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豐收年|上山去採蜜(第四季終!)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說到養蜂人,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一個從頭到腳穿著不合身的白色「太空服」,戴著帽子和面紗,不疾不徐地在一片結實的木箱周圍走來走去的形象。多數時候,這個印象是正確的。但是黃基錩(阿錩哥)和師傅﹣李全成做法卻非常不同﹣自然野放、放養。 阿錩哥說他一開始對蜜蜂為什麼放出去會飛出來,感到好奇,所以才開始養蜂。還好遇到李全成老師傅願意傳授他養蜂的經驗,讓他慢慢摸索出養蜂心得:很多人以為養蜂不就是弄個白色的蜂箱,很難嗎?平時維護蜜蜂養殖相當不容易,蜂群要健康之外,採蜜的能力更是由先天基因來決定。 每個蜂箱都可視為是一個社會,而每個社會都只會有一個領導者,稱之為「女王蜂」,其他皆為工蜂,蜜蜂其實就像人類一樣,有勤奮更有懶惰蟲,怎麼挑蜂不只是學問更是專業,老師傅談笑之間告訴大家,蜜蜂怎麼養、用什麼養、不同季節就有不同蜂蜜,原來蜜蜂是典型的「母系社會」,所以生態上以母蜂為主。 -------- 主持人:林娟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叔姨講臺語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oft59v0a5c01w4fuwi4dil/comments 《創作者个一句話》池田大作:「畫家用心靈創造,是真實的。」五月畫會郭東榮說:「我喜歡走自己的創作路,他人批評亦不為所動。」 《藝術答喙鼓》「黃金比例」(1:1.618)在視覺與藝術創作上的意義。 《文化趴趴走》訪問大媒體董事長辛澎祥,分享他藝文報導的經驗。辛先生新聞系畢業後曾在美國深造,回國後媒體工作原本和藝術文化無關,因小時候家庭常有音樂書畫聚會,讓他萌起專心傳播藝術訊息的志業,乃專心從事網路藝文專業媒體,無怨無悔。...
Published 04/09/24
Published 04/09/24
《創作者个一句話》版畫家暨藝術家李錫奇說:「藝術最重要的是要有個人的風格與面貌。」 《藝術答喙鼓》談臺灣風景畫中的電線桿,象徵台灣現代化的開始。 《文化趴趴走》訪問北藝大雕塑教授黎志文。1949 年生於香港,1973台灣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後赴義大利著名世界雕塑中心卡拉拉石礦區、亨魯石雕工作室,從事石雕創作。1977年獲美國雕塑家羅伯•魯辛研究金赴美,1980年美國懷俄明大學雕塑碩士學位,1984年回台灣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至2016退休。確立回歸的東方精神,型塑出富含傳統文化內涵的當代雕塑創作。...
Published 0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