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週提案內容:畫下喜歡的生活日常 提案人:插畫家 Michelle 【提案亮點】 ◆插畫家Michelle透過畫畫來觀察世界,打開自己的感受力,完整地發現自己,袒露且真誠地表達自己所知所感。 ◆Michelle到倫敦求學時,重新理解了「插畫」,插畫是一種溝通方式,以圖像方式傳遞與體驗,不單單只是美麗的畫面而已。 ◆日常生活的痕跡都是創作的靈感,拿起畫筆開始練習繪下所處空間的事物,即便是亂糟糟的家中桌面也別有一番風景。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來賓Michelle授權提供) IC之音《生活慢慢學》,以「自然」出發的慢生活美學,透過「閱讀」啟動思考、邁向自由,通往感性「創作」的美好時代。 從聲音節目出發,透過多元的五感體驗活動,邀請人們慢下來,感受日常的美好,找回最自在的生活輪廓。 👇關注更多《生活慢慢學》計畫&動態: |IG:https://www.instagram.com/lagom97.5/ |WEB:https://pse.is/5gm7jb |合作來信:[email protected]
Published 03/22/24
《地味手帖》是眾多地方誌中特別突出的一份刊物,主編淨瑋熱愛雜誌,帶著滿滿的熱情與好奇心,不斷探索地方與人連結的無限可能性。本集邀請她來談談多年來編輯地方刊物的挑戰與思考,還有一路上遇到的暖心人事物。同時也請她分享裏路出版最新的嘗試--《誌村鑑》,這是一本比《地味手帖》更聚焦、focus在「村庄里」的微型地方誌,也做出完全不同且豐富的特色與看點。兩種刊物都在記錄故事,在淨瑋的策畫下,每一期都開出令人驚喜的花朵。 裏路出版: FB:https://www.facebook.com/making.paths 關於地方,我們的推薦書單: 《找尋明天的答案》西席爾.迪昂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影山裕樹 《重新編集地方》影山裕樹 《編輯的創新與創業》影山裕樹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Tim...
Published 03/19/24
本週提案內容:鹿角蕨 提案人: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 張耿華 【提案亮點】 ◆藝術家張耿華同時也是個鹿角蕨玩家,節目中和我們分享其中養殖的趣味,甚至在家打造一間專屬侏儒鹿角蕨的房間? ◆時間作用在鹿角蕨上會產生什麼迷人的效應?鹿角蕨型態上的改變與差異更是難以預料?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來賓張耿華授權提供) IC之音《生活慢慢學》,以「自然」出發的慢生活美學,透過「閱讀」啟動思考、邁向自由,通往感性「創作」的美好時代。 從聲音節目出發,透過多元的五感體驗活動,邀請人們慢下來,感受日常的美好,找回最自在的生活輪廓。 👇關注更多《生活慢慢學》計畫&動態: |IG:https://www.instagram.com/lagom97.5/ |WEB:https://pse.is/5gm7jb |合作來信:[email protected]
Published 03/15/24
繪本給人的印象總是頁數不多、文字也不多,可是這樣的載體卻能透過圖像展現神奇的感染力,而且是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跨領域的影響力。這份感動的力量讓小萩(林幸萩)先是投入收藏、繼而決定開一間繪本專門書店。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許多市面難得一見的進口繪本,透過小萩加以翻譯說明,讓讀者一下就融入創作者的世界,認識到在繪本書頁間的豐富心靈意象。同時小萩也成為台灣與全世界繪本創作者的窗口,她在店內多次舉辦講座與主題繪本展,許多創作者也會向她主動提出來台拜訪。本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里繪本洋行,探訪繪本絢爛多彩的神奇世界。 童里繪本洋行: 網站:https://www.maisontempsreves.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maisontempsreves 地址:台北市潮州街15號 關於繪本,我們的推薦書單: 《現代化書店經營戰略》屋代武 《一人公司》保羅.賈維斯 《不毛地帶(上、中、下)》山崎豐子 《刻意放鬆》胡展誥 《繪本之眼》林真美 《影子》繪本 蘇西・李 《愛麗絲夢遊仙境》繪本...
