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駐美代表處前政治組長趙怡翔已經離美返台,本集專訪除了分享他參政的心得,也回應了當時的晉用風波,更談他對美中台關係的觀察,以及透露了他接下來的動向。
Published 08/02/21
擔任德國總理長達16年的梅克爾將於9月26日卸任,這位讓德國年輕世代建立起:「總理好像理所當然是女性」印象的領導人,會留下什麼樣的政治遺產,本集連線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張福昌,談未來的德國與歐洲聯盟,將面臨怎麼樣的繼承與變局?
Published 07/26/21
海地總統摩依士暗殺案已發生數日,案情依舊混沌不明,權力真空下各方勢力的盤算,牽扯海地原本就已經脆弱的政經局勢,本集連線人在巴拿馬的資深中南美洲記者郭篤為,談海地總統刺殺案,也談海地政經觀察,以及與我國長年的邦交情誼。 海地總統刺殺案當局稱逮捕「醫師主謀」與傭兵殺手 但新疑點卻比答案還多 https://bit.ly/3AZRTtS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Published 07/16/21
年輕、學經歷完整的黃裕鈞,是國民黨內少數的知美青壯派,也是多位國民黨黨主席的國安外交顧問,本集邀請他來暢談美中角力下的台灣,以及國民黨的外交走向,也分享對未來選舉的看法。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Published 07/12/21
五十年前,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季辛吉,為了達成聯中制俄的目標祕訪北京;五十年後,美中俄關係物換星移,未來發展會是如何?而台灣又該如何面對呢?本集連線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玉山,來談美中俄戰略。 【拜登訪歐】美俄峰會演很大?美中俄三角關係 普亭享受腳踏美中兩條船 https://bit.ly/2TlFwaU |聯合開pod:https://vipudn.firstory.io/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Published 07/05/21
相對於國際圍堵的氛圍,中國共產黨正熱烈籌備即將到來的百年大慶,接下來2022年的11月中共廿大,焦點放在習近平會不會擔任第三任的黨總書記?本集連線台北市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黃清龍,談中國大陸現在與未來的局勢發展。 【美中台新博弈】習近平交棒、終身總書記、被政變?明年中共廿大的幾種可能 https://bit.ly/3d9e5HF |聯合開pod:https://vipudn.firstory.io/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Published 06/28/21
紐約州長郭謨美國時間15日宣布解除防疫限制措施,台灣的三級防疫警戒則剛滿月,在一年前疫情嚴峻時,也曾連線人在紐約的李濠仲,分享他的第一手觀察;本集再次連線濠仲,除了跟我們分享長期WFH的心得,也談疫後重生的紐約,與即將到來的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 尷尬!台裔楊安澤譴責仇恨亞裔拚紐約市長選情 卻被翻出曾自打臉 https://bit.ly/3wqGd0G 紐約州長為性醜聞道歉但拒辭 受害者再爆料私密對話 https://bit.ly/3d3KmAf |聯合開Pod:https://vipudn.firstory.io/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Published 06/21/21
本周拜登訪歐前夕,傳出美國國安局透過丹麥海底電纜竊聽案,雖然馬克宏與梅克爾要求美國解釋,可是美國就是不予理會,是否拜登政府對歐洲的態度,其實並沒有比川普好到哪裡去?本集訪問政治大學歐盟中心主任張台麟教授,以歐洲的立場來談美歐雙方的關係。 【拜登訪歐】拜登沒比川普好到哪去?歐洲對美國逐漸膨脹的猜忌 https://bit.ly/3xgRa4O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Published 06/14/21
2020年底,被譽為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的約翰‧勒卡雷過世,兩岸諜報史血淚斑斑,期待能有優秀的諜報小說問世,本集邀訪鏡週刊文化組副總編輯李志德,談間諜、也談小說。
Published 06/07/21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3日宣布與結縭27年的妻子梅琳達離婚,但在媒體接連報導醜聞之下,「慈善富豪」的正面形象頻臨破滅。 本集邀請中視前駐東京華府及紐約特派員龔邦華,從蓋茲離婚消息來談成功名人為何「羨慕」淫媒艾普斯坦的生活方式?
