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第四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7年《再種新土壤》2005年《做個新女人》 第一節《再種新土壤》:中國政府於1995年放寬配額,每年約有兩萬名6至18歲的新移民少年來港,其中一成是15至18歲青少年,他們想入學讀書,但機會渺茫,將如何面對成長及適應新環境的困難?有社工發現,愈來愈多新移民青少年需要協助,反映他們成為邊緣少年的情況有惡化趨勢,政府可有對策? 編導:馬占威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做個新女人》:三位曾在內地生活的女性,來港後努力學習和融入新的生活,在香港體會女性獨立...
Published 03/14/17
第四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7年《再種新土壤》2005年《做個新女人》 第一節《再種新土壤》:中國政府於1995年放寬配額,每年約有兩萬名6至18歲的新移民少年來港,其中一成是15至18歲青少年,他們想入學讀書,但機會渺茫,將如何面對成長及適應新環境的困難?有社工發現,愈來愈多新移民青少年需要協助,反映他們成為邊緣少年的情況有惡化趨勢,政府可有對策? 編導:馬占威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做個新女人》:三位曾在內地生活的女性,來港後努力學習和融入新的生活,在香港體會女性獨立...
Published 03/14/17
第四十七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6年《一家團聚》2002年《一個終結的開始》 第一節《一家團聚》:1995年,政府為免港人在內地出生的子女在一九九七年後一下子湧進香港,把單程證的配額增加到每天150個,但由於兩地政府區缺乏協調,母親與子女在內地各自排隊申請,兩方的批核時間可相隔數年之久,讓新移民飽受單親之苦,為此備受安居、教育等問題困擾,也同時造成社會的隱憂。 編導:潘達培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一個終結的開始》:終審法院與1999年曾經裁定,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只要父母任何一...
Published 03/13/17
第四十七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6年《一家團聚》2002年《一個終結的開始》 第一節《一家團聚》:1995年,政府為免港人在內地出生的子女在一九九七年後一下子湧進香港,把單程證的配額增加到每天150個,但由於兩地政府區缺乏協調,母親與子女在內地各自排隊申請,兩方的批核時間可相隔數年之久,讓新移民飽受單親之苦,為此備受安居、教育等問題困擾,也同時造成社會的隱憂。 編導:潘達培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一個終結的開始》:終審法院與1999年曾經裁定,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只要父母任何一...
Published 03/13/17
第四十六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中港交流》1994年《他來自廣州》 第一節《中港交流》:八十年代,隨著中國現代化,國內市場求才若渴,內地來港接受訓練的高級行政人員愈來愈多,特別是在高科技及行政管理方面,包括金融、酒店服務、電腦、運輸交通、會計行業。香港成為培訓內地人才及兩地交流的中心。來港受訓的內地優才亦對香港的商業、工業及文化,甚至郊野留下深刻的印象。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他來自廣州》:1994年,廣州與香港的高中學生因為一次辯論比賽而碰頭...
Published 03/12/17
第四十六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中港交流》1994年《他來自廣州》 第一節《中港交流》:八十年代,隨著中國現代化,國內市場求才若渴,內地來港接受訓練的高級行政人員愈來愈多,特別是在高科技及行政管理方面,包括金融、酒店服務、電腦、運輸交通、會計行業。香港成為培訓內地人才及兩地交流的中心。來港受訓的內地優才亦對香港的商業、工業及文化,甚至郊野留下深刻的印象。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他來自廣州》:1994年,廣州與香港的高中學生因為一次辯論比賽而碰頭...
Published 03/12/17
第四十五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10年《鳥籠中的民主》2014年《如何走下去》 第一節《鳥籠中的民主》:政府2009年就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諮詢公眾,政府建議立法會增加十個議席,五個來自地區直選,五個功能組別席位來自區議會直選議員,泛民主派認為政府諮詢文件的建議缺乏新意。為了向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施加政治壓力,社民連與公民黨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運動,透過補選,讓市民在「盡快實現雙普選,廢除功能組別」此議題上表態。有泛民主派議員更揚言會再次否決政府方案。 編導:潘達培 監...
Published 03/09/17
第四十五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10年《鳥籠中的民主》2014年《如何走下去》 第一節《鳥籠中的民主》:政府2009年就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諮詢公眾,政府建議立法會增加十個議席,五個來自地區直選,五個功能組別席位來自區議會直選議員,泛民主派認為政府諮詢文件的建議缺乏新意。為了向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施加政治壓力,社民連與公民黨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運動,透過補選,讓市民在「盡快實現雙普選,廢除功能組別」此議題上表態。有泛民主派議員更揚言會再次否決政府方案。 編導:潘達培 監...