Published 03/12/24
本週提案內容:在呼吸之間找回自己 提案人:肯園資深芳療師...
Published 03/08/24
我們是島民,生在海洋國家,卻不了解大海,或常視海洋為畏途,這不是很遺憾的事嗎?身為引路人的後璁,這些年一直持續帶領人們去探索海洋--這片真正連結所有陸地的未知、孕育萬事萬物的生命之母。他與不同的夥伴合力造船,以獨木舟的方式出航,放棄高科技的GPS,以星空引路--這是一份古老的智慧,在今日已幾乎快要失傳。後璁與玻里尼西亞的友人一起合作,回到台灣也多次帶領學子出航。在萬籟俱寂的海上,他看見了什麼?帶來哪一種感動? 本集我們再次與後璁一起走向自然,再次提醒彼此,人與自然那份亙古的連結。 關於人與海洋,我們的推薦書單: 《生命的尋路人》韋德.戴維斯 《夢想海洋》蘇達貞與16名海洋背包客 《小王子》聖修伯里 《水的導讀》崔斯坦.古力 《擁抱流水》愛咪-珍・畢爾 — IC之音《生活慢慢學》,以「自然」出發的慢生活美學,透過「閱讀」啟動思考、邁向自由,通往感性「創作」的美好時代。 從聲音節目出發,透過多元的五感體驗活動,邀請人們慢下來,感受日常的美好,找回最自在的生活輪廓。 — 👇關注更多《生活慢慢學》計畫&動態: |IG:https://www.instag...
Published 03/05/24
本週提案內容:日料精髓 提案人:建築師 黃宏輝 【提案亮點】 ◆終極的日本料理美味關鍵?光只有食材新鮮是遠遠不夠的!曾出版《極上之味》、熱愛美食的建築師黃宏輝分享”肉品熟成”和”溫度”是他認為頂級日式料理需要具備的兩個條件。對他而言,在好的氛圍下享用美食,讓整體體驗更美好!彷彿就置身在日本京都,一邊感受著禪意美學,一邊品嘗日料,此刻美食評鑑的星級排名等等都不是最必要的,而是當下所感受到的才是最重要的! ◆對折的蘿蔔薄片夾入紫蘇葉,再塗上一層梅子醬,看似一道簡單的料理,為何讓黃宏輝永生難忘? ◆日料怎麼點不踩雷?選擇當地、當令食材的無菜單料理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項,也能從食材產地跟容器來判斷,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不出錯的點餐方法呢? ◆享用日式料理講究哪些禮儀,又該如何辨味?去到日料店、壽司店點哪些品項,便知你是行家?歡迎饕客們一起收聽本集精彩的節目內容!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來賓黃宏輝授權提供)
Published 03/01/24
大Q學生時代想念大傳,結果進了日文系;想進誠品書店,結果應徵上了誠品餐旅。之後終於進了媒體業,又加入Simple Life 簡單生活節團隊。2015 年完成了三間「好丘」店面後,大Q在自己喜愛衝浪的金山海邊,打造「靠北過日子 QuietB. Days」的複合式餐飲,除了咖啡美食,還有選品與展覽。這一路走來大Q迎接了每一次的轉折與挑戰,也獲得了自己開闢新路的能力與決心。本集就來談一談他對每一條新路的想法,以及「靠北過日子 QuietB. Days」不同的經營方式,與他更多的新鮮想法。 今日的推薦書單: 《風格是一種商機》增田宗昭 《心向群山》羅伯特‧麥克法倫 《浪人之歌》吳懷晨 《山是山 水是水》高仲健一 《餐飲店的賺錢數字》河野祐治 《勝利, 並非事事順利》吉莉安.柔伊.席格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池上彰 (以下圖片由來賓提供)    
Published 02/27/24