Published 06/02/21
美國前總統川普連任失敗,但讓這段期間的美國,有了甚麼樣的質變呢?本集郭崇倫會客室專訪關中院長,談他的著作:「川普和川普主義:分裂的美國」也談他對當前美中台關係的觀察。
Published 05/25/21
風起雲湧的九零年代,政大民族系的趙竹成教授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學術之道,也親歷了蘇聯解體後的第一手社會氛圍。本集專訪趙老師,除了求學過程的俄國觀察,也談從民族與文化的角度,如何來切入國際政治。
Published 05/16/21
2020年,前總統蔣經國私人日記正式對外公開,2021年,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新作「蔣經國的台灣時代」出版,本集連線專訪林孝庭博士,透過日記一窺小蔣總統的內心世界。 推薦閱讀: https://bit.ly/3h8oIgT
Published 05/07/21
2015年全球瞭望訪問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博士,當時他的新書《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 1948-1988》正新鮮上架,如今林博士的最新著作《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也已出版,藉此機會除了回顧林孝庭博士的專訪,也進一步探討蔣氏父子的歷史功過。
Published 05/03/21
紐約時報報導,伊朗和中國正計劃簽署長達25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內容涵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以及各項基礎建設,中國則取得為期25年伊朗定期供應打折過的原油合約。協議除了面對伊朗內部的質疑,同時也遭到美國與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一旦協議達成,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的計劃將會前功盡棄?美中關係最近分歧不斷,對美國來說,與伊朗的經貿協議,更坐實了中國的威脅,尤其對美國戰略策畫者來說,噩夢是必須要應付中東與東亞兩場戰爭?全球瞭望由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分析美中僵局下的伊朗問題。
Published 07/30/20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聲稱美國軍機七月前三周一共對南海及中國大陸沿海進行五十次偵察,美國為何要做抵近偵查?現在抵近偵查的此數比以前更頻繁嗎?過去海南撞機就是因為美國軍機抵近偵察,中方對美方屢屢提出交涉,最後有結果嗎?現在兩國互相關閉總領事館,南海的情勢是否比之前更緊張?全球瞭望邀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來談南海情勢。
Published 07/28/20
大陸會不會攻打東沙或太平島?但在中方擴建人造島後,對北京來說,台灣控制的東沙群島和太平島已喪失了地緣戰略重要性?台灣能夠做的,是否也只有把政治代價提高,「攻打外島之日,即是台灣本島獨立之日」?是否川普現在選情低迷,希望藉其製造外交危機,關閉領事館是其一,南海軍事緊張也是另外一個可能?在南海聲明之後,美國會加強自由航行行動,而中方會企圖攔阻,而發生衝突嗎?甚麼情況下,會把台灣也捲進衝突當中?全球瞭望邀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來談南海情勢。
Published 07/28/20
美國勒令關閉大陸駐休士頓總領事館的外交衝突,仍在發展中,不知最後的結果會如何,但可以確定的是,中美關係已是建交以來最糟,隨時可能因為小問題急遽惡化,升高成大衝突,最後不可收拾,誠如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最近表示,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歷史,就可以看到一戰開始於一件小事,如今美中之間發生一場很小的摩擦,同樣可能會很快升級。如果不能對此有所控制,就很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讓每個國家都會成為輸家。全球瞭望由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來談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美關係是否將惡化至難以收拾的局面。