Published 03/09/17
第四十四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7年《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2007年《『第一個十年』系列-回歸後的一代》 第一節《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三月二十五日,八百位來自不同界別的選委將會投票選出新一任特首。同一時間,民間團體舉辦的特首公投亦同步進行。無論有權還是無權,有選票還是無選票,繼續小圈子選舉還是要全民普選,看過兩輪特首候選人的公開辯論,經歷過有競爭特首選舉的場面,香港人不會接受走回頭路,民主已向前踏出重要一步,而這一步已被記錄在鏡頭下。 編導:潘達培 監製:梁慶華 第二節《...
Published 03/08/17
第四十四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2007年《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2007年《『第一個十年』系列-回歸後的一代》 第一節《不可為而為-特首選舉》:三月二十五日,八百位來自不同界別的選委將會投票選出新一任特首。同一時間,民間團體舉辦的特首公投亦同步進行。無論有權還是無權,有選票還是無選票,繼續小圈子選舉還是要全民普選,看過兩輪特首候選人的公開辯論,經歷過有競爭特首選舉的場面,香港人不會接受走回頭路,民主已向前踏出重要一步,而這一步已被記錄在鏡頭下。 編導:潘達培 監製:梁慶華 第二節《...
Published 03/08/17
第四十三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4年《一紙承諾》1997年《鳴金收兵》 第一節《一紙承諾》:中英聯合聲明簽署10週年,期間基本法的草擬工作、有關政制的爭議不斷,中方最終選取了被視為最保守的方案;查良鏞的89人方案,一九八九年發生的六四事件,令港人對回歸失去信心。 編導:黃婉兒、陳志璇、伍婉嫻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鳴金收兵》:香港回歸中國,駐港156年的英軍部署撤兵,回歸典禮上,只剩4名華籍英兵。華籍英兵一直屬於英國軍隊的一份子,但回歸前並無獲得中英兩國的照應,到現在,仍有華籍...
Published 03/07/17
第四十三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4年《一紙承諾》1997年《鳴金收兵》 第一節《一紙承諾》:中英聯合聲明簽署10週年,期間基本法的草擬工作、有關政制的爭議不斷,中方最終選取了被視為最保守的方案;查良鏞的89人方案,一九八九年發生的六四事件,令港人對回歸失去信心。 編導:黃婉兒、陳志璇、伍婉嫻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鳴金收兵》:香港回歸中國,駐港156年的英軍部署撤兵,回歸典禮上,只剩4名華籍英兵。華籍英兵一直屬於英國軍隊的一份子,但回歸前並無獲得中英兩國的照應,到現在,仍有華籍...
Published 03/07/17
第四十二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8年《只爭朝夕(一)》1988年《只爭朝夕(二)》 第一節《只爭朝夕(一)》:基本法被稱為香港的「小憲法」,從制訂到頒佈歷時近五年。在制訂的諮詢過程中,民間早己提到在30年後民眾想要的雙普選,但最終不被接納,當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編導:黄婉兒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只爭朝夕(二)》:回歸二十年,<基本法>頒布以來,<基本法>部份條文的理解及演繹曾經引起多次爭議,人大釋法更引起公眾不少疑慮,害怕基本法終被解釋至體無完膚,日後的香港政治大於法治。 ...
Published 03/06/17
第四十二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8年《只爭朝夕(一)》1988年《只爭朝夕(二)》 第一節《只爭朝夕(一)》:基本法被稱為香港的「小憲法」,從制訂到頒佈歷時近五年。在制訂的諮詢過程中,民間早己提到在30年後民眾想要的雙普選,但最終不被接納,當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編導:黄婉兒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只爭朝夕(二)》:回歸二十年,<基本法>頒布以來,<基本法>部份條文的理解及演繹曾經引起多次爭議,人大釋法更引起公眾不少疑慮,害怕基本法終被解釋至體無完膚,日後的香港政治大於法治。 ...
Published 03/06/17
第四十一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6年《本地化》1987年《地方行政檢討》 第一節《本地化》:八十年代,當時的殖民政府推行公務員本地化,不少本地公務員獲得晉升,有部份更被躍升至副司級職別。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地方行政檢討》:自一九八二年成立區議會以來,政府於一九八七年發表首份檢討地方行政的報告書,當中提及有限度的增加區議會功能,但結果被評擊為「雷聲大、雨點小」,部份區議員認為,報告實際上並未達到預期目的,區議會至少仍然只是「得把口」的諮詢角色。 編導:張國良、...
Published 03/05/17
第四十一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6年《本地化》1987年《地方行政檢討》 第一節《本地化》:八十年代,當時的殖民政府推行公務員本地化,不少本地公務員獲得晉升,有部份更被躍升至副司級職別。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地方行政檢討》:自一九八二年成立區議會以來,政府於一九八七年發表首份檢討地方行政的報告書,當中提及有限度的增加區議會功能,但結果被評擊為「雷聲大、雨點小」,部份區議員認為,報告實際上並未達到預期目的,區議會至少仍然只是「得把口」的諮詢角色。 編導:張國良、...