本週提案內容:選物練習曲 提案人:《戀物絮語》作者 許育華   【提案亮點】 ◆什麼樣的選品最適合自己?怎樣算得上「好品味」呢?作家許育華分享到建立自己的購物觀念,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不要追隨流行和名牌,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選物要點呢? ◆喜愛跳蚤市場的許育華,在各個市集又曾收獲了哪些喜愛的物件?她在各地旅行時,是如何創造與當地的回憶呢? ◆旅居在柏林,往返在德國與台灣的許育華,如何觀察兩個國度間的生活風格,為何柏林人更喜歡把錢花在居家用品上?一起收聽本集展開你的選物練習曲吧!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來賓授權提供)
Published 02/23/24
南極是一片看似荒涼,但其實孕育著許多生命的豐富大陸,到南極旅行也是許多人的生命願望清單。本集為大家邀請菩薩寺監寺葉本殊師姐與她的女兒杜宜庭,聽聽看一位修行者與一位獸醫作家,怎麼看那一片大陸上的生命,以及前往南極路上精彩的人事物。這也是一趟不一樣的親子旅行,她倆看見彼此更多的優點,成為對方生命中的美好。 今日的推薦書單: 《出診叢林妙獸醫》 《我的厚皮老師》 《尋找藥師佛》 《五感之外的世界》 《人類是五分之四的灰熊》 《眺望時間的盡頭》 宜庭新書:《我的厚皮老師》 (各網站平台亦可選購) ※以下官網南極圖片與書籍照由來賓授權提供
Published 02/20/24
本週提案內容:把時間留給心愛的毛小孩 提案人:動物溝通師 Leslie 【提案亮點】 ◆動物溝通才不是通靈呢!你也很好奇你家寵物在想什麼嗎?本集邀請動物溝通師Leslie和我們分享什麼是動物溝通,通透你家的毛小孩在想什麼! ◆想要學習動物溝通,可以怎麼做呢?動物溝通是透過以心傳心的方式來傳達,究竟如何入門動物溝通,來達到同頻共振的心電感應呢? ◆「你都跨物種了,還需要擔心跨語言嗎」,放下偏見真心傾聽,大腦會用你可以理解的方式,自動轉譯成你和毛孩都可以聽得懂的語言哦! ◆為什麼Leslie笑稱人類真的有“被害妄想症”?還有哪些和動物相處的魔幻時刻及啼笑皆非的趣事,一起來收聽本集為你解惑與毛小孩溝通的大小事!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重版文化授權提供)
Published 02/16/24
每年各單位和通路都會推出不同的書獎和榜單,讓讀者眼花撩亂,滿心歡喜。但是,有書上榜就會有遺漏,總有些好書會靜悄悄地從我們指縫溜走。在2024國際書展前,主持人邀請來賓古碧玲,兩位雜食的愛書人一起來列她們心目中的2023漏網好書,有些在國內外都被大家錯過了,實在是可惜,再次提起就是希望有更多人愛上這些好書。一起來聽聽她們的心頭好吧!也再次看看裡頭有哪些書打動你了呢? 今日的推薦書單: 《小吃碗上外太空》 《金魚夜夢》 《黑霧微光》 《飲食魔幻錄》 《編織聖草》 《人生有病才完整》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 《大稻埕落日》 《開放水域》 《擁抱流水》 《律師袍下的世界》 《死神放長假》 《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 《香氣採集者》 《畫布下的樂園》 《浪擊而不沉》 《冬蟲夏草》 《阿川家的危險餐桌》 《呼喚奇蹟的光》 《園林內外》(絕版,許願再版) 《大哉問時代》(絕版,許願再版) 《動機,單純的力量》 《寶寶也是哲學家》 《在冰川消失之前》 《一平方英吋的寂靜》 《人類世的資本論》 《剛好才是最好》 《經濟不成長時的新...