Published 07/24/20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距離現在約一百天,要連任的總統,國內政績奇糟無比,處置疫情不得法,感染的人數全球第一,連帶著使得經濟蕭條,再併發種族衝突,川普在上次選舉獲勝的搖擺州,拜登這次都以大幅度領先,川普的連任之路沒希望了?美國以外的國家,關注選情不只是要了解美國內政,更關心新任美國總統會有怎樣的外交政策?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外交經驗無與倫比,他1972年就當選參議員,自己曾說「我與目前世界上所有重要領導人都打過交道,他們都認識我,我也認識他們」,全球瞭望由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來談美國總統大選百日,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外交政策。
Published 07/22/20
美國國務卿為何要高調宣布南海聲明,目的為何?是因為惡化的中美關係再加碼?還是為爭取東協各國?與2016年南海仲裁後的立場,有何差別? 從去年以來,越南與馬來西亞都與大陸有礁層爭議,為何目前沒有爭解決機制?過去曾母暗沙(James Shoal)被稱為是「中國最南端的領土」,但南海聲明強調這不是島礁,還完全淹沒在水中,不能被稱為「中國最南端的領土」?全球瞭望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闡述美國的南海聲明。
Published 07/17/20
越南在六月底的東協高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暗批中國,北京這些年下了大功夫攏絡東協各國,似乎沒有用?隨著美國大選的接近,川普希望以外交危機來提振選情的「十月驚奇」?南海聲明的意涵,是否正是為開戰賦予合法性?戰爭會在怎樣情況爆發?中華民國與美國對於南海主權的主張,有多大的差異?過去發生過紛爭嗎? 近期越、馬以及菲三個南海聲索國頻頻出招,未見台灣政府有效因應,如果沒有動作,我們是否在南海議題之對話過程中進一步的被邊緣化?全球瞭望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來談美國的南海聲明。
Published 07/17/20
美中戰略競逐從經貿、科技到各項相互制裁,雖然稱之為新冷戰格局,但是雙方是否仍有擦槍走火的可能?傳統戰略的對峙仍然不得不為,而軍事科技已非美國全然獨霸的項目中,俄羅斯與中國(甚至謠傳北韓也有)的超高音速飛彈發展技術已經領先多時,特別是能以音速的五、六倍,如巡弋飛彈般可以變軌轉彎,完全可以穿透美國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全球瞭望由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從超高音速飛彈發展,來分析美中之間飛彈戰略佈局。
Published 07/16/20
習近平在去年的一月告台灣同胞書演說的內容,被民進黨導引至:「九二共識,就等於一國兩制」,這樣的詮釋算不算錯?國民黨長久堅持九二共識的一中論述,在接連的敗選下,已成為民進黨的政治提款機?九二共識的根本功能在於創造模糊空間,讓兩岸官方對官方有一個制度化協商的基礎,在藍綠各自表述的狀況下,是否已經失去原本功能?全球瞭望邀請陸委會前主委辦公室主任也是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組副召集人施威全,闡述「九二共識」的脈絡。
Published 07/15/20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近期提出兩岸新主張,引發黨內爭議,但事實上,過去幾任主席都企圖找到新的兩岸論述,洪秀柱、朱立倫與吳敦義,他們在九二共識的論述上,與江啟臣有何異同?除了兩岸中共、民進黨與國民黨互動之外,還有一個結構性因素影響論述的,就是美中矛盾加劇,國民黨如何在美中大環境底下,能夠找到新的論述空間?全球瞭望邀請陸委會前主委辦公室主任也是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組副召集人施威全,來談國民黨論述新方向。
Published 07/15/20
波頓主張2018年的川金會不是金正恩國防委員長的主意,而是南韓總統府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的提議,是否如此?在河內會談為何會失敗?有許多不同解釋,哪一個解釋對?朝鮮日報透露文在寅以仲裁者身份自居,向朝鮮介紹了韓國通過韓美聯繫管道瞭解到的美方準備情況?最後河內高峰會以失敗告終,朝鮮從去年開始曾多次要求韓國負責?全球瞭望邀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來談朝鮮半島情勢與波頓回憶錄。
Published 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