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优越感的日本何时会认同崛起的中国?1 俞彭年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一衣带水,中国和日本。 无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关系,“搬不走的邻国”是永远的事实。 2017年,中日进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一方面,被学者形容为阴霾密布的中日关系没有看到柳暗花明的转折点,而安倍连续赢得国政选举的胜利使得日本右翼势力节节得势,“统一防卫战略”正在强硬出台,从东海、南海、台海搅局直指中国;另一方面,过往一年中国有700万人次访日,接近访日人口的30%,尽管两国民众对对方国家的亲近感仍徘徊在历史最低水平,但已出现止跌回升迹象,中日贸易受全球经济减速拖累,但降幅明显收窄,2.3万家在华日资企业中,60.4%盈利,15.9%持平,日本财界对中国市场依然寄以厚望…… 中日关系持续僵冷的历史心理逻辑何在?特朗普执政下中日关系变数多大?中国学者如何在战略上做好不变应万变?中日如何在逆境中营造民间交流,逆水行舟迎来曾有的蜜月期? 上周末,这些政治和国际时局的名词,以变化的前后组合,一年一度,成为了上海日本学会“2016年日本政经形势研讨会”的主题。话题沉重如又来袭的雾霾,却又凝聚着上海学界的日本问题研究、日语教学学者、媒体们开启自己的责任和理性,逆境中求索,如该会老会长、资深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俞彭年所言:中日关系恶化无可避免;但这种关系会结束,邦交正常化后曾出现过的蜜月会重现;要有信心! 文化心理的割裂:百年东亚盟主,低不下承认中国强大的头(俞彭年) 在2016年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天皇奖“的俞彭年教授,是上海学界受人尊重的日本问题专家。1937年出生日本的俞彭年,在1953年响应了周恩来号召回国工作至今,曾担任上海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在研讨会上,这位深谙日本文化的老会长坦言:“要让有100多年优越感的日本承认崛起的中国是大国和强国,目前很难,但这是大势所趋,这将有个磨合期,这对日本是一个漫长和痛苦的过程。”基于此,俞彭年认为,中日关系恶化是无法避免的,唯一的转机是在中美真正建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后,日本或许会承认强大中国是邻居的事实,这样的历史场景犹如当年邦交正常化建立的前提是美国在和中国接触,日本随后很快从心底里承认了“新中国”。 特邀嘉宾、市政府外办前主任俞彭年 俞彭年分析,中日能进入了邦交正常化第45个年头,是因为日本当年接受了新中国。现在对于“中国是大国,并朝强国和负责任大国走”的现状,是理智上接受、情感上不接受,因此要和美国一起和中国“闹”。 这和日本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可度密切相关。俞彭年回顾,1862年,日本幕府曾派一支船来上海考察中华文明,如很多历史学家曾描述,“日本对中华文明感到了幻灭”。明治维新时的“脱亚入欧”,其中的“亚”,也就是他曾崇拜的中华文明,甲午战争中国溃败,日俄战争日本胜出,更滋长了日本自大之心,认为自己是优秀民族,是东亚的盟主。二战后,中国是战胜国,但日本认为,自己是败给了美国人,中国人是分得了美国的胜利果实,心里仍然看不起中国;进入21世纪,日本认为,过去愚昧的中国不过是成了暴发户。而中国2009年成为经济总量全球第二,让他接受不了。而第一个十年后,美国的“亚太政策”让日本右翼感到东风再现,期望修改宪法,成为正常国家。眼下,特朗普即将执政,日本有舆论判断,如果美国对外政策后缩,给日本独立自主权,中日美三国间,可以有一场“三国演义”,而自诩甚高的日本认为,自己有强
More Episodes
一衣带水,中国和日本。 无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关系,“搬不走的邻国”是永远的事实。 2017年,中日进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一方面,被学者形容为阴霾密布的中日关系没有看到柳暗花明的转折点,而安倍连续赢得国政选举的胜利使得日本右翼势力节节得...
Published 01/18/17
Published 01/18/17
怎样才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上周末,两位同是77岁的长者的回答进入公众视野。一位是中国资深外交官华黎明,他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上谈到了中国的外交官的职责;另一位是居住在英国伦敦的记者兼制片人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他在拍摄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亲自出镜、解说,皮尔格以强烈批评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外交政策而著名。两位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长者的共同观点是:一旦核战爆发,人类将遭殃。讲堂君将以第三人称方式引述两位长者观点,并约请这期《中国正在说》主持、新华社高级编辑吴学兰发来主持感言。 音频来源版权为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专栏 违者必究
Published 12/30/16