Published 02/13/24
本週提案內容:在廚房裡找解藥 提案人:煲湯媽咪 吳婕妤   【提案亮點】 ◆香港的煲湯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煲湯不但調理你的身心,還能維繫家庭關係!究竟美味的煲湯還有哪些意義呢? ◆港式煲湯和台灣燉湯有哪些差異,各自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呢?煲湯還有哪些撇步,不同組合的食材搭配,可以產生什麼好滋味? ◆年節將至,哪道湯品適合過年團聚的時候喝呢?一同收聽本集,過年跟著煲湯媽咪煲一鍋好湯吧!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煲湯媽咪吳婕妤授權提供)
Published 02/09/24
你我都經歷過,過年期間的各種家族團聚的無盡尬聊時光。大家是怎麼面對那些一年只見一次的長輩,提出來的各種光怪陸離的問題呢?是不是需要一些巧妙的回答,來幫助你度過這些尷尬時光?除此之外,平日若遇到「充滿挑戰性」的對話,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 本集主持人事先在網路上蒐集了許多網友的問題,邀請總是陽光正向的女兒諠,一起想辦法為大家提供解答。也許不一定能符合你的處境,不過先來聽聽看那些千奇百怪的問題,當作過年前的「戰備節目」吧! 今日的推薦書單: 《怎麼吵》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 《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
Published 02/06/24
本週提案內容:泡湯 提案人:溫泉女王 楊麗芳   【提案亮點】 ◆在進泡湯池前需要先做哪些準備呢?正確的泡湯順序及「溫潤泡」 又是什麼? ◆泡湯不分季節!泡遍全世界大大小小溫泉的「溫泉女王」楊麗芳說到天氣越熱越是要泡湯,以熱治熱!熱愛溫泉、致力推廣溫泉之美的她,節目中介紹了各國的泡湯文化特色,那台灣的溫泉特點有哪些呢? ◆台灣還有哪裡有溫泉?除了北投、谷關、知本等為人熟知的溫泉勝地,楊麗芳還推薦了新竹尖石鄉的錦屏溫泉,還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溫泉呢?一同收聽本集來規劃一趟放鬆的泡湯之旅吧!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Spa Lady楊麗芳授權提供)
Published 02/02/24
台南鹽水,一座超過400年歷史的舊城鎮,因年輕藝術家返鄉創辦了月津港燈節,逐步建構起屬於自己的特色與驕傲。 不以傳統花燈作為點綴,月津港燈節具有強烈的當代性,藝術家於現地進行燈光創作,讓作品與地景融合,營造出獨樹一格的特色。燈節曾榮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 展場設計組紅點獎,是全國首度獲得此殊榮的燈節品牌。 本屆2024月津港燈節以「夢想將近.鹽水新視界」為主題,聲光結合數位,深具想像力。十餘年累積,許多藝術家透過月津港燈節打開知名度,登上國際舞台,而當初種下的種子,也讓鹽水在全球的新視界花海中盛開、繁茂與美麗。 品味月津港的文化藝術風華,本集節目專訪策畫、執行月津港燈節的都市藝術工作室創辦人杜昭賢,邀您共同遊走於這璀璨之境。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 (02:28) 以前對鹽水的認知就是蜂炮、意麵,後來發現鹽水已經改頭換面 * (04:19) 透過光的創作,激烈的光、唯美的光,形塑出鹽水小鎮的特色 * (07:29) 月津港孕育了許多藝術家,連國外的藝術家都主動要求參與創作 * (11:52) 燈光設計有別於傳統燈節,一開始民眾不大能適應 *...
Published 01/31/24
拒絕談論自己,是將文學的作品與形式放在注意力正中心,聚焦小說本身的一種方式。 每一部我的小說都可以叫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或《玩笑〉或《可笑的愛》;這些題名是可以互換的,它們反映出困擾我、界定我,同時也限制我的那少數幾個主題。在這些主題之外,我沒什麼可說,也沒什麼可寫的。 —《巴黎評論》訪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筆下總是有許多辯證與矛盾,他談速度與緩慢,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談無謂的盛宴、自由與邊界。他筆下的角色活在矛盾之中,演繹著創造者本人的反覆思索。走進米蘭昆德拉迷人的文字裡,開啟的永遠不只一扇窗,是跟隨著作家,去探尋無窮無盡的邊界。本集主持人再度與尉遲秀對談,在昆德拉的字裡行間,分享他們最難忘的篇章。 今日的推薦書單:《鏡之孤城》 電影 《布拉格的春天》 電影 《機遇之歌》 《惡童三部曲》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Published 01/30/24
本週提案內容:冬日植物學 提案人:「品日子 STUDIO」創辦人 Danny   【提案亮點】 ◆種植物不是只給水就好,介質也很關鍵!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養好植物的要件呢? ◆植物原來也會冬眠?怎麼判斷冬天時植物是在休眠還是凍壞了?究竟需不需要搬進屋內給植物補光燈? ◆你也是擔心植物無法撐過冬天的植友嗎,一起來聽Danny分享,冬天時照顧植物的秘訣吧!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品日子授權提供)
