏的費用,如交通、食物、飲料等,也讓參觀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工薪階層和家庭負擔重的人來說,時間也是一個寶貴的資源,而博物館的參觀可能無法融入他們的繁忙生活。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參觀科學博物館可能會加劇某些社群的社會不利地位,強化他們對自己的不適感。(Dawson E. "Not Designed for Us": How Science Museums and Science Centers Socially Exclude Low-Income, Minority Ethnic Groups. Sci Educ. 2014 Nov;98(6):981-1008. doi: 10.1002/sce.21133. Epub 2014 Sep 11. PMID: 25574059; PMCID: PMC4280489.) 長時間等待是否代表更多喜愛?最新研究揭示,正面回饋背後藏著驚人發現!原來,有人只是誤入博物館,心不在焉地漫遊。著名觀眾研究者John H. Falk提出五大身份動機:探險家、協調員、專業/業餘愛好者、體驗者、朝聖者。展覽背後的真相令人驚訝,有人為知識,有人為娛樂,也有人為放鬆而來。不同身份塑造了獨特的參觀行為和滿意度,深入了解觀眾內心,博物館體驗更精彩。(Xingyu Zhao & Ruohan Mao (2023) Are visitors’ satisfaction reliable? A perspective from museum visitor behavior,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10.1080/09647775.2023.2209888)
More Episodes
保證讓你聽完後,也想立刻買張機票飛去威尼斯朝聖!不管你是藝術新手還是老司機,這集節目絕對讓你收穫滿滿,重新認識當代藝術的無限可能,帶你直擊2024威尼斯雙年展現場!"Foreigners Everywhere"主題如何體現在各個展館?策展理念是否成功傳達?觀展心得與策展亮點解析:本屆雙年展主題「處處都是外人」如何體現在各國展館?有哪些策展手法讓人耳目一新?😍 本集節目,我將帶你潛入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迷宮,分享我的觀展心得和私藏的藝術家名單!🤫...
Published 06/09/24
Published 06/09/24
這次我們特別聚焦於博物館批勞,這是一個1916年由波士頓藝術部管館長Benjamin Yves Gilman提出的概念。博物館批勞指的是在觀展過程中因不良設計或展示方式而導致的身心疲勞感。我們探討了造成博物館批勞的多種原因,包括展覽設計、展示牌的介紹方式以及觀眾群體的特性。此外,深入了解博物館行銷挑戰的關鍵洞察,也反映了行銷在文化機構中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部門的密切聯繫。 01:06 - 01:37:介紹「博物館疲勞」概念,包括由1916年波士頓藝術部管館長提出的理論,以及博物館參觀可能導致身心疲勞的原因。 03:16 -...
Published 0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