Published 03/05/17
第四十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代議政制下之鄉議局》1991年《人大代表》 第一節《代議政制下之鄉議局》:新界鄉議局,是新界原居民的諮詢和協商的法定組織,八十年代中期,當香港推行代議政制,區議會開始有民選議席後,不少來自鄉議局以外的新興力量出現在新界,衝擊鄉議局原有勢力。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人大代表》:港區人大代表職能是甚麼?能否成為中、港之間的橋樑?市民一旦發生涉及中、港之間的糾紛,投訴無門之時,人大代表又是否可以代為發聲? 編導:黃婉兒 監製:蕭景路...
Published 03/02/17
第四十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代議政制下之鄉議局》1991年《人大代表》 第一節《代議政制下之鄉議局》:新界鄉議局,是新界原居民的諮詢和協商的法定組織,八十年代中期,當香港推行代議政制,區議會開始有民選議席後,不少來自鄉議局以外的新興力量出現在新界,衝擊鄉議局原有勢力。 編導:梁妙霞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人大代表》:港區人大代表職能是甚麼?能否成為中、港之間的橋樑?市民一旦發生涉及中、港之間的糾紛,投訴無門之時,人大代表又是否可以代為發聲? 編導:黃婉兒 監製:蕭景路...
Published 03/02/17
第三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還政於民 I》2010年《功能組別存與廢》 第一節《還政於民 I》:八十年代舉行的立法局功能界別選舉,為香港的立法機關帶來首批由民選產生的立法機關成員。有鑑於香港在八十年代之前,全數立法局議員均由港督委任,當時的這種間接選舉,被認為是打開了香港通往民主的大門。但過去三十年,這種選舉模式一直為人垢病,被認為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小圈子選舉。只保障少數人權益。 編導:張國良 監製:呂一嵐 第二節《功能組別存與廢》:興建高鐵,如今已成定局,但留下了新的...
Published 03/01/17
第三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還政於民 I》2010年《功能組別存與廢》 第一節《還政於民 I》:八十年代舉行的立法局功能界別選舉,為香港的立法機關帶來首批由民選產生的立法機關成員。有鑑於香港在八十年代之前,全數立法局議員均由港督委任,當時的這種間接選舉,被認為是打開了香港通往民主的大門。但過去三十年,這種選舉模式一直為人垢病,被認為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小圈子選舉。只保障少數人權益。 編導:張國良 監製:呂一嵐 第二節《功能組別存與廢》:興建高鐵,如今已成定局,但留下了新的...
Published 03/01/17
第三十八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5年《風起雲湧》1985年《還政於民II》 第一節《風起雲湧》:八十年代,隨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和代議政制的發展,催生了不少壓力團體,或論政團體,這些團體以參與民生事務、希望改善市民生活為前提,逐漸走向議會。 編導:梁妙霞 監製:呂一嵐、蕭景路 第二節《還政於民II》:八十年代前,立法局官守或非官守議員,只是由港督委任,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政府推行代議政制,首批由選舉團、間接選舉方式的議員,晉身立法局,與功能組別選舉產生的議員,同時成為首批由間接選...
Published 02/28/17
第三十七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4年《中英協議草簽特輯一》1984年《中英協議草簽特輯二》 第一節《中英協議草簽特輯一》: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在北京就香港前途問題,草簽了一份聲明,確認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6月30日,把香港交還中國。文件正式簽署後,香港正式踏入回歸中國的過渡期。 編導:梁蕙儀 監製:呂一嵐 第二節《中英協議草簽特輯二》: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在北京就香港前途問題,草簽了一份聲明,確認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6月30日,把香港交還中國。文...
Published 02/27/17
第三十六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82年《選賢能》1983年《香港前膽》 第一節《選賢能》:1980年6月,港英政府發表《地方行政模式綠皮書》,就有關建立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諮詢民意,並於一年後發表了白皮書,香港政府將在全港18個行政區分別成立地區管理委員會及區議會;1982年,香港舉行第一屆區議會選舉,市民首次以手中選票,選出區議員。 編導:麥世亮 監製:梁天偉 第二節《香港前膽》:1983年,中英兩國就有關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草簽前一年,時任港督尤德爵士發表施政報告,首要提到有關香港的...
Published 02/26/17
第三十五集「時代的記錄-鏗鏘集」《鏗鏘集》1997年《愛的教育》2010年《摸著石頭向前行》 第一節《愛的教育》:九七年後,本港教科書如何改變?學校老師如何推行國家觀念予學生? 編導:馬占威 監製:蕭景路 第二節《摸著石頭向前行》:新高中通識推行了一年。在這一年間,老師、學生分別怎樣教授通識和學習通識呢?本節目緊隨兩間中學的教與學,窺探通識如何突破傳統的學習模式。新高中的中學文憑試將於2012年進行,師生都關心這兩年間如何裝備才可打一場漂亮的仗。 編導:楊月芬 監製:薛友德 主持:李家文...
Published 02/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