Published 01/26/24
「我仍然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世界。」──江賢二 當藝術遇上數位科技,將迸發出怎樣的跨界火花?《RE:江賢二》光影沈浸展以致敬(Respect)、回應(Respond)與再生(Reborn),解構藝術大師江賢二的畫作,打造出富含詩意且極具風格的數位冥想。 由策展人王奕盛領軍的主創團隊,邀請7組國內頂尖新媒體設計團隊,及重量級音樂製作人陳建騏合力製作,重現隱藏於江賢二作品後的創作內涵。走進双融域,觀眾將沉浸於幻化多變的影音世界,同時感受藝術家的生命起伏與心境哲思。 一小時,凝聚一甲子時光。現在讓我們跟著策展人王奕盛,探索《RE:江賢二》光影沈浸展如何與江賢二老師的作品對話,提煉出洗滌人心的沉浸饗宴。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 (03:20) 當你今天面對的是創作超過一甲子的藝術家,會有一種肅穆感 * (05:31) 一開始有個很清楚的想法,我們不要只是讓老師的畫動起來 * (07:00) 超過一年都在焦慮,焦慮時就打開畫冊,聽老師喜歡的音樂 * (11:26) 我還不知道我的金樽何時會來,但只要一直走,就有機會見到金樽 * (20:05)...
Published 01/24/24
在緩慢與記憶之間,在速度與遺忘之間,有一種秘密的聯繫。看看這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情況吧: 有個人走在街上,突然間,他想要記起某件事,可是在回憶裡遍尋不獲。這時候,自然而然地,他會 放慢腳步。相反的,有人想要忘記剛剛經歷的一件痛苦的事,他會不知不覺地加快行進的步伐,彷 彿想要趕快遠離在時間軸線上還離他很近的那件事。 這種經驗可以寫成兩個「存在數學」的基本方程式:緩慢的程度與記憶的強度成正比;快速的程度與 遺忘的強度成正比。 --米蘭.昆德拉《緩慢》,尉遲秀譯,皇冠版。 本集為您邀請到為台灣翻譯全系列米蘭昆德拉作品的尉遲秀老師,一起來暢談這位經典小說家給予讀者的感動。米蘭昆德拉凝煉的文字,透過譯者之筆,緊緊抓住讀者心和腦,讓人忍不住反覆回味,而且對每一段都要思索許久。如今系列作品經典傳世,兩位對談人最喜愛又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部分?他們又推薦大家去體會米蘭昆德拉的哪些特點?一起來聽聽本集精彩的內容。 今日的推薦書單: 《小說的藝術》 《緩慢》 《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紀錄片  
Published 01/23/24
本週提案內容:斷捨離 提案人:整理鍊金術師 小印   【提案亮點】 ◆物件越少心裡越自由?曾經是個擁有上萬件物品、念舊惜物的購物狂小印,是如何斷絕物慾,從物慾中解放自己,以”整理遺物”的心態,二手賣掉舊物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開啟斷捨離的新生活? ◆教你歲末年終整理術!是哪三招實用的收納技巧,讓大掃除不再是難事?收納用品的顏色挑選,又決定了哪些視覺呈現呢? ◆「當你覺得時間很少,更應該開始整理」,外在的環境其實是內在心理的呈現,藉由整頓雜物,審視自己的生活空間,腦袋也隨之能容納更多思考空間和靈感。 ◆就是捨不得丟?小印和我們分享實踐斷捨離不必講求一步到位,而是先把任務變小、變簡單!物品該保留還是捨棄,可以先透過一項”自我靈魂拷問”來評斷,究竟該從何著手,一起收聽本集的節目內容!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整理煉金術師小印授權提供)
Published 01/19/24
穿梭在台南鹽水老街區,轉個彎,就能在街角、圍牆上,遇見新穎的藝術作品! 為了讓月津港燈節的能量持續發酵,鹽水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與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9年起共同推動「月之美術館」計畫。月之美術館並非一棟實體場館,而是貫穿整座小鎮的藝術基地,除了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外,更透過定期的展演活動,與計畫性的藝術工作坊、閒置空間活化等工作,逐步打造友善藝術環境,催生小鎮特色品牌。 月之美術館現正舉辦2023漫月美行動〈愛呀〉,以愛之名,用藝術創作點亮街巷,共有12件常設作品與6件新設作品,每日18:00起點燈至22:00。遊客除了漫步街區,感受眼前的光影流轉,還可以遊玩日常美術課、用AR走讀街區,深度認識充滿愛的鹽水。 百年歷史的鹽水,持續蓄積著文化能量,等待綻放。現在就讓月之美術館專案執行李芷涵告訴您,月之美術館如何讓小鎮成為一座無圍牆美術館,帶動地方永續發展。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 (02:54) 拆掉舊一銀老屋的天花板輕鋼架,讓現代裝潢與老屋構造相互對話 * (06:15) 因燈節來到鹽水的藝術家已超過400位,現在月之美術館要延續燈節的效應 *...
Published 01/17/24
大疫三年,建築說書人李清志老師受限於時空,開始在島內尋找不一樣的建築風景。許多新誕生的、獵奇的、懷舊的、被遺忘的、療癒的、還有機會再生的建築,被這本《在自己的城市旅行》記錄下來。書裡介紹很多地方,可能你我都沒去過。還有許多厲害的建築師,經年累月在台灣各地留下經典的印記。這些都透過這本書,由清志老師逐一娓娓道來,讓我們更能按圖索驥,去尋找這些屬於台灣自己的驚喜。   今日的推薦書單: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巨神連線》 《路上觀察學入門》 《旅行的藝術》 《祕境:隱藏版世界奇觀的探索珍藏集》 《寂寞島嶼》 《糟糕藝術美術館》 (以下官網圖片由主持人與來賓授權提供)      
Published 01/16/24
本週提案內容:和樹交朋友 提案人:《相信樹的人》作者 鄒欣寧 【提案亮點】 ◆在一次吳哥窟旅遊時的奇幻際遇,讓鄒欣寧埋下和樹相遇的故事,是什麼如電影般的景象,讓她當下淚流滿面,而後慢慢地開啟了與樹親近的故事呢? ◆我們好奇樹,但卻對樹的世界不是那麼理解,樹與人還可以有什麼樣的連結呢? 我們想親近樹、擁抱樹時可以如何"徵求"它的同意? 原來樹也有可能不想被你抱? ◆不同族群各自有著自己的樹信仰,《相信樹的人》書中提到都蘭頭目巴奈說「砍樹要先和樹靈打招呼」;印地安人相信「越古老的樹貯存越多太陽」,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有趣的樹文化或樹信仰呢?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由新經典文化授權提供)
Published 01/12/24
激濤浪花、川流形體,白色貨櫃如水如波,蕩漾於台灣第一大港高雄港邊。 身為高雄重要的文化節慶,自2001年起舉辦至今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以「貨櫃」鮮明的意象及概念承載這座城市的文明發展,帶領大港出航。隨著時空環境的變遷,每屆貨櫃藝術節不斷地重新思考貨櫃對於這座城市文化的意義,以及身為一個藝術展演平台的可能性。 本屆202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以「海口味」為想像,將大港鮮明的意象和貨櫃、港、城、海洋重新連結,創造一個訴說著海港語言的藝術節慶;並在這個概念下,以「引水入港」、「向海而歌」、「五米停留」及「鮮『未』!」等4個港口意象,化為創作的子題,詮釋海港的風貌。 回到最為熟悉的港口,各式貨櫃乘載著藝術家最獨特的創意,形塑出高雄的大港城市美學。現在就透過202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共同策展人陳柏年的專訪,看老牌的城市型藝術節慶,如何連結過去的海口、現在的港區與未來的高雄,讓三者重新交織、對話。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 (02:43) 貨櫃藝術節是城市藝文的平台,也是與市民溝通表達當代議題的平台 * (07:08)...
Published 0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